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威關于商論的話句句落在實處,無論是賦稅支撐軍政,還是商人帶動就業,都是眼下西北亟需解決的問題,文強也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只能默默點頭,心里對 “商人” 的認知悄然發生了一絲轉變。
兩人邊走邊聊,文強忽然想起一事,又補充道
“對了都督,方才許會長還跟屬下提及,說自您離開沙城後,沙城的房價降了至少一半,不少原先值錢的宅院,如今都只能低價出售,問及您是否知曉此事。”
譚威听到這話,倒不意外,輕笑道
“這倒不奇怪,房價漲跌,本質上是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在變。我在沙城時,不少人覺得跟著我能安穩經商、置業,便願意高價買房。如今我調任營州,大家擔心沙城未來局勢不穩,自然不願再在那里投入過多,房價下跌也是必然。”
他早已看透經濟背後的邏輯,對這種因 “預期變化” 引發的市場波動了然于胸。
文強听後恍然大悟,又接著說道
“許會長還說,自從西北諸位節臣進行大調整後,沙城各地的商會都人心惶惶,紛紛派代表來藍池城、營州城考察經商環境。到了今春,不少沙城的大商家,都開始陸續把主要財產轉移到藍、營兩城,哪怕中途會有損耗,也心甘情願。”
譚威聞言,眼中閃過一絲了然,這些商家看似逐利,實則精明得很,他們知道如今的西北,唯有藍池城與營州城在自己的掌控下,局勢最為安穩。
即便轉移財產會有損失,可只要能跟著自己,便能避免因局勢動蕩導致財產盡失的風險,日子也能過得踏實。
想到這里,譚威暗笑著對文強說道
“他們願意來,咱們便歡迎,只要他們守法經商,咱們定能保障他們的安全與利益。”
沙城的商家們如同約定好一般紛紛遷移後,當地房價的下滑態勢愈發嚴重,起初只是小幅度降價,後來便成了斷崖式下跌,不少曾經價值千金的宅院,如今即便降價大半,也鮮少有人問津。
駐守沙城的都將苗剛晨起初並未在意,只當是正常的市場波動,等他察覺到不對勁時,才發現沙城的主要商家早已完成了資產轉移,大量的資金被悄悄轉往營州,經驗豐富的大掌櫃也帶著核心伙計一同離開,留在沙城的不過是些無人打理的商行空殼,徒有其表而已。
苗剛晨看著空蕩蕩的商業街,心里不禁感慨,譚威在西北的影響力,早已遠超他的想象,已不是一紙皇令可以左右的了。
與沙城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營州的熱鬧。
隨著商家陸續遷入,營州街頭出現了許多特殊的 “平民”, 他們穿著普通百姓的衣裝款式,面料卻都是上等的絲綢或棉布,領口、袖口還悄悄繡著精致的暗紋,更顯眼的是,他們腰間掛著成色極佳的玉佩,手指上戴著碩大的金戒指,舉手投足間都透著富貴之氣。
這便是遷入營州的富商們,大明朝素來重農抑商,服飾有著嚴格的規制,特定的顏色、圖案只有官員才能使用,商人即便家財萬貫,也不能逾越禮法。
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在衣裝的質地和細節上下功夫,用昂貴的面料與配飾,悄悄彰顯自己的身份。
這邊西南商幫的許安邦與波斯商人迪拉,正坐在譚威府中的議事房里閑聊,迪拉的中原話十分流利,甚至帶著幾分西北口音,他端著茶杯,笑著對許安邦說
“許兄,依我看,這營州的商路優勢,可比沙城強多了!它既是西域與中原的必經之路,又有譚都督坐鎮,安全有保障,日後必定會成為西北的商貿中心。”
許安邦放下茶杯,贊同地點點頭
“迪拉兄說得沒錯,不過依我看,商家們願意來營州,最關鍵的還是譚都督尊重商業。以往的官員,要麼把商人當肥羊宰,要麼對商人不屑一顧,唯有譚都督,能看到商人的價值,還願意為我們便利。跟著這樣的人,咱們才能安心做生意。”
說著他話鋒一轉,打趣道
“倒是迪拉兄,你之前在西域,誤把海蒂娜公主當成歌女培養,如今公主身份曝光,你是不是怕遭報復,才不敢再西行,特意來營州避風頭啊?”
