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起春秋五霸時,總會談到楚莊王,他的強大不僅體現在以武力威壓各諸侯國上。古往今來,多少君主因貪戀女色而誤國,可楚莊王處理“絕纓事件”的做法,卻堪稱獨一無二。
春秋時期,楚國國君莊王,姓羋,名旅,是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有一次,莊王在寢殿大宴群臣,宮中美人也在一旁侍奉。宴會正熱鬧時,一陣風突然吹滅了蠟燭,黑暗中,有人趁機拉扯一位美人的衣裳。美人奮力反抗,扯斷了那人系帽子的纓帶,並將此事告訴莊王,希望他查出此人並治罪。莊王心想︰“大家酒後舉止失當,這是人之常情。我怎能為了一個女子而治罪臣子,讓旁人笑話我重色輕賢,這多可恥!”于是下令說︰“今日大家飲酒盡興,在座諸位若不扯斷帽纓,就不算盡情歡樂!”等蠟燭重新點燃,滿座大臣都主動解下帽纓,誰也不知道剛才調戲美人的究竟是誰。
後來,楚國與晉國交戰,莊王陷入晉軍重圍,形勢危急。就在這時,一位大將奮勇殺入重圍,將莊王救出。莊王脫險後,問︰“救我的人是誰?”那員大將跪地答道︰“臣就是當日在宴會上被美人扯斷帽纓之人。承蒙大王當時隱瞞此事,沒有治罪,臣今日願以死報答您的恩情!”莊王大喜︰“要是我當時听了美人的話,險些就失去一員猛將!”此後,楚國大敗晉軍,眾多諸侯紛紛背叛晉國,歸附楚國,莊王也因此成為一代霸主。有詩為證︰“美人空自絕冠纓,豈為蛾眉失虎臣?莫怪荊襄多霸氣,驪山戲火是何人?”
現實中,很多人心胸狹隘、為人刻薄,總愛挖掘他人的隱私過錯,以此顯示自己的精明。一旦別人犯了錯,他們絕不會輕易饒恕。這樣的人,一生樹敵眾多,不懂施恩,等到自己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有人願意出手相助。像楚莊王這樣,不計較他人小過,最終成就大業,實在是英雄之舉,古今少見。難道真的沒有第二個像莊王這樣的人了嗎?您且听我再講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唐末五代時期。所謂五代,指的是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梁的開國君主是朱溫,唐是李存勖,晉是石敬瑭,漢是劉知遠,周是郭威。接下來要說的,是梁朝中的一員虎將,姓葛,名周。他生來胸懷寬廣,志向高遠,力大無窮,能敵萬人,歷經無數次戰斗。葛周原本在芒碭山就跟隨朱溫一同打拼事業,後來朱溫接受唐哀帝禪讓,建立大梁,做了皇帝,封葛周為中書令,兼任節度使,鎮守兗州。兗州與河北相鄰,而河北是後唐李克用的勢力範圍,因此梁太祖特意派親信大臣鎮守兗州,震懾山東,同時監視河北。河北人畏懼葛周的威名,還傳出一句口號︰“山東一條葛,無事莫撩撥。”從此,大家都稱他為“葛令公”。他手下有十萬雄兵,猛將如雲,勢力十分強大。
在葛周的部下中,有一個人復姓申徒,名泰,是泗水人。他身高七尺,相貌堂堂,刀法精湛,箭術高超。起初,申徒泰一直沒得到機遇,只是在葛令公帳下做一名普通親軍。後來,葛令公在甑山打獵,申徒泰射中一只鹿,當時一群教練跑過來爭搶。申徒泰獨自一人,憑借勇猛打敗了這群教練,然後提著死鹿,到令公面前請罪。令公見他如此勇敢,不僅沒有責怪,反而有意提拔他。第二天,在教場演練武藝時,令公夸贊他騎馬射箭嫻熟,將他補為虞候,讓他跟隨在身邊听候差遣,還把許多重要的軍情大事都交給他辦理。申徒泰因為貧窮還沒娶妻,就住在府廳的耳房里,那些守廳的士兵都稱他為“廳頭”,久而久之,上下人等也都跟著這麼叫他。這就像蕭何曾在秦朝做獄吏,韓信也曾做過執戟郎,人的境遇起起落落,都與機遇相關,男兒的人生軌跡又怎會一成不變呢?
