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勤上說,這法子也劃算。”
楊天生在心里默算片刻後,附議,
“先前運一門12磅炮到山頂,得調二十個民夫、四匹馬拉,還得修臨時坡道,只人力就夠運百八十枚火箭彈了。”
“火箭彈單枚輕,倆士兵一組,一天能往平頂山運兩百枚,工坊日均產兩百枚,正好能補上消耗。”
“後續再讓漕船多帶些鐵皮和硝糖,寧古塔本地就能造,不用從北琴海遠運,省了不少運費。”
“從技術上說,火箭彈跟這些丘陵太適配了。”
薄玨這時推了推手里的圖紙,上面畫著簡化的火箭發射架,
“咱們的發射架是鐵三角結構,不用打深地基,在丘陵頂找塊平整的地,釘兩根木樁就能固定。”
“之前試射時尾翼偏航壓在五度內,山頂視野好,還能借著高度往下打,彈道更順,燒建奴的𧁓車、帳篷更準。”
“要是遇到雨天,還能在發射架旁搭個小棚子擋雨,比火炮怕潮省心多了。”
“工坊這邊也能跟上。”
最後徐正明笑著補充,
“咱們的鐵皮卷板機日均卷兩百枚彈體,組裝好的火箭彈用木箱裝著,怕磕著的地方墊上干草就行。”
“要是丘陵的發射架需要備用零件,比如滑輪、引信,讓工匠做些便攜的備件箱,跟著火箭彈一起運上去。”
“後續要是建奴來得急,咱們還能在工坊臨時趕制發射架,保證不會斷了補給。”
“既然各位都覺得可行,那就這麼定了。”
袁可立見眾人都贊同,臉上露出笑意,
“士弘兄負責選火箭陣的具體點位,跟虎爾哈部協調人手;”
“子先兄幫忙擬個協同章程,明確稜堡和火箭陣的信號傳遞;”
“振泉兄、人英兄盯著後勤運輸;”
“弘濟、子玨、德全三位小友保障火箭彈和發射架的供應。”
“咱們借著這寧古塔的山水地勢,把防線扎得再牢些,讓建奴來了也討不到好!”
“節寰先生——有件事得再議議。”李國助這時忽然開口,語氣帶著斟酌。
袁可立愣了愣︰“弘濟,你說。”
“關于平頂山設火箭陣的事,我覺得不妥。”
李國助指尖點了點輿圖上的平頂山,
“我確實能造出射程超十里的火箭彈,可那成本太高了。”
“為了夠到十里射程,硝糖配比得往精了調,鐵皮也得用更厚的,或者用銅皮卷。”
“單枚彈體的料就得比尋常火箭彈多耗三成。”
“工坊日均產兩百枚尋常彈體剛好,要是改產長射程的,產能得砍一半,不劃算。”
他頓了頓,補充道,
“寧古塔周邊的丘陵、天門嶺余脈、東京城谷道旁的低山就夠了。”
“後兩處離稜堡近,火箭彈用尋常射程就行,既能擋住建奴的推進路,又不用額外耗料。”
“平頂山那邊,留個了望哨就行,讓斥候盯著山道,有動靜再報,比設火箭陣省勁多了。”
袁可立盯著輿圖琢磨片刻,點頭道︰
“你說得在理,是我沒算成本賬。”
“那就按你說的,只在周邊丘陵、天門嶺余脈、東京城谷道設火箭陣,平頂山留了望哨。”
李國助又轉向徐光啟,語氣多了幾分懇切︰“玄扈先生,小子還有件事想勞煩您。”
徐光啟放下手里的筆,抬眸道︰“弘濟有話直說。”
“新運到的一批輕型炮,還沒部署調試。”
李國助道,
“里面有6門6磅野戰炮、8門3磅回旋炮,還有10門2磅佛郎機炮,其中5門是之前繳獲原寧古塔城的。”
“本想請子玨兄牽頭做這事,可他得帶著工匠趕制火箭彈,從早忙到晚,實在抽不開身。”
“您懂稜堡原理,又熟炮械調試,只好厚著臉皮請您出面。”
徐光啟聞言,笑著捻了捻胡須︰“我雖老了,擺弄炮械的力氣還有。”
“這幾種炮的用途得按地形和火力層級來,6磅野戰炮有效射程六十到百八十步,正好架在稜堡五面牆體的中層射擊孔,還有1門放東北預留輔助角台,專門打從12磅炮間隙分散推進的小股𧁓車,填壕的士兵也能靠它的霰彈壓制;”
“3磅回旋炮能360°轉向,8門得全布在8條‘米’字壕溝的側防點,後金騎兵要是從側翼突襲,或是散兵繞後,它轉眼就能轉過去用霰彈覆蓋,補近距防突的缺口;”
“2磅佛郎機炮射速最快,5門架在壕溝護坡後,5門嵌在稜堡頂部射擊平台的防護欄間隙,專門壓制六十步內想登城、鑿牆的建奴,那5門繳獲的原寧古塔佛郎機炮,調試後配給江勇營士兵就行,他們學起來快。”
“明日一早我就去清點炮械,帶兩個懂行的工匠一起校準角度、試射彈藥,三天內準能讓這些炮都歸位待命。”
李國助松了口氣,拱手道︰“有勞先生,這樣我也能更專心應對建奴的動向。”
……
“啟稟袁大人!前線斥候有緊急軍情,需當面稟報!”
未時的太陽剛偏西,稜堡議事廳外突然傳來衛兵的通報聲。
袁可立抬了抬手︰“傳他進來。”
片刻後,渾身是泥的斥候快步走入廳中,單膝跪地,喘著氣道︰
“袁大人、沈將軍、少東家!建奴陸路縱隊過了天門嶺西麓,”
“阿敏帶的一萬多人,𧁓車壞了八十輛,戰馬倒了兩百多匹,山道泥深,預計七天內抵近寧古塔;”
“水路李永芳帶五千人,在依蘭歇了兩天,正分三批沿牡丹江逆流而上,被咱們的炮艇威懾,每日僅能推進二十里,預計五天內到!”
袁可立先沉住氣,指著字條道︰
“快派兩個使者,分去烏林答部和薩哈連部,讓他們把山道附近的放牧點收了,青壯都來稜堡周邊巡邏,戰後按十人一石鹽賞!”
“再讓部落信使每天來報一次信,別斷了消息。”
“我去調人!”
沈有容已攥緊了腰刀,
“稜堡射擊平台再加一百燧發槍兵,五人一組輪值;”
“八條壕溝的吊橋全收了,就留東邊那處給斥候過;”
“炮艇再加一艘,湊三艘沿下游五十里巡,見著建奴漕船給我往死里打!”
“子玨兄、德全兄。”
李國助起身,看著薄玨和徐正明,
“勞二位帶著工匠加班,優先裝火箭彈,保障外圍火箭彈陣的供應。”
三人分工明確,議事廳里的緊張氣,倒被這利落的部署壓下去幾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