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人︰講述小故事

第19章 新帝王莽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公孫甦 本章︰第19章 新帝王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

    用開啟之術,要對對方實情了如指掌;用閉合之術,要和對方結為一心。對待人才,皆能衡量其輕重緩急,弄清對方真實意圖想法,並做出切實規劃,聖人善于根據實情為對方考慮。假如不能猜中對方的輕重緩急,聖人就要考慮自己的退路了。

    第一章︰椒房殿的月光

    永始三年的槐花開得慘白,我跪在椒房殿的織金地衣上,數著青玉磚縫里凝固的蠟淚。姑母王政君鳳冠上的十二串東珠垂簾微晃,投下的陰影恰巧遮住成帝腰間那柄斬殺過定陶王傅太後的七星劍。

    "巨君。"姑母的聲音像冰鑒里鎮著的梅子,寒中帶酸,"你說該如何處置這個私通許廢後的逆賊?"

    我俯首時,瞥見自己新制的素紗禪衣下擺沾著暗紅——那是淳于長在東市受刑時濺起的血沫。三日前,他贈我的錯金博山爐還燃著甦合香,此刻爐中灰燼卻與他的骨殖一道,被拋進了渭水支流。

    "《周禮•秋官》載︰刑亂國用重典。"我的喉間泛著太學晨課時飲下的槐葉冷淘滋味,"淳于長矯托太後,僭越宗廟,當施磔刑。"

    殿角的銅壺滴漏突然發出嗚咽。成帝指節敲在鎏金憑幾上,震得案頭那卷《鹽鐵論》滑落半幅。我盯著竹簡上"食湖池,管山海"的墨字,忽然想起去歲冬至,淳于長與我同車前往太廟祭祀。他的狐裘掃過車轅積雪,笑著說︰"巨君可知?未央宮的鴟吻其實都是鍍金的陶俑。"

    “掖庭的梆子敲過三更時,我提燈走向詔獄”。石壁上滲出的寒露浸透了麈尾,獄卒手中的火把將我的影子拉成董仲舒《士不遇賦》里扭曲的篆文。淳于長蜷在曾禁錮過黥布的木枷中,左頰還粘著許皇後臨刑前咬下的半片耳垂。

    "巨君..."他喉嚨里滾出帶血的笑聲,"你袖中那枚羊脂玉,是我用三斛南海珍珠換的。"鐵鏈隨著他的顫動嘩啦作響,驚起梁上棲著的夜梟,"王氏男子皆饕餮,偏你要做分肉的陳平!"

    我蹲下身,將《尚書•呂刑》輕輕放在他潰爛的膝頭。月光從氣窗斜切而入,照見他鎖骨處我親手系上的五色絲絛——那是元延元年端午,我們在太液池賽龍舟時贏得的彩頭。彼時他劃槳擊碎滿池星斗,高誦《楚辭》的聲線清越如裂帛。

    “走出詔獄時,長安城正下著今年的第一場霰雪”。朱雀大街兩側的槐樹枝椏間,懸著因"逾制"被處死的商賈尸體。他們的錦履在風中輕晃,鞋底金線繡的貔貅紋樣比我冠冕上的蟠螭更鮮活。宮牆陰影里突然竄出個蓬頭稚子,將半塊麥餅塞進我掌心。

    "大人...這是用您昨日散的粟米蒸的。"孩子袖口露出的黥印還滲著血珠,是五銖錢私鑄者的標記。

    我攥著溫熱的麥餅走向石渠閣,雪粒在獬豸冠上積成孝景帝陵前的玉圭形狀。當值的太史令正在抄錄《災異記》,看見我袖口血漬,筆鋒一抖︰"夜觀天象,紫微垣有客星犯帝座..."

    閣外突然傳來環佩叮當,是趙飛燕的步輦經過。她鬢間的金步搖刺破雪幕,在我眼中化作《周禮》注疏里"九錫"禮器的寒光。我展開淳于長臨刑前塞給我的絹帕,上面用朱砂寫著八個字︰

    "新室當興,漢祚將終。"

    第二章︰攝皇帝的玄裳權力攀升)

    元始五年的雪粒子簌簌砸在通天冠的玉藻上,我俯身試藥時,十二旒垂珠掃過平帝蒼白的唇。鎏金藥匙磕在越窯青瓷碗沿,濺起的參湯在龍紋袖洇出深色痕跡,像極了去年秋時中箭墜馬的匈奴質子——他脊背滲出的血也曾這般,在未央宮的白玉階蜿蜒成河。