話說回來,葛令公姬妾眾多,覺得宅院過于狹窄,便派人勘察地形,在東南角的風水寶地上,另建一座新衙門。新衙門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葛令公限令一年內必須完工,還每天派“廳頭”申徒泰去工地巡查兩次。正值清明時節,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外出踏青,四處都是游玩賞景的人。葛令公吩咐在岳雲樓擺下宴席。岳雲樓是兗州城最高的地方,葛令公帶著一眾姬妾登上高樓,觀賞風景。令公的姬妾雖多,但其中最出眾的當屬弄珠兒。
弄珠兒生得雙目如秋水般清澈明亮,眉毛似遠山般秀麗,櫻桃小嘴,楊柳細腰,身姿綽約。她的嫵媚艷麗不輸給楊貴妃,體態輕盈勝過趙飛燕,恍若仙女下凡,即便是西施、南威這樣的美人,也比不上她。葛令公對她寵愛有加,白天讓她陪伴左右,夜晚專寵于她,宅院里的人都稱她為“珠娘”。
這天,眾人在岳雲樓飲酒作樂。申徒泰在新府工地巡查完人員和進度後,前來樓前向令公回話。令公把他叫上樓,用金蓮花形狀的大酒杯賞給他一杯美酒。申徒泰喝下酒後,拜謝令公的賞賜,然後站到一旁。他不經意間抬頭,看見令公身邊站著一位美妾,明眸皓齒,光彩照人。申徒泰心中暗自驚嘆︰“世上怎麼會有如此美貌的女子?難道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申徒泰正值壯年,對美好女子充滿向往,而且他還未娶妻。以前就听人說令公有個美姬叫珠娘,容貌絕美,只是一直沒機會見到。如今親眼見到這樣出色的女子,他猜測眼前人就是珠娘。一時間,他魂不守舍,目光直直地盯著弄珠兒,怎麼看都看不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葛令公有事問他,喊道︰“廳頭,這工程幾時能完工?喂,申徒泰,申徒泰!問你工程幾時能完工!”連叫了好幾聲,申徒泰都毫無反應。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原來申徒泰完全沉浸在對弄珠兒的注視中,根本沒听見令公的呼喚,也不知道令公問了什麼。葛令公看到申徒泰目不轉楮的樣子,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只是笑了笑,隨後便下令撤去筵席,既沒有再叫申徒泰,也沒有當場揭穿這件事就讓他離開了。
那些侍奉在一旁的軍校,看到令公叫申徒泰卻沒有回應,都替他捏了一把汗。幸好令公沒有生氣責怪,大家都不明白令公是什麼意思,事後自然也把這件事告訴了申徒泰。申徒泰听後大驚失色,心想︰“我的這條性命,恐怕早晚難保了。”就這樣,他憂心忡忡地度過了一整夜。正所謂“是非只為閑撩撥,煩惱皆因不老成”。
第二天,令公升堂處理事務,申徒泰遠遠地站著,頭都不敢抬。好不容易等到散衙,這一天總算平安無事。接下來的幾天,申徒泰始終心神不寧,坐立不安。葛令公看出他心中擔憂害怕,反而用好言好語安慰他,還派他去新府專門負責監督工程進度,讓他離開自己身邊。申徒泰覺得遠離令公,就像撿回一條命。可他剛松了一口氣,又擔心令公在這次差事中挑他的錯處懲罰他,心里還是充滿疑慮。此後,他做事變得格外小心謹慎,早晚都在工地督促施工,不辭辛勞。
一天,葛令公差遣虞候許高去召申徒泰回衙門。申徒泰得知後,心里又充滿恐懼,戰戰兢兢地離開新府,回到衙門拜見令公,恭敬地問道︰“承蒙恩相召喚,不知有什麼差遣?”葛令公說︰“主上在夾寨作戰失利,唐兵分多路入侵,李存璋率領軍隊侵犯山東邊境。現在已經收到當地的告急文書,我要出兵迎敵,因為帳下缺少得力之人,想讓你一同前往。”申徒泰回答︰“恩相有令,小人怎敢不從!”令公吩咐從甲仗庫取出一副熟銅盔甲,賞賜給申徒泰。申徒泰拜謝後,心中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能跟隨令公出征,正好有機會立功;擔憂的是怕自己出一點差錯,令公會想起之前的過錯,一並治罪。這真是吉凶未卜。
