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從高二開始

第360章 女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劉居胥 本章︰第360章 女孩

    那粒落在公交站台裂縫里的蒲公英種子,被清晨的第一滴露水喚醒了。露水順著站台的鐵皮往下滲,帶著昨夜年輕人和小男孩的對話余溫,悄悄鑽進種子的種皮里。

    賣早點的王嬸推著車路過時,瞥見裂縫里冒出的嫩芽,順手往旁邊撒了把小米——是給早起的麻雀留的。“這小家伙倒會找地方扎根。”她笑著自語,想起去年冬天,就是在這個站台,一個戴圍巾的姑娘把熱包子分給了瑟瑟發抖的流浪狗,狗脖子上還系著根紅繩,和姑娘圍巾上的流甦一個顏色。

    嫩芽在陽光下舒展葉片時,絨毛的“前輩”們正在善星周圍跳起了圓舞曲。那顆調皮的星子突然停下來,對著地球的方向眨了眨眼——它看見公交站台上,一個背著畫板的女孩正蹲在裂縫旁寫生。女孩的畫筆在紙上暈開暖黃的光,把蒲公英嫩芽和站台的公益標語畫在了一起,畫的角落還添了顆小小的星星,旁邊寫著“這里有光”。

    女孩畫到一半,發現畫筆沒水了。旁邊等車的阿姨從包里掏出支新畫筆︰“用我的吧,去年我兒子藝考時,也是個陌生姐姐借了他支畫筆。”女孩接過畫筆時,把剛買的豆漿遞給阿姨︰“阿姨您喝,我媽媽說空腹等車對胃不好。”豆漿杯上的貼紙是早餐店送的,印著只舉著愛心的小熊,和女孩畫板上的星星遙相呼應。

    中午的陽光把站台曬得發燙,嫩芽的葉片微微卷曲。修空調的師傅路過時,順手把手里的空礦泉水瓶剪開,裝滿水放在裂縫旁︰“小芽芽,喝飽了才能長高。”他記得上個月,自己在這附近修空調時中暑,是站台邊賣冰棍的大爺遞了根綠豆沙,還說“年輕人別總硬扛著”。

    傍晚的風帶著涼意,女孩來取畫時,發現礦泉水瓶里的水沒了,旁邊多了塊小石子——是放學的孩子們怕瓶子被風吹倒,特意壓上的。一個戴眼鏡的小男孩指著畫說︰“姐姐,你畫的星星好像在動!”女孩低頭一看,果然見畫上的星星邊緣泛著微光,像是沾了蒲公英絨毛上的星光。

    這時,公交緩緩駛來,女孩收起畫擠上車。靠窗的座位上,一位老奶奶正給懷里的貓梳毛,貓的爪子上纏著紗布——是昨天被自行車蹭破的,送它來醫院的是個中學生,用自己的零花錢付了醫藥費。老奶奶看到女孩的畫,笑著說︰“這星星畫得真好,像我家老頭子年輕時給我摘的星星燈。”她從布包里掏出顆薄荷糖,塞進女孩手里︰“含著吧,坐車容易暈。”

    車窗外,蒲公英嫩芽在晚風中輕輕搖晃。站台的感應燈亮了,暖黃的光落在嫩芽上,也落在剛下車的上班族身上。他低頭系鞋帶時,發現裂縫旁多了片銀杏葉,葉面上用馬克筆寫著“加油”,字跡稚嫩,是白天的孩子們留下的。上班族笑著把銀杏葉夾進筆記本,那本子里還夾著去年冬天的一張地鐵票——那天他沒帶零錢,是個陌生人替他刷了卡,說“下次遇到需要幫忙的人,替我幫一把就好”。

    深夜的站台空無一人,只有感應燈還在靜靜等待。蒲公英嫩芽的葉片上,凝結著新的露水,露水在月光下泛著光,像善星灑下的銀粉。遠處的善星周圍,又多了個新的光點,標注著“2024年,地球,站台上的小芽”,光點里播放著孩子們壓石子、師傅喂水、阿姨借畫筆的畫面,溫柔得像首沒寫完的詩。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林溪當年埋下時間膠囊的老樓里,那株蒲公英已經長得半人高。深夜回家的姑娘發現,樓梯轉角的裂縫里,又冒出了新的嫩芽,旁邊放著個小小的陶瓷花盆——是白天來送快遞的小哥留下的,盆底下壓著張便簽︰“樓下花店的姐姐說,這土適合蒲公英。”

