春秋晉國風雲

第138章 華而不實陽處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千里草人 本章︰第138章 華而不實陽處父

    但現在晉襄公很忙,人事問題不是小事,得從長計議。

    而且,晉襄公這個時候還在服喪中。

    前面我們講過,晉文公薨後,晉襄公需要服27個月即三年之喪。

    三年之喪,又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第一年喪期,叫小祥;第二階段叫第二年喪期,叫大祥;第三階段即三年喪期滿,叫喪滿。

    在小祥期,如果不是為了自衛,一般國君是不能夠討伐他國的。

    但晉襄公在小祥期,便連續發動了崤之戰、箕之戰。當然,這兩次戰役,其實都是敵人進犯在先。

    崤之戰,秦軍不打招呼取道晉國,再是滅了晉國附庸國滑國,晉國當然可以反擊。

    箕之戰,白狄武裝先是進犯了齊國,再是搶劫到了晉國,晉國也可以反擊。

    晉國的主要敵人是楚國,此時的楚國正是楚成王晚年。

    楚國在城濮大戰敗于晉國後,失去了對中原諸侯列國的控制,也意味著楚國已經在中原爭霸中敗下陣來。

    但楚成王是一位文治武功的楚國國君,他當然不甘心就此認輸。

    楚成王,一直在等待著機會與晉國再干一架,試圖扳回一局,從而形成兩雄相爭的國際局面。

    晉文公去世、先軫戰死的消息先後傳到楚國,楚成王大喜,而最新的消息又傳來︰晉國聯合鄭國、陳國討伐了許國!

    許國本在城濮之戰後歸降了晉國,但許國離楚國實在太近了,可以說是被楚國牢牢控制著的!

    你許國想要投靠晉國?

    沒門!

    在楚國的利誘威逼之下,可憐的許國只好繼續與楚國保持著一定的聯系。

    但這事被晉國知道了,你小樣的小小許國,居然敢私通楚國?

    晉襄公大怒,于是便組織了晉、鄭、陳三國聯軍討伐了許國。

    在楚成王看來,許國是目前楚國目前在中原唯一的小弟,怎麼可以隨便被你晉國欺負?

    既然你晉國來欺負咱大楚的小弟,那咱大楚就欺負一下你晉國的小弟。

    晉國的小弟很多,楚成王命令楚國令尹斗勃率楚軍北上,先是討伐了陳國,然後討伐了蔡國。

    再是兵鋒北指,目標是鄭國。

    鄭國地處中原核心,是兵家必爭之地!

    楚國的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陳國、蔡國本就是楚國的傳統盟友,再說是因為打不過你楚國,而不是主動投靠你楚國。

    所以,陳國和蔡國立即宣布歸降楚國。

    鄭國也是楚國的傳統盟國,楚成王手里還有一張王牌,那便是流亡在楚國多年的鄭國公子暇。

    現在的鄭國國君是鄭穆公,那是個親晉派,楚成王的目的就是狠狠打擊鄭國,逼迫鄭國國君鄭穆公下台或者干脆殺了得了,扶持公子暇為鄭國國君,從而穩固鄭楚同盟關系。

    如果能夠實現以上願望,那楚國在中原的勢力範圍又擴大了不少。

    晉襄公能放任楚國人這麼干麼?

    當然不能!于是,太傅陽處父受命率晉軍出征。

    這次晉襄公的用人非常令人不解,因為我們知道,晉國現在共有五軍,中軍、上軍、下軍、新上軍、新下軍,每軍都各自有帥佐除上軍帥狐毛已經去世),陽處父根本不是五軍的帥佐,怎麼讓他領兵與楚軍作戰?