隨後,葛令公挑選精兵強將,當天就起兵出征。但見旌旗遮天蔽日,鑼鼓聲響徹大地。大軍一路行進,來到郯城。此時,唐將李存璋正準備攻城,听說兗州的大軍即將到來,便搶先佔領了琊山的高處,安營扎寨。葛周的軍隊到達後,發現有利地形已被唐軍佔據,只好後退十里駐扎,以防敵軍突襲。接下來的四五天里,梁軍多次挑戰,李存璋卻堅守營寨,拒不迎戰。
到了第七天,葛周下令大軍拔營前進,直逼唐軍大寨開戰。李存璋早有準備,在山前布下方陣,從四面抵御梁軍。陣中還埋伏了弓箭手,只要梁軍敢沖陣,就會被弓箭射回。葛令公親自來到陣前觀察,只見唐軍陣列整齊,穩如泰山,不禁感嘆道︰“人們都說李存璋善于指揮大戰,今日一看這陣勢,果然是大將之才!” 這方陣名叫“九宮八卦陣”,當年吳王夫差與晉國會盟于黃池時,就曾用此陣取勝。要破此陣,必須等敵軍疲憊、陣腳松動時,才能找到機會,否則很難成功。于是,葛令公下令,讓軍隊嚴密防守,不許輕易行動。
到了下午申時左右,葛令公見士兵們又餓又渴,漸漸有些站不住了。他想退兵,又怕唐兵趁機追殺,一時猶豫不決。這時,他看到申徒泰在旁邊,便問道︰“廳頭,你有什麼好辦法?”申徒泰說︰“依我看來,敵軍雖然陣勢嚴整,但和我軍相比,想必也同樣疲憊。如果能派幾名勇猛無畏的勇士,出其不意地沖向敵軍,一旦成功突破防線,大軍隨後跟上,或許就能取勝。”令公拍著他的後背說︰“我早就知道你勇猛,你願意為我沖鋒陷陣,攻破敵陣嗎?”申徒泰立刻提刀上馬,大喊一聲︰“有志氣的兄弟,快跟我來破敵!”然而,帳前卻沒有一個人回應。申徒泰也不回頭,獨自一人朝著敵軍沖了過去。葛周見狀大驚,急忙率領眾將,親自到陣前接應。
只見申徒泰一人一馬,揮舞著大刀,馬不停蹄,刀不離手。他的馬跑得像閃電一樣快,手中的刀舞得如同風輪一般迅猛。他不顧一切地殺入敵陣。起初,唐軍見只有一人一騎沖來,並沒有當回事。沒想到申徒泰抱著拼命的決心,那刀法出神入化,敵軍踫到他,就像瓜菜被砍一樣毫無招架之力。申徒泰在敵陣中來回沖殺,如入無人之境。恰巧遇到唐軍先鋒沈祥,兩人交手僅一個回合,申徒泰就將沈祥斬于馬下。他下馬割下沈祥的首級,又飛身上馬,殺出陣外,竟無人能攔住他。此時,葛周的大軍已經趕到,申徒泰大聲喊道︰“唐軍陣腳亂了!想殺賊的快來!”說完,他把首級扔到葛周馬前,又轉身再次沖入敵陣。唐軍頓時大亂,李存璋也無法控制局面,只得騎馬逃跑。唐兵被梁軍殺得四散奔逃,跑得快的撿回一條命,跑得慢的就成了戰場上的亡魂。李存璋身為唐朝名將,這一戰卻慘敗,只能望風而逃,丟棄的武器、馬匹不計其數,梁軍大獲全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葛令公對申徒泰說︰“今日能夠破敵,全是你的功勞!”申徒泰叩頭道︰“小人哪有什麼本事,全靠令公的威嚴!”令公十分高興,一面寫表章向朝廷奏報捷訊,一面傳令犒賞全軍,讓大家休息一天。第四天,大軍班師回兗州。一路上,將士們喜氣洋洋,馬鞭敲打在金蹬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大家齊聲高唱凱歌,勝利而歸。
葛令公得勝回衙,眾多侍妾紛紛下拜祝賀。令公笑著說︰“身為將領,出征破敵本就是分內之事,有什麼值得高興的!”說著,他指著弄珠兒對其他侍妾道︰“你們眾人該祝賀的,是她的喜事。”侍妾們疑惑道︰“相公今日破敵,保全一方,朝廷定會嘉獎,我們這些侍奉左右的人都能跟著沾光,為何說是珠娘一人的喜事?”令公解釋道︰“這次出征,全靠帳下一人奮勇作戰才取得勝利。我沒有什麼能酬謝他的,打算把這姬妾許配給他為妻。她往後終身有靠,難道不值得高興嗎?”
