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這個消息已經在市里傳開了,沈良決定不再隱瞞。
“確實有這麼個項目,但能不能成功還很難說。”
“一定能成!”老板拍著胸脯,“你們鋼鐵廠的技術那麼好,肯定沒問題!”
吃完面條,沈良繼續趕路。
快到工廠時,他看見李明正站在大門口等他。
“沈工,你回來了!”李明跑過來,“剛才有個記者來采訪,問的都是關于新項目的事兒。”
沈良心中一沉。
“記者?哪家報社的?”
“市日報的,姓陳。”李明有些緊張,“我沒敢亂說,就說你不在,讓他明天再來。”
“你做得對。”沈良拍拍李明的肩膀,“這種事情必須謹慎,不能隨便接受采訪。”
兩人一起走進廠區,沈良心里琢磨著應對策略。
項目還沒開始實施,就已經引起了媒體關注,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報道過于夸大,萬一最後達不到預期效果,豈不是要被打臉?
看來必須盡快跟老王商量,制定一個統一的宣傳口徑。
回到辦公室,沈良剛坐下,廠長王大海就推門而入。
“老沈,听說有記者要來采訪?”王大海臉上掛著興奮的笑容,“這可是個好機會啊!”
沈良放下水杯,眉頭微蹙。
“王廠長,我覺得現在接受采訪還為時過早。項目剛啟動,萬一”
“怕什麼!”王大海揮手打斷,“咱們廠這麼多年沒出過風頭,好不容易有個機會上報紙,怎麼能錯過?”
沈良看出王大海已經下定決心,心中暗嘆。看來這事兒躲不過去了。
“那咱們得統一一下口徑,免得說漏嘴。”
王大海點頭如搗蒜。
“對對對,你說怎麼辦?”
沈良思考片刻,決定采取保守策略。
“項目確實存在,但目前還在前期準備階段。技術細節不能透露,投資金額也要模糊處理。”
“行,我記住了。”王大海摸著下巴,“那記者明天幾點來?”
“李明說讓他明天再來,具體時間沒定。”沈良站起身,“我去找老陳商量一下,看看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技術科辦公室里,陳工正在埋頭畫圖紙。
看見沈良進來,他放下鉛筆。
“听說有記者要來?”
“消息傳得夠快的。”沈良苦笑,“老陳,你覺得咱們該怎麼應對?”
陳工摘下眼鏡,用手帕擦拭鏡片。
“實話實說唄,有什麼好怕的?”他重新戴上眼鏡,“咱們搞的是正經項目,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
“問題是項目還沒開始實施,萬一記者夸大宣傳”沈良坐下來,“到時候完不成怎麼辦?”
“那就完不成唄。”陳工聳聳肩,“搞技術哪有百分百成功的?失敗了再來,有什麼大不了的。”
沈良暗自搖頭。老陳這種心態倒是很輕松,但他不能這麼想。
作為穿越者,他深知媒體的力量。
一旦報道出去,整個項目就會被放在聚光燈下。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就會成為笑柄。
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在這個時代建立威信,為將來的更大計劃做鋪墊。
第一戰不能敗。
“老陳,你覺得咱們的技術方案可行性有多高?”
陳工想了想。
“理論上沒問題,關鍵看材料能不能到位。”他指著圖紙上的幾個關鍵部位,“這幾個地方必須用特殊鋼材,普通材料肯定不行。”
“材料我已經訂了,最遲一個月內到貨。”
“那就沒問題了。”陳工信心十足,“按照你的設計,效率至少提升30。”
沈良心中稍安。有了陳工的確認,他對項目成功更有把握了。
第二天上午九點,記者陳志強準時到達鋼鐵廠。
他是個三十多歲的瘦高個,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手里拎著一個舊皮包。
王大海親自到門口迎接,熱情地握手寄語。
“陳記者,久仰大名啊!”
