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朝鮮戰爭的爆發並非中國所願,也給中國帶來了諸多巨大挑戰。
但這場戰爭對剛剛立國的新中國而言,並非沒有好處。
新生的中國政府以非凡的氣魄和膽略,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
志願軍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付出了巨大的傷亡,最終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
向全世界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終于一去不復返了!
這場勝利極大地𥕜衛了國家的安全,從長遠來看,它也為新中國爭取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可是,這場戰爭對新中國帶來的不利影響,付出的巨大代價,也是真實存在的。
現在,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已經出了昏招,向朝鮮和甦聯釋放了美國不會親自下場干涉朝鮮半島事務的錯誤信息。
朝鮮領導人很快就會前往莫斯科,再次向斯大林請示。
而斯大林也會產生誤判,認為美國不會出兵干涉,最終批準朝鮮的軍事行動計劃。
蕭誠覺得,只要有了斯大林的首肯,就算沒能得到中國的同意,朝鮮也會和自己穿越前那個位面的歷史上一樣,發起統一戰爭。
如果沒有意外,這個位面的朝鮮戰爭,已經近在咫尺了。
蕭誠推開書房的窗戶,看著窗外庭院里的雪景。
現在距離戰爭真正爆發,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此時的蕭誠,已經不是剛剛穿越到這個位面時的小角色了。
經過多年的暗中布局,秘密發展,如今手中已經擁有了足以影響這場戰爭的實力。
現在蕭誠真正需要考慮的,是什麼都不做,任由局面沿著自己穿越前那個位面的歷史軌跡繼續前行。
還是做點什麼,讓局勢向著對新中國更有利的方向發展。
這就需要權衡利弊了。
簡單來說,就是好處不能少,但損失和負面影響卻要盡可能避免。
如果任由朝鮮戰爭爆發,那麼,戰爭進程大概率還是會和另一個位面發生過的相差無幾。
這場戰爭會讓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知道,新中國不容任何列強侵犯,𥕜衛主權的決心和能力。
但同時,新中國也將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要是朝鮮戰爭不再發生呢?
會發生什麼情況?
除了失去了一個讓全世界見識到新中國𥕜衛國家安全的決心和能力的機會之外,幾乎全是好處!
換句話說,如果能有別的辦法讓新中國向全世界展示強大的威懾力,讓所有對新中國虎視眈眈的勢力投鼠忌器,這場戰爭不打,對新中國更加有利。
能做到嗎?
是有可能做到的!
在這個位面,新中國還有一個大殺器,一直隱藏在迷霧之中,尚未為世人所知。
那就是原子彈!
如果新中國的原子彈能在朝鮮戰爭之前試爆成功,整個國際局勢都將被改寫!
蕭誠知道,新中國高層是不支持朝鮮開戰的,朝鮮領導人敢于在未得到中國首肯之前就開戰,是仗著甦聯的支持。
而甦聯最大的底氣,除了強大的鋼鐵洪流之外,還是這個星球上唯二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要是在開戰之前,中國也擁有了原子彈,朝鮮還敢無視中國的意見,擅自開戰嗎?
恐怕得好好掂量掂量了吧?!
即使沒有發生這場艱苦卓絕的朝鮮戰爭,全世界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于向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輕易開啟戰端。
本位面的新中國,不需要像蕭誠生活過的那個位面的歷史上一樣,付出巨大的代價,就同樣可以得到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
可是,新中國的原子彈,究竟能不能在朝鮮戰爭爆發前試爆成功呢?
早在1945年,哈爾濱研究基地就已經完成原子彈制造的全部工藝流程,這一點,蕭誠作為當事人之一,最清楚不過了。
生產原子彈已經沒有任何技術門檻,只需要投入足夠的資源,就可以制造出成品。
要是單純以研發進度而論的話,其實新中國比甦聯更早掌握了原子彈制造技術。
新中國的原子彈制造項目早就開始了,這一點蕭誠非常確定。
可是,如今已經四年多過去,新中國的原子彈項目究竟到了哪一步呢?
如果這四年中國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大環境,蕭誠幾乎可以肯定,中國的原子彈會比甦聯更早問世。
可惜,這四年中國卻在進行內戰。
在全面戰爭的情況下,所有的資源都必須向戰爭傾斜,恐怕很難供應制造原子彈需要的海量電力。
而且,尋找和開采制造原子彈所需的放射性材料,也需要時間。
現在好了,內戰終于結束,在中國大陸已經沒有了成建制的大股國軍,剩下的一些散兵游勇也不再需要大部隊去對付。
終于可以將資源向原子彈制造傾斜了。
蕭誠相信,在新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之下,中國的原子彈要不了多久,就能成功制造出來。
可是,能不能趕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呢?
這一點,蕭誠也沒有把握。
而且,如今中國的原子彈項目到底進展到了哪一步,蕭誠也無從得知。
當年留在哈爾濱基地的科學家,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人回國,很顯然,全都被留用了。
這些人蕭誠都見過,也知道他們的名字。
但既然這些科學家現在已經在為新中國的原子彈項目工作,自然是不能將他們拿來當工具人用的。
更何況,制造原子彈的項目保密措施一定非常高,就算是這些科學家,也幾乎不可能將情報送出來。
自己到底怎麼做,才是最佳方案呢?
這就要做兩手準備了。
如果新中國能夠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成功試爆原子彈,很可能不需要自己做什麼,這場戰爭都打不起來。
可要是這時間沒趕上呢?
蕭誠仔細回想,自己在穿越前所知的朝鮮戰爭的過程。
這場戰爭,新中國也不是一開始就參戰的。
朝鮮越過三八線向韓國發起進攻,是在六月底,但中國政府做出決策,派志願軍入朝參戰,已經是十月初了。
中間這三個月多的時間,並非沒有操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