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仲夫人看著一臉憂愁的雍姬,心疼地說道︰“我的孩子啊,你心里要是有什麼想不明白的事,就跟為娘說說吧,讓為娘來幫你排憂解難。”
雍姬緩緩抬起頭,眼神迷茫又無助,輕聲問道︰“娘,您說這天下的女子,一生和他最為親近男人有兩個,一個是父親,一個是丈夫,女兒卻不知道,那一個更為親近?”
雍姬母親愣了一下,隨後溫柔地回答道︰“女人一生最為親近之人,無非是生養自己的父親,還有與之相伴一生的夫君啦。”
雍姬微微頷首,接著又問︰“那麼,女子嫁人之後,到底誰才是她最親近的人呢?是父親,還是丈夫?”
雍姬母親是何等聰慧之人,多年跟隨在丈夫祭仲身邊,耳濡目染之下也變得精明圓滑起來,連眼睫毛都是空心的。
此刻,她听到女兒雍姬突然提起父親和丈夫,還特意強調誰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
再加上雍姬深夜匆匆趕回家中的舉動,心中便已猜到女婿雍糾家里一定發生了重大事情,而且這事恐怕會對祭仲不利,而女兒現在正陷入在父親和丈夫之間難以抉擇的困境之中。
雍姬母親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安慰道︰“傻丫頭,這還用問嗎?自然是父親比丈夫更親近呀。”
你想想,女兒和父親有著血緣關系,你的姓就是父親給的,再說了,一個人親生父親只有一個,死了就再也沒有親爹了。
而丈夫就不一樣了,丈夫又不是同一個姓氏,就算和他生了孩子,那也是外姓人啊。
再者說,如果丈夫死了,這天底下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但兩條腿的男人多得是啊,誰都能當丈夫。
正所謂“父親只有一人,而丈夫則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長夫”,這也就是“父之一人,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典故來源。
雍姬听完母親這番話後,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將丈夫雍糾和鄭厲公密謀策劃、準備在天亮之後設宴請她父親祭仲赴宴,並在宴席之上將其誘殺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母親。
祭仲夫人听到女兒所說的這些事,頓時大驚失色,急忙趕去尋找祭仲,告訴他雍糾和鄭厲公要謀害他。祭仲一听這話,也是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一直以為自己和鄭厲公只是政見不合而已,沒想到鄭厲公竟然會因為私人恩怨而對他起了殺心,想要置他于死地。
祭仲當機立斷,立刻召集了自己的親信軍隊,親自率領他們前往雍糾家。很快,雍糾的府邸被祭仲帶領的軍隊團團圍住,水泄不通。
祭仲帶人攻進雍糾家里,雍糾還在睡夢之中,被祭仲一把揪起來道。
雍糾,你這個混賬東西,我好心好意將女兒嫁給你,又提拔你做了鄭國卿士,新鄭內史,你卻聯合外人謀我性命,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
雍糾此刻酒醒大半,一看老丈人帶著士兵來了,知道自己喝多了,老婆一定得知謀殺祭仲的事情,回去報信。
雍糾趕緊道“泰山大人,這是誤會,我和雍姬說的都是醉話,不可相信啊!求求你,別殺我……”。
祭仲那肯听他分辯,提起寶劍,照著雍糾胸口刺去,當場給他來了一個透心涼,祭仲吩咐手下,將雍糾尸體找個桿子綁在戰車上面。
下面掛上布條 ,寫著雍糾試圖謀反,祭仲大義滅親,將其誅滅,全程游行暴尸三天,以示效尤。