弄珠兒平日里受寵慣了,還以為令公在開玩笑,笑著說︰“相公別打趣了。”令公嚴肅道︰“我向來不說玩笑話,已經從府庫支取六十萬錢,讓人為你置辦嫁妝了。今晚你就獨自在西房歇息,不用來侍酒了。”弄珠兒听後大為震驚,頓時淚如雨下,跪地哭求︰“賤妾侍奉相公多年,從未有過差錯。如今卻要將我許配他人,我唯有一死,絕難從命!”令公大笑道︰“傻丫頭,我又不是鐵石心腸,怎能對你無情?只是前日在岳雲樓宴飲時,我見那人一直盯著你看,知道他對你鐘情。此人年輕未娶,又新立大功,只有你能遂他心意。”
弄珠兒拽著令公的衣角,撒嬌哭鬧,死活不願答應。令公勸道︰“今日這事由不得你。做正妻總好過當侍妾,此人將來的功名不會比我差,這是你命中該有的福分。我又沒害你,何必如此悲怨!”隨後,他讓其他侍妾扶起弄珠兒,“別再哭了。”這些侍妾平日里嫉妒弄珠兒專寵,此時听聞消息,心里暗暗稱快,一擁而上,連拖帶拽將她扶到西房,表面上還假意安慰勸解。弄珠兒見事已至此,無可奈何,想到令公向來雷厲風行,對兒女情長並不看重,只能嘆息著接受現實。從這天起,令公每晚派兩名姬妾到西房陪弄珠兒,自己不再與她見面。正如詩中所寫︰“昔日專房寵,今朝召見稀。非關情太薄,猶恐動情痴。”
再說申徒泰從郯城回來後,從不主動提及戰功,向令公告知一聲後,依舊每天去新府監督工程。這天,工程完工的消息傳來,恰好庫吏也來稟報︰“六十萬錢的嫁妝已經備好,請您過目。”令公說︰“先暫且存放,等搬遷府邸時再用。”同時,他吩咐陰陽先生選個吉日,全家搬到新府居住,唯獨留下弄珠兒和數十名丫鬟、僕婦。庫吏拿著批條,將六十萬錢的嫁妝搬到舊衙門,布置得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眾人都猜測︰“令公留著舊衙門做外宅,所以才重新布置。”卻不知其中另有緣由。
當天,申徒泰與其他虞候在新府向令公行禮祝賀。令公單獨將申徒泰叫到跟前,說道︰“郯城之戰的功勞,一直沒來得及報答。听說你還沒娶妻,我有個小妾容貌出眾,特意許配給你為妻。豐厚的嫁妝都在舊府,今日正是良辰吉日,你可前往成親,這宅院也一並賞給你們夫妻居住。”申徒泰听後,嚇得臉色煞白,不停地磕頭,嘴里只說出“不敢”二字,慌亂得說不出其他話來。令公又道︰“大丈夫重情重義,頭顱都可舍棄,何況一個姬妾!我主意已定,你別推辭了。”
申徒泰仍想謙讓,令公便吩咐眾虞候,給申徒泰披紅插花,還讓樂工奏起喜慶的鼓樂。眾虞候齊聲喊道︰“申徒泰,快拜謝令公!”申徒泰恍如做夢一般,拜了幾拜,便被眾人簇擁著出府上馬。在樂聲的引導下,他來到舊府。只見從前的軍卒早已領了命令,前來恭賀。府內前廳後堂張燈結彩,丫鬟僕婦將新娘引出,二人行交拜禮,一時間鼓樂喧天,婚禮熱鬧非凡。申徒泰定楮一看,新娘正是岳雲樓中見到的女子。當初他只覺得對方如天仙下凡,還因多看幾眼差點招來大禍,沒想到如今竟成了自己的妻子,實在是意外之喜。進入內宅,只見各種器具、陳設嶄新齊全,如同置身錦繡之中,申徒泰心中既驚喜又忐忑。當晚,夫妻二人滿心歡喜,自不必多說。
第二天,申徒泰夫婦一同前往新府拜謝葛令公。令公吩咐掛出回避牌,沒有見面。二人剛轉身離開,不多時,下人稟報令公親自前來。申徒泰慌忙跑到馬前,跪地迎接。葛令公下馬將他扶起,一同來到廳上。令公拿出一份委任狀,任命申徒泰為參謀。原來當時的鎮使都持有空白委任狀,軍中需要的官員,可自行填寫任用,之後再奏報朝廷,通常都會得到批準。況且申徒泰的功績已上奏朝廷,自然會得到優待。令公讓人拿來官服官帶,給申徒泰換上,以禮相待。