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沈良和廠長討論培訓班的時候,辦公室門被敲響了。
“進來。”廠長揚聲道。
門推開,走進來一個瘦高的中年男子,戴著厚厚的眼鏡,手里拿著一疊圖紙。
“老李?”廠長有些意外,“你不是去省里開會了嗎?”
李工程師臉色凝重,把圖紙往桌上一擺︰“廠長,會是開完了,但帶回來的消息不太好。”
沈良仔細打量這位李工程師。
從廠長的反應來看,這人在廠里地位不低。
“什麼消息?”廠長皺起眉頭。
“省里要搞技術評比。”李工程師推了推眼鏡,“三個月內,全省所有鋼鐵廠都要拿出自己的創新成果,統一評估。”
廠長愣了一下︰“技術評比?這是要干什麼?”
“據說是為了迎接外商投資做準備。”李工程師苦笑道,“上面的意思是,要讓外國人看看咱們中國工業的實力。”
沈良心中暗暗搖頭。
這個年代,對外開放剛剛起步,各級領導都急于展現成果,生怕被外國人小瞧。可問題是,急功近利往往適得其反。
“那...咱們廠準備拿什麼參評?”廠長有些緊張。
李工程師指了指沈良︰“就是小沈的連鑄機項目。省里听說了這事,專門點名要看。”
沈良心里咯 一下。
這下麻煩了。連鑄機現在還只是個理論模型,真要拿到省里評比,豈不是露餡?
“小沈啊。”廠長轉頭看向他,眼中帶著期待,“你覺得怎麼樣?咱們的設備能行嗎?”
沈良沉思片刻。
現在說不行,顯然會讓廠長失望。可要是貿然答應,萬一出了問題,那就是砸了整個廠的招牌。
“廠長,我需要先了解一下評比的具體要求。”沈良謹慎地說道。
李工程師從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標準都在這里。主要看三個方面︰技術先進性、生產實用性、經濟效益性。”
沈良接過文件,快速瀏覽起來。
技術先進性,這個沒問題。連鑄技術在這個年代確實算得上前沿。
生產實用性,這就有些麻煩了。現在的設備還沒經過實際生產驗證。
經濟效益性,更是無從談起。沒有真正投產,哪來的經濟數據?
“時間緊不緊?”沈良抬起頭問道。
“三個月。”李工程師伸出三根手指,“到時候省里會派專家組下來實地考察。”
廠長在辦公室里踱來踱去,顯然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沈良心中快速權衡利弊。
三個月時間,如果全力以赴,倒是有可能把連鑄機做出個樣子來。關鍵是要有足夠的資源投入。
“廠長。”沈良下定決心,“我需要一個專門的項目組。”
“項目組?”
“對。”沈良站起身來,“光憑我一個人,三個月內不可能完成。必須要有專業團隊配合。”
廠長眼楮一亮︰“你說,需要什麼人?”
沈良在心中快速盤點著現有的人力資源。
“首先需要一個機械設計工程師,負責設備結構優化。”他掰著手指數道,“然後要一個電氣工程師,負責控制系統。還要幾個技術嫻熟的老師傅,負責加工制造。”
李工程師插話道︰“機械設計我可以負責。電氣方面...廠里的小王應該能勝任。”
“還不夠。”沈良搖搖頭,“我們還需要材料專家。連鑄機對耐火材料要求很高,這方面不能馬虎。”
廠長有些為難︰“材料專家可不好找啊。”
沈良想了想︰“可以請外援。省里的鋼研院應該有這方面的專家。”
“請外援?”廠長皺眉,“那得花不少錢啊。”
“廠長,您想想。”沈良earnesty看著廠長,“如果這次評比成功,咱們廠在省里的地位會怎樣?以後爭取資金、申請項目,是不是都有優勢?”
廠長沉默了片刻,然後重重點頭︰“好!錢的事我來想辦法。你需要多少人,我全力支持!”
李工程師也表態道︰“小沈,技術方面有什麼問題,咱們一起研究。”
沈良心中涌起一陣暖流。
在這個年代,能遇到這樣開明的領導和同事,實在是幸運。
“那我們馬上開始籌備。”沈良拿起桌上的技術資料,“第一步,先把現有的設計方案完善一下。”
廠長興奮地搓著手︰“小沈啊,這次可全看你的了!”
沈良沒有立即回答,而是在心中暗自盤算。
三個月時間,要完成從設計到制造的全過程,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不過,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足夠的資源支持,倒也不是不可能。
關鍵是要合理安排進度,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問題。
“對了。”沈良突然想起什麼,“廠長,咱們剛才說的培訓班,是不是也可以結合起來?”
“怎麼結合?”
“項目組的成員,可以同時承擔培訓任務。”沈良解釋道,“一邊搞技術攻關,一邊培養人才。這樣既能加快項目進度,又能提升整個廠的技術水平。”
廠長眼中閃過一絲贊賞︰“一舉兩得,好主意!”
李工程師也點頭道︰“這樣確實能最大化地利用資源。”
就在這時,辦公室外傳來一陣嘈雜聲。
“怎麼回事?”廠長皺眉向門外看去。
很快,車間主任老王匆匆跑了進來,臉上滿是焦急︰“廠長不好了!二號爐出問題了!”
