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久了之後,會發現非常順眼。
在場的文官,有了最開始的恩科答卷濾鏡之後,在看向陳羽英俊的外貌,心中涌現出了許多好感。
當然在場還有一大部分勛貴。
他們站在大殿內,大部分時間是來湊人數的,就像今日這樣。
但無一例外,都認為陳羽這年輕人不錯。
外貌英俊,又得到了陛下青睞,定然是一個潛力股。
他們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聯姻。
從而提升勢力。
像陳羽這種潛力股,等回到家中,看看有沒有什麼適合的女子,可以考慮撮合一二。
有著大才的人,到哪里都吃香。
更何況是有著大才,還年輕英俊的人。
不僅吃香,還會經常被月老光顧。
陳羽躬身行禮後,對著站在官員前列的李志剛、宋禮、夏原吉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打招呼。
夏原吉在接受到陳羽的招呼後,當即挑了挑眉,沖著陳羽使眼色。
好像是在說︰
陳兄弟,你看我今日的表現如何?
是不是很夠意思?!
我的意思已經傳遞,希望以後我能看見你的意思!
朱棣看著夏原吉挑眉,心中一陣汗顏,將目光移向陳羽開口道︰
“陳羽,朕很好奇,這些足以影響大明國運的奏疏,是你與禮部尚書李志剛,一同商議得出?”
朱棣當然知道這些奏疏的前因後果,只不過在這大殿之上,流程少不了。
有的地方,要慢慢的、一點一點的透露出來,才能讓在場的官員,感受到陳兄弟的牛逼之處。
朱棣引出話題之後,陳羽微微拱手,十分謙虛的說道︰
“回稟陛下,臣只是剛剛入仕不久的新人,若說這份奏疏的完成,還是李尚書出力多些。”
“臣在其中,充其量就略微提出了一點思路罷了。而後李尚書根據思路,完善之後,才有了這份奏疏!”
陳羽這番謙虛的說辭,不是性格使然,而是在這種大場面當中,必須謙虛。
否則,若說這份奏疏都是我的功勞,沒有我這樣的計策根本不可能問世。
那樣的話,哪怕你再有才能,也會討人厭惡。
這里是職場,更是官場,而不是學校。
在這種場合,哪怕身為領導,有時候也需要擺出一副謙虛的樣子。
皇帝也是如此!
畢竟若是不謙虛,定然會有一個好大喜功的帽子,扣過來!
這是華夏千年以來,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所誕生的深入人心的模式。
十個陳羽,也改變不了。
陳羽在一番謙虛的說辭後,在場的官員,尤其是文官都暗自點頭。
心中對于陳羽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這種謙辭朱棣自然門清,他笑著擺了擺手說道︰
“陳羽,你過謙了!昨日朕召見李志剛的時候,他可什麼都給朕說了。”
“這份奏疏,若沒有你在一旁提供思路,那他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所以朕不管你如何自謙,你為朝廷解決重大問題的這份功勞,當位列首功!”
陳羽聞言,並沒有自謙的出言反駁。
自謙這種東西,有一個限制。
說白了,意思意思就行了。
若是自謙過度,反而會有一種做作的嫌疑。
不討喜!
陳羽行了一禮,表示謝過陛下的夸贊。
朱棣說完從一旁的王忠手中,拿過那些奏疏,有模有樣的從頭到尾快速的瀏覽一遍。
緊接著,朱棣滿意的點了點頭。
從皇帝的這種神情,大殿下的群臣心中幾乎有數了。
這份奏疏內容,簡在帝心。
陛下非常滿意!
否則,也不可能出現這種反應。
看來這位陳羽已經獲得了皇帝的恩寵,將來平步青雲不是難事。
可陳羽所在的部門非常特殊,平步青雲將受到很大的限制。
不知道將來陛下是將陳羽調離內閣,還是扶持內閣?
在群臣思索的時候,朱棣再次緩緩開口說道︰
“陳羽,朕很好奇,自隋唐開創科舉制度為朝廷選拔人才以來,這種朝廷人才儲備跟偏科落榜學子之間的矛盾,百年以來都沒有解決的辦法,你是如何到這種策略?”
“而且朕看完了奏疏之後,不知為何,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朕猜測,因奏疏篇幅有限,所以你提出的策略,並不是全部。”
“若是可以,朕希望你能在這大殿之上,當著群臣的面,將對于朝堂如何培養人才的事情,說一說你的見解與看法。”
話落,
陳羽神色凜然,心髒的跳動也加快了幾分。
來了!
鋪墊了這麼多,輪到自己的重頭戲終于來了!
無論是最開始的出場鋪墊、還是朱棣花費心思讓自己參加常會,目的都在于給自己創造一個可以打響自身的舞台。
盡管陳羽在昨日收到消息之後,做了許多準備,並且心中也早有構想。
可真到了這一刻,當著永樂一朝,幾乎所有權臣聚集的地方展示自身才華,說一點都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
但陳羽清楚,這是自己一定要踏過的一步。
這一場舞台,自己表演的是否出彩,將會極大的影響後來的仕途走向。
隨著朱棣的話音落下,大殿內的群臣都清楚,這是陛下將舞台交給了這位年輕人了。
頓時,
眾人都饒有興致的將目光看著陳羽,想要知道這位大明魁星,還能在人才方面,提出什麼見解。
這樣的問題,在場的眾人不傻。
明白這是陛下在考校陳羽。
不管怎麼說,事情到了這一步,眾人心中都清楚,只要待會陳羽表現哪怕不是那麼出彩,只要不太差,說得過去。
那麼此子將來的仕途,都會一片光明。
畢竟能讓一位從八品官員參加常會,並發表言論,足以見得陛下對于陳羽的看重。
……
陳羽迎著滿朝官員的注視,先是對著朱棣行了一禮,隨後轉過身來,對著大殿內的四品乃至四品以上的官員,同樣行了一禮。
最後轉過身去,朗聲道︰
“陛下要臣說,那麼臣只能斗膽談論一番自己的拙見了!”
朱棣看向陳羽的神色當中滿是期待,點了點頭道︰
“暢所欲言即可,朕都恕你無罪!”
這相當于給陳羽疊了一個甲。
但眾人也沒有反對,畢竟他們也清楚陳羽這才是入仕第二天。
對這樣的人要求太嚴格,反倒落得小氣。
陳羽腦海中快速整理了一番言論,回憶著昨日為了今日侃侃而談所打的草稿,然後語調不急不躁的開口說道︰
“臣認為強國大計,教育為先!”
“縱觀歷朝歷代,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史書上的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教育始終是強國興起的重要因素。”
………………
補更完成。
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