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李謫仙才情卓絕,飲酒賦詩佳作連篇,實在令人羨慕不已。他胸中藏錦繡,才華遠超同時代的才子;筆下起風雲,文采直追千古聖賢。他曾揮毫疾書,以一篇草詔震懾番邦;又曾填詞作賦,驚艷眾人。即便歲月流轉,他的才華與風流並未消散,恰似明月高懸于采石磯邊,永遠閃耀。
話說在唐玄宗時期,有一位才華橫溢之人,姓李名白,字太白。他是西梁武昭興聖皇帝李𡡅X木攀浪錚 鏨 諼鞔 踔蕁4 道畎椎哪蓋自諢程Ю保 渭 ェ 僑牖常 ェ 怯置 仔牽 虼宋 : 畎祝 痔 住 br />
李白天生容貌俊美清秀,氣質超凡脫俗,頗有仙人之姿。十歲時,他便熟讀各類經書史籍,出口成章,人們都夸贊他心思巧妙、口才出眾,甚至有人說他是神仙轉世,因此稱他為“李謫仙”。杜甫曾寫詩稱贊他︰“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李白自己也以“青蓮居士”自稱。
李白一生嗜酒,無意追求仕途,一心只想游歷四海,飽覽天下名山,嘗遍各地美酒。他先是登上峨眉山,後又在雲夢居住,接著隱居在徂徠山竹溪,與孔巢父等六人整日飲酒作樂,被世人稱為“竹溪六逸”。听聞湖州烏程的酒極為美味,李白不遠千里前往,在酒肆中盡情暢飲,旁若無人。
有一次,秘書監賀知章路過,听到李白高聲吟唱,便派隨從詢問此人是誰。李白隨口吟詩四句︰“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賀知章大驚,問道︰“莫非你就是蜀中大名鼎鼎的李謫仙?我早已听聞你的大名!”于是邀請李白相見,二人一同飲酒十日,賀知章還贈予李白豐厚的禮物。臨別時,賀知章問道︰“以你的才華,獲取功名如拾草芥般容易,為何不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呢?”李白答道︰“如今朝政混亂,毫無公道可言,托關系、行賄的人才能高中,即便有孔孟的賢德、晁錯和董仲舒的才華,若不走這兩條路,也無法施展抱負。我寧願沉醉于詩詞之中,也不願受那些無眼光的考官的氣。”賀知章勸道︰“話雖如此,但以你的名聲,一到長安,必定有人舉薦。”
李白听從了賀知章的建議,前往長安。一日,他在紫極宮游玩時,偶遇翰林學士賀知章。二人互通姓名後,彼此傾慕,賀知章便邀李白到酒肆飲酒,甚至解下自己的金貂換酒。當晚,賀知章不舍李白離去,便留他在家中住宿,二人結為兄弟。此後,李白將行李搬到賀知章家中,每日與他談詩飲酒,相處十分融洽。
時光飛逝,轉眼科舉考試的日期臨近。賀知章對李白說︰“今年南省的主考官是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監視官是太尉高力士,這兩人都是貪圖錢財之人。賢弟沒有金銀賄賂他們,即便有再高的學問,也難入聖天子的眼。我與他們有些交情,寫封信提前囑托一下,或許能看在我的面子上給予關照。”李白雖然才高八斗,但面對這樣的形勢,再加上賀知章的一番好意,不好拒絕。于是,賀知章寫了書信,分別投給楊國忠和高力士。
楊國忠和高力士收到信後,冷笑道︰“賀知章收了李白的好處,卻拿這封空話連篇的信來我們這兒討人情。到考試那天,只要看到李白的卷子,不管好壞,直接淘汰。”
三月三日,科舉考試正式開始,天下才子紛紛呈上考卷。李白才思敏捷,第一個完成答卷。楊國忠看到卷子上“李白”的名字,連文章都不看,大筆一揮,胡亂批道︰“這樣的書生,只配給我磨墨。”高力士也跟著嘲諷︰“磨墨都不配,只配給我脫靴穿襪。”隨後,他們喝令下人將李白趕出考場。正所謂“不願文章中天下,只願文章中試官”,李白滿心委屈,回到賀知章家中,憤怒地發誓︰“日後我若得志,定要楊國忠為我磨墨,高力士為我脫靴,才能解我心頭之恨!”賀知章安慰道︰“別煩惱,先在我這兒安心住下。等三年後再開科舉,換了考官,你一定能高中。”此後,兩人依舊每日飲酒賦詩。
時光匆匆,一年過去。一日,有番邦使者帶著國書來到唐朝。朝廷緊急派遣賀知章去接待,將番使安排在館驛住下。第二天,閣門舍人接到番使的國書,呈給唐玄宗。玄宗命翰林學士拆開,眾人卻發現國書上的文字如同鳥獸足跡,竟無一人認得。大臣們跪在金階之下啟奏︰“這些文字我們從未見過,學識淺薄,實在不識一字。”
玄宗無奈,又將國書交給南省主考官楊國忠。楊國忠看了半天,也是一頭霧水。玄宗又詢問滿朝文武,依然沒有一個人能看懂,誰也不知道國書上寫的是吉是凶。玄宗龍顏大怒,斥責道︰“我朝這麼多文武大臣,竟沒有一個飽學之士能為朕分憂!連番書都不認識,如何回復番使?若是被番邦恥笑,認為我南朝無人,興兵來犯,該如何是好?朕下令,三天內若無人能識得番書,所有官員停發俸祿;六天還無人能識,全部停職;九天再無人能識,一律治罪,另選賢能之人來輔佐社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聖旨一下,朝堂之上一片寂靜,無人敢出聲。賀知章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李白。李白微微冷笑︰“可惜我去年沒考中做官,不然就能為天子分憂了。”賀知章驚訝道︰“莫非賢弟博學多才,能辨識番書?我明日便在皇上面前保奏你!”