從此,申徒泰擺脫了“廳頭”的稱呼,對令公感激不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天,申徒泰與妻子閑聊,問她令公平日那麼寵愛,為何舍得將她送人?弄珠兒便說起岳雲樓那次,申徒泰目不轉楮盯著自己的事,“令公說你對我鐘情,所以才特意成全。”申徒泰這才明白,令公善解人意,重賢輕色,確實是大丈夫所為。這件事傳開後,軍中將士無不夸贊令公仁德,人人都願為他效力賣命。在葛令公在世期間,人心歸服,地方安定。後人寫詩稱贊︰“重賢輕色古今稀,反怨為恩事更奇。試借兗州功簿看,黃金台上有名姬。”
接下來要說的故事,關乎友情。人們常說人心易變,虛情假意的交往多得數不清。可看看管仲和鮑叔牙貧賤時結下的交情,這種真摯的情誼如今卻被世人棄如敝履。
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字夷吾;鮑叔牙,字宣子,兩人自幼相識,在貧賤時便結為好友。後來鮑叔牙先在齊桓公門下得到重用,他不僅沒有嫉妒,反而舉薦管仲擔任宰相,讓管仲的職位在自己之上。兩人同心協力輔佐朝政,始終如一。管仲曾感慨︰“我曾打仗敗逃,鮑叔不認為我怯懦,因為他知道我家中有老母;我曾多次為官卻被罷黜,鮑叔不覺得我無能,因為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與鮑叔交談,他不認為我愚笨,因為他知道事情有順利與不順利的時候;我曾和鮑叔一起經商,我多分錢財,鮑叔不認為我貪婪,因為他知道我家境貧寒。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懂我的是鮑叔!”所以,古今說起知心好友,必然會提到“管鮑之交”。
而現在要講的這兩位朋友,偶然相遇後結為兄弟,為了彼此甘願舍棄性命,他們的故事也流傳千古。春秋時期,楚元王尊崇儒學、重視道義,廣招天下賢才,慕名前來投奔的人數不勝數。在西羌的積石山,有一位賢士,姓左,名伯桃,父母早亡,他刻苦讀書,學得安邦定國的本事。年近四十,因當時各國諸侯相互攻伐,施行仁政的君主少,恃強凌弱的多,他一直沒有出仕。後來听說楚元王禮賢下士,便帶上書籍,告別鄉親,前往楚國。
他一路走到雍地,正值隆冬時節,風雨交加。有一首《西江月》詞,專門描寫冬日雨景︰“習習悲風割面,蒙蒙細雨侵衣。催冰釀雪逞寒威,不比他時和氣。山色不明常暗,日光偶露還微。天涯游子盡思歸,路上行人應悔。”左伯桃頂風冒雨走了一天,衣裳全被打濕。眼看天色漸晚,他想找個地方借宿。遠遠望見竹林中,一間草屋的破窗透出燈光,便快步走去。只見矮籬笆圍著草屋,他推開籬笆,輕輕敲門。屋內有人開門出來,左伯桃站在屋檐下,趕忙施禮︰“小生是西羌人,姓左,名伯桃,想去楚國,不料途中遇雨,找不到旅店,想借住一晚,明早就走,不知可否?”那人連忙回禮,將他請進屋內。
左伯桃進屋後看到,屋內只有一張床,床上堆滿書卷,別無他物,心中便知此人也是讀書人,當即想行拜見之禮。那人卻說︰“先別急著行禮,取些火來烘干衣服,咱們再慢慢聊。”當晚,那人燒竹取火,讓左伯桃烤干衣服,又準備酒菜招待,十分熱情周到。左伯桃詢問對方姓名,那人答道︰“小生姓羊,名角哀,父母早亡,獨自居住在此。平生酷愛讀書,以致荒廢了農事。今日有幸遇到先生遠道而來,只恨家中貧寒,沒什麼好東西招待,還請先生海涵。”左伯桃說︰“風雨之中,能有遮身之處,又有酒食相待,這份恩情我怎敢忘記!”當夜,兩人同榻而眠,暢談學問,通宵未睡。
