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吳家的氣氛十分歡喜,各個臉上都是一臉的喜色,不為別的,因為明兒個,他們老吳家就正式要去鎮上擺攤了。
平底鍋已經被拿回來,吳維看了看沒什麼大的問題,而在等鍋的這幾天,吳老大已經做出了三套桌椅,還因著吳維的建議,做了一個上下兩層的小長桌,專門用來放和面的盆調料啥的。
再者就是一個自家的招牌,招牌是用王氏嫁妝里的一塊紅布裁了一塊,吳維覺得這塊布鮮新,挺好看的,便讓他娘拿出來剪成長形的布塊收收邊。
然後提筆,在上面寫上吳氏煎餅四個大字。
四個字寫的是一氣呵成,龍飛鳳舞。
寫完之後,吳維把毛筆一放,看著這個四個字咂了咂嘴。
說真的,這四個字寫的連他在現代的十分之人一功力都沒有,看來以後還得加強練習啊。
在吳維寫字的時候,一家子都圍在旁邊看稀奇,吳維從教他們到現在只讓他們認字識字,就算是寫的話,也只是用手指頭自個比劃。
主要還是吳維覺得,他現在年紀太小,如果教家里人寫字教的太好,若家里人在外面寫字被吳秀才知道了,到時候那不是打吳秀才的臉。
大家伙都在一個村,抬頭不見低頭見,還是低調點好。
所以教家里的人寫字的事,被吳維排在了一年後,到時候他學了一年多,教家里人寫字應該說得過去吧。
一家子跟吳維學了好幾天的三字經,不過三字經上面的字寫的一筆一劃板板正正的,而吳維寫的這招牌卻是龍飛鳳舞,家里人倒是看不出來寫的是啥。
不過听吳維說這是他們家的招牌,以後就叫吳氏煎餅,一個個心里激動的不行。
“爹,娘,你就答應我吧,明天讓我跟你們去。”
吳二郎拉著他爹的手搖。
“是啊爹,讓我跟二哥跟著一起去吧,我們能幫上忙的。”
吳三郎也拉著自家爹的胳膊在那里磨。
吳老二被搖的煩了,一把甩開吳二郎的手。
“去去去,一邊玩去,家里明天是去掙錢,你以為去玩耍,別忘了去年四郎是怎麼丟的,明天忙得很,我哪有功夫看著你。”
“你二伯說的對,明兒個你們兩個就別想了,乖乖在家待著幫家里面的忙,要是有賣剩下的煎餅,回家給你們帶一個。”
吳老三剛說完,頭上就挨了自家老爹的一巴掌。
“你這小子,會不會說話。”
吳老三也是說完才反應過來,被挨了打他也不惱,反而抬手在自己嘴上打了一巴掌。
“瞧我這嘴,呸呸呸!”
見家里幾個大人都不同意他們去,二郎三郎覺得沒戲,蔫頭巴腦的干什麼都興致缺缺,不過家里人沒理他們就是了。
小孩子的性子就是這樣,來得快去得也快。
家里已經分工好,明天就由大房的劉氏,還有吳老二跟吳老三,以及王氏一起去鎮上擺攤,楊氏則留在家里做飯。
主要是楊氏膽子太小,去也幫不上什麼忙。
而吳老大腳又是那樣,讓他挑挑抬抬也不能夠,所以吳老頭就定下了這四人。
晚上一家子吃過飯,便圍坐在一起。
現在天冷了,吳家人晚飯後的活動範圍,也從院子里挪到了堂屋,堂屋中間此時正燃著一堆火,大家伙坐在火旁邊烤火。
“老二,老三,明兒個你們兩個都警醒著,鎮上什麼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要是他們來找麻煩收保護費,只要不是太過分給了就是。”
“知道了,爹。”
“還有老三,你明兒切莫與人起爭執,咱們是做生意的,和氣才能生財。”
“知道了,爹,我你還不放心。”
說真的,吳老頭最不放心的就是這三兒子,老二老實巴交的,他倒是不怎麼擔心,被人欺負了他也不會還手。
只是這老三有時候性子有點壓不住,倒是他最擔心的。
不過明兒王氏也跟著去,吳老頭倒是不太怎麼擔心。
主要是王氏在大戶人家當過丫鬟,迎來送往這塊怎麼的也比村里的媳婦強一些,這是吳老頭比較滿王氏這三兒媳的一點,當初也是看中了王氏這一定,才替三兒定的王氏。
這麼些年下來,吳老頭覺得自己的提議沒錯,家里三個兒媳,前面兩個都立不起來,唯獨王氏能撐起他們老吳家的門戶。
只是可惜了,大兒子這副模樣,當年他就是想給他定個好的,人家姑娘也看不上他。
“爹你就放心吧,我明兒保準不惹事。”
吳老三再三保證,吳老頭又叮囑了幾句,便讓他們趕緊去歇息,明兒個可是要起個大早,不然到鎮上可不趕趟。
冬天的夜格外漫長,而且這這天是越發的干冷,在村里第一聲雞叫的時候,吳老頭房里的燈就亮了。
老兩口起身,又來灶屋檢查一番,確定帶去鎮上的東西沒什麼遺漏,這才放心。
而兩人剛起沒多久,王氏也從屋里出來了,麻利的起鍋燒火,給一人煮了一碗面疙瘩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等面疙瘩湯煮好的時候,劉氏跟吳老二,吳老三也來到了灶間。
幾人匆匆吃了碗面疙瘩湯,便開始出發。
說實話,去弄個煎餅攤子東西著實是不多,三張桌子都是折疊的,這還多虧了吳維,他畫了圖紙給吳老大,細細跟他說了如何如何做。
吳老大又是個腦子活泛的,了解清楚折疊桌的原理之後,做第一張花了兩天的時間,第二張跟第三張只花了一天的時間就做好了。
桌子做好之後,一家子十分的稀奇,這東西不光方便,還不佔地方,沒用的時候把它一折往旁邊一靠就行了。
本來吳維是打算讓家里人租個牛車維,把東西拉到鎮上,不過吳家人誰都不同意,這點東西又不重。
三張桌子跟幾把條凳吳老二挑著,剩下的一張長桌還有幾張條凳則由吳老三挑著。
像做煎餅用到的鍋,調料以及面粉啥的,直接被劉氏跟王氏背在背上的背簍里,就這麼,四人踏著月色出了家門。
吳家在的地方是在村子邊靠近山腳處,從這里出村有兩條路,一條是穿過村子從村口的小路上官道,還有一條是從村後山腳的小路,走過一片小樹林在上官道。
老吳家去鎮上做生意,這事老吳家的人沒有跟村里人提過,雖然這是大半夜,但怕村里人起夜見到,最後他們幾個走的是山腳的這條小路。
喜歡穿越古代,藝術生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藝術生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