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

第315章 圭聖東出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北陽玖 本章︰第315章 圭聖東出七

    之前霍度對帖木爾臣服譚威不理解。後來霍度參與圍攻固原之戰後,親眼見識了聯軍尤其是圭聖軍的厲害。

    戰場上圭聖軍將士奮勇殺敵、配合默契的模樣,徹底改變了他此前認為中原軍隊不堪一擊的看法。

    他打心底里恐懼圭聖軍的戰斗力,開始堅決支持帖木爾依靠譚威來興盛亞利部的策略,也不覺得這是屈居人下了。

    霍度再想起之前青塘商人的可笑描述,對帖木爾說道︰

    “以前听商人們說,大明的精兵應該是京師新軍、聖恩軍和邊軍,內地的軍隊戰力一般。可現在看來,那些軍隊都比不上圭聖軍,咱們能跟著這樣的隊伍,估計能撈著些兵甲和戰利。”

    說這話時,他眼中滿是真誠的貪婪。

    帖木爾深有同感地感慨︰

    “聯軍各部確實都不弱,但要說最強,還是圭聖軍。你沒看到嗎?他們的軍士能在奔馳的戰馬上用手弩精準射擊,多少可薩兵還沒靠近敵人,就被射中落馬了,那身手真是厲害。”

    想起戰場上的場景,他至今仍覺得震撼。

    霍度連忙提議︰

    “咱們也該給族里的勇士裝備弩箭,有了這玩意兒,戰力肯定能大大提升。”

    帖木爾無奈地搖了搖頭︰

    “哪有那麼容易。族里沒有好工匠,仿制的弩弓性能差得遠,根本沒法用。現在只能慢慢攢錢,從私商手里買些好貨回來,譚都督是允許的。”

    說到這里,他臉上滿是惋惜,要是能有圭聖軍那樣的裝備,亞利軍的實力定能更上一層樓。

    正在這時,軍士下台來通傳,譚威邀帖木爾晚上到營中吃烤全羊,有要事詳談。

    帖木爾一听便知,這是要商議正事了,連忙恭敬地應下︰

    “請回復都督,屬下準時到。”

    他心里暗暗琢磨,不知譚威這次會有什麼新的安排。

    譚威遠遠看著帖木爾的身影,並沒有過來招呼,見這位曾經桀驁不馴的番將如今變得如此听話,心里頗有成就感。

    他如今在軍中威望日盛,說話時也不自覺地愛用手勢指揮眾人,自有一番威嚴氣度。

    處理完手頭的事,譚威轉頭對趙岩說︰

    “軍婚大典已經結束,這里的事交給你打理。我要去南城區看看,從固原遷來的那些百姓,听說他們還有些滿腹牢騷,得去安撫安撫,讓他們能安心在藍池落腳。”

    趙岩拱手應道︰

    “屬下遵命。都督放心,軍中事務我會處理妥當。”

    他知道譚威一直很重視百姓的安置,畢竟穩定的後方是軍隊征戰的保障。

    帖木爾回去後,心里一直惦記著過會兒和譚威的會面。

    他猜測譚威可能會商議番軍後續的安排,或許是讓他們參與藍池的防務,又或是有新的作戰任務。

    不管是什麼事,他都打定主意要好好配合,畢竟跟著譚威,自己的族部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霍度見帖木爾神色凝重,知道他在想過會兒見譚威的事,便安慰道︰

    “帖木兒,咱們只要好好跟著譚都督干,肯定不會錯。不管有什麼任務,咱們都全力完成便罷了,譚都督是個聰明人,不會難為咱們的。”

    帖木爾點了點頭︰

    “你說得對。咱們現在能有安穩的日子,全靠譚都督提攜,可不能辜負了他的信任。”

    他開始在心里盤算,晚上見了譚威,該如何匯報番部的情況,又該如何爭取更多的支持。

    譚威則帶著幾名親衛,朝著南城區走去。

    他知道遷移過來的百姓難免會有不適應,心里有牢騷也正常,只要好好安撫,讓他們感受到藍池的安穩,他們總會慢慢接受這里的新生活。

    他一邊走,一邊在心里思索著安撫百姓的辦法,要讓他們真正把藍池當成自己的家。

    趙岩見譚威去視察遷來的百姓,上前同路而行,並適當解釋著︰

    “都督,固原百姓大多世代生活在故土,‘故土難離’的情結很深,對遷居藍池自然滿心不舍,有牢騷也屬正常。等他們在藍池安定下來,日子好過了,這些情緒慢慢就會消散。”

    譚威點了點頭,轉而話鋒一轉,問趙岩︰

    “你是真的信佛嗎?”

