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

第378章 該是時候動用一些特殊手段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獅城布衣 本章︰第378章 該是時候動用一些特殊手段了

    幾分鐘後,鋼水開始凝固。

    牽引系統啟動,將初步成型的鋼坯從結晶器中拉出。

    沈良屏住呼吸,這是最關鍵的時刻。

    鋼坯緩緩從結晶器中伸出,表面光滑,沒有裂紋!

    “成功了!”李明華激動地跳了起來。

    連鑄機正常運轉,一根根鋼坯被連續拉出,切割成標準長度。

    張司長從遠處走過來,仔細觀察剛剛生產出的鋼坯。

    “表面質量不錯,內部組織怎麼樣?”他問道。

    沈良立刻安排人進行金相檢驗。

    結果顯示,鋼坯內部組織致密,沒有縮孔、夾雜等缺陷。

    “各項指標都達到了設計要求!”檢驗員興奮地報告。

    張司長仔細查看了檢驗報告,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沈同志,恭喜你們。這台連鑄機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車間里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但沈良知道,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想真正實現連鑄技術的產業化,還有無數困難等著他們去克服。然而,成功的喜悅很快被現實的重壓沖淡。

    張司長離開前,留下了一份詳細的技術轉移報告。報告中密密麻麻列出了幾十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每一個都足以讓人頭疼。

    “材料標準化是最大的難題。”沈良看著報告,眉頭緊鎖,“我們用的很多材料都是臨時采購,批次之間性能差異很大。”

    李明華湊過來看了看,倒吸了一口氣︰“這麼多問題,得什麼時候才能解決完?”

    “慢慢來吧。”沈良苦笑,“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後面的路更難走。”

    第二天一早,車間里就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帶頭的是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身後跟著五六個人,手里都拿著筆記本。

    “請問哪位是沈良沈同志?”眼鏡男人客氣地問道。

    “我就是。”沈良走過去,“您是?”

    “我是冶金部技術司的李處長。”男人伸出手,“昨天張司長回去後,立刻向部里匯報了這里的情況。部領導非常重視,特派我們來進行技術評估。”

    沈良心中暗道不妙。技術評估听起來是好事,但往往意味著更嚴格的要求和更多的限制。

    “歡迎各位領導!”沈良表面客氣,心里卻在快速思考對策。

    李處長團隊的評估持續了整整三天。

    他們不僅要看設備運行,還要查閱所有技術資料,甚至連零部件的采購記錄都不放過。

    “你們這台連鑄機的設計圖紙在哪里?”一個年輕的技術員問道。

    沈良尷尬地笑了笑︰“我們主要是根據經驗和實驗數據進行改進,正式圖紙還在完善中。”

    年輕技術員皺起眉頭︰“沒有正式圖紙,怎麼保證工藝一致性?”

    這正是沈良最頭疼的問題。他腦子里有完整的技術方案,但要把這些轉化為標準化的圖紙和工藝文件,工作量巨大。

    “我們會盡快補齊相關文檔。”沈良只能這麼說。

    更麻煩的是材料供應問題。

    “這種特殊耐火材料,全國只有兩家廠能生產,而且需要提前半年訂貨。”李處長指著結晶器說道,“如果要批量生產連鑄機,材料供應就是個大問題。”

    沈良默默記下這些問題。看來,技術突破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面還有無數坑等著他。

    第四天,李處長召集所有人開會。

    “經過我們的評估,”李處長清了清嗓子,“這台連鑄機的技術水平確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距離產業化還有相當距離。”

    沈良心中一沉,果然如他所料。

    “具體問題我們已經整理成冊。”李處長拿出一份厚厚的報告,“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設計標準化、材料供應鏈和質量控制體系。”

    陳志華忍不住問道︰“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辦?”

    “部里的意思是,成立專門的連鑄技術產業化小組,由沈良同志擔任組長。”李處長看向沈良,“小組將得到部里的全力支持,包括資金、人員和政策。”

    沈良愣了一下。這是要把他調到北京去?

    “不過,”李處長話鋒一轉,“小組暫時設在這里,等技術完全成熟後再考慮遷移。”

    松了一口氣的同時,沈良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部里的支持是好事,但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期望和更嚴格的考核。

    散會後,李明華悄悄湊到沈良身邊︰“老沈,這下咱們真成國家隊了。”

    “國家隊好啊,有錢有人有政策。”陳志華在一旁羨慕地說道。

    沈良卻沒有他們那麼樂觀。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當天下午,廠長老張緊急召見沈良。

    “小沈啊,”老張臉上寫滿了復雜,“這次真是給咱們廠爭了大光彩。”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沈良謙虛地說道。

    “別謙虛了。”老張擺擺手,“部里已經下了正式文件,成立連鑄技術產業化小組,你是組長。不過...”

    沈良察覺出老張話里有話︰“不過什麼?”

    “小組雖然設在我們廠,但直接歸部里管。說白了,你現在已經不是我們廠的人了。”老張苦笑道,“舍不得啊,好不容易出了個人才。”

    沈良這才明白老張的復雜心情。培養了這麼久的技術骨干,現在要被上級調走,確實讓人不舍。

    “張廠長,我雖然調走了,但這個項目還是在咱們廠做。以後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盡管說。”沈良誠懇地說道。

    老張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一周後,連鑄技術產業化小組正式成立。

    小組辦公地點就設在原來的實驗車間旁邊,新建了一棟三層小樓。

    沈良的辦公室在三樓,面積不大但采光很好。辦公桌上已經堆滿了各種技術資料和項目文件。

    敲門聲響起,李明華和陳志華一起走了進來。

    “恭喜沈組長!”李明華笑著說道,“從今天起,您就是正處級干部了。”

    “別瞎說,我還是原來的我。”沈良擺擺手,“倒是你們兩個,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干?”

