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四年,七月十九日,長安。
夜幕緩緩落下,青天客棧二樓燈火通明,酒香四溢。
眾文士正聚于一桌,李白一手執壺,正在與王維論詩,杜甫擰著眉听得入神,孟浩然眯眼打盹,陸羽細品新茶,公孫大娘與李十二娘對坐切磋手勢劍法,裴𠤖倚窗不語,公孫離則趴在欄桿上吹風。
就在眾人沉浸于閑談酒趣之際,一陣輕風卷起窗簾,一道瘦高身影緩緩走入客棧,身著舊朝服,胡須微白,眼神堅定而沉靜。
“——張公?”杜甫最先起身,震驚至極。
李白眉頭一挑,酒壺差點脫手,連孟浩然都猛地清醒,王維更是站起身來,不敢置信地看著來人。
張九齡緩緩行至桌前,臉上帶著溫和的笑︰“諸位……別來無恙。”
“真是你?”杜甫激動上前,“十五年前傳你薨逝,天下文士盡哀,怎會……”
“是有人要我死。”張九齡語氣溫和,卻字字鏗鏘,“我便‘死’了。但如今……我醒了。”
李白放下酒壺,起身行禮︰“昔日賢相,今日復生。張公既歸,大唐文脈不絕矣。”
眾人肅然,紛紛起身,恭敬拱手。
張九齡一一還禮,落座後目光環視四方︰“我醒來第一件事,便是听聞李林甫復出。”
王維沉聲道︰“此事眾人皆怨,唯陛下一意孤行。”
“我知。”張九齡點頭,神色微沉,“可眼下安祿山未起兵,朝中也唯有他能暫壓邊將。這正是聖上無可奈何之局。”
杜甫咬牙︰“可百姓之苦,又要誰來替他們說話?”
張九齡微笑︰“若我還活著,就讓我來說。”
“張公你要……”李白眉頭一動。
“明日上朝,入宮勸諫。”
“你不要命了?”孟浩然脫口而出,“你才現身不到一天!陛下若動怒,你怕是又要‘死’一次。”
張九齡卻目光堅定︰“我既未死,便當為民、為國、為理。李林甫可制安祿山,我則可制李林甫。”
這句話,讓在座眾人一時無言。
李白舉杯,神色肅然︰“那便為張公明日上朝——敬此一杯。”
“敬張公。”眾人齊聲。
酒過數巡,張九齡辭別,回房休息。明日,他要踏入那座離他夢中已十五年的大明宮。
而與此同時,大明宮中書省。
李林甫端坐于書案之前,滿桌奏折堆疊如山。他目光幽深,手中執筆,正在默書下一道密諭。
房內只點一盞青燈,室外人影不近,整個中書宛如一座幽閉機關。
一會兒後,他擱筆,目光落在殿外。
“來人。”
一名心腹親信即刻入內︰“相爺。”
“去,調出兵部近三年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的調兵記錄,尤其是安祿山麾下糧草、補給、調動頻率。”
“是。”
“再去給御史台下令,從即日起,凡節度使屬地內官吏、軍將一律備案,若家族遷入長安者,一律監控。”
“屬下明白。”
他眼中閃爍著陰冷的光︰“安祿山已久居上風,終有一日要造反。但我會讓他……永無翻身之日。”
這時,一陣內侍通稟︰“高力士公公求見。”
“宣。”
不多時,高力士已入書房,身著宮袍,手持聖旨金簡,但並未開口,而是含笑行禮。
“李中書,陛下令我轉達一句話。”
“請公公直言。”
高力士微微一笑︰“陛下問——你要如何‘壓’安祿山?”
李林甫不答,反而起身繞過書案,走到窗前,看著夜色中燈火如織的長安。
“告訴陛下,臣不會動他。”
高力士一怔︰“哦?”