    趙岩聞言,神色變得有些沉重,坦言道︰

    “屬下從軍以來,殺人無數,單是指揮康倉、固原這兩場戰役,親手下令斬殺的敵人就過萬。這些日子,常常夢到戰場上的血腥場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夜夜被噩夢纏繞。唯有靜下心來念《心經》,才能稍稍驅散噩夢,求得片刻安寧。”

    譚威听後,心里微微一沉,意識到這是長期高壓作戰下產生的心理焦慮。

    他暗忖,看來不僅要關注軍士的衣食住行和裝備補給,還得重視他們的心理調節,不然時間久了,怕是會影響軍隊的戰斗力。

    他想了片刻,對趙岩說︰

    “接下來圭聖軍應該好好休整一番,守住營州和藍池這兩塊地盤,暫時不再擴張。就像拉弓射箭,弓弦繃得太緊容易斷,軍隊也需要喘口氣。”

    趙岩听了這話,心里頓時松了口氣,連日來的疲憊仿佛也減輕了幾分。

    但他隨即又擔憂起來︰

    “都督能這樣想自然是好,可屬下擔心塘州的可薩重兵不會給咱們休整的機會。他們一直對咱們虎視眈眈,說不定很快就會來犯。”

    譚威卻不知可否,依據手頭的情報冷笑一聲︰

    “你盡管放心。塘州的可薩軍看似人多勢眾,實則是烏合之眾。他們的援軍在外征戰已久,早已疲憊不堪,糧草消耗巨大卻毫無戰功,這樣耗下去,塘州方面終將不堪重負,最後只能灰溜溜地撤軍送客。”

    兩人一邊沿著街道往前走,一邊繼續交談。

    陸惟君等幾位將領遠遠跟在後面,保持著五六米的距離,不打擾他們議事。

    譚威和趙岩聊起軍隊休整的具體安排,從軍士的輪休制度到後勤補給的調配,都一一細致商議。

    趙岩對譚威的部署十分贊同,覺得這樣既能讓弟兄們得到休息,又能穩固現有地盤,確實是目前最好的策略。

    他心里對譚威的敬佩又深了幾分,覺得都督不僅有勇有謀,更懂得體恤下屬。

    譚威則想著,等軍隊休整得差不多了,還要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改善軍士的心理狀態,或許可以讓悟法多在軍中講經,或者組織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幫助他們緩解壓力。

    兩人一路走一路聊,氣氛十分融洽。

    譚威偶爾會指著路邊的房屋和街道,詢問趙岩對百姓安置的看法,趙岩也一一提出自己的建議。

    他們都希望能讓遷來的百姓盡快適應藍池的生活,讓這里真正成為安穩的家園。

    跟在後面的陸惟君等人見譚威和趙岩相談甚歡,也都放下心來。

    他們知道,只要兩位主心骨意見一致,軍隊就不會出大問題。

    只是清點人數時,大家發現少了一個人,唯有張小甲不知去向,沒人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

    眾人心里雖有些疑惑,但也沒太在意,想著他或許是被什麼事耽擱了,過會兒自會趕上來。

    路上趙岩對譚威對塘州局勢的分析很是認可,順著話題提議調整雉雞峽的防守隊伍︰

    “都督,藍池防線可以分南北兩線部署。南線固原那邊有黃崇部駐守,局勢穩定,無需額外設防;北線則要以雉雞峽為重點,那里是抵御外敵的關鍵。”

    他看譚威點頭認可,便說出具體安排︰

    “屬下建議讓陳凌的三千沙城軍替代損失慘重的靖安軍駐守雉雞峽,靖安軍傷亡太大,該回城好好休整了。新的北線可以設三道防線,沙城軍與闢州軍守雉雞峽作為第一道,徐悠的獨立軍居中負責增援,同時剿滅小股來犯的騎兵,作為第二道;藍池城外的圭聖軍則作為戰略預備隊,構成第三道防線。這樣層層布防,可保北線無虞。”

    譚威听完連連稱贊︰

    “這個方案很好,靖安軍傷亡過半,早就該休整補充了,你考慮得很周全。”

    他心里覺得趙岩不僅善戰,在防務部署上也越來越有章法,確實是難得的將才。

    兩人邊走邊議,很快行至南城區入口。

    這里擠滿了從固原遷來的百姓,臨時搭建的棚屋錯落有致,孩童的哭聲、都督的打罵聲、狗叫聲交織在一起,充滿了生活氣息,卻也透著幾分雜亂。

    譚威讓隨行的親衛們收起武器,叮囑道︰

    “大家都把身份藏好,咱們只是來看看百姓的安置情況。”