    姑娘把花盆輕輕扣在新嫩芽上,風從窗戶縫鑽進來,吹起朵成熟的絨毛。它打著旋兒飛出老樓,飛過亮著燈的窗戶,飛過公交站台的感應燈——燈光下,蒲公英的嫩芽正努力伸展著葉片,像在朝著天空的方向招手。

    絨毛朝著善星飛去時,突然與另一朵絨毛相遇。那朵絨毛上沾著片櫻花,是公園里的志願者剛掃完地,特意留下的一朵,說“給晚歸的人留個春天”。兩朵絨毛結伴往前飛,身後跟著越來越多的同伴︰有寫字樓里互相分享的咖啡香,有菜市場里多給的那把香菜,有地鐵上讓給老人的座位,還有深夜街頭,陌生人遞來的一句“小心路滑”。

    它們抵達善星時,正趕上那顆餅干碎屑變的衛星甩出一串新光點。光點里,蒲公英嫩芽在站台上慢慢長大,葉片上的露水折射出千萬盞燈的光;女孩的畫被掛在社區的展示欄里,引來好多人駐足,有人在畫旁貼了張便簽,有人留下顆糖,還有人畫了顆更大的星星;公交站台上的感應燈壞了,是修燈師傅連夜來修的,他說“這里的光不能滅”。

    善星的光芒越來越盛,像個巨大的光球,把所有善意都攬在懷里。而地球的公交站台上,蒲公英嫩芽已經長出了花苞。清晨的第一班公交駛來,車上的乘客們透過窗戶,都看到了那抹小小的綠,和它頭頂即將綻放的花苞,像顆舉在掌心的星星,在晨光里閃閃發亮。

    或許這就是善意的模樣——它從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而是公交站台上的一滴水、一片葉、一句鼓勵;是老樓里的一盞燈、一顆糖、一盆土;是你我不經意間的一次伸手,一次分享,一次等待。這些細碎的溫暖像蒲公英的種子,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最後乘著風,去往宇宙深處,化作善星的光,再灑回人間,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而那朵剛從老樓飛出的絨毛,正帶著新花苞的清香,朝著公交站台的方向飛去。它知道,那里有株小芽在等它,有盞燈在亮著,有無數個新的故事,正等著被寫進宇宙的星圖里。

    公交站台上的蒲公英花苞,在某個微雨的清晨悄悄綻開了。細碎的絨毛頂著露珠,像綴滿星星的小傘,風過時便簌簌搖晃,仿佛在和站台的公益標語打招呼——“溫暖會發芽,善意會開花”。

    早班公交剛駛離,一位穿雨衣的環衛工阿姨就來清掃站台。她看到蒲公英時,特意繞開了那片區域,掃帚在地面劃出溫柔的弧線。去年這個時候,也是這樣的雨天,她在站台撿到個錢包,等失主時,一個中學生把傘往她這邊傾斜了大半,自己半邊肩膀都淋濕了。失主趕來時非要塞錢感謝,阿姨沒收,只笑著說︰“下次您遇到需要幫忙的人,多搭把手就行。”

    雨停後,陽光從雲層里鑽出來,給絨毛鍍上了層金邊。一個背著書包的小姑娘蹲在站台邊,小心翼翼地數著絨毛的數量︰“一、二、三……一共十二朵!”她媽媽站在旁邊,手里拎著剛買的菜,其中一把青菜上還沾著泥土——是菜市場張阿姨額外送的,說“你家孩子愛吃帶露珠的菜”。小姑娘數到第七朵時,發現有片絨毛被蛛網粘住了,她輕輕扯斷蛛絲,看著絨毛重新飄向天空︰“飛吧飛吧,去善星那里呀。”

