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省的電力主要是火電,水力資源不是很豐富,而且開發困難!
如果再建火電站,向國家申請即可,審批不困難。老六∼老柳犯不著跟他提,他也幫不上什麼忙。
雖然何雨柱跟電力工業部的部長副部長們很熟,但是他也不能干涉國家電力布局啊!
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就不做考慮了,
那就只還有核電了!
可問題是,大灣核電站剛剛並網沒多久,有些技術經驗和教訓還沒吸收完呢,建立新的核電站可能還不是時機。
而且核電站從選址到建設到並網發電那是個相當長的周期,基本上都會在十年以上,恐怕電站發電之前這個老柳就得離休了!
功利一點來講,這份兒政績恐怕會有相當一部分算在下一任頭上!
那麼柳書記這是圖什麼呢?
電光火石之間何雨柱思考了許多,柳成功也給了他足夠的時間,這才繼續開口“親家,我听說你屢次婉拒上級提拔,高風亮節,上級越發地看中你了,這是你的優勢,因為你年輕啊!可是我不同,我比你大九歲,如今有消息稱政務院要做部門重組,要是能主持一部,就能做更多的貢獻,加快改革進程,讓人民更快地過上好日子!”
柳成功的話可以說是開誠布公了,透露了很多信息,關鍵詞是“重組”“進部”“加快改革進程”!
何雨柱身在京城,本應該是信息更快的那個,沒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柳成功信息更加靈通!
不對,是信息更加“深入”!
何雨柱身居多個要職,不管是校長還是參事還是醫學會的職務都是偏技術性的,科學院院士更是純技術性的。即使他跟政務院里的部長們都很熟,但是核心的信息還是沒有人跟他透露啊!
這也跟他自覺不自覺的遠離政治有關。
但是作為“後來人”何雨柱是知道大勢的,柳成功說的“重組”應該指的就是六大工業部組成工信部和國家計劃部改組國家發改委這兩件事。
這兩件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而柳成功想要“進部”應該要進的就是這兩個重組之後的重要部門,雖然不如政務院的副院長和院長,但也是實權重權部門。
這兩個關鍵詞很重要,但是第三個關鍵詞才是最重要的!
“加快改革進程”這個關鍵詞與後世不同了,這也說明這里確實是平行空間!
因為何雨柱知道,超越這種事如果到了洪荒那就是改天換地!如果到了古代那必然是改變歷史!但是如果到了近代肯定是重塑英雄!如果到了現代那基本上就是多了個富翁而已!
總之,穿越的越近穿越者改變歷史進程的幅度就越小!
這是超越規律,何雨柱其實也是按照這個規律在行事。
可是如今出現了“加快改革進程”這個關鍵詞,是否說明歷史進程改變了還不一定,但是它說明了這里確實是平行世界,與于原來的世界不同!
何雨柱的內心是震撼的!
不過震撼僅僅是在內心的,表面上他還得答復柳成功這個老六。
既然親家想‘進部’那麼遼省發展核電就是個很好的想法,得支持!
“不瞞親家,大灣核電那里我確實發揮了一些作用,如果遼省想建設核電站的話我可以幫忙,估計核電那邊技術吸收完善也差多了,可以先報審進行選址工作。”
“哈哈哈……我就知道親家你是個非常有眼光的人,下一屆的工作重點很可能就在電力方面,核電是電力的未來趨勢之一,而且我們遼省很需要也適合搞核電。”
得,自己這個親家絕對是誤會他了!
之前說自己年輕辭讓高官越發看重,現在又說自己有眼光,這不就是說自己想在下一屆再發揮作用嗎?說自己跟他一樣,所圖甚大嗎?
天地良心,何雨柱是真的沒有這個想法!
不過這也沒必要解釋,何雨柱發現他現在是站到了風口上,他踩剎車都感覺到背後有一股力量在推著他前進。
難道自己這個技術流也要在政治跑道上起飛嗎?
這就是一入公門身不由己嗎?
此刻何雨柱倒是不好表態了。
上還是不上?這是個問題。何雨柱想通了,于是他的態度發生了轉變,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還是要負責的,要不不成了渣男了!
“老六啊,遠水解不了近渴,核電站的建設周期很長,目前的問題你準備怎麼解決?”
說實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但是孩子也不能隨便哭,得是真的餓了才才行!
所以在電力能夠滿足重要工業和基礎民生的情況下,柳成功想要審批下核電項目以後在建造幾座火電站,目前就先克服一下。
何雨柱一眼就看出了柳成功的心思,笑著說道“柳書記注意過清潔能源沒有?”
“電力不就是清潔能源嗎?”
“確實,從煤、油、電的直接使用的角度出發,電是清潔能源!但是從電力的產生來看,水力發電、光能發電才是清潔能源!”
“你是說,支持我們搞清潔電力?可是我們缺乏容易利用的水利資源,而光伏發電成本太高,我們也沒有技術啊!”
“哈哈哈……”何雨柱現在意識到了,技術流也有技術流的優勢,穿越者優勢更大。“老六啊,遼省水利資源那是非常豐富的呀!只是你沒看在眼里!”
說完,何雨柱借著公文包的掩護,從空間拿出了一份研究報告,封面上是ogo。
“潮汐發電,利用海水周期性漲落能量進行水力發電,……單庫雙向式?潮汐發電,安裝雙向發電機組,可在漲潮和落潮時均發電,但以落潮發電為主?……”
“波浪能發電?……通過捕捉波浪的動能和勢能發電,適合近海區域……全球波浪能理論儲量達700億千瓦……技術包括震蕩水柱、點吸收器等?……”
柳成功看著報告,邊看邊讀,認真的像個小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