    "亞父..."少年天子的手指突然攀上我腕間玉,"他們說邯鄲城有鳳凰棲在五銖錢樹上。"他的瞳仁映著藥爐炭火,恍惚間竟與三年前哀帝臨終時的眼神重合。那時先帝枕邊還擺著我進獻的《洪範》注疏,可藏在錦枕下的卻是誅殺王氏外戚的密詔。

    “太常令捧著玄袞冕進殿時”,正逢建章宮的晨鐘驚起寒鴉。六十四名羽林郎抬著的周公攝政圖屏風上,西王母的青鳥喙尖滴著朱砂,落在周公腰間玉具劍的吞口處。我突然想起去歲夏至,大司空何武在獄中咬斷舌根前,用血在囚衣上畫的讖圖——那只三足烏正如此刻屏風上的青鳥,將漢室最後的陽氣啄食殆盡。

    "陛下該更衣了。"太僕王舜的聲音裹著椒牆外的風雪。他手中玉圭刻著"假皇帝"三個篆字,邊緣已被摩挲得溫潤。當我褪去素紗中單,忽覺左肩舊傷刺痛——那是元壽二年平陵邑的流民,用榆莢錢磨成的箭簇留下的疤痕。

    “禪讓前夜,明堂的二十八宿燈盤盛滿鮫人脂”。我獨自跪坐在黃帝四面像前,青銅冰鑒里鎮著的《大誥》竹簡正滲出細密水珠。大司徒孔光率眾博士跪在階下泣血死諫,他們的額血在青磚上凝成詭異的卦象,恰是《焦氏易林》中"鼎折足,覆公"的凶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子時三刻,長樂宮方向突然傳來編鐘墜地的轟鳴。守靈的黃門侍郎跌撞來報︰"太皇太後...撕碎了翟衣上的十二章紋!"我撫摸著新制的玄色龍袞,指尖觸到袞服內襯的異樣針腳——繡娘用金線在暗處縫了句《論語》︰"禮雲禮雲,玉帛雲乎哉?"

    “當傳國玉璽嵌入掌心的剎那”,未央宮九十九階丹墀下的積雪驟然崩裂。百官朝賀的聲浪中,我听見漸台方向傳來帛裂般的雁唳。太史令顫抖著記錄︰"是日,熒惑入太微,犯帝座。"而我知道,那不過是趙飛燕懸在椒房殿梁上的七尺白練,被北風扯入了雲霄。

    第三章 五均官的算籌改制風雲)

    天鳳二年的蝗蟲振翅聲,壓碎了長安城的晨鐘。我立在東市五均官衙門的朱漆算盤前,看著掌計用骨簽劃破最後一張私田契券。碎帛飄進煮鹽的鐵釜,在滾沸的鹵水里蜷縮成孝平皇後自焚時的襦裙形狀。

    "陛下,河內郡又報私鑄錢者聚眾抗命!"大司徒王尋的奏報裹著焦糊味。他官袍下露出半截錯刀幣磨成的護心鏡,邊緣還沾著潁川流民的腦漿。我抬手撥動青銅算珠,忽然想起元始四年在太學講《考工記》時,曾用算籌為學子演示井田制——那日窗外飄進的柳絮,此刻正化作漫天蝗蟲啃噬詔書。

    昆明池畔的地火連燒了三晝夜。老農枯槁的手穿透羽林衛的戈戟,將半卷焦黑田契甩在我十二章紋的蔽膝上。契券邊緣的"永始三年"字樣,與池中倒映的未央宮飛檐重疊,恍惚間竟似當年霍光廢帝時焚燒的奏疏灰燼。

    "陛下!"老者嘶吼時露出被榆莢錢磨豁的牙,"這地是俺爺用五銖錢從餓殍堆里換來的!"他的草履突然崩裂,腳踝處的黥印顯出新鑄的"大泉五十"紋樣——那是我上月剛頒的寶貨制烙印。池中錦鯉突然躍起,餃走飄落的契紙殘片,魚尾拍碎的水紋里,我望見自己初任大司馬時在災民營施粥的模樣︰銅勺邊緣凝著的粟粥,比此刻冕旒上的玉藻更晶瑩。

    “蘭台的漏刻滴到子時,我摸到簡牘縫隙里的血痂”。洛陽令密報的竹簡上,"人相食"三字被蠹蟲蛀出星圖般的孔洞。案頭那尊曾量過賑災粟的青銅斛,此刻盛著南陽太守進獻的"祥瑞"——用餓殍脂肪煉成的長明燭。燭煙在空中勾畫出《周禮》的井田阡陌,卻忽然被破窗而入的狂風吹散,化作地皇元年赤眉軍屠城時的烽煙。