迪拉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剛要辯解,門外便傳來了譚威的笑聲
“許會長與迪拉先生久等了!我可是盼著二位來,盼了好些日子了。”
說著譚威推門而入,身後跟著侍從文強,許安邦與迪拉連忙起身行禮,譚威笑著擺手,示意兩人坐下,隨後對許安邦說
“許會長,我听說你打算在營州開設工坊?若是非商鋪類的工坊,我建議你搬去藍池城,那里有充足的石炭供應,能滿足工坊的燃料需求,而且藍池城的工坊區已經規劃好了,各項設施也更完善。”
許安邦聞言大喜,連忙起身道謝
“多謝都督體恤!有您這話,我這就安排人去藍池城考察!”
一旁的迪拉見狀,也連忙拱手,眼神中滿是期待地問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都督,既然許會長有好去處,不知能否也為我留些發展空間?我想在營州開設一家西域商品行,把波斯的地毯、香料帶來中原,也把中原的絲綢、茶葉銷往西域。”
許安邦與迪拉此次登門拜訪譚威,表面上是商討經商事宜,實則更像下級向領導表忠心,他們心里清楚,如今譚威在西北權勢穩固,緊跟其腳步才能在亂世中保住商業版圖。
因此兩人言語間處處透著 “緊跟都督” 的表態,提及資產遷移、未來規劃時,都特意強調 “以都督的安排為準”,借這種 “報到式” 的拜訪,明確傳遞出願受譚威統籌的立場。
三人在議事房坐下後,話題很快便轉到了買賣上,許安邦率先說起西南商幫在糧道運輸上的困境,迪拉則提及西域皮毛貿易因部落混戰受阻的難題。
譚威雖從未親身從商,卻有著現代經濟學理論的加持,更有著穿越者獨有的高瞻遠矚眼光。
他听兩人說完,沒有急著給出具體建議,反而從 “供需關系”“貿易壁壘”“資源整合” 等角度,結合《貨幣戰爭》中關于資本流動與市場博弈的理論,分析當前西北商貿的格局與未來趨勢,從商路壟斷對價格的影響,到不同族群消費習慣帶來的市場差異,再到如何通過聯合經營降低風險,每一個觀點都切中要害,且遠超當時商人的認知範疇。
許安邦與迪拉越听越震驚,原本還想在譚威面前展現商業經驗的兩人,漸漸陷入沉默,看向譚威的眼神滿是敬佩與困惑,他們實在無法理解,一位常年征戰的都督,為何會對經商之道有如此深刻的見解,那些聞所未聞的理論,更是讓兩位在商場摸爬滾打數十年的 “大佬” 徹底傻了眼,只能連連點頭稱是。
待兩人消化得差不多,譚威話鋒一轉,提及了西南川茶的現狀
“許會長,我听說西川川蜀之茶產自西南宜茶之地,品質本不差,可名氣與價格卻遠不及江南的浙閩之茶,這實在可惜。我倒有個想法,你不妨找些交通便利的山地,試種閩越茶籽,或許能改良當地茶品。若是能產出優質茶葉,我可以幫你聯系商家收購,保證銷路。”
許安邦聞言,臉上露出為難之色,連忙解釋
“都督有所不知,閩茶之所以能佔據市場,除了品質,更靠海運優勢,量大且運輸成本低,能快速銷往天竺等地,再由天竺北上一路順行。可蜀道難行,川茶運輸不便,成本居高不下,根本難以與閩茶競爭。不過我們也有應對之策,將川茶制成茶磚,銷往西北各族,因茶磚耐儲存、方便攜帶,倒也形成另一條銷路。”
一旁的迪拉也補充道
“許兄說得有理,不過依我看,川茶與閩茶的差距,還在茶種和炒制手藝上。上等閩茶的炒制工藝精湛,茶香濃郁,利潤遠高于茶磚。若是川茶能改良工藝,未必不能與閩茶一較高下。”
譚威听完兩人的分析,心中有了更清晰的計劃,當即提議
“既然如此,我倒有個合作的法子。孫家商鋪的大掌櫃近日會帶一批炒閩茶的高手來營州,屆時我讓他與許會長對接。你們可以合作經營,由許會長鮮葉與種植基地,孫家商鋪育種和炒制技術、銷售渠道,聯手打造優質川茶品牌,搶佔南茶市場。這樣既能發揮你們的本地優勢,又能彌補工藝與銷路的短板,豈不是兩全其美?”