    可能全世界的人們都不理解,但陽處父卻非常理解。這個陽處父也算是晉國一大牛人了,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陽處父。

    陽處父原為晉國大夫,公族人士,陽氏,名處。因其封邑在陽邑,即今山西省太谷縣陽邑村,故以陽為氏。

    前面我們講過,古人往往有姓名最後加一個“父”字,是後輩人對其的一種尊稱。

    但在當時,如果不是陽處父的後人,人們稱呼他當然是陽處,即他的名,或者陽大夫、陽太傅這樣帶官職的。

    陽處父在史料記載的事跡不少,其中有一個成語“華而不實”便是因陽處父而誕生的。

    據說,有一次陽處父出使衛國,回來時路過寧邑,便在寧邑的驛館過宿。

    驛館的館長叫寧贏,見陽處父風度翩翩,談吐不俗,再加上又是諸侯之長晉國的太傅,當下便認定陽處父是一位極具德行的人。

    于是,寧贏與妻子商議後,決定追隨陽處父,希望能夠走上一條光明的仕途。

    陽處父很高興地收了他,帶著他往晉國走。

    但到了溫邑後,寧贏便告辭了陽處父,回到了在寧邑的家。

    寧贏的妻子很奇怪,問他︰“夫君怎麼回家了?你不是跟著陽大夫了嗎?難道他不肯收留你了?”

    寧贏嘆了一口氣道︰“別說了。我以為陽處這個人德行一定很高尚。但這幾天接觸下來,我發現陽處這人太過于高調。

    其實,有德行的人高調一點也沒關系,但需要配合溫和的性格才行。

    可陽處不但為人高調,性格也極其剛強,說話過于直率,與他風度翩翩的外表一點也不相符,是一個華而不實的人。

    我擔心跟著他以後可能被惹禍上身,還是早點離開他為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成語“華而不實”便是典故于此。

    陽處父後來被晉文公指定為晉襄公的老師,擔任太傅一職,可以說位高權重。

    但陽處父性格較為剛烈,所以得罪了不少人。

    不過,晉襄公卻很賞識他,畢竟陽處父是一位極具智謀的人,所以,晉襄公總想創造機會讓陽處父立功。

    這一次,晉襄公讓陽處父領兵出征,本意並非是讓陽處父與楚軍決戰,而是擺出一個樣子︰作為諸侯之長,晉國的小弟被你楚國欺負了,晉國是不會就此算了的。

    晉襄公的判斷是楚軍絕對不敢與晉軍直接交戰,畢竟兩軍已經在城濮打了一戰,晉軍取得了大勝。

    既然你楚軍不敢與晉軍開戰,那晉軍此次出征無非就是一個形式而已。

    所以,晉襄公派陽處父出征,目標︰蔡國!

    之所以目標定為蔡國,那是因為蔡國剛剛宣布歸順了楚國。

    打擊蔡國,陽處父根本不要擔心,蔡國很快會投降。

    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晉襄公卻疏忽了一點︰無論與楚軍真正交手還是只是過過場,陽處父都不應該是領兵的最佳人選。

    畢竟晉軍目前還有九名帥佐,哪一位不可以領兵?

    打個小小的蔡國,擺明了是給陽處父一份功勞。

    這樣的功勞,誰不想要?

    為何偏偏給了你陽處父?

    晉國內部的權力斗爭,也許現在還因為國君強有力的領導而掩蓋著,到後來,那可是全世界激烈等級為頂級的權力斗爭。

    陽處父呢?

    他完全可以因自己並非軍中帥佐為由而推辭,建議其他人領這次兵。

    但陽處父沒有去考慮其中存在的隱患,當仁不讓領了軍令。

    陽處父所不知道的是,如此一來搶了人家五軍帥佐的風頭,總有人對他是心生忌憚的。

    陽處父領兵出發了。令陽處父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晉軍一進入蔡國領地,楚國立即便有所反應。

    楚國令尹斗勃受楚成王指派,率楚軍救援蔡國。

    楚軍行動很迅速,很快推進到了蔡國,與晉軍隔著�水駐扎。

    難道春秋舞台又要上演一場晉、楚兩強面對面的激烈戰斗嗎?

    楚國人當然是很想,因為令尹斗勃從來便沒有咽下城濮之戰楚軍失敗這口氣。

    但陽處父不想,他一開始便沒想著要與楚軍決戰。

    陽處父率軍前來本就是來江湖走一走而已,哪里敢與楚軍交手?

    早知道弄成這樣,自己當初就該建議讓其他人帶兵出來。

    陽處父很懊悔,現在自己真正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了。

    開打,晉軍是否打得過楚軍那真的不好說,至少自己並非是統軍的料。

    如果打敗了,那群臣議論,國君震怒,自己的腦袋肯定得搬家。

    不開打,直接撤退?