    我攥碎半塊麥餅,碎屑落入當年與淳于長對弈的榧木棋枰。黑子白子間殘留的酒漬,突然泛起太初歷推演時的算籌之影。當值的星官驚呼"彗星襲月",我卻看見昆明池老農的斷指,正指著靈台方向裂開的渾天儀——那里嵌著王舜臨終前獻上的傳國玉璽碎片,裂紋恰似井田制的疆界圖。

    特別篇︰錯刀幣上的血痕幣制改革秘錄)

    始建國二年•邯鄲城

    冶爐的綠焰舔舐著少府丞王業的側臉,將他的瞳孔燒成兩枚錯刀幣的形狀。"陛下請看,"他指尖拂過青銅範上的饕餮紋,"契刀五百的錯金需以人牲祭爐——昨日投進去的私鑄匠,骨灰正混在這批銅水里。"

    爐膛突然爆出淒厲嘶鳴,半張焦黑的人面浮現在銅液表面。我認得那匠人下頜的刺青︰元始三年長安饑荒時,他曾用五銖錢在太倉外換走我半袋賑災粟。此刻他的嘴唇在沸騰的銅汁中開合,吐出的氣泡拼成《考工記》里的鑄金訣︰"金有六齊..."

    "隴西急報!"信使的喊聲割裂熱霧。他捧上的木匣里,二十枚錯刀幣串著羌人孩童的乳牙——這是敦煌太守說的"一斛霉粟"的市價。我摩挲刀幣上"一刀平五千"的篆文,突然想起元壽元年︰淳于長被腰斬前,也曾用這樣的眼神盯著我冠冕上的金。

    天鳳六年•洛陽鬼市

    更夫敲著人脛骨制成的梆子,月光在瓦當間淌成私鑄錢的銅綠。我披著商賈的貉裘,看販繒者用剪刀絞碎"大布黃千"——這些銅片正被熔作三稜箭鏃,箭尾羽毛卻是《樂經》殘卷的碎片。

    "客官要哪種錢?"枯手從地縫伸出,掌心里躺著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兌米三合,國寶金匱值半條人腿。"老嫗的襦裙綴滿榆莢錢,當她轉身取貨時,我瞥見其背上黥著《漢書•食貨志》——那是用王田制反抗者的血刺的。

    突然馬蹄踏碎鬼市的寂靜,五均官的銅戟挑翻酒肆布幌。逃竄的人群中,有個稚童將錯刀幣塞進眼眶︰"娘說這樣能看見黃泉下的爹..."他淌血的瞳孔里,倒映著我初拜大司馬時在災民營立的粟米碑。

    地皇元年•長安東市

    枯柳枝上懸著的尸首隨風叩擊譙樓,像在敲打巨大的算盤。大司空王邑的劍鋒劈開晨霧,將拒用寶貨的販履者釘在《周禮》碑上。那人懷中的六種泉布隨熱血噴濺,其中"壯泉四十"的銅錢滾到我履前——錢孔里卡著半片指甲,刻有元始五年平陵邑的井田界碑編號。

    "陛下...這已是本月第九起..."王邑的劍穗纏著截腸子,那是昨日烹殺的私鑄者遺物。我俯身拾起染血的泉布,突然听見建平元年石渠閣的雨聲——那時我還是個抄讖緯的侍中,姑母的玉佩壓著《鹽鐵論》竹簡,她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巨君可知火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末日•未央宮錢窖

    赤眉軍的火把捅破地窖黑暗時,我正將最後一把五銖錢撒向空中。銅錢撞擊聲驚起梁間燕雀,這些曾為成帝與趙飛燕傳情的青鳥,如今餃著錢幣築成反巢。某個軍士砍開錢串,孝武年間鑄造的"半兩"錢如血痂紛落——其中一枚嵌入我額角,竟與姑母賜的蟠龍玉佩嚴絲合扣。

    窖頂突然塌陷,露出地皇四年猩紅的月亮。綠林軍踩著《王制》竹簡沖下台階,他們的銅盾上熔著錯刀幣鑄造的狼頭圖騰。當我被長矛挑起時,飛濺的銅錢在火光中排列成渾天儀星圖——紫微垣處嵌著半枚玉璽殘角,正是當年禪讓詔帛缺失的"允"字。

    銅臭千年不散,可曾見未央宮礎石下埋著的,盡是鑄錢匠眼里的最後一道光?