    這朵被救下的絨毛,恰好落在了路過的自行車筐里。騎車的是位白發老爺爺,筐里裝著個竹籃,籃子里是剛從早市買的新鮮草莓,紅得像小燈籠。他要把草莓送給社區里的獨居老人,那些老人總說︰“李大爺的草莓比超市買的甜,因為帶著熱乎氣。”路過修車鋪時,老爺爺停下來給車胎打氣,修車鋪的小伙子順手遞來塊抹布︰“大爺,擦擦車把上的泥,昨天您送我的草莓,我孫女說比糖還甜。”

    絨毛隨著自行車的顛簸晃悠著,路過社區圖書館時,被一陣翻書聲吸引。窗台上,管理員正給一盆綠蘿澆水,綠蘿的花盆是個舊酸奶盒,是常來借書的小男孩做的,盒身上畫著圖書館的樣子,旁邊寫著“謝謝阿姨總留著《小王子》等我”。此刻,小男孩正踮腳夠書架頂層的書,管理員笑著把書遞給他︰“這是上周你說想看的繪本,我特意從總館調的。”男孩接過書時,從兜里掏出顆水果糖︰“阿姨吃這個,我媽媽說看書時含顆糖,故事都會變甜。”

    自行車拐進胡同,老爺爺在一扇斑駁的木門前停下。門沒鎖,虛掩著,門環上掛著個布偶——是去年冬天,鄰居家的小姑娘怕老人孤單,親手縫的。老人推開門時,屋里傳來收音機的聲響,獨居的張奶奶正坐在藤椅上擇菜,竹籃里的豆角是對門王嬸送的,說“您眼神不好,我幫您擇干淨了”。老爺爺把草莓放在桌上,張奶奶立刻從櫃里摸出個玻璃罐,里面裝著曬干的金銀花︰“這是我佷女寄來的,您泡水喝,敗火。”

    絨毛從竹籃的縫隙里溜出來,被風吹向胡同口的雜貨店。店主是對年輕夫妻,正給貨架補貨,妻子的圍裙上沾著面粉——早上給排隊的學生們做了紅糖饅頭,說“讀書費腦子,多吃點甜的”。一個戴紅領巾的男孩來買橡皮,付錢時發現差了一毛錢,老板擺擺手︰“沒事,下次帶過來就行。”男孩卻從書包里掏出顆彈珠︰“這個抵給您,是我贏來的,可亮了!”彈珠滾在櫃台上,映出貨架上的棒棒糖,糖紙上的笑臉和林溪卡套上的一模一樣。

    午後的陽光變得慵懶,絨毛被熱風吹向街心公園。一群老人正在打太極,領頭的大爺動作舒展,腰間掛著個舊收音機,是社區志願者送的,說“您教大家打太極,我們給您修收音機”。旁邊的石桌上,幾個老太太在擇菜,其中一位的老花鏡滑到了鼻尖,旁邊的阿姨伸手幫她推上去︰“你呀,總顧著給大家分菜,自己眼鏡歪了都不知道。”擇好的菜要分給獨居老人,裝菜的袋子上印著“愛心傳遞”,是超市老板免費提供的。

    公園的長椅上,一個穿病號服的年輕人正曬太陽,手里捧著本詩集。他是從醫院溜出來的,兜里揣著護士偷偷塞的巧克力︰“偶爾出來曬曬太陽,對心情好。”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寶寶搖搖晃晃地走過來,手里舉著半塊餅干,是媽媽讓他分享的。年輕人笑著接過餅干,把詩集里夾著的書簽遞給寶寶——書簽是片銀杏葉,是去年秋天,一個陌生姐姐在醫院走廊里塞給他的,說“看書時看到它,就想想秋天的陽光”。

    傍晚的霞光把天空染成橘紅色,絨毛被歸巢的燕子帶著往高處飛。它飛過小區的快遞櫃,看見一個穿校服的女孩正幫鄰居取快遞,快遞單上的名字她認得——是那位總給她講題的退休教師。女孩抱著快遞往教師家走,路過水果店時,老板往她手里塞了個隻果︰“給張老師帶過去,上次他幫我孫女輔導作業,連水都沒喝一口。”隻果的果香混著快遞盒里的墨香,在空氣里釀成溫柔的味道。