    “當然願意!”陳志華立刻表態,“跟著您混,準沒錯。”

    李明華卻有些猶豫︰“老沈,我家里情況復雜,可能不方便調動。”

    沈良理解李明華的顧慮。家庭負擔重,工作調動確實需要謹慎考慮。

    “沒關系,你可以作為技術顧問參與項目,不需要正式調動。”沈良想了個折中的辦法。

    這樣一來,核心團隊基本成型。

    但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第一個難題就是人員招聘。

    連鑄技術涉及材料、機械、自動化等多個專業,需要各種人才。但在1980年的中國,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極其稀缺。

    “我們發了十幾份招聘啟事,到現在只收到三份簡歷。”秘書小王無奈地匯報道。

    沈良看了看那三份簡歷,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實際工作經驗。

    “算了,先把人招進來再說。”沈良嘆了口氣,“有總比沒有強。”

    人員問題還沒解決,材料供應又出了新狀況。

    原本答應供貨的耐火材料廠突然來電話,說由于原料短缺,無法按期交貨。

    “什麼時候能恢復供應?”沈良焦急地問道。

    “至少要等兩個月。”對方的回答讓沈良心涼了半截。

    沒有關鍵材料,連鑄機就無法正常運行,後續的試驗和改進都得停止。

    “看來只能想別的辦法了。”沈良陷入了沉思。沈良在辦公室里來回踱步,腦海中快速翻滾著各種可能性。

    兩個月時間,拖不起。

    部里下達的時間節點擺在那里,容不得半點延誤。

    “小王,幫我聯系一下建材廠的老劉。”沈良突然停下腳步。

    老劉是沈良在煉鋼廠時認識的朋友,兩人關系不錯。建材廠雖然不是專業做耐火材料的,但生產一些相關產品。

    電話接通後,老劉的聲音傳來︰“沈哥,听說你升官了,恭喜恭喜!”

    “別提了,現在正為材料發愁呢。”沈良苦笑道,“老劉,你們廠能不能生產高溫耐火磚?”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會兒︰“技術上應該沒問題,但我們沒有生產過這種規格的。而且說實話,我們的設備有些老舊。”

    “沒關系,我可以提供技術指導。”沈良心中有了計劃,“這樣,我們合作一把。你們負責生產,我負責技術改進。”

    老劉猶豫了︰“萬一質量出問題,砸了牌子可不好。”

    “相信我,絕對沒問題。”沈良信心滿滿。

    憑借前世的記憶,他清楚知道如何用現有條件生產出合格的耐火材料。

    一周後,沈良來到建材廠。

    車間里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在按照沈良提供的配方調配原料。

    “沈技術員,這個比例真的行嗎?”車間主任老陳有些擔心,“和我們以前的配方差別太大了。”

    沈良蹲下身子,抓起一把混合料仔細觀察︰“相信我,這個配方經過精心計算。”

    其實心里也有些忐忑。理論和實踐畢竟不同,任何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影響最終質量。

    第一批樣品出爐了。

    沈良拿著高溫計測試,溫度達到了預期指標。

    “成功了!”老陳興奮地拍著大腿。

    但沈良卻皺起了眉頭。表面看起來沒問題,但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面。

    回到辦公室,沈良立刻安排人員進行更全面的測試。

    三天後,測試結果出來了。

    “沈組長,強度指標完全達標,甚至超出了原有材料20。”技術員小張激動地匯報。

    沈良這才松了口氣。

    但緊接著,新的問題又來了。

    “組長,財務科說我們的預算快用完了。”秘書小王拿著一沓票據走進辦公室。

    沈良接過票據仔細查看。設備購置、人員工資、材料采購,每一筆都是必要支出。

    “還剩多少?”

    “不到三萬塊。”小王的聲音很小。

    三萬塊,在1980年算是不小的數目,但對于一個技術項目來說,簡直杯水車薪。

    沈良靠在椅背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資金不足,人員短缺,技術難題接連不斷。這和他預想的情況完全不同。

    前世當處長時,雖然也會遇到各種困難,但至少有完善的體系支撐。現在卻要從零開始,每一步都要自己路。

    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李明華推門而入,臉上帶著疲憊︰“老沈,剛從部里開會回來,有個好消息和壞消息。”

    “先說壞消息。”

    “部里對我們的進度不太滿意,希望能加快節奏。”李明華坐在沈良對面,“上面催得很緊。”

    沈良點點頭,這在意料之中。

    “好消息呢?”

    “鋼鐵研究院願意派兩個專家過來協助。”李明華眼中閃過一絲興奮,“都是搞材料的,經驗豐富。”

    這確實算得上好消息。專家的加入能大大緩解技術壓力。

    “什麼時候到?”

    “下周一。”

    沈良心中盤算著,有了專家協助,技術問題應該能更快解決。但資金缺口依然是個大問題。

    “對了,還有件事。”李明華從包里掏出一份文件,“這是部里剛批下來的,關于技術轉讓費的分配方案。”

    沈良接過文件快速瀏覽。按照這個方案,如果連鑄技術成功產業化,相關人員能獲得不菲的獎勵。

    這倒是個意外之喜。

    但眼下最關鍵的,還是如何渡過資金難關。

    沈良站起身走到窗前,看著廠區里忙碌的身影。

    也許,該是時候動用一些特殊手段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方便以後閱讀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第378章 該是時候動用一些特殊手段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第378章 該是時候動用一些特殊手段了並對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