天亮後,雨仍下個不停。羊角哀挽留左伯桃在家,拿出家中所有食物招待他,二人還結拜為兄弟。左伯桃年長五歲,羊角哀拜他為兄。就這樣過了一日,雨停路干,左伯桃說︰“賢弟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卻甘心隱居山林,實在可惜。”羊角哀說︰“我並非不想做官,只是沒等到合適的機會。”左伯桃道︰“如今楚王求賢若渴,賢弟既有此志,何不與我一同前往?”羊角哀欣然應允︰“願听兄長安排。”于是,他們收拾好簡單的路費和干糧,舍棄茅屋,一同朝著楚國方向出發。
沒走兩天,又遇陰雨天氣,二人被困在旅店,盤纏很快用盡,只剩下一包干糧,只能輪流背著,冒雨前行。雨不停,風更大,轉眼又變成漫天大雪,只見︰“風添雪冷,雪趁風威。紛紛柳絮狂飄,片片鵝毛亂舞。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漫天,變盡青黃赤黑。探梅詩客多清趣,路上行人欲斷魂。”
左伯桃和羊角哀走過歧陽,途經梁山道時,向砍柴的樵夫打听前路情況。樵夫們都說︰“從這里往前一百多里,荒無人煙,全是荒山野嶺,還有成群的狼蟲虎豹,最好別去。”左伯桃問羊角哀︰“賢弟,你怎麼看?”羊角哀堅定地說︰“自古道‘生死有命’,既然已經走到這里,只管往前走,別打退堂鼓。”
兩人又艱難前行了一天,夜晚在一座古墓中歇腳。天氣寒冷,他們衣裳單薄,刺骨的寒風直往身體里鑽。第二天,雪下得更大了,山中積雪仿佛足有一尺厚。左伯桃凍得實在受不了,說道︰“我想了想,前面還有一百多里路,根本沒有人家。咱們的干糧不夠,衣服又單薄,要是兩個人一起走,就算不被凍死,也會餓死在路上,最後和草木一樣腐朽,有什麼意義呢?我把身上的衣服脫給你穿,你帶上這些干糧,還能勉強走到楚國。我實在走不動了,寧願死在這里。等你見到楚王,得到重用後,再來安葬我也不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羊角哀急忙說︰“這怎麼行!我們雖然不是親生兄弟,但情義勝過骨肉。我怎麼能忍心拋下你,獨自去謀求前程呢?”說什麼也不答應,攙扶著左伯桃繼續往前走。沒走十里路,左伯桃說︰“風雪越來越大,怎麼走啊?先在路邊找個地方歇歇吧。”他們看到一棵枯桑樹,勉強可以遮擋風雪,可樹下只能容得下一個人。羊角哀便扶著左伯桃坐下,左伯桃讓羊角哀找些石頭取火,燒點枯枝來御寒。
等羊角哀找來柴火時,卻見左伯桃把衣服脫得精光,所有衣服都堆放在一旁。羊角哀大吃一驚,問道︰“兄長,你這是干什麼?”左伯桃說︰“我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了,賢弟別耽誤自己,趕緊穿上這些衣服,背著干糧往前走,我就在這里等死。”羊角哀抱著左伯桃痛哭︰“我們說好了生死與共,怎麼能分開呢?”左伯桃勸道︰“要是我們都餓死了,誰來料理我們的尸骨?”羊角哀說︰“如果是這樣,我情願把衣服脫給兄長穿,兄長帶上干糧走,我寧願死在這里。”
左伯桃說︰“我向來體弱多病,而賢弟年輕力壯,比我強得多。而且你的學問也在我之上,要是見到楚王,肯定能做大官。我死了沒什麼可惜的,你別再耽擱,趕緊出發吧。”羊角哀哭著說︰“要是讓兄長餓死在這桑樹下,我卻獨自去求取功名,那我就是個大不義的人,我絕不能這麼做。”左伯桃說︰“我從積石山出發,到你家時,咱們一見如故。我知道你有大才,所以勸你出來求功名。沒想到被風雨阻攔,這是我的命數該盡了。要是連累你也死在這里,那就是我的罪過了。”說完,就要往前面的溪流里跳,打算尋死。