迪拉也跟著點頭,手指在袖子下掐摸,算著其中的利潤
“沒錯!西域各族只認閩茶的招牌,根本分不清茶葉的產地。咱們用蜀茶套牌,成本能比真閩茶低三成,再按閩茶的價格賣,利潤空間太大了!而且我跟蒙古幾個部落的首領都熟,只要茶葉品質過關,他們肯定願意長期跟咱們合作,這生意穩賺不賠!”
兩人越說越興奮,仿佛已經看到了滿載茶葉的商隊穿梭在西域草原上,白花花的銀子源源不斷地流進腰包的場景。
看著兩人興奮的模樣,譚威臉上依舊保持著平和的笑容,心里卻在盤算著另一樁生意,那就是私鹽,如今眼看天下大亂就這兩年了,譚威不再顧忌什麼。
此前陳六子在他的支持下,已經打通了從鹽場到西北邊境的運輸渠道,解決了私鹽的貨源和運輸難題,如今就缺一個實力雄厚、能打通西域關節的下家,把私鹽賣到西域各族去。
論渠道、實力,迪拉其實是最佳人選,他在西域的人脈廣,又熟悉各族的規矩,能搞定不少麻煩事。
可一想到迪拉的行事風格,譚威心里又多了幾分警惕,他早就從軍情營的報告里得知,迪拉為了打通關系,常用 “送美女” 的手段結好各方勢力,上到地方官員,下到部落小首領,都受過他的 “美人禮”。
這種過于圓滑、把利益放在首位的人,難保不會為了更高的利潤泄露私鹽生意的機密,甚至在局勢變化時倒向其他勢力。
私鹽生意關系到軍餉的補充,是他手里的重要底牌,絕不能輕易托付給不可靠的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因此譚威打定主意,只把茶葉生意交給迪拉,私鹽生意必須另尋忠心、可靠的人選,哪怕多花些時間,也不能冒這個險。
議事房里的氛圍愈發熱烈,三人從茶葉的采摘時間、炒制時的火候控制,聊到西域市場的定價策略,又商議著如何分批次推進,先在小部落試銷,再逐步擴大範圍,連未來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閩茶商反擊都想到了,賓主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許安邦與迪拉此行的核心目的,向譚威表忠心、確認合作關系,已經完全達成,再聊下去就是多余,兩人便知趣地起身準備告辭。
臨走前許安邦像是突然想起什麼,笑著對譚威說
“都督,我這次從蜀地來營州,特意帶了幾位擅長做蜀菜的廚子,都是在成都府小有名氣的,做的麻婆豆腐、水煮魚、夫妻肺片,味道地道得很。您要是有時間,不妨到我府上嘗嘗鮮,也感受下咱們蜀地的風味。”
他這話看似隨意,實則是刻意投其所好,此前閑聊時,他察覺到譚威對各地美食頗有興趣,便特意記在心里,想借著 “吃” 的由頭,進一步拉近與譚威的關系。
譚威一听 “蜀菜” 兩個字,腦海里瞬間浮現出後世川菜那麻辣鮮香的滋味,麻婆豆腐的麻辣醇厚,豆腐入口即化。
水煮魚的鮮嫩滑爽,辣得過癮又不燒胃。
夫妻肺片的筋道彈牙,香油味直往鼻子里鑽。
這些記憶中的味道讓他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連帶著喉嚨都有些發緊,不過如今沒有辣椒,也不知道有沒有替代品。
他心里清楚,許安邦這番邀請是刻意示好,想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方式拉近距離,但他並不反感這種真誠的示好,反而覺得多些這樣的交流,能讓合作更順暢。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