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第461章 三方共贏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藍天冰牛奶 本章︰第461章 三方共贏

    陳羽道︰“在以入學成績分快、慢班的情況下,只要商賈弟子勤學、聰慧,那麼也可以進入快班上課。這樣一來,就確保了上課的紀律性。”

    “至于你所擔心因花費高,導致那些商賈不願意承擔,這完全就是瞎操心。”

    “大明地廣物博,在這片土地上產生的有錢富商,自然不在少數。”

    “既然如此,那麼我來問你,對于一個做了半輩子、甚至幾代人的買賣,從而積攢下富饒財富的富商來說,讓他們花一大筆錢,然後獲得大學的入學機會。”

    “在大學里面,都是經過科舉從全國篩選出來的才子,今後有相當一部分概率入仕。”

    “那麼,他們的弟子在這段時間,相當于提前埋下了一筆最劃算結交人脈的機會。”

    “再者既然讓他們入學,家中弟子當然若是優秀,也可以入仕。”

    “如此一來,李老哥,你認為對于只有錢而無權的商賈來說,劃不劃算?”

    李至剛沉默了片刻之後,點了點頭,認真的說道︰

    “劃算,非常劃算!對于那些富商來說,人脈可比銀子貴多了,而且還是這種從貢士沒有成長起來結交的人脈,可謂千金不換啊!”

    “更何況,若是他們家中的富家弟子,若勤學、有才,那麼也可以入仕。”

    “天下的富商知道後,恐怕會削尖腦袋,往大學里面鑽!”

    陳羽抿了一口,笑著說道︰

    “這樣一來,問題不就解決了?!”

    “雖然興建大學的提議,提出來之後,朝中有人反對,但最終在反對者不眾籌學費的情況下,大學該建還是會建起來。”

    “學費也有了著落。再者,大學可是代表著國家學府,老師自然在教學質量上,肯定受到朝廷的嚴控把關。”

    “人脈、師資力量雄厚,可謂雙贏!”

    這個提議乍一看,是用那些富商的錢,來幫助朝廷完成人才儲備制度的改革,以及建設天下學子對于永樂一朝的歸屬感。

    實則受到益處最大的,當屬那些有錢而無權的富商階級。

    還是那句話,在真正有錢人眼中,人脈的重要性可遇而不可求。

    價值衡量上,更是遠貴于金銀。

    在後世權跟錢的界限其實很模糊,有錢變相的相當于有權,無非就是比重低一點。

    而在古代,有錢幾乎不可能有權;而有權,卻可以輕易的獲得錢。

    尤其是經歷過洪武一朝的商賈來說。

    自隋唐之後,讀書、科舉給了普通人一個獲得權與錢的機會。

    讀書改變命運,無論放在哪個時代,都是一句不過時的金科玉律。

    過時了,那一定是你讀的書,不夠、不精!

    倘若沒有類似于科舉的制度,那麼對于下層階級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

    這意味著大多數時候,你不僅能一眼看著自己的未來,望的到頭。就連後幾代,甚至幾時代的未來,全部望的到頭。

    因此,

    古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論調!

    而在後世,卻有著讀書無用論的發言。

    可以說,能說出讀書無用的人,要麼是沒有從書中獲利,要麼就是其心可誅,想要用讀書無用論獲利。

    就像古代一樣,讀書參加科舉的作用,就是為了給底層一個跨越階級的機會;

    至于那些本就身處階級高層的人,是不會花費那麼大的時間與精力讀書參加科舉。

    而是早早通過關系,進入國子監。

    學習幾年,就可以入仕,在朝中坐上旁人想都不要想的高位。

    公平嗎?

    不公平!

    確實不公平!

    自古以來就不公平!

    但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不讀書,這種不公的現象就不會存在了嗎?

    因此當有人告訴你,讀書無用,哪怕讀了書也不一定有一個好的前程時,遠離告訴你這句話的人。

    因為他在沒有從讀書中獲益的情況下,也不想讓你好過!

    國子監自魏朝一直到大明。

    中間有過名稱的變化,但本質不變。

    權貴鍍金的地方。

    而大學則是將想要參加科舉的寒門,從原來的自學,變成了系統性的教學。

    不同的學府、不同的階級,代表著將來里面學生,所走的路自然不同。

    但不出意外,通過科舉走出來的學生,才能出眾者,在仕途一道往往能夠走的更遠。

    畢竟,當權者不是傻子。

    他們也明白,一些重要位置,還是需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擔任。

    ……

    問題解決了!

    李至剛沉默了著不說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陳羽在這個過程中,安靜在一旁等待著李至剛將事情捋順,並沒有出言打擾。

    半晌之後,

    李至剛沉思的雙眸這才有了反應,他緩緩抬起頭來,認真的打量著陳羽,這位只見過兩次面的小老弟。

    大才。

    當之無愧的大才!

    剛剛他將陳羽提出開設大學的想法,全局捋一遍之後,明白了這個計策的可行性,以及對于朝廷的重要性。

    在大明,永遠不要擔心商賈不願意花錢,讓家族弟子結交這種能夠入仕的人脈。

    他們能夠為了‘權’,所能拿出來的錢財,遠遠超乎常人的想象。

    只要將大學錄取的兩種招生限制,以朝廷的名義張貼出去。

    恐怕短時間,就會引爆大明上上下下。

    因恩科落地,滯留在大明的落榜學子,將會受到極大的鼓舞。

    知曉消息的商賈,恐怕也第一時間為之沸騰。

    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個提議,卻能引爆大明。

    達成朝廷、學子、商賈的三方獲利局面。

    李至剛這一刻,直觀的感受到了來自大明永樂一朝,首屆恩科魁星的策論壓迫感。

    他拍了拍腦袋,明顯有些不服氣。

    畢竟,這個計策陳羽說出來之後,他感覺非常妙。

    但你要說這個計策常人想不出來,李至剛有些不服。

    商賈有錢無權、落榜學子有才無錢、朝廷有錢缺才。

    三方相互結合一下,那麼各自的需求,就可以很好的解決。

    之前李至剛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直放在落榜學子與朝廷身上。

    怎麼就沒有想到,在錢財方面考慮一下大明商賈呢?

    商賈在大明經商,賺的盆滿缽滿,而且非常好拿捏。

    可自己呢?

    偏偏要挑戰高難度,去找戶部尚書那個鐵算盤夏原吉磨嘴皮子。

    特麼的,

    關鍵還是嘴皮子磨了七八天,實質性的進展卻一點都沒有。

    完全就是做白白做無用功。

    旋即,

    李至剛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他好像悟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61章 三方共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61章 三方共贏並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