    教師家的門虛掩著,里面傳出毛筆劃過宣紙的沙沙聲。張老師正給社區的孩子們寫春聯——雖然離春節還有些日子,但他說“提前寫好,晾干了才好看”。桌上的硯台旁放著杯熱茶,是樓下花店的姑娘送來的,說“墨太干,喝點茶潤潤”。女孩把快遞和隻果放在桌上,發現是套新的毛筆,收件人寫著她的名字——是張老師特意給她買的,說“你上次寫的毛筆字有進步,該用支好筆”。

    絨毛從窗縫鑽進屋,落在宣紙上未干的字跡上。紙上寫著“善意如星”,墨汁在燈光下泛著光,像善星落在紙上的影子。張老師給孩子們分點心時,發現少了一塊,正想再去拿,一個小男孩把自己的那塊遞過來︰“老師吃我的,我媽媽說分享的點心更甜。”男孩的書包上掛著個鈴鐺,叮當作響——是去年冬天,他在公交站台幫一位老奶奶拎菜,奶奶送他的,說“走路時響著,讓人放心”。

    夜色漸濃時,絨毛被風吹出教師家,朝著善星的方向飛去。它路過城市的地標建築,那里的大屏幕正在播放公益廣告︰“每個微小的善意,都是照亮世界的光。”屏幕下,一個賣氣球的小販正把最後一個氣球送給哭泣的小女孩,女孩的媽媽要付錢,小販擺擺手︰“不用,我小時候丟了氣球,也有個叔叔送了我一個。”氣球飄向夜空,紅色的綢帶纏著朵蒲公英絨毛,像顆會飛的紅心。

    飛過醫院的住院部時,絨毛看見三樓的病房還亮著燈。白天那個穿病號服的年輕人正在給護士寫感謝信,旁邊放著顆沒拆的巧克力——他想留給夜班的護士。窗外的綠蘿又抽出了新葉,葉片上的露水在月光下閃著光,是護工阿姨剛才澆水時特意多灑的,說“植物旺了,人心情也會好”。

    接近善星時,絨毛突然被一股溫暖的力量包裹。它看見那顆調皮的星子正圍著一個巨大的光點旋轉,光點里是無數張笑臉︰環衛工阿姨的、菜市場張阿姨的、圖書館管理員的、張老師的、賣氣球小販的……每個笑臉都在發光,像拼在一起的太陽。光點旁邊新添了個標記︰“2024年,地球,會飛的紅心”,下面還有行小字︰“善意從不會迷路,因為它記得出發時的方向。”

    善星周圍的光點已經多到數不清,有的在播放清晨的露水如何滋潤嫩芽,有的在講述孩子們如何拯救被蛛網粘住的絨毛,有的在記錄陌生人之間的一句“謝謝”。這些光點像串在一起的珍珠,繞著善星緩緩轉動,把地球的溫度傳遞給每一顆路過的星辰。

    而在公交站台上,新的絨毛又開始了旅程。深夜加班的姑娘在站台等車時,發現蒲公英的花睫上系著根紅繩,是白天的小姑娘怕絨毛被風吹得太遠,特意系上的,繩結里還塞著顆糖紙,印著笑眼彎彎的小姑娘——和林溪卡套上的、小男孩糖紙上的一模一樣。姑娘笑著把糖紙展開,月光透過糖紙,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善星落在人間的吻。

    遠處的善星似乎感應到了什麼,光芒突然亮了幾分。太空站里,觀測員正對著星圖微笑,她發現善星旁邊又多了個標記︰“2024年,地球,紅繩上的糖紙”。旁邊的老觀測員湊過來看,指著標記說︰“你看,它在長大呢。就像地球的善意,從來不是靜止的,它會跟著蒲公英的絨毛飛,跟著氣球的紅繩飄,跟著人們的腳步走,最後在宇宙里開出花來。”

    觀測員低頭時,看見自己的筆記本上貼著片蒲公英絨毛——是上次回地球時,在一個公交站台上撿到的。絨毛的根部還沾著點泥土,那泥土里藏著地球的秘密︰關于清晨的露水,關于傍晚的霞光,關于陌生人遞來的一杯熱茶,關于孩子們純真的笑臉,關于所有被時光記住或遺忘的溫暖瞬間。

