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戰亡,母親身患重疾。
他們居住在一個叫傷兵里的地方。
這個名字便知那里住的是些陣亡、殘疾的軍士及家屬。
據祁小二描述,這些人生活困苦,日子過得舉步維艱……听後老朱內心沉痛,臉色越發陰沉。
一旁的朱政也頗為感觸。
他知道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難題,即便放至後世也需要很久才能解決軍人福利相關的問題,更別說當下的大明。
至于其中是否存在人營私舞弊?
朱政並未貿然定論。
還是得去了祁小二的家里仔細調查一番才行。
就這樣,一行人腳步匆匆地趕往傷兵里。
不久就抵達了目標。
還沒進門,只見祁小二突然停下腳步,滿是哀求地說,
“大人,一會兒能不能別提我偷東西的事?求您了!”
朱元璋與朱政互視一眼,嘆息著點頭應允。
祁小二松了口氣,然後帶領兩人緩步走進里坊。
一進去,便看見里坊門口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倚牆坐著曬太陽,手持拐杖。
“許爺爺,您在休息啊?”祁小二露出陽光的笑容向老人打招呼。
“哎,是小二啊,剛跑哪兒去了?”老者眯眼看了好一陣才認出是誰。
隨即,他注意到跟著祁小二一起進來的朱元璋等人,不禁問起他們的身份。
祁小二解釋道︰“是我們家的客人呢,許爺爺您忙您的,我先回去了。”
“好!”老者點點頭,又不放心地囑咐道︰“那你去吧,小心點別怠慢客人,若有事喊一聲,街坊們都會幫忙的。”
听了這話,朱元璋與朱政對望了一眼,暗暗感到有趣。
老人明面上是在提醒祁小二不要怠慢客人,其實似乎也在默默關注著他們的身份背景。
事實上,朱元璋的言語里暗藏著告誡之意,他並不希望祁小二心存不軌。
不過,對此朱元璋只是輕輕一笑,並沒有將這件事太過上心,隨即跟隨祁小二前往他家。
一路上,祁小二與朱元璋兩人談及了瘸腿老許的往事。
據說,老許曾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兵,也曾在洪都之戰中浴血奮戰。
然而,在戰斗中受傷之後,便被迫離開了軍營。
听了這些,朱元璋心里泛起陣陣感慨和悲傷——畢竟大家同為昔日並肩作戰的老戰友,可如今生活的境遇卻讓人如此唏噓。
雖然心中有幾分苦澀,但朱元璋努力平復情緒繼續前行。
沒多久,他們終于抵達了祁小二的住處。
邁進門檻步入院子,環顧四周可見簡陋之狀︰牆是以竹編糊泥制成,院子里南側還有一間矮小而破敗的房子,牆面早已斑駁脫落,處處彰顯出生活的困窘。
“娘,我回來啦!”祁小二徑直朝著南側的房間走去,朱元璋和朱政則緊隨其後。
才剛踏入門內,便頓覺眼前一暗,撲面而來的是一陣潮濕的氣息。
“咳……小二,你跑哪里去了?”房間里靠近牆壁的位置放著一張木板床,上面躺著一位臉色慘白、身體虛弱的女人,一邊輕握住祁小二的手詢問一邊咳嗽不已。
這無疑是小二重病纏身的母親。
“小二,這是哪兩位貴客?”女人注意到站在旁邊的朱元璋和朱政,疑惑的目光中帶著幾分忐忑。
祁小二在其母親耳邊輕聲交代了幾句,只听得母親瞬間明白了過來,連連點頭示意之後趕忙說道︰“原來是救下小二的恩人啊!這孩子總是愛調皮搗蛋,給你們惹麻煩了吧?咳……快請坐下吧,請稍等,我來倒些水。”
見此狀況,朱元璋趕緊擺手道︰“不必客氣啦,就是隨意過來看看情況而已。”說著便順勢坐了下來。
隨後略作停頓,朱元璋直截了當地問起事情緣由︰“剛才听小二提到,他父親是為大明征戰英勇犧牲的,按照我的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官府應該給予撫恤金以及每月提供糧米補貼呀。
可實話講,我看你們家的日子好像過得不太好……”他的語氣溫緩下來,目光里透露著嚴肅的神色,“會不會那些當官的偷偷貪污或者克扣了應給你的東西呢?”
面對這個問題,小二母親遲疑片刻才緩緩搖了搖頭回應︰“不是的,並沒有那種情況發生,我們確實按時收到了來自官府發放的銀兩以及月度糧米供給……”她繼續說明收到的數量情況,基本都在合理的範圍之中。
此時輪到朱元璋感到困惑了,他所想象的盤剝壓榨並沒有出現。
就在他打算開口再次追問之際,小二母親露出了苦澀的笑容接著說出了原委︰“其實朝廷已經盡力給予補助了,剛開始的時候每個月還能夠分到一定的糧米,只不過數額不多罷了。
不過目前國家經濟形勢本就不妙,能有這樣一些保障已經是不容易的。
然而,天公不作美,偏偏我家接連遭到變故——丈夫在戰場喪生,緊接著我就又患上重癥。
而且我家不只是小二一人,還有一個年幼的女兒要照顧,醫療費、撫養費全都要花費開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結果沒過多久朝廷發放的這點補助都被消耗殆盡,甚至還欠下了許多債務。
而最困難的是這些年明朝本身也在艱難復甦時期……
各地頻發災荒與饑餓,庫存的糧食大多用于救災支援。
于是,發放給傷兵、老卒及其家眷的糧米也無法供應了,只能以銀錢代替。
然而糧價持續高昂,這些銀錢根本難以換取足夠的糧食。
家庭收入本就匱乏,日子因此愈發困窘。
最終甚至無力養育小女兒,只能將她送到親戚處寄養。
僅剩下祁小二和他母親彼此依靠為生。
靠精打細算以及鄰里幫助勉強度日,不過活著而已。
其他傷兵的日子大多也如此,並不樂觀。
听到這里,
朱元璋與朱政總算明白其中緣由,陷入一陣寂靜之中。
尤其朱元璋深感愧疚。
這些撫恤標準均是他制定。
盡管當初大明剛立,百廢待興,一片蕭瑟,
國庫資金緊張幾乎維持日常開銷,才艱難擠出這般數目。
他認為即便不算富裕,至少能滿足基本溫飽。
哪知實際狀況遠遠偏離預期,有太多變量未曾考量。
跟著他南征北戰、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的生活竟是這般窘迫!他自己卻全然不知。
思及此,朱元璋滿懷懊惱悔恨。
自己一向以英明果決、洞悉民情自許。
大明基業在他手中日漸昌盛!
今日所見,卻似一記重重耳光。
看來在巍峨高堂逗留過久,已不知不覺間視野受蒙蔽。
難以真切洞悉身處低位、距離遙遠的百姓的生活了。
朱元璋還延伸思考至更多層面。
即便他從平民起家成為開國之君。
也隨著十幾年光景流逝逐漸疏于體察民情。
那麼當他駕崩之後,世代生于宮牆內的後繼者又將如何?想到此處,朱某倍覺驚懼。
他猛然轉身,看向身旁的朱政,心中悄然決心更堅定。
喜歡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請大家收藏︰()大明皇孫︰開局教朱元璋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