李林甫背手輕笑︰“我不動他,他就怕我什麼時候動他。他就睡不著、吃不安、疑心四起,調兵設防。等他自亂腳步,再一擊致命。”
高力士深吸一口氣︰“老狐狸,還是你狠。”
李林甫回頭,眼神冷漠如水︰“要制住賊,先制他心。”
高力士收回笑容,點頭而退。
當夜,李林甫批閱密折至更鼓三響,案前燈火未滅。
翌日,又將是長安震動的一日——因為明早,張九齡,將步入朝堂。
天寶十四年,七月二十日,長安•大明宮紫宸殿。
晨鼓三通,百官齊集,天子登殿。
今日朝堂比往日更為肅穆——李林甫復相不過數日,朝中余震尚未平息,眾臣心中皆有忌憚,但也有期待︰畢竟,這位“陰相”歸來,注定攪動風雲。
文武百官依序站列,左列為文,右列為武,中間高台之上,李隆基身披冕服,面色沉穩,目光緩緩掠過朝堂。
站在首位的李林甫神色如常,目不斜視;楊國忠則立于另一側,目光警惕;郭子儀、高仙芝兩員戰將手執笏板,神情冷峻。
正當朝議將啟之際,殿外忽然傳來腳步聲。
“陛下。”高力士快步上前,俯身低語,“殿外有人求見。”
李隆基眉頭微蹙︰“誰?”
高力士語氣微頓,道出那一人之名︰“張——九——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音落地,如雷貫耳!
殿內眾臣面色瞬變。
有的睜大雙眼,有的倒吸冷氣,有的低聲驚呼,連高仙芝都差點握斷了手中笏板。
“張九齡?”郭子儀眉頭猛挑,“那不是……十五年前已死?”
楊國忠臉色復雜,一時無語。
唯有一人——李林甫,面色驟變,眼中一抹震驚一閃而過。張九齡,這個他以為早已埋進昭陵的政敵,此刻竟然要踏入這片朝堂。
他咬牙不語,心中卻已翻起滔天巨浪。
“他怎麼還活著?”
李隆基微微眯眼,表情復雜。他一度以為張九齡會一生埋名,不再出現。如今主動請見,顯然是來“算舊賬”的。
他沉默良久,終道︰“宣他——進來。”
高力士一拱手︰“喳。”
片刻後,殿門徐徐開啟,一道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踏入朝堂。
張九齡身穿墨青舊朝服,頭發花白,神色卻沉穩如松。他步履不疾,手執笏板,緩緩走上殿階,每一步都踏在眾人心頭。
眾臣紛紛讓開路來,一片寂靜。
“臣張九齡,叩見陛下。”他單膝跪地,聲音清朗,響徹金殿。
李隆基目光如刀,語氣冷峻︰“你本已‘死’去,為何今日復現?”
張九齡仍跪于地,拱手道︰“陛下,臣並未死,是被奸佞所逼,借病假亡。今聞李林甫復出,朝綱再亂,邊患臨頭,百姓將苦,故不敢再避世,願冒死勸諫陛下。”
朝中眾臣嘩然,一時間議論紛紛。
李林甫面無表情,卻緊握笏板。
李隆基冷聲問︰“你想勸什麼?”
張九齡抬頭,眼神炯炯︰“臣欲勸陛下慎用權臣,謹察邊將,正心治國,勿令奸權誤國之禍再起。”
此言一出,全場鴉雀無聲。
郭子儀、王忠嗣、高仙芝等人紛紛注目,文臣中不少人也抬起頭望向張九齡,目光復雜,但更多的是敬佩。
李林甫這時終于開口,語氣依舊平和︰“張九齡,我知你今日上殿,必定要彈我。但你是否忘了——當年你雖為賢相,卻也阻不住邊將擴權,安祿山之患正因你之優容而起。如今你再言他人誤國,可有資格?”
張九齡站起身,目光如炬︰“李相,我雖有過,但我從不昧心。你以權謀御人,借陛下之信,擠忠抑賢、遍布耳目,弄得朝野人人自危,安祿山正是你當年重用,如今反手又要殺他。你之心,陛下當真信得過?”
李林甫面色一寒,正欲開口,李隆基抬手打斷︰“夠了。”
他望著張九齡,眼神深邃︰“你回來,是想奪權?”
張九齡肅然答道︰“臣不求權,但求正道存世。李林甫若能忠于大唐,臣願退避三舍;若其心仍如從前,臣願以身阻之。”
此言一出,連李隆基都不禁輕輕點頭。
他揮袖道︰“你退下吧。朕要思量思量。”
張九齡深施一禮,轉身緩緩退下。
臨出殿前,他與李林甫短暫對視。
一人目中冷焰微動,一人卻如古井無波。
這場未言盡的對峙,才剛剛開始。
喜歡歷史時空多元宇宙請大家收藏︰()歷史時空多元宇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