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天邊微微露出魚肚白的時候,一行四人這才到了鎮子口。
有不少的村民正在排隊進城,四人也趕緊跟上排在了隊伍里。
因為來的早前面的人不多,很快就到他們。
“差爺,我們四個是一起的,這是我們的入城費。”
“進去呢。”
見到吳老三把八個銅板丟到木盒子里,四人都是一陣的肉疼,這一下就花去了八文,今兒這煎餅要是賣不成功,他們可就虧大發了。
在哪里擺攤,吳老三先前就已經看好了,帶著幾人直接來到了南街,找了處空地把東西鋪排開來,這天也就亮開了。
做煎餅的爐子燒的是炭,這炭是自己家燒的,煙子大了些,不過總比燒柴禾好,柴禾那東西又重,拿到鎮上更不方便,還是燒炭好一些。
劉氏負責發炭,把平底鍋架上去,王氏則是在一旁和面做準備。
鍋熱之後,王氏拿出裝豬油的盆,狠狠心挖了一大勺放到平底鍋里,待油化開之後,先前和好的面也差不多了。
肉餡兒是在家里調好的,買的都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里面摻了三分之一的韭菜,跟肉餡調在一起。
王氏在手上涂了一層豬油,再在面盆里揪了一團面,挖了一大勺的肉餡放在面團上,雙手靈活的團巴團巴,肉餡便被包在面團里,接著在桌子上按壓成巴掌大小的圓,之後放在油鍋里煎。
劉氏在家里也是學過的,這會兒也跟著一起幫忙,至于吳老三兄弟兩個,則是把桌椅攤開之後,拿了抹布仔細的擦洗一遍。
等準備好之後,第一鍋煎餅也出爐了,半條街都是煎餅的香味,不少人聞著味兒就來了。
看到這新開的一家做肉餅的,有人忍不住好奇。
“大姐,你家這煎餅咋賣的?”
王氏剛剛把鍋里的煎餅用長竹筷撈起,放在旁邊一個。放在鍋上架著的兩塊竹棍上瀝著油,又可以保溫,看到有客人上門,立馬笑著開口。
“妹子,我家這煎餅不貴,一個煎餅三個銅板。
來問的是個小媳婦兒,如今有了身子正是害口的時候,聞到這肉餅的香就忍不住流口水,想了會還是過來問問。
可一問三個銅板一個,這可比包子還要貴上一文,小媳婦立馬買擺手。
“咋這麼貴,我不要了。”
“妹子,不是我吹,你看剛才我包餅子的時候,你也在旁邊看到了,那麼大一團肉包到餅子里,這可比包子鋪里的包子放的肉還要多,三個銅板一點都不虧。
要不你先嘗嘗,好吃你再買。”
“你家的餅還能嘗?”
“能,怎麼不能,你不嘗咋知道好吃不好吃。”
王氏拿了一塊煎餅放在案板上,拿了刀手起刀落,一個餅子被切成了好幾小塊。
王氏用竹簽叉了拇指大的一小塊,遞給那小媳婦。
“給,嘗嘗。”
小媳婦接過竹簽往嘴里一送,頓時肉餅的香味就在嘴里蔓延開來,這味著實是不錯,可這三文錢也著實是貴了些。
王氏見她猶豫,便賣力的推銷起來。
“妹子,這年頭虧了誰都不能虧了自個,你這會又是有身子,更不能虧待肚子里的小的。”
听王氏這麼說,那小媳婦狠狠心。
“行,大姐,給我包一個。”
“好 !”
王氏麻利的拿葉子包了個餅子遞給那小媳婦,小媳婦放在拎著的籃子里轉身走了。
剛才來買餅子的是個小媳婦,吳老二跟吳老三沒好意思往前湊,劉氏又是個話不多的,只在一旁陪著笑。
不過今天終于開張,王氏心里有了底,這還多虧了小兒子,說是讓他們別舍不得,一定要讓別人嘗嘗,別人嘗過好吃才會來買,不然她可舍不得切塊肉餅給別人嘗。
這法子還確實不錯,你不給別人嘗,別人咋知道好吃不好吃。
看著切出來的餅還熱乎著,王氏頓時就吆喝了起來。
“好吃的吳氏煎餅,大家快來嘗嘗呀,免費品嘗不收錢。”
王氏聲音又大又響,一下子傳出去好邊,吳老三見了也跟著一起喊,倒是吳老二跟劉氏兩人站在那里沒好意思張口。
不過就夫妻二人喊,也招來了不少人。
見來的人不少,王氏端著盤子,盤子上面每一塊煎餅上都插著一小根竹簽,輪著遞到眾人面前,讓每人嘗了一小塊。
一塊煎餅嘗完,還有幾個人沒有吃到,對方頓時對方頓時就不樂意了。
“咋沒有了,我們還沒吃到呢。”
“大家放心,今兒來的人都能免費品嘗。”
王氏說完又折回去,拿了一一塊賣相不怎麼好的, 又是一頓切,切好遞給剛才沒嘗到的。
先前嘗了還想再嘗的人王氏就沒給。
“大娘,我家這做的也是小本買賣,每人只給一塊嘗嘗味,你要喜歡的話可以買些回家去。
婆子以為王氏沒注意,卻沒想到王氏眼尖給逮了個正著,嘴一撇。
“切!我還不稀得吃呢。”
說完扭著屁股走了。
像這樣貪小便宜的人,王氏見的多了去了,反正這樣的人,也不會花三個銅板買他們家的煎餅也就是了,走了也就走了,他也沒在意。
眾人嘗過之後,都覺得這煎餅味道不錯。
能不好嗎,里面那滿滿的大肉餡,油滋滋的,雖然他們就嘗了指甲大的一小塊,可是嘴里都是油。
“老板,給我來一塊。”
“也給我來一塊。”
“誒,好。”
吳老三趕緊跟著一起打包,這一下子就賣出去了五張肉餅,一家子更是干勁十足。
一鍋一共有十張煎餅,賣出去六張,客人嘗了兩張還剩兩張,王氏跟劉氏兩人又開始做下一鍋。
做好之後,王氏跟吳老三還是跟先前一樣賣力的推銷,不過從這之後來品嘗的人多,買的人卻少了,一早上,他們一共賣出去了三鍋肉餅。
頓時讓人信心滿滿的幾人心里一陣失落,準備的肉餡還剩一大半,不過看天也不早了,幾人只得收攤回家。
桌椅板凳這些倒是不必帶回家,吳老三找了不遠處的一戶人家,把東西寄存在他們家,說好了明天早上早早的過來取,每天給這戶人家一個銅板。
白得的銅板,那戶人家自然是高興,哪有不應的道理。
喜歡穿越古代,藝術生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藝術生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