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額頭上開始冒汗。生產報表上的數據可是做不了假的,煉鋼爐的故障肯定會被發現。
“建國同志,別緊張,”沈良安慰道,“實話實說就行。況且,我們已經解決了問題,這說明我們的技術能力在提高。”
“可是…”張建國還是很擔心。
“沒有可是,”沈良堅定地說,“走,我們去見見省里的同志。”
一行人向辦公樓走去。在路上,沈良對張建國說“建國同志,等會兒你就說我們在進行技術改造試驗,遇到了一些預料之中的問題,但都已經解決了。”
“這樣說行嗎?”張建國還是不太放心。
“當然行,”沈良說,“技術改造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關鍵是我們要展示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到了辦公樓,他們見到了省里來的檢查組。領頭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名叫王處長,看起來很嚴肅。
“張廠長,你們廠最近的生產情況怎麼樣?”王處長開門見山地問。
“報告王處長,我們正在進行技術改造,”張建國按照沈良的提示回答,“雖然遇到了一些技術難題,但都已經解決了。”
“技術改造?”王處長眉頭一挑,“什麼樣的技術改造?”
沈良站了出來“王處長,我是技術部的沈良。我們最近在鋼料分離技術和煉鋼爐溫控系統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哦?”王處長的表情緩和了一些,“具體說說。”
沈良簡要地介紹了鋼料分離技術的改進和煉鋼爐故障的處理過程。
王處長听得很認真,時不時地點頭。作為省里的技術干部,他對這些技術問題有一定的了解。
“你說的這個鋼料分離技術,雜質分離率能達到85?”王處長問。
“是的,我們有詳細的測試數據,”沈良回答。
“那個煉鋼爐的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沈良又詳細地解釋了一遍熱對流散熱的原理。
王處長越听越感興趣“小沈,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清華大學,”沈良回答。
“清華的?”王處長眼楮一亮,“難怪有這個水平。你們這兩項技術改造,如果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成功,那可是了不起的成果啊!”
張建國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王處長,我們的技術改造還在繼續深入,”沈良說,“如果省里支持的話,我們還能做出更大的成果。”
“好!”王處長拍了拍沈良的肩膀,“年輕人有志氣!省里正在推廣技術改造,你們廠的經驗很有價值。這樣,我回去後向領導匯報,看看能不能給你們一些政策支持。”
“那就太感謝了!”張建國喜不自勝。
王處長又問了一些技術細節,沈良都一一作答。
臨走時,王處長對張建國說“張廠長,你們廠有這樣的技術人才,一定要好好重用。小沈這樣的同志,應該擔當重任。”
“是,是,”張建國連連點頭,“我們一定會重用技術人才。”
送走了檢查組,張建國激動地握住沈良的手“小沈,你真是太厲害了!不僅解決了技術問題,還讓省里對咱們廠刮目相看!”
“這只是開始,”沈良說,“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對,對,”張建國說,“明天我就召開廠黨委會,研究對你的工作安排。”
就在這時,老劉匆匆跑了過來“沈工,不好了,那個德國人要走了!”
“什麼?”沈良愣了一下,“他為什麼要走?”
“他說中國人的技術水平超出了他的預期,他需要回國重新評估合作方案。”
沈良皺起了眉頭。穆勒的離開,可能會影響後續的技術合作。
“他現在在哪?”沈良問。
“在賓館收拾行李,說是明天就走。”
沈良想了想,對張建國說“建國同志,我去見見他。”
“好,你去吧,”張建國說,“一定要留住他!”
沈良快步向賓館走去。他知道,穆勒的離開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因為他感到了威脅。
作為一個在德國鋼鐵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專家,穆勒深知技術壟斷的價值。如果中國人真的掌握了這些先進技術,那麼德國在鋼鐵行業的優勢就會受到挑戰。
到了賓館,沈良敲響了穆勒的房門。
“請進。”
穆勒正在收拾行李,看到沈良進來,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沈先生,你來了。”
“穆勒先生,听說你要走了?”沈良直截了當地問。
穆勒點點頭“是的,我覺得我在這里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幫助你們的了。”
“為什麼這麼說?”沈良坐了下來,“我們的合作才剛剛開始。”
穆勒苦笑了一下“沈先生,我必須承認,我低估了你們的能力。今天看到你解決煉鋼爐的問題,我才明白,你們並不需要我們的幫助。”
“不,”沈良搖頭,“我們需要的不是技術上的幫助,而是合作伙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合作伙伴?”穆勒有些困惑。
“是的,”沈良說,“未來的世界是合作的世界,不是壟斷的世界。德國有先進的制造工藝,中國有巨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我們可以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穆勒沉思了一會兒“沈先生,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是,我的公司可能不會同意這種合作方式。”
“那就換一種方式,”沈良說,“比如技術交流,人才培養,或者合資辦廠。”
穆勒的眼楮亮了一下“合資辦廠?”
