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

第106章 淮揚新韻入渝香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愛吃賽螃蟹的烏梨笙 本章︰第106章 淮揚新韻入渝香

    “要是食客不太能吃辣,我們會做醬香芋兒雞,減少泡椒用量,加入豆瓣醬等醬料,炒出濃郁醬香,芋兒和雞肉在醇厚醬味包裹下,別有一番風味,咸香中透著芋兒的軟糯和雞肉的鮮嫩。還有清炖芋兒雞,完全不放辣椒,只用蔥姜、枸杞、香菇等食材提鮮,炖出的湯頭清澈鮮美,芋兒和雞肉保留原汁原味,入口滿是清甜,很受老人小孩喜愛。”

    “還有那酸辣粉,別看只是一碗小吃,學問可大著呢。”“辣爺”走到擺放粉條的地方,拿起一捆紅薯粉,對著光扯了扯,說道︰“這酸辣粉的紅薯粉,質量好壞直接決定口感。要選粗細均勻、透明度高的,能隱隱約約看到里面的紋理,這說明粉質純正。再用手折一折,要是輕易折斷,說明干燥度夠,泡發後才會爽滑勁道。要是軟綿綿的,泡出來的粉條要麼坨在一起,要麼沒嚼勁。”我照著“辣爺”樣子,拿起粉條甄別,對酸辣粉食材挑選有了更深認識。

    “粉條選好,調汁兒更是關鍵。”“辣爺”繼續說道,“紅亮的酸辣湯汁,得用本地辣椒、醋,再加上各種香料精心熬制而成,酸度、辣度恰到好處。往碗里一倒,再把泡發好的粉條往里一放,撒上翠綠色蔥花、香菜,黃澄澄香脆黃豆和些許肉末,滿滿一大碗,色彩斑斕,看著就誘人。吃的時候,粉條爽滑勁道,強烈酸辣味如洶涌波濤席卷味蕾,讓人‘嘶哈’出聲,一碗下肚,酣暢淋灕。”我听著繪聲繪色描述,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恨不得馬上動手做一碗嘗嘗。

    “最後再說說這璧山兔。”“辣爺”眼神透露出一絲得意,仿佛對這道菜格外鐘情,“這璧山兔,起源于重慶璧山地區,當地養兔業發達,人們巧用鮮嫩兔肉,佐以本地豐富的調料,烹制出這道熱辣鮮香的佳肴,逐漸聞名遐邇,成為重慶美食的代表之一。把兔肉切成小塊,用大量仔姜、二荊條辣椒、泡椒、花椒等部位調料這麼一裹,熱辣氣息撲面而來,看著就叫人食欲大增。”“辣爺”邊說邊拿起調料比劃著,“兔肉得新鮮,最好現殺現做,這樣才能保證鮮嫩。下鍋爆炒後,兔肉在舌尖上翩翩起舞,姜辣與椒麻味完美融合,每一口都熱辣刺激,像舌尖在進行一場冒險,驚險又過癮。”我被“辣爺”描述深深吸引,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幾道招牌菜學到手。

    听完“辣爺”毫無保留的講解,我感覺像在廚藝知識寶庫暢游一番,收獲滿滿。我深知,這些看似簡單的菜品背後,凝聚無數心血與經驗,而我,即將在“辣爺”帶領下,一步步揭開它們神秘面紗,將美味傳承下去,成為這山城美食傳承之路上的一顆新星。

    “辣爺”拍了拍我的肩膀,大笑道︰“好小子!你這腦袋里的點子還真不少。就照你看說的辦,咱這小店往後肯定能更上一層樓,把淮揚菜和川菜的精華都給融進來,讓食客們吃得開心,吃得過癮!”

    忙碌的中午時段終于過去,喧囂的“渝味臻香閣”暫時安靜了些許,食客們心滿意足地離去,桌上殘留著美食盛宴後的痕跡。我和“辣爺”剛松了口氣,便迫不及待地湊到一塊兒,額頭上的汗珠還在滾落,後背的衣衫也被汗水浸濕了一大片,可眼神中卻滿是對新菜品研發的熱忱,疲憊早已被拋諸腦後。

    “辣爺,趁著這會兒有空,咱得好好琢磨下早上說的那事兒,把淮揚菜的精妙融入咱店里的招牌菜,可得好好規劃規劃。”我率先開口,話語里帶著幾分急切與期待,一邊說著,一邊用搭在肩頭的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水。

    “沒錯,大山,我也正想著呢。”“辣爺”目光炯炯,點頭應和,那被煙火燻染得略顯滄桑的臉上,此刻也洋溢著躍躍欲試的神情,“就說這芋兒雞,你早上提的用淮揚菜高湯提味,理論上是妙,可實際操作起來,保不準會踫上啥難題,咱得提前合計合計。”

    我嘴角微微上揚,帶著幾分自信說道︰“辣爺,您放心,這吊高湯,我現在可是信手拈來。想當年在淮揚菜的師門里,我可沒少下苦功,從選料到火候,再到時間的拿捏,哪一步不是爛熟于心。”

    說著,我擼起袖子,準備大展身手。走進廚房,我仿若一位即將登台的大師,氣定神閑。食材早已備好,老母雞、豬骨、干貝整齊地碼放在一旁,散發著食材獨有的鮮香。我先將這些食材細細處理,老母雞去除雜毛、內髒,清洗得干干淨淨,每一根雞毛都不放過,仿佛在進行一場神聖的洗禮;豬骨剁成大小均勻的塊狀,那“咚咚”的剁骨聲在安靜的午後廚房格外響亮,每一下都精準有力,便于充分釋放骨髓的醇厚;干貝用溫水泡發,讓其恢復飽滿的狀態,泡發的水也不舍得丟棄,那可是鮮味的精華所在,每一個步驟都做得有條不紊,又快又準。

