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長話說完後,聚在一起的幾百號社員瞬間變得熱鬧起來,每個人臉上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激動笑容。
去年燒炭隊干了三個月,生產隊每一戶社員都增收了六七十塊錢,比生產隊年終分紅還要多。
那些分戶沒分家的社員更是增收了一百多塊錢,加上賣年豬的收入,每家每戶都過了一個熱鬧年。
要是上半年燒炭隊也能干上三個月,到年底的時候每家不是能增收一百二三十塊錢,都趕得上喂一頭年豬的收入了,大家伙兒想不高興都難。
“都安靜……听我說……”
看著眼前發自內心高興的幾百號社員,隊長也很高興,繼續道。
“這只是陳偉南同志的第一個提議……”
“他還有第二個給大家增收的辦法……”
“在他的提議下,除了生產隊已經成立的燒炭隊,我跟書記決定再成立一個養豬隊……”
“除了生產隊每年必須養的五頭任務豬,五頭年豬……另外再養十頭年豬跟十頭任務豬。”
“必須養的五頭任務豬跟五頭年豬歸生產隊公賬,多出來的十頭任務豬跟十頭年豬全部送到收購站換成錢,歸養豬隊專門賬戶。”
“為了養好這些任務豬跟年豬……”
“養豬隊會組織大家在生產隊周圍開荒二十畝自留地,專門用來種洋芋跟紅薯喂豬。”
“凡是給養豬隊幫忙墾荒,種洋芋,種紅薯,收洋芋,收紅薯的社員,養豬隊都會給大家記錄工分。”
“年前把豬賣了換成錢以後,養豬隊會根據賬上的錢跟養豬隊總工分計算每個工分可以換多少錢,再給大家分錢。”
“當然……”
“除了給生產隊幫忙以外……”
“養豬隊缺豬草的時候大家還可以給生產隊送豬草換工分……”
“一籃子豬草兩個工分……”
“但有個前提條件……”
“養豬隊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要豬草……”
“開春到處都是豬草,養豬隊自己幾個人就能扯到足夠豬草喂豬,就不用大家去送豬草了。”
“紅薯秧長起來後,二十畝自留地里的紅薯葉足夠幾十頭豬吃……肯定也不需要大家送豬草……”
“具體什麼時候收豬草,養豬隊會在廣播里通知大家……”
“考慮到養豬隊任務增加後,現有的三個社員肯定養不了那麼多頭豬。”
“經過商議,決定再給他們增加五個人……”
“這五個人都是隊里的貧困戶,年紀比較大,不適合做重體力勞動,但在養豬隊幫忙養養豬還是沒問題的……”
“公平起見,這五個人不佔生產隊工分,每天給他們補貼五個養豬隊的工分……”
“養豬隊原來的三個社員每天補貼兩個養豬隊的工分。”
“給養豬隊幫忙的壯勞力每天記十個養豬隊工分,婦女同志補貼八個養豬隊工分……”
听到給養豬隊送一籃子豬草就能換兩個工分,生產隊所有社員都變得興奮起來。
開春以後到處都是豬草,順利的話一個小時後就能扯回來一籃子豬草,一天下來不是能去養豬隊換一二十個工分。
哪怕將來一個工分只能換五分錢,一二十個工分也能換一塊錢。
但很快這個美夢就被隊長接下來的話給擊碎了。
平時豬草多的時候,養豬隊幾個勞動力就能輕松扯夠二三十頭豬的豬草,完全不用大家送豬草過去。
養豬隊缺豬草的時候,生產隊各個社員家里同樣也缺豬草。
那時候的豬草很難找,一個人兩三個小時都未必能找到一籃子豬草,自家任務豬跟年豬都不夠吃,肯定沒多余的給養豬隊送過去。
除非生產隊那些人口特別多,小孩多,但自家養的年豬跟任務豬不多的社員。
其他人就算想給養豬隊送豬草,掙到這個工分,也沒那個閑工夫。
怪不得隊長跟書記會給一籃子豬草定兩個工分的高價。
因為定低了根本沒人去給養豬隊送豬草。
但不管怎麼樣,趁農閑時間幫養豬隊墾墾荒,種種洋芋紅薯,還是能掙不少工分。
全當這是生產隊給大家在空閑時間謀劃的一些小福利。
听完隊長介紹後,大部分社員臉上還是露出了發自內心笑容。
隊長繼續開口︰“生產隊掙錢的渠道多了,但我們不能只掙錢,不管生產隊那些土地……”
“交公糧,大家嘴里的口糧,全都要靠生產隊那些水田跟旱田。”
“所以無論大家怎麼去養豬隊跟燒炭隊掙錢,都不能影響到生產隊上工。”
“農閑期間,地里沒啥事兒,幾十個勞動力就夠了,生產隊每一戶社員兩天最少要上一個工……”
“當然……如果家里有富余勞動力,每天都上一個工也行。”
“地里忙起來後,生產隊會在廣播里通知,每一戶社員每天必須要有一個社員上工。”
“一旦接到通知,任何人都不能請假。”
“寧肯放棄養豬隊跟燒炭隊的工分,都不能耽誤生產隊種地……”
“農忙時間……燒炭隊會停止燒炭,到時候生產隊所有勞動力都要上工掙工分,參加搶收……”
“想要給養豬隊送豬草換工分,大家可以趁下工以後去扯豬草,或者讓家里閑著的好人跟小孩兒去生產隊周圍扯豬草,勞動力絕對不能請假。”
“都听清楚了嗎?”
“清楚了……”人群中馬上響起大家伙兒稀稀拉拉的回答。
有人皺著眉頭陷入沉思,分析家里幾口人怎麼上工,去哪里上工才能掙到最多的工分。
有人一臉無所謂……
到時候哪個掙錢就去哪里上工,只要不閑著就行了。
還有人嗤之以鼻,覺得只要把家里的年豬跟任務豬養好了,好好去生產隊上工,秋收以後分夠糧食,家里足夠過上好日子,沒必要去養豬隊辛苦……
相對而言,陳偉南則顯得激動很多。
本以為隊長跟書記會讓每一戶社員在農閑時間必須安排一個人去生產隊上工,沒想到一戶社員兩天安排一個人去上工就行了。
這麼一來,家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就解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