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少東家?這不對呀,當年東家那下場可真慘呀……”
李秋菊顯然有些懵逼,她又上下左右仔細的打量著張建國。
眉頭慢慢的舒展開來,然後拍了一下手。
“哎呀,你長得可真像,難怪你跟我說話的時候,我一直覺得你好熟悉,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我真是做夢都不敢想……”
李秋菊顯然知道當年的一些事兒,此時舊事重提,也有些唏噓不已。
看著李秋菊有些悲傷的情緒,張建國問起自己母親當年到底怎麼一回事兒?
李秋菊說當年听到的消息,是說卓穎沒了,當時她還懷著孩子呢,只是當時葉家也沒有說明什麼原因。
為這事兒她還哭了幾場,總覺得她那麼好的命,最後怎麼就落得那個下場?
張建國見李秋菊詢問,就把當年母親懷著他,去了趙家村的事情說出來。
又說母親最後似乎遇害了,孩子留給了自己現在的養母,他是在趙家村的一個農戶家里長大的。
“我養父母對我非常好,跟親生的父母沒啥區別,我跟他們感情很深,現在還住在一起……”
張建國說起了自己的事情,對于原本的母親,他因為太小了,沒有一絲一毫的印象。
而對于養父母,他從小在他們身邊長大,他們待自己如親生骨肉,雖然養父母也有諸多的缺點。
但是有一說一,在農村,他們對自己,已經是非常好了,比起原本隔壁楊雄的母親,張建國覺得何玉芳是最好的母親。
“那是女東家人好,所以你才有福氣,遇到這麼好的養父母,老天爺可憐你,你還撿了一條命……”
李秋菊感嘆著,此時也像是打開了話匣子。
她說起多年前,在上京的經歷。
說那個時候被人介紹,去了葉家幫佣,他就稱呼葉榮為男東家,卓穎為女東家。
還說那個時候葉榮的父母也在,但是葉榮的父親一直在外面忙碌,她都沒什麼印象了。
卓穎那個時候,好像在學堂里教孩子,所以也非常的忙,家里的雜事就是她在照看。
“女東家心腸很好,有一年,我男人在外面干活受了傷,一時籌不到醫藥費,我急得不得了,向她請假想去找小姐妹借一點……”
李秋菊說,那會兒她剛進葉家,還沒干兩個月,也沒有什麼工錢。
但是卓穎在知道她的情況後,不但給她預支了半年的工錢,還額外給了二十塊錢她。
就是靠著這些錢,他男人當年受的傷才治好了,也沒有落下什麼殘疾。
要不是這些錢,她男人當時那情況,命都可能會丟。
“東家人是真好,後來還給我一些補藥,讓我給家里男人補補身體,她是我在上京遇到的最好的人……”
李秋菊提起卓穎是贊不絕口,說她心腸非常好,有時候還會帶幾個小朋友回來,給他們飯吃。
其中有一個孩子,在他家都住了很久,李秋菊都記得,那個孩子叫大壯,其實是一個非常瘦弱的男孩。
據說是母親得了病,父親出了差,家里爺爺奶奶也不在了,在親戚家寄住吃不飽飯,就跟著老師一起。
“那個叫大壯的孩子,來的時候又黑又瘦,後來她媽媽出院的時候,都給女東家跪下了……”
李秋菊說的這些事情,張建國還真不知道,他听的是津津有味,腦子里母親的形象越來越清晰了。
她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原來是那麼的善良。
張建國一直沒插話,靜靜的聆听李秋菊講母親的故事。
很多時候她說的,都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就像是拉著家常一樣。
可張建國恨不得,把這所有的小事,都記在心里,原本心底的一些疑惑,他都靜靜的等著李秋菊,把能記得的瑣碎的小事,都講出來。
其實也沒有等張建國問,李秋菊也給了一些答案。
他提到了卓穎有一個妹妹,兩人的關系很好,每次她那個妹妹來,卓穎都會叮囑去買一條魚。
因為她那個妹妹很喜歡吃魚。
可是李秋菊是河南人,並不是很擅長做魚,開始的時候,都是卓穎特意教她。
慢慢的她做起魚來,手藝就比較好了,像今天的魚湯就是她做的。
張建國听到這里,不由點了點頭,雖然這里水質好,湖里的魚好吃,但這李秋菊做魚的手藝確實好。
至少張建國吃了那麼多回魚,覺得李秋菊做出來的魚,味道相當好,都趕得上城里的大廚了。
“李嬸兒,麻煩問一下,你說我母親的妹妹,叫什麼名字?什麼模樣,我外祖父沒有第二個女兒,是不是他結拜的姐妹?”
張建國來的時候,其實心里也存疑。
因為當初在上京的時候,他就听李全家的阿姨,說過這事,所以這次也是來求證的。
“啊,應該不是結拜的姐妹,我感覺就像親姐妹一樣,她們長得很像,而且我知道那姑娘也姓卓,長得挺好看的……”
李秋菊愣了一下,連連表示應該不是,結拜的姐妹,因為他知道那個姑娘也姓卓。
每次來這邊的時候,大家都喊他卓小姐。
只是李秋菊也沒搞清楚,這個卓小姐到底叫什麼,只是想著她喊卓穎姐姐,自己又姓卓,那肯定是親姐妹。
要不然沒有那麼好的關系。
“我見過,女東家拿錢,給那個卓小姐,還跟她說,缺錢就找姐姐,小姑娘手里不能沒錢,別向別人借錢之類的……”
李秋菊努力的回憶著,她能記住這麼多,其實已經很好了,畢竟事情都過了好多年。
張建國又問了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為什麼他的母親會去了趙家村?
而且還是懷孕的情況下?
“這這我就真不知道,女東家在江城住過,那會兒我也跟著過去了,主要是為了照顧她,她跟你父親的感情非常的好……”
“不過有一次,兩人好像起了什麼爭執,我也是第一次,看到你母親和你父親紅臉,好像你父親急匆匆離開了家……”
李秋菊努力回想當時的情況,給張建國提供了,一條他沒有想到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