“對,”沈良說,“我們可以在中國建立一個合資鋼鐵廠,采用德國的先進設備,結合中國的技術改進。這樣既能發揮德國的優勢,也能利用中國的成本優勢。”
穆勒開始認真考慮這個提議。
“沈先生,你的想法很有意思。但是,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復雜的手續。”
“這些都可以解決,”沈良自信地說,“關鍵是我們要有共同的目標和信任的基礎。”
穆勒看著沈良,這個年輕的中國人身上有一種令人信服的力量。
“好吧,”穆勒說,“我可以再留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合作方式。”
“太好了!”沈良站起來,“我相信我們的合作一定會很成功。”
就在這時,房門被敲響了。張建國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小沈,你在里面嗎?”
“在,”沈良回答,“請進。”
張建國推門進來,看到穆勒還在,松了一口氣。
“穆勒先生,听說你要走了?”
“不,”穆勒笑著說,“我決定再留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和你們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太好了!”張建國高興地說,“我們一定會好好配合!”
三人又聊了一會兒,主要是討論後續合作的具體安排。
臨別時,穆勒對沈良說“沈先生,我發現你不僅是一個優秀的技術專家,還是一個有遠見的企業家。”
“過獎了,”沈良謙虛地說,“我只是希望能為中國的工業發展做一些貢獻。”
穆勒深深地看了沈良一眼,然後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實現你的目標。”第二天一早,沈良剛到廠里,就被張建國叫到了辦公室。
“小沈,昨天的事情傳到市里了。”張建國的臉色有些嚴肅。
“什麼意思?”沈良心里咯 一下。
“市委工業部的李部長剛才來電話,說要親自過來看看我們的技術改造情況。”張建國點燃一支煙,“我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
沈良皺了皺眉“李部長平時不是很少管具體的技術問題嗎?”
“對啊,”張建國吐了口煙,“而且听他的語氣,好像還帶著質疑。估計是有人在他面前說了什麼。”
沈良瞬間明白了。昨天自己在眾人面前大出風頭,肯定有人看不慣,到上級那里告狀去了。
“廠長,你覺得會是誰?”
張建國嘆了口氣“還能是誰?老趙他們幾個老技術員,昨天臉都丟盡了,心里能痛快嗎?”
正說著,辦公室門被推開了。技術科的趙工程師走了進來,臉上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
“張廠長,听說市里要來人檢查?”
“趙工,你來得正好。”張建國眯著眼楮,“昨天的事情,你有什麼想法?”
趙工程師裝作無辜的樣子“我能有什麼想法?小沈的技術確實厲害,我們老家伙比不了。”
“既然比不了,那就好好學習。”沈良直接開口,“技術這東西,不是靠資歷吃飯的。”
趙工程師臉色一沉“小沈,你這話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沈良毫不客氣,“有本事就拿技術說話,沒本事就別在背後搞小動作。”
“你說誰搞小動作?”趙工程師聲音提高了八度。
“你心里清楚。”沈良冷笑一聲,“市里突然要來檢查,你覺得是巧合嗎?”
張建國趕緊打圓場“好了好了,都是同事,別吵了。”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車間主任小跑著進來
“不好了,廠長!李部長提前到了,正在車間里挑毛病呢!”
張建國臉色大變“什麼?不是說十點鐘到嗎?”
“他們八點半就到了,現在正在看昨天改造的煉鋼爐,還帶了好幾個專家。”
沈良心里一沉。提前到達,這明顯是想打個措手不及,找茬的意圖很明顯。
“走,我們過去看看。”張建國起身往外走。
到了車間,沈良遠遠就看到一群人圍在煉鋼爐旁邊。為首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正是市委工業部的李部長。
“這個改造確實有點意思,”李部長身旁的一個專家說,“但是安全系數夠嗎?萬一出了事故怎麼辦?”
另一個專家點頭附和“是啊,這種土法上馬的做法,風險太大了。”
沈良听了心里冒火。這些所謂的專家,根本沒有仔細研究過改造方案,就在那里指手畫腳。
“李部長,您來了。”張建國快步走過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張廠長,”李部長的語氣很嚴肅,“我听說你們廠搞了個什麼技術改造,還驚動了德國專家?”
“是的,效果很好,產量提高了百分之十五。”張建國如實回答。
“產量提高是好事,”李部長說,“但是安全問題不能忽視。我帶來的幾位專家看了看,覺得這個改造方案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沈良忍不住了“李部長,請問這些專家仔細研究過我們的改造方案嗎?”
李部長看了看沈良“你就是那個搞改造的技術員?”
“我是沈良。”
“年輕人有想法是好事,”李部長擺出一副長輩的架勢,“但是做事要穩重,不能因為急于求成就忽視安全。”
“我想知道,”沈良直視著李部長,“您說的安全隱患具體是什麼?”
李部長身邊的專家立即跳出來“小伙子,你這個改造方案我們看過了,溫度控制系統存在很大問題,一旦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沈良冷笑一聲“請問您看的是哪個版本的方案?我們的溫度控制系統采用了三重保護機制,比原來的系統更加安全。”
“這個…”專家有些卡殼。
“還有,”沈良繼續追問,“您說的溫度失控,具體是指什麼溫度?在什麼情況下會失控?”
專家開始結巴“這個…就是…溫度過高的話…”
沈良已經看出來了,這個所謂的專家根本沒有認真看過改造方案,完全是在糊弄。
“李部長,”沈良提高了聲音,“我建議您的專家先認真研究一下我們的技術方案,再來下結論。”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