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沈良回到自己的辦公室。
他拿出一個筆記本,開始記錄自己的想法。
這個筆記本是他穿越以來一直在使用的,里面記錄了他對未來技術發展的預測和規劃。
“工業機器人只是開始。”沈良在筆記本上寫道,“接下來還有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術…每一個領域,我們都要有所突破。”
正在這時,秘書敲門進來。
“沈總,有一位客人想要見您。”秘書說道。
“誰?”沈良抬起頭。
“他說他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姓李。”
沈良想了想,沒有印象。但既然是清華的教授,還是見一見比較好。
“請他進來吧。”
幾分鐘後,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
他穿著一身樸素的中山裝,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看起來很有學者風範。
“您好,我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李建國教授。”中年男人主動伸出手。
“李教授,您好。”沈良握了握他的手,“請坐。”
“沈總,我這次來,是想跟您談一個合作項目。”李建國教授坐下後,直接進入正題。
“什麼項目?”
“國產大飛機項目。”李建國教授的語氣變得嚴肅,“國家準備啟動自主研發大型客機的項目,需要大量的高精度零部件。我們希望華夏重工能夠參與這個項目。”
沈良的眼楮亮了起來。大飛機項目,這可是他一直想參與的項目。
“李教授,能詳細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嗎?”沈良問道。
“這個項目的代號是c919,目標是開發出一款150座級的大型客機。”李建國教授說道,“但是我們在發動機和一些關鍵零部件方面,還存在技術空白。”
“我們華夏重工能夠承擔哪些任務?”沈良問道。
“主要是起落架、液壓系統、以及一些精密的機械零部件。”李建國教授說道,“這些零部件對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極高,目前國內還沒有企業能夠生產。”
“李教授,我們華夏重工願意參與這個項目。”沈良毫不猶豫地說道,“而且我保證,我們一定能夠按時按質完成任務。”
“那就太好了。”李建國教授顯得很興奮,“沈總,如果這個項目成功了,我們中國就有了自己的大飛機,再也不用受制于人了。”
“李教授,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沈良說道,“為了中國的航空事業,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要克服。”
送走李建國教授後,沈良立即召集技術團隊開會。
“各位,我們剛剛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沈良看著會議室里的技術骨干們說道,“國產大飛機項目需要我們關鍵零部件。”
“大飛機?”技術總監眼楮亮了起來,“沈總,這可是國家重大項目啊!”
“沒錯,所以我們必須要全力以赴。”沈良說道,“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成立一個專門的項目組,專門負責大飛機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
“沈總,航空零部件的技術要求很高,我們有把握嗎?”一個工程師擔心地問道。
“有把握。”沈良的語氣很堅定,“我們已經在其他領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航空領域也不例外。”
接下來的幾個月,華夏重工開始了緊張的研發工作。沈良幾乎每天都泡在實驗室里,和技術人員一起攻克各種技術難題。
航空零部件的制造難度確實很大,不僅要求極高的精度,還要求極高的可靠性。一個小小的零件,可能需要經過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但是沈良有一個優勢,就是他對未來技術發展的了解。他知道哪些技術路線是正確的,哪些是死胡同。
“我們要采用鈦合金材料。”沈良在一次技術討論會上說道,“雖然成本高一些,但是性能更好。”
“沈總,鈦合金的加工難度很大啊。”一個工程師說道。
“難度大不要緊,我們可以開發新的加工工藝。”沈良說道,“我已經有了一些想法。”
說著,沈良開始在白板上畫圖,詳細解釋他的工藝方案。
在場的工程師們越听越興奮,因為沈良提出的方案確實很有創新性。
“沈總,您的方案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大量的實驗驗證。”技術總監說道。