羊角哀一把抱住他,痛哭不止,用自己的身體為左伯桃取暖,又把他扶回桑樹下。左伯桃卻用力推開衣服,羊角哀還想再勸,卻見左伯桃臉色大變,四肢冰冷,已經說不出話來,只是揮手讓他快走。羊角哀心想︰“我要是再在這里耽擱,也會被凍死,那死後誰來安葬兄長呢?”于是在雪地里對著左伯桃拜了又拜,哭著說︰“不成器的弟弟這就走了,希望兄長在天保佑。等我得了功名,一定厚葬兄長。”左伯桃微微點了點頭,羊角哀這才拿起衣服和干糧,哭著離開了。左伯桃就這樣死在了桑樹下。後人寫詩稱贊道︰“寒來雪一尺,人去途千里。長途苦雪寒,何況囊無米?並糧一人生,同行兩人死;兩死誠何益?一生尚有恃。賢哉左伯桃!隕命成人美。”
羊角哀頂著嚴寒,忍饑挨餓,終于到了楚國,在旅店里安頓下來。第二天,他進了城,向人打听︰“楚王招賢納士,要怎麼才能見到他呢?”有人告訴他︰“宮門外設有賓館,由上大夫裴仲負責接待天下賢士。”羊角哀直接前往賓館,正好踫上裴仲下車。他趕忙上前作揖行禮,裴仲見羊角哀雖然衣衫襤褸,但氣質不凡,急忙回禮,問道︰“賢士從哪里來?”羊角哀回答︰“小生姓羊,名角哀,是雍州人。听說貴國招賢,特地前來投奔。”裴仲把他請進賓館,擺上酒菜招待,還安排他在館中住下。
第二天,裴仲到賓館探望,問了羊角哀許多疑難問題,想試試他的學問。羊角哀對答如流,裴仲大喜,進宮向楚元王奏報。楚元王立即召見羊角哀,詢問富國強兵的辦法。羊角哀提出十條策略,條條切中當下治國的關鍵。楚元王非常高興,設宴款待他,還任命他為中大夫,賞賜百兩黃金、百匹綢緞。羊角哀再次拜謝,淚流滿面,楚元王驚訝地問︰“愛卿為何痛哭?”羊角哀便把左伯桃脫衣讓糧的事,一五一十地奏明。楚元王听了很是感動,大臣們也都為之惋惜。楚元王問︰“愛卿想怎麼辦?”羊角哀說︰“臣想告假,去安葬左伯桃,之後再回來為大王效力。”楚元王追贈左伯桃為中大夫,賞賜豐厚的喪葬費用,還派人跟著羊角哀一同前往。
羊角哀辭別楚元王,直奔梁山,找到當初那棵枯桑樹。果然看到左伯桃的尸體還在那里,容貌和生前一樣。羊角哀對著尸體拜了又拜,放聲大哭,然後叫來附近的鄉親們,在浦塘的原野上選了一塊墓地︰這里前臨大溪,後靠高崖,四周群山環抱,風水極佳。他用熱水為左伯桃擦洗身體,給他穿上大夫的衣冠,置辦了內棺外槨,築起墳墓;在四周砌上圍牆,栽上樹木;在離墳墓十步遠的地方建了一座享堂,為左伯桃塑了雕像;立起華表,在柱子上掛上牌額;還在圍牆邊蓋了幾間瓦房,派人看守。
一切完工後,羊角哀在享堂里設下祭壇,哭得十分傷心,在場的鄉親隨從,沒有不落淚的。祭祀結束,眾人各自散去。當晚,羊角哀在享堂里點著燈燭獨坐,心中感慨萬千。突然,一陣陰風吹過,燈燭滅了又亮。他定楮一看,燈影中有個人影,忽進忽退,隱隱傳來哭聲。羊角哀大聲喝問︰“什麼人?竟敢半夜闖進來!”那人卻不說話。羊角哀起身走近,才發現是左伯桃的魂魄。他大驚失色,問道︰“兄長的陰靈不遠,如今現身見我,一定有什麼事。”左伯桃說︰“多虧賢弟記掛,你剛做官就奏請安葬我,還追贈我爵位,置辦的棺槨衣被都很華美,一切都很周全。只是我的墳地和荊軻的墓離得太近,荊軻生前刺殺秦王失敗被殺,高漸離把他的尸體葬在這里。他的魂魄非常威猛,每天夜里都拿著劍來罵我︰‘你是個凍死餓死的人,怎麼敢把墳建在我上面,搶我的風水?要是不遷到別處,我就挖開你的墓,把尸體扔到野外!’我實在沒辦法,特意來告訴賢弟,希望你把我的墳遷到別處,免得遭此災禍。”羊角哀還想問些什麼,一陣風刮過,左伯桃的魂魄就不見了。這一夜,羊角哀在似夢非夢中,把事情記得清清楚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天亮後,羊角哀又把鄉親們叫來,問︰“這附近還有別的墳墓嗎?”