此刻雍糾府邸之外來了一隊人馬,為首的正是鄭厲公,他生怕雍糾出了差錯,天不亮就來找雍糾,讓他一定小心,提前去安排妥當的。
誰知道鄭厲公遠遠望見雍糾家外面,人聲沸騰,人喊馬叫,軍隊雲集,仔細一看,原來是祭仲的人馬。
鄭厲公心說不好,一定是雍糾做事不密,告訴了他的妻子雍姬,這才導致消息泄露,此刻估計已經被祭仲殺害。
鄭厲公氣得大罵雍糾“大事與夫人商議,死有余辜”,鄭厲公知道一旦祭仲得知自己和雍糾試圖殺他,他定然不會放過自己。
祭仲是四朝老臣 ,勢力盤根錯節,現在他已經控制了新鄭軍隊,自己還是趕緊逃吧!要不然小命不保,于是鄭厲公再度逃亡到蔡國。
而祭仲殺了雍糾,立即帶兵包圍新鄭皇宮,抓捕鄭厲公,等到來到皇宮才發現,鄭厲公已經出逃。
祭仲無奈之下,只得前去衛國,迎接鄭昭公,他告訴鄭昭公,自己當初是迫不得已,希望鄭昭公能夠原諒自己。
鄭昭公出逃衛國之後,三番五次聯合衛國,齊國,陳國 ,宋國,蔡國伐鄭厲公,但是都沒有成功。
如今祭仲過來主動示好,並且他知道祭仲當初是擁立自己為君的,要不是祭仲,鄭莊公有可能當初就廢掉自己,立公子突為太子。
如今祭仲既然請求原諒,自己又能不費吹灰之力回國復位,鄭昭公很高興,當即答應,正式回到新鄭復位鄭國國君。
而鄭厲公逃到蔡國之後,立即聯系自己的叔父原繁,以及高渠彌,但是此刻鄭昭公已經回國繼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原繁認為,鄭昭公原本就是國君,只不過後來鄭厲公奪位,現在既然鄭昭公回來了,為了鄭國政局安穩,不能在幫助鄭厲公回國和鄭昭公內斗,這樣會使鄭國衰敗,削弱鄭國實力。
所以原繁斷然拒絕了鄭厲公的請求,但是高渠彌一直不喜歡鄭昭公,兩人不合,于是他告訴鄭厲公,自己可以派人幫助他拿下棟邑,作為根據地和鄭昭公抗衡。
隨後高渠彌指使手下前往棟邑現今河南許昌市禹州縣),要求棟邑大夫檀伯出兵幫助鄭厲公,奪取新鄭。
誰知道棟邑大夫檀伯斷然拒絕,並不想參與鄭國內亂,于是高渠彌指使手下,煽動棟邑人,擁護鄭厲公,殺了檀伯,迎接鄭厲公進入棟邑。
鄭厲公來到棟邑後,立即以鄭國國君的名義向各國諸侯發出通告,並迅速與宋國、蔡國、陳國、魯國等諸侯國達成協議,組成聯軍一同攻打新鄭。
他們希望通過這次戰爭行動,恢復自己失去的國君之位,重新奪回權力。
然而,鄭昭公早已預料到鄭厲公會采取這樣的行動,因此提前做好了應對準備。
他積極與齊國和衛國建立友好關系,尋求外部支持。當鄭厲公率領聯軍進攻時,鄭昭公並沒有退縮,而是奮起抵抗。
最終,鄭厲公領導的聯軍在戰斗中失敗,被鄭昭公成功擊退。
面對這一結果,其他諸侯意識到無法攻克新鄭,紛紛選擇撤軍回國。
鄭厲公無奈之下只能退回棟邑,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戰略計劃。同時,他向宋莊公求助,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宋莊公考慮到自身利益,決定派遣一部分宋國軍隊駐扎在棟邑,協助鄭厲公守衛這座城池,以防止鄭昭公對棟邑發動攻擊。
此外,鄭昭公剛即位不久,深知國內存在許多反對勢力,需要時間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並清除政治對手。因此,他暫時無暇顧及鄭厲公,而專注于穩定國內局勢。
就這樣,鄭國陷入分裂狀態,鄭昭公佔領了新鄭及周邊大片領土,成為鄭國的實際控制者;
而鄭厲公則盤踞在棟邑及新鄭以南附近狹小區域,與鄭昭公形成對峙局面。
兩人之間的緊張局勢持續升級,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雙方只是暫時沒有進一步的軍事沖突。
歡迎閱讀下一章,高渠彌弒君。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