“什麼問題?”廠長騰地站起身。
“爐壁出現裂縫,溫度控制不住了!”老王擦著額頭的汗,“現在工人們都在緊急處理。”
沈良心中一緊。
二號爐是廠里的主力設備之一,如果出現嚴重故障,不僅會影響生產,還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走,咱們去現場看看。”廠長拿起安全帽,匆匆向外走去。
沈良和李工程師緊隨其後。
一路上,沈良的腦海中快速閃過各種可能的故障原因。爐壁裂縫通常是由于熱應力過大造成的,可能是操作不當,也可能是材料老化。
到了車間,遠遠就能感受到異常的熱浪。
幾個工人正圍在二號爐旁緊張地忙碌著,有人在檢查設備,有人在調節參數。
“情況怎麼樣?”廠長大聲詢問。
一個老師傅抬起頭,臉上滿是汗水︰“廠長,裂縫還在擴大。照這樣下去,恐怕得停爐檢修了。”
停爐檢修意味著生產中斷,損失巨大。
沈良走到爐子近前,仔細觀察裂縫的位置和形狀。
根據他的經驗,這種裂縫應該是由于局部過熱造成的。很可能是冷卻系統出了問題。
“老師傅,這個位置的冷卻水流量正常嗎?”沈良指著裂縫附近的冷卻管道。
老師傅一愣,然後趕緊去檢查︰“咦,這里的流量確實小了很多!”
“管道可能有堵塞。”沈良判斷道,“先把冷卻水停掉,檢查一下管道內部。”
廠長有些擔心︰“停掉冷卻水,溫度會更高啊。”
“短時間內沒問題。”沈良解釋道,“關鍵是要找到根本原因。”
在沈良的指導下,工人們很快找到了問題所在︰冷卻管道內積累了大量水垢,嚴重影響了冷卻效果。
“原來如此。”老師傅恍然大悟,“怪不得這段時間爐溫一直不穩定。”
問題找到了,解決起來就相對簡單。工人們清理了管道,重新調整了冷卻參數,爐溫很快恢復正常。
“小沈,多虧了你啊!”廠長松了一口氣,“要不然這爐子今天就得停產了。”
沈良擺擺手︰“這都是基本的故障排查,沒什麼大不了的。”
老王在一旁感慨道︰“還是技術人員厲害,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
“這說明什麼?”廠長若有所思,“說明咱們工人的技術水平還需要提高啊。”
沈良心中一動。
這正是推廣培訓班的好機會。
“廠長,您看,如果咱們的工人都掌握了基本的設備維護知識,這種問題是不是就能提前發現?”
廠長點頭道︰“你說得對。看來這個培訓班真的很有必要。”
李工程師也表示贊同︰“不光是新技術,連基礎的維護保養都得加強培訓。”
就在眾人討論的時候,車間里又傳來一陣騷動。
“沈技術員!沈技術員!”
一個年輕工人跑了過來,臉上滿是興奮︰“您快去看看,一號爐的產量又創新高了!”
沈良愣了一下︰“一號爐?”
“就是您上次改造的那台!”工人激動地說道,“今天的產量比平時多了整整15!”
廠長眼楮一亮︰“15?這可不是個小數字啊!”
眾人匆匆趕到一號爐前,只見操作面板上的數據確實令人振奮。不僅產量大幅提升,鋼材的質量指標也有明顯改善。
“這是怎麼做到的?”李工程師有些不敢相信。
沈良仔細查看了操作記錄,心中漸漸明白了原因。
“應該是昨天調整的那個參數起了作用。”他解釋道,“通過優化燃燒曲線,提高了熱效率。”
“可是昨天調整之後,效果並不明顯啊。”操作工人疑惑地說。
“新參數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沈良耐心解釋,“設備內部的熱平衡需要時間來建立。現在看來,效果已經顯現出來了。”
廠長激動得搓著手︰“好啊!這樣一來,咱們的生產成本又能降低不少!”
老王也是滿臉喜色︰“沈技術員,您這一招真是絕了!改造了兩台爐子,一台提高產量,一台預防故障。”
沈良心中暗自感慨。
在這個年代,每一點技術進步都來之不易。工人們對技術改革的渴望,讓他深受感動。
“各位師傅,這只是開始。”沈良環視四周,“等咱們的連鑄機投產之後,整個生產流程都會有質的飛躍。”
“連鑄機?”幾個工人眼中閃過好奇的光芒。
“對,就是咱們正在研發的新設備。”沈良簡單介紹道,“它能讓鋼水直接凝固成鋼坯,省去中間的很多環節。”
工人們面面相覷,顯然對這種新技術既好奇又有些擔心。
沈良注意到了他們的表情,心中有了想法。
“各位師傅,過幾天咱們廠要辦培訓班。”他笑著說道,“到時候我會詳細講解新設備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培訓班?”工人們議論紛紛。
“沒錯。”廠長也開口道,“廠里決定了,要大力提升大家的技術水平。學得好的,優先安排到新設備上工作。”
听到這話,工人們的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
在這個年代,能夠掌握新技術意味著更好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收入。沒人願意被時代淘汰。
“沈技術員,什麼時候開始培訓?”有人迫不及待地問道。
“下周就開始。”沈良回答道,“每天晚上兩個小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就在這時,廠門口傳來汽車引擎聲。
“誰來了?”廠長向外張望。
只見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入廠區,車牌號顯示這是省里的公務用車。
“壞了。”李工程師臉色一變,“不會是省里來檢查的吧?”
沈良心中也是一緊。
如果真的是上級檢查,現在連鑄機項目還沒準備好,豈不是要露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