    調侃︰

    當代網絡對王莽的調侃主要集中在對其改革政策的超前性和“穿越者”身份的戲謔想象上。這些調侃既反映了大眾對歷史人物的趣味解讀,也揭示了王莽改制中與現代理念的某種巧合。以下是幾個典型的調侃方向及背景分析︰

    1. “社會主義先驅”的標簽

    —土地國有與均田制︰王莽將土地收歸國有並重新分配,禁止私人買賣土地,被網友戲稱為“古代土改先鋒”,甚至與社會主義公有制類比。胡適曾評價王莽為“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這一觀點成為調侃的重要依據。

    —廢除奴隸制︰他禁止奴婢買賣,強調“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尊貴的”,與現代人權思想不謀而合。網友戲稱“王莽領先美國150年廢除奴隸制”。

    2. “計劃經濟”與超前經濟政策

    —政府調控物價︰王莽設立五均官,規定商人需按政府定價交易,類似現代物價局;還推出無息貸款制度,供百姓應對喪葬或經商需求,被調侃為“古代版花唄”。

    —貨幣改革︰他發行多種精美但不足值的貨幣如“契刀五百”“大泉五十”),並嚴控私鑄,被戲稱為“古代金融創新達人”,但因幣制混亂最終失敗,網友調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3. “科技發明的“穿越嫌疑”

    —游標卡尺的爭議︰王莽發明的青銅卡尺與現代游標卡尺外形高度相似,比西方早1700多年,成為“穿越者”梗的核心證據。盡管功能差異較大,但網友仍戲稱其為“王莽的理工男屬性”。

    —飛行器實驗︰史載王莽資助工匠進行飛行器試驗,甚至可能參與人體解剖,這些行為被解讀為“古代科技狂人”的嘗試。

    4. 生活方式的“現代性”

    —短裙時尚︰王莽要求妻子穿短裙待客,打破漢代女性保守的著裝規範,被戲稱為“古代女權先鋒”或“直男審美穿越者”。

    —廉租房政策︰他在長安建設廉租社區供貧民居住,被調侃為“漢朝住建部部長”。

    5. 失敗與“運氣差”的黑色幽默

    —天災與起義︰新朝末年頻發蝗災、黃河決堤,綠林赤眉起義爆發,網友戲稱“王莽的穿越劇本被系統制裁”。

    —昆陽之戰的玄學︰劉秀以“隕石召喚術”擊敗王莽大軍,被戲謔為“位面之子大戰穿越者”,成為歷史梗中的經典橋段。

    調侃背後的深層邏輯

    1. 歷史與現實的錯位共鳴︰王莽的政策如土地國有、經濟調控)與現代社會議題高度契合,激發了大眾對“古代理想主義改革者”的共情。

    2. 穿越文化的推波助瀾︰網絡文學和影視劇如《慶余年》)的流行,使“穿越者”成為解構歷史人物的常見視角。

    3. 史書評價的翻轉︰傳統史書將王莽塑造為“篡漢逆賊”,而現代人更關注其改革中的進步性,形成反差萌。

    學者與網友的踫撞

    盡管網友熱衷“穿越說”,但學者多認為這是對歷史巧合的浪漫化解讀。例如︰

    —專家觀點︰王莽改制本質是復古周禮的失敗嘗試,其政策脫離實際,導致社會動蕩,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超前”。

    —胡適的辯證評價︰肯定其改革意圖的進步性,但也指出其“書生治國”的局限性。

    結語

    王莽的“穿越者”形象,本質是當代人對歷史的一種趣味重構。它既是對傳統史觀的叛逆,也反映了大眾對歷史人物復雜性的重新審視。正如網友所言︰“王莽的失敗,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理想主義撞上現實鐵壁的黑色幽默。”

    王莽要真是穿越者那這世界,舉頭三尺有神明必定有一位神靈在維護這一方世界的歷史按照軌跡前行。

    做的一切決定必定是你人生之中該做的決定,不要因為做的任何決定而後悔!人生的劇本可能就是你自己書寫的也不一定呢?

    請听下回分解)

    喜歡說書人︰講述小故事請大家收藏︰()說書人︰講述小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說書人︰講述小故事》,方便以後閱讀說書人︰講述小故事第19章 新帝王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說書人︰講述小故事第19章 新帝王莽並對說書人︰講述小故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