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

第355章 性能參數頁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眼魔的秋波 本章︰第355章 性能參數頁

    歐洲木材因為需要運輸,成本高達800兩白銀。

    本艦木材全是本地出產,成本僅為500兩白銀。

    “用歐洲木材造船的成本低了吧?”

    看到這里,李國助不由說道,

    “把歐洲木材萬里迢迢運到永樂大帝灣,運輸成本絕不止300兩白銀吧?”

    “哦不,少東家誤會了。”

    陳勛忙解釋道,

    “這個成本指的是在歐洲造船的成本,比如說在英格蘭造船,”

    “龍骨和肋骨用北歐橡木,是不是就得從北歐海運木材到英格蘭?”

    “船板用波羅的海松,是不是就得從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海運木材到英格蘭?”

    “桅桿用挪威雲杉,是不是就得從挪威運木材到英格蘭?”

    “這就是對了……”

    李國助恍然,卻又馬上問道,

    “你又是怎麼知道英格蘭造船的材料和成本的?”

    “我問過平戶英國商館的人。”陳勛立即答道。

    李國助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就繼續低頭看材料成本核算表。

    歐洲造船用的鐵料一般是瑞典鐵,成本為白銀600兩。

    本艦用的鐵料是用朝鮮平安道鐵礦自煉的優質鑄鐵,成本為白銀300兩。

    差距主要還是體現在運輸成本上,論品質,兩者都屬于優質鐵。

    “你又是怎麼知道瑞典鑄鐵的品質與我們用的鑄鐵品質相當的?”

    李國助不由問道,但馬上就好像明白了,

    “哦,還是平戶英國商館的人跟你說的?”

    “嗯,沒錯,”

    陳勛點頭稱是,

    “他們說我們的鑄鐵跟用瑞典鐵礦煉出的鑄鐵品質不相伯仲。”

    其實這只是經驗之談,現代科學檢測證明,朝鮮平安道的鐵礦品質略微優于瑞典鐵礦。

    朝鮮平安道的鐵礦主要是在順川或價川,品位為6570赤鐵礦,硫含量0.010.03。

    瑞典鐵礦品位為6065赤鐵礦,硫含量0.020.04。

    平安道鐵礦硫含量媲美瑞典,可直接冶煉高品質鑄鐵。

    平安道煤礦屬于無煙煤,低硫高卡,是煉焦的理想原料,干餾後熱值達28jkg。

    歐洲優質煤礦一般是英國的紐卡斯爾煤,煉成焦炭的熱值約為30jkg。

    朝鮮咸鏡道的茂山鐵礦盡管儲量巨大,卻是5055磁鐵礦,硫含量0.080.12,品位明顯不及平安道鐵礦。

    咸鏡道的煤礦為高硫褐煤,更是無法與平安道無煙煤相比。

    這也是李國助比較中意平安道煤鐵礦的原因。

    歐洲船的帆索用的是俄國產的亞麻,成本為白銀400兩,

    主要還是運輸成本佔了50,還有就是防腐工藝和人力成本。

    本艦的帆索用的是朝鮮漢城麻,用海豹油做防腐處理,成本為200兩白銀。

    朝鮮離永樂大帝灣不遠,海豹油又是本地出產,所以運輸成本不高。

    歐洲鑄造12門12磅艦炮的成本是1200兩白銀,每門造價100兩白銀。

    本地自產12門12磅艦炮的成本是720兩白銀,每門造價僅60兩白銀。

    這主要是因為永明城邦已普及了成熟的砂型鑄炮技術。

    而歐洲現在鑄炮的主流工藝仍以陶範法為主,精度高但成本也高,砂型用于低端炮。

    歐洲砂型鑄炮技術的起源可追溯到15世紀末,

    意大利首次嘗試砂型鑄造青銅炮,但成功率低。

    1543年,英格蘭引入可重復使用砂模,但主要用于小口徑炮。

    16101630年,瑞典率先將砂型用于批量鑄鐵炮。

    這也是古斯塔夫二世軍事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不過瑞典在這一時期還處于摸索階段。

    相反,永明城邦的砂型鑄造技術已達到了19世紀標準化砂型工藝的水平。

    這當然與李國助是穿越者,還具有相關專業知識不無關系。

    另一方面,翁翊皇掌握的明代冶鑄工藝也很重要。

    總之,多種因素,使永明學會已經摸索出了一套非常先進的砂型鑄造工藝。

    砂型配方,90 砂+8粘土+2煤粉,煤粉是用平安道無煙煤粉碎制成。

    模具制作,用金屬模板壓鑄砂型,效率比手工雕刻高10倍。

    砂芯排氣,參考明代鑄鐘工藝,插入稻草桿防氣泡。

    炮管強化,是在鑄造後對表面進行滲碳處理,即用焦炭粉加熱至900度。

    這套砂型工藝單模制作耗時2小時,成品率達85,月產30門12磅炮,成本每門60兩白銀。

    同時代歐洲砂型單模制作耗時8小時,成品率50,月產8門6磅炮,成本每門120兩白銀。

    歐洲陶範法單模制作耗時50小時,成品率90,月產10門12磅炮,成本每門200兩白銀。

    由于鐵質更優,雅蘭槍炮廠出產的12磅炮壁厚口徑比為110,高于歐洲標準的112。

    歐洲造一艘200噸級的船,人力成本是1000兩白銀。

    建造本艦的人力成本是600兩白銀,因為漢人工匠在明朝多是匠戶,一直在服勞役,從來就沒拿過什麼工資。

    他們到了永樂大帝灣以後,一看有工資拿,就沒有不高興的。

    盡管工資不如歐洲船匠,積極性卻還要高得多。

    其他成本,主要是用于防水密封和防腐蝕的材料。

    歐洲用的是瀝青,成本為400兩白銀。

    明朝用的是“桐油+石灰膏”的組合。

    桐油中國自產,石灰遍地皆是,所以成本很低。

    施工也簡單,只需常溫混合涂抹即可。

    缺點是耐久性較差,需每年涂抹,且抗船蛆效果弱于瀝青。

    永明學會船舶委員會參考明朝技術,結合本地材料開發了“海豹油+樺樹皮焦油”的防水防蛀材料組合。

    骨看兀狄哈部一直有捕海豹的傳統,跟他們低價收購即可。

    樺樹皮焦油可通過蒸餾本地樺樹皮獲得。

    總之都是本地材料,獲取方便,成本很低,本艦只需200兩銀子。

    海豹油直接涂抹接縫防滲,樺樹皮焦油加熱後刷船底防蛀,防腐性能接近瀝青。

    成本核算頁到此為止。

    李國助翻到下一頁,卻是性能參數頁,居然也跟相同噸位的歐洲船做了對比。

    喜歡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請大家收藏︰()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方便以後閱讀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355章 性能參數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第355章 性能參數頁並對明末華商之南海邊地公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