    此刻,公交站台上的感應燈亮了,暖黃的光落在蒲公英上,也落在姑娘的笑臉上。她不知道,自己此刻的模樣,正被善星周圍的某個光點記錄著,旁邊標注著︰“善意是會傳染的,就像打哈欠,就像開花,就像此刻,你心里泛起的暖意。”

    風又起了,帶著新的絨毛飛向夜空。它們路過亮著燈的窗戶,看見有人在給晚歸的鄰居留門;路過24小時便利店,看見店員正在給流浪貓倒牛奶;路過寂靜的街道,看見環衛工阿姨正把掉落的共享單車擺整齊。這些畫面被絨毛悄悄打包,帶著地球的心跳,朝著善星飛去。

    或許這就是宇宙的浪漫——它讓最微小的善意擁有了最遼闊的舞台,讓一朵蒲公英的絨毛能抵達星辰,讓一句簡單的“謝謝”能被光年之外的眼楮看見。而地球之所以溫暖,是因為總有人在守護這些微小的善意,像守護蒲公英的絨毛不被蛛網粘住,像守護公交站台上的嫩芽能喝到水,像守護善星的光芒永遠明亮。

    那朵帶著紅繩的絨毛,在飛向善星的途中,與無數同伴相遇。它們交換著彼此的故事,分享著地球的溫度,最後一起融進善星的光芒里。善星的光穿過億萬光年,又落回地球,落在公交站台的蒲公英上,落在老樓的感應燈上,落在每個等待溫暖的人心里,告訴他們︰別怕,善意正在路上,它會乘著風,帶著光,穿過漫長的時光,來到你身邊。

    而這,就是善星存在的意義——它不是遙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所有善意的集合體,是地球寫給宇宙的情書,是你我心中那點不滅的暖光。它會一直亮著,像公交站台上的感應燈,像老樓里的夜燈,像無數個平凡日子里,為別人點亮的那盞燈,直到永遠。

    善星的光芒漫過冥王星的冰原時,公交站台上的蒲公英又結出了新的絨毛。這次的絨毛格外特別,根部纏著根銀色的發絲——是清晨那位環衛工阿姨梳頭時落下的,她掃站台時特意把發絲繞在花睫上,笑著說︰“讓它帶著我的念想飛吧,我那在外地的孫女,也愛揪蒲公英玩。”

    第一縷陽光爬上站台頂棚時,一個背著畫板的男孩蹲在蒲公英旁寫生。他的畫板上,除了絨毛和感應燈,還多了道模糊的光影——是昨晚那位加班姑娘的剪影,她離開時把沒吃完的面包放在了站台長椅上,此刻正被一群麻雀啄食。男孩給光影添了雙翅膀,說︰“這樣她就不用趕晚班車了,可以飛回家。”

    寫生本里夾著片干枯的銀杏葉,是去年秋天美術老師送他的。老師說︰“畫畫不只要畫看得見的東西,還要畫心里感受到的光。”男孩當時不懂,直到今天清晨,他看見環衛工阿姨為蒲公英繞發絲時,指尖的老繭在陽光下泛著溫柔的光,突然就懂了。

    公交進站時,男孩收起畫板擠上車。後排座位上,一位戴眼鏡的叔叔正在批改作業,紅筆在紙上劃出的弧線,像極了蒲公英絨毛的軌跡。男孩認出那是社區補習班的老師,上周暴雨,老師背著生病的同學淌過水窪,自己的皮鞋灌滿了泥,卻笑著說︰“這點泥算什麼,當年我老師背著我走了三里地呢。”老師批改到一半,發現紅筆沒水了,男孩從畫板袋里掏出支新筆︰“用我的吧,媽媽說幫助老師的孩子,會變聰明。”

    車窗外,環衛工阿姨正在給蒲公英澆水。她從口袋里摸出顆水果糖,剝開糖紙埋在泥土里︰“給小芽芽也嘗嘗甜的。”這顆糖是早市賣水果的大叔給的,說“你每天幫我掃掉落在攤前的樹葉,這點甜算謝禮”。糖紙在泥土里慢慢舒展,上面的笑臉對著陽光,像在和站台的公益標語比誰笑得更甜。