“那我們就開始實驗。”沈良說道,“時間不等人,我們必須要搶在外國公司前面。”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里,華夏重工的實驗室里幾乎沒有熄過燈。沈良帶著技術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鈦合金加工工藝的攻關。
“又失敗了。”工程師小王沮喪地看著變形的鈦合金零件,“這已經是第十七次了。”
“失敗是成功之母。”沈良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每一次失敗都能讓我們更接近成功。”
話雖如此,但連續的失敗還是讓團隊的士氣有些低落。更要命的是,德國一家航空零部件公司的代表團突然到訪。
“沈總,我們听說華夏重工在研發航空零部件?”德國代表團的領頭人施密特用蹩腳的中文說道,“我們公司願意技術支持,當然,需要一定的技術轉讓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多少錢?”沈良問道。
“不多,只需要五千萬美元。”施密特笑著說道,“而且我們可以保證,一年內就能讓你們掌握相關技術。”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五千萬美元,對于當時的華夏重工來說,幾乎是天文數字。
“施密特先生,感謝您的好意。”沈良禮貌地說道,“但是我們決定自主研發。”
“自主研發?”施密特嗤笑一聲,“沈總,您知道鈦合金加工有多難嗎?我們德國花了二十年才掌握這項技術。”
“那我們就花二十一年。”沈良的語氣很平靜,“總比受制于人要好。”
施密特搖了搖頭,顯然對沈良的“固執”很不理解。“沈總,我勸您還是現實一點。中國人想要掌握這種高端技術,至少還需要五十年。”
“五十年?”沈良笑了,“施密特先生,您可能對中國人的能力有些誤解。”
送走德國代表團後,沈良立即召集技術團隊開會。
“各位,剛才德國人的話你們都听到了。”沈良看著眾人說道,“他們認為我們中國人不可能掌握鈦合金加工技術。”
“沈總,說實話,我們確實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技術總監苦笑道,“鈦合金的切削性能太差,普通的刀具根本不行。”
“那我們就開發新的刀具。”沈良說道,“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以嘗試用陶瓷刀具。”
“陶瓷刀具?”眾人面面相覷,“沈總,陶瓷刀具的韌性不夠,容易斷裂啊。”
“那是因為陶瓷的配方不對。”沈良在白板上寫下一個化學分子式,“如果我們在氧化鋁中加入氮化 ,韌性就會大大提高。”
技術總監仔細看了看分子式,眼楮逐漸亮了起來。“沈總,這個配方理論上確實可行,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試過。”
“那就試試看。”沈良說道,“反正我們已經失敗了十七次,不在乎再多一次。”
接下來的一個月,華夏重工的材料實驗室開始了陶瓷刀具的研發。沈良幾乎每天都要親自參與實驗,有時候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
“沈總,您該休息一下了。”秘書小李擔心地說道,“您已經連續工作三十六個小時了。”
“不行,關鍵時刻不能松懈。”沈良揉了揉疲憊的眼楮,“德國人說我們需要五十年,我要讓他們看看,中國人的速度。”
終于,在第二十三次實驗中,新配方的陶瓷刀具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小王興奮地喊道,“沈總,您看,切削表面非常光滑,而且刀具沒有任何損傷!”
沈良仔細檢查了切削出來的鈦合金零件,表面粗糙度完全達到了航空標準。
“很好,現在我們可以進行批量生產了。”沈良滿意地點點頭,“通知李教授,我們的第一批零部件可以交付了。”
消息傳到航空研究院,李建國教授簡直不敢相信。
“沈總,您確定這些零部件都是你們自主生產的?”李建國教授仔細檢查著零部件,“精度完全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當然是自主生產的。”沈良自豪地說道,“而且我們的成本比進口產品低了三分之一。”
“太好了!”李建國教授激動得眼楮都紅了,“沈總,您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這意味著我們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航空零部件制造能力!”
就在這時,施密特再次來到華夏重工。
“沈總,我听說您已經成功生產出了鈦合金零部件?”施密特的語氣有些不敢置信,“能讓我看看嗎?”
喜歡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1980重生重工帝國的誕生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