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說起我做三丁包的手藝,那也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做的三丁包,雖說口味上不以辣取勝,但卻有著別樣的風味。包子皮用的是精細面粉,經過反復揉搓、醒發,達到了最完美的狀態,松軟而不失勁道,輕輕一咬,麥香四溢,仿若清晨田野間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內餡選用的是肥瘦相間的豬肉、鮮嫩的筍丁和軟糯的香干丁,三者比例經過我多次調試,達到了精妙的平衡。豬肉提供醇厚的肉香,仿若醇厚的酒香,縈繞舌尖;筍丁帶來清爽的口感,仿若山間清泉,流淌心田;香干丁散發著濃郁的豆香,仿若古樸的書卷氣,彌漫鼻腔,它們相互交融,形成一種豐富和諧的滋味,仿若一場美妙的交響樂,各聲部相得益彰。
在調味方面,我遵循淮揚菜注重本味、咸甜適中的原則。用適量的生抽、老抽、白糖、鹽、蔥姜蒜汁精心調配,調出的餡料咸鮮恰到好處,再加入少許香油提香,使得整個餡料香氣撲鼻,仿若春日繁花綻放,香氣四溢。雖然這三丁包不以辣取勝,在偏愛重辣口味的當地,接受的人不算多,但對于那些鐘情淮揚風味、追求食材本味的食客來說,卻是難得的美味。靠著這一手獨特的包子手藝,維持日常生活倒也不成問題,平日里總有一些老饕專門尋來,只為品嘗我這地道的淮揚三丁包,在這重慶的街頭巷尾,也算是有了小小的名氣,仿若暗夜中的一點微光,雖不耀眼,卻也有著自己的溫度。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包子生意也只能勉強糊口。一天傍晚,我像往常一樣去倒垃圾。路過重慶小面店的後巷時,一個毫不起眼、被用過遺落在角落的紗包映入眼簾。我下意識地湊近一看,心髒瞬間狂拍不已,狂跳起來,那熟悉的香料氣息撲面而來,不用打開我就猜到,這大概率是小面店的“鎮店之寶”——香料包。剎那間,腦海里一個聲音高喊著︰“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另一個聲音也在回響︰“這是別人的商業機密,拿了就是不道德。”我站在原地,雙手緊握又松開,額頭上冒出細密的汗珠,內心激烈地掙扎著,仿若內心有兩個小人在激烈爭吵。最終,生存的壓力和對美食的執念佔了上風,我咬咬牙,還是顫抖著撿起了那個紗包。
回到家,我懷著復雜得難以言表的心情將香料包攤開在桌。憑借之前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反復的試驗,仔細辨認著里面的香料種類,一點點推算比例。起初,我確實動過直接照搬這個配方去做重慶小面的念頭,畢竟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事情。可是,每次看到鏡子里那個眼神疲憊卻仍有一絲倔強的自己,想到一路走來的艱辛,我知道,我不能這麼做。如果只是竊取他人成果,哪怕做出了美味的小面,這味道也不會真正屬于我,我的良心更會日夜受譴。
于是,我決定以這個香料包為基礎,開啟一場全新的探索之旅。接下來的日子,我的出租屋里堆滿了從市場淘來的各種香料,桌子上擺滿了盛著不同配比香料的小碗。我沒日沒夜地調配、品嘗,從早到晚,嘴里都是各種香料混合的味道,有時甚至被麻得舌頭失去知覺,被辣得眼眶泛紅。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一款全新的香料配方誕生了。它既有重慶小面香料配方的神韻,又融入了我獨特的創意和對味道的要求,我戲稱它為“升華版重慶小面香料配方”。
我迫不及待地將這個配方運用到包子餡的改良上。那天,當第一籠改良後的包子熱氣騰騰地出爐,我緊張得雙手都有些顫抖。小心翼翼地揭開蒸籠蓋子,一股馥郁醇厚的香氣撲面而來,瞬間彌漫在整個屋子里。我深吸一口氣,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松軟的面皮裹挾著鮮香濃郁、層次豐富的餡料,那獨特的味道讓我眼眶濕潤,我知道,我成功了。
第二天,我懷著忐忑又興奮的心情將改良後的包子推向市場。剛開始,顧客們只是被香氣吸引,帶著好奇嘗了嘗。沒想到,這一口下去,好評如潮。“這包子咋這麼好吃,啥餡的啊,以前咋沒見過!”“這味道絕了,又香又有回味,老板你是不是有啥秘方啊!”听到這些夸贊,我心里樂開了花,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攤位前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排著隊爭著購買我的包子,那一刻,我知道,我不僅守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線,還憑借努力開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學藝之路。
今後,我將帶著這份對美食的執著,繼續前行,無論是重慶小面,還是包子,都只是我美食征程中的一站,我相信,未來還有更多的美味等待我去發現、去創造。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小面店老板也注意到了對面包子攤的異常火爆。出于好奇,他買了一個包子嘗嘗,一口下去,那熟悉又新奇的味道讓他震驚不已。這味道里竟有著他精心守護的小面香料的影子,而且運用得恰到好處,比他單純做小面時還要出彩。
小面店老板並沒有生氣,反而被我的創造力和努力所打動。他主動找到我,一番交談後,我坦誠相告撿到香料包的經過以及後續的改良過程。老板不僅沒有怪罪,還對我的廚藝天賦給予肯定,並建議我去更廣闊的天地繼續深造。他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你有這股子鑽研勁兒,不應該局限在這街頭巷尾。出去闖闖,學更多的本事,將來定能在美食界干出一番大事業。”
我听著他的話,眼眶不禁有些濕潤,心中滿是感激。我重重地點點頭,說道︰“老板,謝謝您的認可和鼓勵,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
從那之後,我懷揣著新的目標與動力,踏上了新的征程。每到一處,我都用心探尋當地的特色食材與獨特烹飪技法,不斷融合、創新。無論是繁華都市的高檔餐廳,還是偏遠鄉間的農家灶台,都留下了我求學的足跡。而重慶那段經歷,始終如同一盞明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讓我在美食的浩瀚海洋里,堅定地逐浪前行,去擁抱那無盡的美味可能。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