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寶典

第16章 儒墨之爭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蓮子心 本章︰第16章 儒墨之爭

    如今的網絡世界中,存在著這樣一批人,他們心懷叵測,故意挑起儒墨之間的爭論,並刻意地向儒家潑灑髒水。這些人的真實目的並非僅僅是引發一場學術爭論,而是企圖破壞中華民族長達五千年的文化傳承。

    令人遺憾的是,還有許多人由于學識淺薄,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往往只是盲目跟風,听信那些不實的言論,從而被這些別有用心之人所裹挾。

    事實上,中國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巫術,而後才逐漸發展出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諸多流派。其中,墨家的祖師爺是在道家和儒家之後才自立門派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墨家的思想體系相對不夠完善。在墨家內部,巨子雖然擁有最高的話語權,但卻沒有明確的責任限制。這就使得墨家在發展過程中極容易出現偏差,甚至有可能轉變為黑社會或者宗教團體。而這也正是墨家在漢代被廢除的主要原因所在。

    有些人將中國封建統治的所有弊病一股腦兒地歸咎于儒家,對儒家進行無端指責和污蔑,故意混淆孔家、封建禮教與孔子儒學之間的界限。更有甚者,將某些孔子後人所說的話也強加到孔子頭上,這種做法實在是荒謬至極。

    需要明確的是,孔子的後人和孔子的思想並無本質關聯。孔子的思想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而所謂的“打倒孔家店”,實際上是對那些借孔子之名行封建禮教之實的人的批判。

    宋朝時期出現的封建禮教,不過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而炮制出來的工具罷了。在任何一個龐大的群體中,出現個別敗類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整個群體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地,我們也不能因為儒家出了一些敗類,就斷言儒家思想存在巨大的問題。

    一個群體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難免會有一些人趁機混入其中,企圖從中謀取私利。然而,我們評價一個群體時,不能僅僅關注其中的負面因素,更應該看到這個群體在歷史長河中對人類文化所做出的積極貢獻。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唐、明這幾個朝代都閃耀著儒家思想的光輝,為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絕不是少數敗類的行為所能輕易否定的。

    然而,總有一些人對這些偉大的朝代持否定態度,聲稱它們同樣腐朽不堪。這種觀點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他們居心叵測地想要抹黑這些朝代的成就和價值。

    不可否認,每個朝代在發展到末期時,都可能會出現一些腐敗現象,導致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出現“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慘景象。但這並不能將所有問題都歸咎于儒家思想。如果我們如此片面地看待歷史,那麼中國恐怕就難以找到任何值得傳承的思想了,這無疑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

    更有甚者,部分人懷著不良企圖,故意抬高墨家,貶低儒家,其真實目的是在中國內部制造分裂。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事實,即整個亞洲都處于儒家文化圈的影響之下。否定儒家,就等于切斷了中國人的文化正統,也削弱了中國對周邊國家的文化影響力。

    令人費解的是,有些人竟然還要求中國正統文化的傳承人進行反思。中國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難道還需要反思嗎?我們清清楚楚的,每一步走過來都看得非常清楚。那些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國家,它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的過去呢?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過去的 5000 年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然而,公元 1644年自滿清入關以來,中國開始逐漸走向衰落。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竟然將被篡改過的歷史強加于儒家頭上,將滿清的過錯歸咎于儒家思想,這種行為簡直就是認賊作父、指鹿為馬。

    我們絕對不能懷疑自己的老祖宗,更不能懷疑過去我們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民族。我們是儒道文化的傳承人,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漢武帝、秦始皇等歷代英明神武的君主,他們都對墨家思想持有明確的反對態度。這並非偶然,因為墨家思想雖然表面上說得好听,但實際上卻存在諸多問題。

    墨家思想在實踐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其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偏差,甚至有點類似于空想主義和烏托邦。如果我們深入了解墨家的歷史,就會發現當時國家的許多紛亂局面都與墨家組織有著密切關系。可以說,墨家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古代的黑社會,而殺手組織的源頭也可以追溯到墨家。正因為如此,墨家在漢朝時期被徹底剿滅。

    故意挑起儒墨之爭的人,其目的並非單純地探討學術問題,而是隱藏著巨大的惡意。這些人不僅對歷史有著一定的了解,更熟悉傳銷的手段,因此他們能夠巧妙地利用許多人對歷史知識的無知,以類似宗教傳銷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他們亂認祖上,將墨家的歷史無端拉長,這種行為實際上是為了篡改中國的歷史,從而為擾亂中華文化的傳承制造條件。然而,事實是中華文化的發展自漢代以後便已不再受墨家的影響,所以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再去給墨家強行貼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且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其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哲理。然而,有些人卻對經典著作提出質疑,聲稱現在的《老子道德經》是被篡改過的。但實際上,漢代出土的帛書版《道德經》與現今流傳的版本在核心意義上是一致的,只是文字表述有所不同罷了。

    這其中的原因在于漢語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諸多變化,許多字的含義和用法都發生了演變。盡管表面上看起來文字有所差異,但它們所傳達的思想和理念卻是相同的。例如,“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這兩個表述,雖然字面上略有不同,但實際上都表達了一個人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礪和積累才能成為大器的意思。

    那些不了解文字發展變化的人,往往會錯誤地認為這是篡改的結果。他們缺乏對語言演變的認識,僅憑字面意思就輕易下結論,實在是過于草率和無知。

    道家思想的傳承是非常完整且嚴密的,道家有隱世之說,修行者也不會被封建帝王所利用。道家思想歷經數千年的沉澱和發展,道德經精髓早已深入人心。如果真的存在對道家思想的篡改,古人又怎會毫無察覺呢?難道還需要等到現代人才來指出嗎?顯然,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這些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誤解,主要是因為他們自身學識淺薄,對道家思想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紙面上,而沒有真正去實踐和體悟。真正的修行不僅僅是對文字的解讀,更需要在生活中去踐行和感悟道家的智慧。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領悟道家思想的深邃內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爭論。

    喜歡修行寶典請大家收藏︰()修行寶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修行寶典》,方便以後閱讀修行寶典第16章 儒墨之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修行寶典第16章 儒墨之爭並對修行寶典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