    他看著眼前熱鬧又混亂的景象,感慨道︰

    “南城區有了這股人氣,才顯得有生機。人啊,才是藍池恢復元氣最寶貴的財富。”

    街道上有些狼藉,散落著不少雜物。

    百姓們見一群帶著武器的人走進來,都有些緊張,正在街邊玩耍的孩子被都督急忙招呼著回家,原本喧鬧的街道瞬間安靜了不少,只剩下幾戶人家緊閉的屋門和偶爾傳來的咳嗽聲。

    譚威沒有在意百姓的戒備,看到一戶人家虛掩著院門,便推門走了進去。

    院子里一位花白頭發的老者正在收拾柴火,見有人進來,嚇了一跳,連忙慌張地迎上來,雙手不停地揉搓著,顯得局促不安,嘴唇動了動,卻沒說出話來。

    里屋的門簾動了動,兩個男孩從門角探出頭來,睜著好奇的大眼楮偷偷張望,看到譚威等人身上隱約露出的武器,又嚇得縮了縮脖子,卻還是忍不住想多看幾眼。

    譚威對老者溫和地笑了笑,放緩語氣問道︰

    “老人家,家里就您和孩子嗎?遷到藍池來,住得還習慣嗎?”

    他盡量讓自己的聲音听起來親切些,希望能打消老者的顧慮。

    老者愣了愣,似乎沒料到這些看起來華貴的人會如此溫和,遲疑著回答︰

    “回。。。 回官爺的話,還有老婆子在屋里做飯。剛遷來沒幾天,啥都還沒理順,談不上習慣不習慣的,能有個地方住就不錯了。”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幾分拘謹。

    譚威點了點頭,目光掃過院子里簡陋的陳設,心里暗暗記下,得讓後勤部門多關注這些百姓的生活,盡快給他們配齊必要的生活用品,讓他們能早點安定下來。

    隨行的趙岩站在一旁,沒有說話,只是默默觀察著院子里的情況,心里也想著該如何進一步改善百姓的居住環境。

    譚威這時打量著老者的院子,見院子還算寬敞,角落里有三株碗口粗的棗樹,枝頭掛著不少青棗,院中央還有一口條石砌成的水井,透著幾分生活氣息。

    他忽然想起自己院子里那棵被劉玄初砍倒的樹,心里仍有些心痛。

    當初劉玄初說那樹擋了風水,不顧他的反對強行砍了,他雖心里不樂意,卻也不好多說什麼。

    譚威其實就是這樣,一旦放權某人管理哪一方面,那就真的放權,並且有時刻意讓部分下屬有使命感和頑固感,自己身為都督經常妥協于下屬,這也是譚威給自己打造的人設,他需要關鍵時刻能夠限制自己理智的謀士和下屬,這樣的事件能激發下屬的主觀性,當然目前的關鍵決策,譚威依舊一言堂,凡事需漸進。

    藍池海拔高、日照時間長,譚威看著枝頭的青棗在想事,回過神後覺得這樣的環境下長出的棗子味道應該不錯,便對劉玄初說︰

    “讓老人家摘些棗子嘗嘗。”

    老者一听連忙應著,搬來板凳想夠樹上的棗子,可棗樹有些高,他踮著腳也夠不著,急得直擺手。

    譚威見狀笑著說︰

    “老人家別急,讓孩子們試試。”

    老者這才想起屋里的孩子,忙喊出張來福、趙四兩男孩︰

    “快出來幫官爺摘棗!”

    兩個男孩應聲跑出來,一听要上樹摘棗,眼楮都亮了,三下五除二就爬上樹,動作麻利地摘起棗子來。

    老者則走到井邊,搖著 轆打上井水,把摘下的青棗仔細洗淨,用盤子端了過來。

    譚威拿起一顆青棗嘗了嘗,只覺得脆甜多汁,口感甚好,忍不住稱贊︰

    “這棗子味道真不錯。”

    他見兩個男孩摘完棗後站在一旁,眼巴巴地望著盤子里的棗子,便對老者說︰

    “給孩子們也分些棗吃吧。”

    趙四怯怯地小聲應答︰

    “謝謝官爺。”

    得到老者點頭同意後,才和張來福一起小心翼翼地去拿棗子,拿到棗後還不忘對譚威鞠了一躬,才歡歡喜喜地跑到一邊吃起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方便以後閱讀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第315章 圭聖東出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第315章 圭聖東出七並對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