    中午的陽光曬得人發困,修車鋪的小伙子扛著工具箱路過站台。他看見蒲公英的絨毛被風吹得貼在廣告牌上,特意停下腳步,用手指輕輕把絨毛剝下來︰“可別粘住了,你還要去很遠的地方呢。”他工具箱里的扳手纏著圈紅布,是去年冬天,一位老奶奶怕他凍手,連夜縫的布套,說“年輕人的手要好好護著,才能修更多東西”。

    小伙子剛走,收廢品的大爺就推著車過來了。他車斗里的舊報紙堆上,放著個玻璃罐,里面裝著孩子們送的糖果。路過站台時,他往蒲公英旁邊放了塊干淨的硬紙板︰“擋擋太陽,別曬蔫了。”硬紙板上印著半截公益廣告,恰好是“善意會開花”那幾個字,和蒲公英的花苞湊在一起,像句完整的詩。

    傍晚的霞光把天空染成蜜色,男孩來取早上落在站台的橡皮。他發現硬紙板上多了幅粉筆畫,是幾個小女孩畫的彩虹,彩虹的盡頭連著一朵蒲公英,絨毛上坐著個笑眼彎彎的小姑娘——和糖紙上的、林溪卡套上的一模一樣。最大的那個女孩正踮腳往彩虹上添星星,她說︰“這樣絨毛飛到善星時,就不會迷路了。”

    這時,賣氣球的小販推著車經過。他今天的氣球上都系著根細麻繩,繩尾拴著顆玻璃珠——是社區里的老爺爺們幫忙磨的,說“這樣氣球飛不高,孩子們能追上”。一個扎羊角辮的小女孩要買氣球,小販卻搖搖頭︰“送你一個,昨天你幫我撿回飛走的氣球,這是謝禮。”女孩接過氣球時,把手里的掰了一半遞過去︰“叔叔吃,會飛,和氣球做伴。”

    氣球帶著的甜香飄向天空,正好與一朵蒲公英絨毛撞在一起。絨毛順著麻繩滑到氣球上,看見玻璃珠里映著整個城市的縮影︰公交站台的感應燈、修車鋪的紅布扳手、補習班老師的紅筆、孩子們的粉筆畫……這些畫面在珠子里慢慢旋轉,像善星周圍的光點。

    暮色漸濃時,氣球飄過社區醫院的窗台。三樓病房里,白天那個穿病號服的年輕人正在給護工阿姨讀信,信是他遠方的妹妹寫的,里面夾著片干花瓣︰“姐姐說這是春天的味道,希望你聞著能快點好起來。”護工阿姨的圍裙上沾著藥味,卻在听到“春天”兩個字時,眼里泛起了光——她想起小時候,自己生病時,鄰居家的姐姐也是這樣,每天給她帶一朵野花。

    年輕人讀完信,把花瓣插進玻璃瓶。瓶里的綠蘿又抽出片新葉,葉尖沾著顆露珠,是剛才護士路過時,用注射器滴上去的,說“植物喝了藥,長得更快”。露珠滾落時,正好落在花瓣上,折射出窗外氣球的影子,像顆會發光的淚滴。

    氣球飛過公園時,被一陣風吹向了天文館。展廳里,白天那個扎羊角辮的小女孩正拉著爸爸看星圖。她指著善星旁邊的新標記“紅繩上的糖紙”,突然拍手說︰“爸爸你看,那顆星星在眨眼楮!”爸爸順著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見善星的光芒忽明忽暗,像在回應。講解員笑著說︰“那是因為有新的‘善意信使’抵達了,善星在歡迎它們呢。”

    小女孩突然從兜里掏出顆糖,剝開糖紙對著星圖舉著︰“那我也送顆糖給它!”糖紙在燈光下折射出的光,與星圖上善星的位置連成一線,像條看不見的銀線,把地球的甜意縫進了宇宙的畫布。