    架鍋起火,我輕輕將食材放入大鍋中,注入足量的清水,那水清澈見底,仿佛能預見即將融入其中的鮮美滋味。點火的瞬間,藍色的火苗歡快地跳躍起來,親昵地舔舐著鍋底,我熟練地調控著火候,先是大火猛燒,讓鍋中的水迅速升溫,食材在這熱烈的氛圍中開始釋放出最初的鮮香。不一會兒,鍋面泛起了密集的小泡泡,如同歡快的小精靈在跳舞,我知道,這是食材在甦醒,在為這場鮮味的蛻變做準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緊接著,我將火候調小,轉為小火慢炖。此時的廚房仿若被施了靜音咒,唯有鍋中湯汁輕微的“咕嘟”聲,我坐在一旁,眼楮卻像精準的探測器,時刻關注著鍋中的變化。湯汁的顏色從最初的清澈,逐漸變得微黃,再慢慢向濃郁的奶白色過渡,那是食材的精華在一點點匯聚、交融。空氣中彌漫的香氣也愈發醇厚,似有一只無形的手,輕輕牽引著人的嗅覺,讓人忍不住沉醉其中。

    幾個小時過去,眼看高湯即將大功告成,“辣爺”踱步過來,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我微微揭開鍋蓋,剎那間,一股如絲如縷的香氣撲面而來,仿若靈動的綢帶,瞬間將整個廚房包裹。“辣爺”先是目光如炬,審視著那奶白醇厚的湯色,仿若在鑒賞一件稀世珍寶,接著輕輕一嗅那香氣,鼻翼微微顫動,隨後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豎起大拇指贊道︰“大山,就這高湯,沒得說!瞧這色、這香,絕對是下了真功夫的。”

    我笑著回應︰“辣爺,這都多虧您平日里的悉心教導,讓我能有施展拳腳的機會。其實,我一直琢磨著,您對我這麼無私,我也該為店里做點什麼。咱這店,招牌菜是響當當的,可要是能再有點新花樣,說不定能招攬來更多的食客。”我微微頓了頓,眼神誠懇地看向“辣爺”,接著說道,“就像這高湯,它可是淮揚菜的精髓之一,要是把它融入咱們的招牌菜里,不僅能提升菜品的檔次,還能讓食客嘗到不一樣的風味。”

    談及芋兒雞,我眼中放光,興致勃勃地比劃著︰“做芋兒雞的時候,把處理好的雞肉和芋兒碼放在碗里,澆上這滾燙的高湯,再用個大盤子倒扣過來,放入蒸籠里蒸制。這一來,利用蒸汽的熱力,讓高湯的鮮味迅速滲透到雞肉和芋兒里,比平常炖煮的速度可快多了,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鎖住食材的原汁原味。”

    “辣爺”听得眼楮發亮,接口道︰“有道理!那璧山兔呢?你打算咋弄?”

    “璧山兔也有新招。”我轉身指向兔肉和調料,“切好的兔肉,咱不用老川菜那套腌制法,改用淮揚菜的蔥姜汁水,既能去腥又保鮮嫩。下鍋爆炒,先擱點兒淮揚菜特有的蝦籽醬油提鮮增色,再下仔姜、二荊條那些調料,熱辣不減,還多了層鮮美,口感準保豐富得很。”

    “行,既然都想好了,咱就試試。”“辣爺”一拍大腿,果斷下了決定。

    說干就干,我們挑了個相對清閑的時段,在廚房一角悄悄開啟試做流程。可剛開始,問題還是冒了出來。準備芋兒雞的學徒喊了起來︰“師傅,這芋兒咋切都大小不一,這能行嗎?”我過去一瞧,新手對滾刀塊切法生疏得很。我拿起刀,邊示範邊講解︰“切芋兒得斜著下刀,角度、力度都要勻,這樣塊兒才勻實,受熱入味都好。”

    芋兒切好,碼放時又又發現碗不夠。廚房正忙,找人找物都費勁。我急得團團轉,四處翻找,好在角落翻出備用碗,解了圍。

    處理璧山兔也不省心。腌制的蔥姜汁水,學徒手一抖放多了,蔥姜味刺鼻,差點蓋過兔肉鮮。無奈,只能返工重配,還得趕時間。

    下鍋爆炒兔肉,掌勺廚師對蝦籽醬油的用量沒底,放少怕沒效果,放多怕怪異。我守在旁,緊盯色澤香氣,適時指導調整。

    幾輪折騰,改良的芋兒雞和璧山兔總算出鍋。熱氣騰騰,香氣誘人。但我們沒急在第一時間推給食客,而是召集廚房伙計,搞了個小型品鑒會。

    大家圍坐,拿起筷子,忐忑又期待。先嘗芋兒雞,軟糯芋兒吸飽高湯與雞肉鮮味,輕輕一抿,香甜散開;雞肉緊實入味,高湯回味悠長。再試璧山兔,色澤紅亮,入口兔肉鮮嫩,蝦籽醬油提鮮恰到好處,熱辣隨後襲來,層次豐富。

    “哇,這味道絕了!”“肯定能火!”伙計們贊聲一片。

    見大伙反響熱烈,我和“辣爺”相視一笑,心里有了底。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逐步把新菜品推給食客。果不其然,嘗過新菜品的食客紛紛叫好,店里人氣愈發旺了。

    在“渝味臻香閣”,我們成功開啟美食新征程,讓淮揚、川菜魅力融合綻放,成了山城美食界的獨特亮點。

    喜歡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請大家收藏︰()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方便以後閱讀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第106章 淮揚新韻入渝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第106章 淮揚新韻入渝香並對我的三年學徒生涯和二十六個師傅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