“王廠長客氣了。”陳志強笑容可掬,“听說你們廠最近有個大動作,我特地來了解一下情況。”
“確實有個技術改造項目。”王大海引著他往辦公樓走,“不過具體情況還得讓我們技術負責人跟您介紹。”
會議室里,沈良已經準備就緒。
桌上擺著幾份材料,都是事先精心準備的。
“沈工,這位是市日報的陳記者。”王大海做介紹。
沈良站起身握手。
“陳記者您好,歡迎來我們廠指導工作。”
“不敢當不敢當。”陳志強打開筆記本,“我就是想了解一下你們的新項目,听說很有創新性?”
沈良斟酌著用詞。
“我們確實在進行一項技術改造,主要是提升冶煉設備的效率和產品質量。”
“具體是什麼技術?”陳志強筆尖在紙上輕點,“能介紹一下嗎?”
“主要是燃燒系統的優化改進。”沈良避重就輕,“通過改變燃料配比和燃燒方式,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這個回答很官方,但也很安全。
陳志強顯然不太滿意,繼續追問。
“投資規模大概是多少?”
王大海搶先回答。
“總投資在十幾萬左右,對我們廠來說確實是個不小的數目。”
沈良暗暗點頭,王大海說得很巧妙。十幾萬在1980年確實不算小數目,但也不至于太夸張。
“這項技術是你們自主研發的?”陳志強看向沈良。
“主要思路是我提出的,但實施過程需要全廠技術人員共同努力。”沈良謙虛地說,“畢竟個人力量有限,必須依靠集體智慧。”
陳志強在筆記本上快速記錄。
“預計什麼時候能看到效果?”
“如果一切順利,三個月內應該能完成改造。”沈良給出了一個相對保守的時間表,“到時候歡迎陳記者再來驗收成果。”
采訪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陳志強問得很詳細。
從技術原理到投資來源,從人員配置到預期效果,幾乎每個環節都涉及到了。
沈良應對得很巧妙,既沒有透露核心機密,也沒有夸大項目前景。
“最後一個問題。”陳志強合上筆記本,“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對整個行業會有什麼影響?”
這是個陷阱問題。
如果回答得太保守,顯得項目沒什麼價值。如果回答得太樂觀,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沈良想了想。
“我們只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做一些改進,談不上革命性突破。”他停頓片刻,“但如果能證明這種思路可行,或許能為同行一些參考。”
完美的回答。
既體現了項目的價值,又不會招致過度關注。
陳志強滿意地點頭。
“感謝兩位的配合,我回去就寫稿子。”
送走記者後,王大海長舒一口氣。
“老沈,你剛才回答得真好!”他拍著沈良的肩膀,“不愧是大學生,就是有水平!”
沈良苦笑。
“希望這篇報道不會給我們帶來麻煩。”
“怕什麼!”王大海豪氣干雲,“咱們又沒吹牛,實事求是地介紹項目情況,有什麼好擔心的?”
話雖如此,沈良心中還是有些憂慮。
媒體報道一旦出來,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上級部門會關注,同行會關注,甚至可能有其他記者跟進采訪。
壓力會越來越大。
下午,沈良正在辦公室整理技術資料,李明急匆匆跑進來。
“沈工,不好了!”他氣喘吁吁,“孫經理打電話來,說有幾種鋼材暫時調不到貨!”
沈良心中一沉。
“哪幾種?”
“最關鍵的那幾種特殊合金鋼。”李明拿出一張紙,“他說供應商那邊出了問題,可能要延期半個月。”
這簡直是雪上加霜。
記者剛采訪完,關鍵材料又出了問題。如果項目因為材料短缺而延期,豈不是要被人笑話?
“我馬上去找孫經理。”沈良站起身,“看看能不能想其他辦法。”
鋼材市場里,孫經理正在接電話,臉色很難看。
看見沈良進來,他趕緊掛斷電話。
“沈工,真不好意思!”他滿臉愧疚,“上海那邊的供應商說工廠設備出故障,這批貨得推遲半個月。”
“有沒有其他渠道?”沈良問。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