    氣球帶著蒲公英絨毛飛出天文館時,繩尾的玻璃珠突然掉了下來,落在一位老人的拐杖上。老人正坐在長椅上曬太陽,拐杖頭包著塊厚布,是社區志願者縫的,說“這樣拄著不硌手”。他撿起玻璃珠,對著陽光看了看,突然笑了——珠子里映著年輕時的自己,正把最後一塊干糧分給逃難的陌生人,那人後來成了他的妻子,臨終前還說︰“當年你給我的那塊餅,是這輩子吃過最甜的東西。”

    老人把玻璃珠塞進孫女的口袋,孫女正是那個在站台畫彩虹的小女孩。她舉著玻璃珠跑向站台,發現蒲公英的絨毛已經飛走了大半,只剩下最後一朵,正纏著她早上系在花睫上的紅繩。女孩解開紅繩,讓絨毛帶著繩子飛︰“這樣你就能牽著更多同伴回來啦。”

    紅繩在夜空中劃出溫柔的弧線,路過居民樓的陽台時,勾住了件晾曬的毛衣。毛衣的袖口補著塊不同顏色的布,是對門的阿姨幫忙補的,說“扔了可惜,補補還能穿”。毛衣的主人——一位獨居老奶奶,正站在陽台澆花,看見紅繩上的絨毛,笑著說︰“去吧去吧,我年輕的時候,也給遠方的人寄過帶著花香的信呢。”

    絨毛帶著毛衣的毛線香,繼續朝著善星飛去。它路過寫字樓的加班燈,看見窗台上放著杯沒喝完的咖啡,是同事幫泡的,杯壁上貼著便簽︰“別熬太晚,我幫你留了夜宵。”路過24小時便利店,看見店員正在給流浪狗鋪毯子,毯子是附近居民捐的,上面還留著陽光的味道。路過深夜的街道,看見代駕師傅正把自己的外套披在醉漢身上,說“天涼,別凍著”。

    這些畫面被紅繩串在一起,像串會發光的珠子,在夜空中閃閃發亮。當它們抵達善星時,那顆調皮的星子突然用紅繩把所有光點都串了起來,做成個巨大的風鈴。風過時,風鈴叮當作響,每個光點都在播放地球的故事︰環衛工的發絲、男孩的畫筆、老人的玻璃珠、女孩的紅繩……這些故事的聲音在宇宙里回蕩,像首溫柔的歌。

    太空站里,觀測員正對著星圖記錄數據。她發現善星的光芒里,多了種毛線的暖黃色,那是居民樓陽台毛衣的顏色;還多了種咖啡的深褐色,那是寫字樓加班燈的顏色;甚至還有種泥土的灰褐色,那是公交站台蒲公英扎根的顏色。老觀測員走過來說︰“你看,善星正在變成地球的顏色,因為它裝了太多地球的溫暖。”

    觀測員低頭時,看見自己的指甲縫里還沾著點泥土——是上次回地球時,在公交站台上幫小女孩扶蒲公英時沾上的。她突然想起奶奶說過的話︰“土地是最記恩情的,你對它好,它就給你長莊稼;人心也是,你對它好,它就給你長溫暖。”

    而在地球的公交站台上,新的絨毛又開始了旅程。深夜的感應燈亮著,照亮了蒲公英旁邊的一小堆“禮物”︰孩子們放的玻璃珠、大爺墊的硬紙板、阿姨埋的糖紙、小伙子剝下的廣告牌貼紙……這些東西在月光下泛著光,像善星落在人間的碎片。

    風過時,最後一朵絨毛帶著紅繩飛了起來。它回頭望了眼公交站台,看見感應燈的光暈里,又冒出了顆新的嫩芽,芽尖頂著露珠,像顆剛睡醒的星星。絨毛笑了,它知道,這里的故事永遠不會結束,就像善星的光芒永遠不會熄滅,就像你我心中的善意,永遠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悄悄發芽,慢慢開花,最後乘著風,去往宇宙的每個角落,告訴所有星辰︰地球是顆溫暖的星球,因為這里的人,總把善意種在心里,讓它長成會飛的蒲公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修仙從高二開始》,方便以後閱讀修仙從高二開始第360章 女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修仙從高二開始第360章 女孩並對修仙從高二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