鄉親們說︰“松樹林中有座荊軻墓,墓前還有座廟。”羊角哀問︰“荊軻當年刺殺秦王失敗被殺,為什麼會葬在這里?”鄉親們解釋道︰“高漸離是本地人,他知道荊軻被害後尸體被扔在野外,就偷來尸體葬在這里。荊軻的魂魄經常顯靈,所以人們建了廟,四季祭祀,祈求保佑。”羊角哀听後,更加確信了夢中的事。他帶著隨從來到荊軻廟,指著荊軻的神像罵道︰“你不過是燕國的一個莽夫,受燕太子厚待,美人珍寶隨便享用。卻不想出好辦法完成重托,去秦國辦事丟了性命,還誤了國家大事。現在又來這里嚇唬百姓,讓他們祭祀你!我兄長左伯桃,是當代有名的儒士,仁義廉潔,你怎麼敢欺負他?要是再這樣,我就拆了你的廟,挖了你的墳,讓你徹底消失!”罵完後,他又回到左伯桃墓前禱告︰“如果荊軻今晚再來,兄長一定要告訴我。”
回到享堂後,羊角哀整夜點著蠟燭等候。果然,左伯桃的魂魄哽咽著前來,說︰“多虧賢弟為我出頭,可是荊軻的手下很多,都是當地人祭祀時獻給他的。賢弟可以扎些草人,穿上彩衣,手里拿著兵器,在墓前燒掉,我有了幫手,荊軻就不敢再來欺負我了。”說完便消失了。羊角哀連夜讓人扎了幾十個草人,穿上彩衣,手里拿著刀槍等兵器,在左伯桃墓旁燒掉,還禱告說︰“如果沒事了,也請給我個信兒。”
當天夜里,羊角哀听到外面風雨大作,像是有人在激烈戰斗。他出門查看,只見左伯桃匆忙跑來,說︰“賢弟燒的草人不管用,荊軻又有高漸離幫忙,用不了多久我的尸體就要被他從墓里拖出來了。希望賢弟趕緊把我的墳遷到別處,免得遭禍。”羊角哀說︰“他怎麼敢這麼欺負兄長!弟弟我一定幫你和他拼了。”左伯桃說︰“賢弟是陽間的人,我是陰間的鬼,陰陽相隔,陽間的人就算再勇猛,也打不過陰間的鬼魂。那些草人只能壯壯聲勢,根本打不退荊軻的魂魄。”羊角哀說︰“兄長先回去,弟弟我明天自有辦法。”
第二天,羊角哀又來到荊軻廟,對著神像破口大罵,還砸毀了神像。他正要放火焚燒廟宇時,幾個鄉親連忙苦苦哀求︰“這座廟是全村的香火,要是觸犯了,恐怕會給百姓帶來災禍。”不一會兒,當地百姓都聚集過來,紛紛求情。羊角哀拗不過眾人,只好作罷。
回到享堂後,羊角哀寫了一道奏章,向楚王表達謝意︰“當初左伯桃把衣服和糧食都給了我,我才能活下來,有幸遇到聖明的大王。如今又蒙大王厚賜,我此生已經沒有遺憾,希望來世能繼續為大王效力。”言辭十分懇切。他把奏章交給隨從,然後來到左伯桃墓旁,大哭一場,對隨從說︰“我兄長被荊軻的魂魄逼迫,走投無路,我不忍心看到這樣的事。本來想燒廟掘墳,但又怕違背鄉親們的意願。我寧願死後做個陰間的鬼,也要幫兄長打敗荊軻的魂魄。你們把我的尸體葬在這座墳墓的右邊,讓我們生死相伴,也算是報答兄長贈衣讓糧的情義。你們回去奏明楚王,希望大王能理解我的苦心,保佑國家長治久安。”說完,他抽出佩劍,自刎而死。隨從們來不及阻攔,只好準備衣棺將他安葬在左伯桃墓旁。
當天夜里二更時分,風雨大作,雷電交加,喊殺聲幾十里外都能听見。第二天清晨,人們看到荊軻的墓被震裂,白骨散落在墓前,墓邊的松樹和柏樹也連根拔起。荊軻廟突然起火,燒成了一片灰燼。鄉親們又驚又怕,都來到羊角哀和左伯桃的墓前,焚香跪拜。隨從們回到楚國,把這件事上奏給楚元王。楚元王被他們的情義所感動,派官員在墓前建廟,加封羊角哀和左伯桃為上大夫,賜廟額為“忠義之祠”,還立碑記載他們的事跡。從此,這里香火不斷,荊軻的魂魄也再沒有出現過。當地百姓四季祭祀,祈禱都很靈驗。有古詩寫道︰“古來仁義包天地,只在人心方寸間。二士廟前秋日淨,英魂常伴月光寒。”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