    那就意味著率領晉軍逃跑,陽處父就成了陽跑跑了。回到晉國,肯定被人參上一本,腦袋也有可能搬家!

    陽處父頭大如麻,無奈只好先將軍隊駐扎下來,吩咐士兵嚴陣以待,謹防楚軍渡河進擊。

    楚軍統帥斗勃早就想進軍了,但他也擔心晉軍來個半渡而擊,晉國人,從來是不講戰爭禮儀的,楚國已經吃過大虧了。

    斗勃得考慮如何率楚軍渡過�水,與晉軍決戰。

    就這樣,兩軍相持了好幾天。

    這些天里,陽處父挺著一個比平時大不少倍的腦袋苦苦在想著對策。

    突然,他眼前一亮,思得一妙計!

    第二天,他派出使者對楚軍統帥斗勃道︰“我听說,文不鐝理,武不避敵。我們這個鳥樣,已經很多天了吧,我看是大家都在耗費糧草,實在沒有意思。

    怎麼樣?大家就堂堂正正打一仗吧!

    這樣好了,要麼我們退後三十里,空出戰場來,讓你們渡過河來。

    要麼,你們退後三十里,空出戰場來,讓我們渡過河去。

    誰也不許耍陰謀詭計!不許半渡而擊,兩軍擺好陣勢,直接沖鋒,一個回合解決問題,一戰而決定到底是你們楚軍厲害,還是我們晉軍厲害,如何?”

    斗勃大喜,正想說“你們後撤三十里,我們楚軍渡河來戰”,猛然想起城濮之戰!

    城濮之戰,正是晉軍搞了個什麼退避三舍,結果害主帥成得臣緊追不舍,最終掉入晉軍圈套,導致城濮大戰楚軍敗績。

    哼,晉國人從來都不光明正大,只會耍奸使滑,老子才不信你們不會趁我們渡河時半渡而擊呢。

    “好,那我們後撤三十里,在那里劃出地來,等著決戰吧。”斗勃回復晉軍使者道。

    然後,斗勃下令,全軍後撤三十里。

    于是,楚軍有序撤退。

    陽處父一看就樂了,他率領將士們站在河邊,指著後撤的楚軍笑道︰“看看,楚軍害怕咱大晉,居然逃跑了。

    咱出征也有一段時間了,大家都想著老婆孩子了吧?既然楚軍跑了,那咱也就回去吧。”

    斗勃率領楚軍等啊等,就是不見晉軍渡過河來。派出細作一探,晉軍居然撤了!

    斗勃氣得直跳腳,他是多麼希望與晉軍決戰以雪城濮之恥啊,可是,自己卻上當受騙,讓晉軍跑了。

    斗勃沮喪地率軍回師,陽處父一路鼓吹著得勝回朝。

    令陽處父沒料到的是,自己為躲避與楚軍一戰而耍出的這一詭計,居然把堂堂楚國令尹斗勃給害死了!

    原來,楚國太子商臣與斗勃不和,想著法兒都在算計斗勃。

    商臣見斗勃無功而返,于是在楚成王面前參了一本。

    商臣對楚成王說,斗勃肯定是收受了晉國的賄賂,所以放跑了晉軍。

    結果,楚成王大怒,以通敵罪將斗勃處死!

    整個春秋江湖都對晉國低下了頭!在強大的楚國面前,晉國總共出手了三次︰

    第一次是跟著秦國去侵犯了楚國的附庸國國,結果在商密晉秦聯軍戰勝了楚軍,還俘虜了楚國大夫斗克、屈御寇等人。

    第二次與楚軍城濮一戰,大敗楚軍,使楚國令尹成得臣自殺謝罪。

    第三次便是這次�水相持,兩軍並未交戰,但最終使楚國令尹斗勃身死!

    喜歡春秋晉國風雲請大家收藏︰()春秋晉國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春秋晉國風雲》,方便以後閱讀春秋晉國風雲第138章 華而不實陽處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春秋晉國風雲第138章 華而不實陽處父並對春秋晉國風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