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的話音剛落,眾人的目光紛紛投了過去。
朱棣提前就跟夏原吉通過氣了,因此當這份奏疏上面的內容說完之後,夏原吉就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了。
在眾人都對奏疏所提內容搖擺不定的時候,站出來立捧,站隊陳兄弟。
大殿中本來準備沖鋒的官員,看著戶部尚書發言表態,不用多說,已經知道對方的態度了。
下一刻,哪怕那些三、四品大臣,沒有被永樂帝通過氣,也大概知道了夏原吉為何站隊這份奏疏的原因。
錢!
沒錯,他們看來,能讓戶部尚書這位鐵算盤立馬站出來表態的原因,無非就是錢的問題解決了。
畢竟,全程沒有從國庫當中拿一毛錢出來,整個過程所需的錢財,全部被商賈承接了。
雖然朝廷在不用國庫出錢的情況下,解決了人才儲備問題,但還是豈有此理!
堂堂一個讀聖賢書,做到戶部尚書正二品大員的位置,結果竟在金錢面前屈服!
一時間,那些興奮程朱理學的官員心中憤恨不已。
甚至,有的官員開始整理衣冠。
若是熟悉這一幕的絕對清楚,這是獨屬于他們文官的死諫前搖。
以死相逼皇帝!
但這種死諫,說到底只是一個過場。
畢竟,自大宋以後,皇帝對于死諫非常寬容。
再者眼前是常會,文官死諫理所應當。
對于通過奉天靖難,最在乎名聲的一個永樂帝來說,死諫大多都死不成。
可下一刻,他們的腦海中聯想起猜測夏原吉站隊表態的原因,錢!
也就是說,他們好像想錯了!
開設大學,給予那些有才的偏科落榜生福利,但錢的承接可以不是商賈,其他人也行。
若是自己站出來反對,夏原吉跟陛下讓自己湊錢怎麼辦?
大殿內的官員都不是蠢人。
哪怕沒有被提前通知,也明白奏疏當中,為何要引入商賈這個階級。
錢的承接方!
大學無論對于朝廷還是對于學子來說,都極為友好。
對于天下學子來說,哪怕落榜了,只要有真才實學,就可以加入大學。
那麼他們會因是商賈出資,而選擇棄學嗎?
定然不會!
因此若自己站出來反對,拿不出錢財,恐怕會遭到天下讀書人的忌恨!
畢竟,那些苦讀的天下學子,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定能從萬千學子的科舉當中,廝殺而出。
有了大學這個退路,對于那些辛苦寒窗的學子,便有了一個寄托希望的地方。
自己若將這份寄托斬斷……
那特麼自己定會被天下讀書人咒罵,甚至被罵上史書,供後世讀書人繼續辱罵!
而破局的關鍵,就是拿錢?
特麼的!
哪怕在場的都是四品乃至四品以上的大員,拿出去都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
可給老朱家打工,官員的俸祿乃是歷朝歷代最低!
這點錢,扔到大學的建設當中,恐怕連一個響都听不到。
大殿內準備死諫的文官,大多想到了這一點。
陽謀!
赤裸裸的陽謀!
無解!
一時間,隨著大殿內官員的不斷沉思,有的官員開始附和起戶部尚書夏原吉的決議。
夸耀這份奏疏內容的聲音,逐漸多了起來。
包括身為這份奏疏的上奏者之一的禮部尚書李志剛,也得到了前後左右人的連同夸贊。
能在常會當中,站在李志剛左右,官階定然低不了。
他們早早看透了其中的陽謀。
既然無法反對,干脆賣一個人情,夸贊對方兩句。
一分錢不僅難倒英雄漢,也同樣難倒朝中官員,更何況這份奏疏上面涉及到的錢財,可不止一分錢,而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
逐漸,反對者徹底放棄。
朝中支持的聲音,幾乎充斥著大殿之內。
有一說一,夏原吉出來帶的第一波節奏,非常成功。
第一波節奏取得巨大的成效之後,剛剛在午門跟陳羽、李志剛暢聊的正二品大員工部尚書宋禮,站出隊列,躬身朗聲道︰
“陛下,此乃禮部尚書李志剛與陳羽聯名所呈之奏疏。”
“臣細閱之後,深覺二人胸有丘壑、才思卓絕,觀其所言所論,既有洞見時弊之精準,又含謀國利民之遠慮。假以時日,必能成長為支撐我大明江山的棟梁之臣。”
“只是,李尚書久在朝堂,其才德品行諸位同僚早已熟知;唯獨與他聯名的陳羽,臣遍思朝中人物,卻始終未能想起此人來歷。”
“想來在場之人,亦同臣一般,對這位名不見經傳,卻與尚書同列奏事的大才,滿心好奇,渴望一睹其風采。”
“故此,臣不揣冒昧,斗膽懇請陛下,可否告知陳羽此人,到底是何方大才?”
隨著夏原吉帶了第一波節奏,使得在場的大臣徹底認同了這些奏疏上面的內容;
緊接著,宋禮又帶了第二波節奏,給陳羽的出場做鋪墊;
宋禮發話後,他的工部官員心領神會,出言附和︰
“不錯,臣也斗膽,希望陛下能將此才子告知眾人,讓我們見識一二。”
“是啊陛下,臣等都是些老家伙,難得出現這樣一位才俊,結果連對方是誰都不知道,難免遺憾!”
……
當工部發力之後,朝堂上漸漸響起來了希望了解陳羽的聲音。
這種聲音不是隨大眾,而是大殿內的群臣,真想知道,能想出這種陽謀的家伙,到底是哪個一肚子壞水的毒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