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國回村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有人專門去趙元國家里打听,問他咋回來了?到底是出了啥事兒?
可趙元國這個人心思重,不會輕易對人家說實話。
“身上長了癢疙瘩,適應不了部隊的生活,我就回來了……”
趙元國的回答讓人目瞪口呆,進了部隊還能這樣?
“你這是不是逃兵哦,會不會坐牢哦?哪有進了部隊還能回來的?”
有人就好奇的打听,趙元國很不高興。
“什麼逃兵,我這種人能當逃兵嗎?我是按照部隊的政策來辦的,我又沒犯什麼事兒……”
趙元國黑著臉,堅決不承認自己是逃兵,只是說身體不好,被部隊勸退了。
雖然他說的比較委婉,村里人都覺得他應該,是被部隊趕回來了,至于說身上長什麼疙瘩過敏什麼的,那都是屁話。
誰身上不長幾個疙瘩?
也沒見誰被退回來了,他這肯定是犯了大事,要不然,部隊哪有進去還讓人回來的?
終究還是趙元國嘴巴嚴,誰也沒打听到,到底是什麼原因被退回來的?
張建國也是第一時間,知道這個消息,他看了一眼卓秋白。
心里還是有些驚訝的,因為父母他們都在,張建國就沒吭聲。
他回來以後,家里最開心的就是點點。
簡直就像他的跟屁蟲,不管張建國走到哪里,點點都跟在後面寸步不離。
哪怕張建國去上個廁所,點點就蹲在廁所外面守著。
惹的何玉芳不停的抱怨。
“你呀,下次出遠門,干脆把點點也帶上,你知道嗎?你這次出門,點點每天都守在門口,往村口跑,開始幾頓還不肯吃呢,我還特意給它弄了點肉……”
何玉芳說到這里,一邊的張元順都搖頭,說把這狗慣壞了,別人家的狗有稀飯吃都不得了。
他家的狗吃肉,人都舍不得吃肉,都給狗和那只金雕吃了。
張建國也知道,父母雖然心疼,但並沒有虧待它們,家里的金雕見他也親熱的很。
這才多久沒見了,金雕似乎完全長大了,已經能飛得很遠了,在張建國回來的當天。
金雕直接給整了一只野兔,扔到了院子里。
這讓卓秋白羨慕不已,覺得這金雕真的神了,都會給他們家送菜了。
“我跟你媽兩人在家,最近肉沒少吃,都是靠這只雕,那野雞兔子炖湯嘎嘎香……”
張元順以前最心疼喂金雕。
現在他是最喜歡金雕,比對點點還好 ,實在是因為金雕的戰斗力太強了。
人家在天上飛,幾乎沒啥天敵,時不時就給他們家送點葷菜,都不用想辦法去公社買。
這樣的好事,除了他家,也沒有第二家能有了。
“前些天,你爸弄了不少香菇木耳,家里還有臘野豬蹄,都給你們炖上,在外面肯定吃不到,家里的這些口味。”
雖然張建國一直說,在上京吃的特別好,但是何玉芳總覺得,肯定沒家里吃的舒服。
所以張建國一回來,他就給安排上了各種好吃的。
炖臘豬蹄,臘豬頭肉還有野羊肉,香菇以及菌子還有鹵野兔子,加上他家的特產魚,擺了滿滿一桌子。
“阿姨,這也太多了,吃不完了,根本吃不完……”
農村人飯量大,何玉芳都用盆子裝的,卓秋白看著都在打嘀咕,這麼多菜,哪里吃得完?
“別擔心,我家有點點,還有那只雕都是能吃的,就是煮的再多都吃得完……”
何玉芳樂呵呵的,家里很快就充滿了肉香味。
張建國發現屋檐下,晾曬的有幾個天麻,那天麻只有手指頭長短,上面還帶著泥沙新鮮著了。
“媽,這天麻哪里來的?”
“這不是你去年帶了一些人,從山上弄來的一些天麻,前兩天我們挖了一些出來,看了看長勢,大的就留了一些……”
張建國家里種了不少天麻,一些放在山上,一些在房前屋後,還有在地下溶洞以及那個山谷。
村里跟著他一起,種天麻的人不少。
這樣看起來,今年再過幾個月,天麻就能大豐收了。
到時候,這些天麻送到收購站,每戶也能換得不少錢,能好好的改善一下大家的生活。
吃飯的時候,張建國和父母聊著村里的事,有說有笑,他也提到了在上京的一些情況。
說舅舅外祖父外祖母,對他都特別好,以後他也多了幾個親人,不過他還會在農村常住。
有時間也會往江城跑,那邊也買了房子。
“唉,你還年輕喜歡到處走,我們現在身體還好,只要還能動,就能自己照顧自己,哪天不能動了,就得指望你了……”
張元順嘆了口氣,農村的老人一輩子最大的心事,就是怕沒人養老。
這種恐懼會支配他幾十年,一想到心里就慌。
這種觀念也不是一時半會,能改的過來的,張建國也只能好言相勸。
讓他們放寬心就好了。
吃完飯後天還沒黑,張建國帶著點點在村邊遛彎兒,卓秋白也跟著出去了。
那只金雕也在後面飛著,不時會落到張建國的手腕處。
他們這一行人一出門,村里就不少人打招呼。
男人看到就趕緊遞煙,臉上帶著笑容,討好的問張建國,他的人招好了沒有?能不能把自己家的兒子送過去?
“你家小子太小了,回頭讓他讀點書,或者學點手藝,男孩子以後得養家了……”
張建國笑笑,跟著村里和他打招呼的人拉家常。
也有人偷偷的看卓秋白,他們可知道這個女人會開車,村里會開拖拉機的人。
都被人羨慕的要死,說是能干人,像卓秋白這樣會開小車的人。
在這些村民的眼里,那可是地位非常高的。
那是大城市的姑娘,肯在他們村里小住,那都是他們村天大的福氣。
張建國所過之處,都是向他賠著笑臉,羨慕他是有福氣的人。
也有人偷偷的問他,為什麼不留在上京?
他不是上京有錢人的兒子嗎?
“我爹媽在村里呢,我在這個村長大的,我去哪里,我哪里都不去,這里有我的根呢……”
張建國打著哈哈,跟人聊著家常,一瞥眼就看到了不遠處的趙元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