第二天,賀知章上朝,越級奏道︰“陛下,臣家中有一秀才,名叫李白,博學多能,若要辨識番書,非他不可。”玄宗準奏,立即派使者拿著詔書前往賀知章家中宣召李白。李白對使者說︰“我只是一介布衣,無才無識。朝中這麼多飽學之士,何必問我?我不敢奉詔,怕得罪朝中權貴。”這句“怕得罪朝中權貴”,暗暗諷刺了楊國忠和高力士。
使者回朝復命,玄宗問賀知章︰“李白為何不肯奉詔?”賀知章奏道︰“李白文章蓋世,學問驚人。只是去年科舉時,被考官無理批卷,羞辱出門。如今讓他以平民身份入朝,他心中難免羞愧。請陛下賜予恩典,派一位大臣再去,他必然奉詔。”玄宗采納了建議︰“就依你所言。欽賜李白進士及第,著紫袍金帶,紗帽象簡見駕。就勞煩你親自去迎接,不可推辭!”
賀知章領旨回家,向李白宣讀聖旨,並轉達了玄宗求賢若渴之意。李白穿上御賜的袍服,拜謝後,騎馬隨賀知章入朝。玄宗在御座上等候,見到李白,仿佛久旱逢甘霖,滿心歡喜。玄宗說道︰“如今有番國國書,無人能懂,特宣你前來為朕分憂。”李白躬身奏道︰“臣才疏學淺,去年被楊太師批卷不中,還被高大尉趕出考場。如今有番書,為何不讓考官來回答,卻讓番使久等?我不過是個被罷黜的秀才,怎能滿足陛下的期望?”玄宗道︰“朕深知你的才華,你就不要推辭了!”隨即命侍臣將番書遞給李白。
李白看罷,微微一笑,用唐音將番書內容翻譯出來,宣讀得流暢自如。原來番書內容是︰“渤海國大可毒致書唐朝皇帝。自從你們佔領高麗,與我國鄰近,邊兵多次侵犯我國邊界,想必是你授意。我們忍無可忍,派使者告知,速速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座城池讓給我國,我們願送上好物作為交換,包括大白山的蕪菁、南海的昆布、柵城的鼓、扶余的鹿、郭頜的鹽、率賓的馬、沃州的綿、循淪河的鯽魚、丸都的李子、樂游的梨子,這些你都有份。若不答應,我們將起兵攻打,看看誰勝誰負!”
眾官員听完,大驚失色,面面相覷,紛紛稱贊李白難得。玄宗听後,心中不悅,沉思許久,問文武百官︰“如今番邦要興兵搶佔高麗,有何應對之策?”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如同泥塑木雕,無人敢應答。
賀知章上奏道︰“當年太宗皇帝三次征討高麗,死傷無數,未能取勝,還耗費了大量國庫。幸虧蓋甦文去世,他的兒子男生兄弟爭權,為我軍做向導。高宗皇帝派老將李積、薛仁貴率領百萬大軍,歷經大小百戰,才平定高麗。如今國家太平已久,缺乏良將精兵,若再次開戰,難以保證勝利。一旦戰爭爆發,不知何時才能結束,還望陛下慎重考慮!”玄宗問︰“那該如何回復番邦?”賀知章答道︰“陛下可詢問李白,他必定擅長外交辭令。”
玄宗便召李白詢問,李白奏道︰“陛下不必憂慮,明日宣番使入朝,臣當面回復番書,用與他們相同的文字,在書中言辭犀利,羞辱番邦,定能讓渤海國大可毒拱手來降。”玄宗問︰“可毒是什麼意思?”李白解釋道︰“渤海的風俗,稱他們的國王為可毒,就像回紇稱可汗,吐蕃稱贊普,六詔稱詔,河陵稱悉莫咸,都是各自的風俗。”玄宗見李白對答如流,十分高興,當天便封他為翰林學士。
隨後,玄宗在金鑾殿設宴,樂聲悠揚,嬪妃、彩女們穿梭席間敬酒。玄宗傳旨︰“李卿,你盡情暢飲,不必拘泥于禮法。”李白開懷痛飲,不久便酒意上頭,身子發軟。玄宗命內官將他扶到殿側休息。
第二天凌晨,天還未亮,玄宗皇帝便登上朝堂。隨著三聲淨鞭響,文武百官整齊列隊。此時李白還未從宿醉中完全清醒,在內侍的催促下匆匆入朝。百官行完朝見禮後,玄宗宣李白上殿,只見他臉上還帶著酒意,雙眼朦朧。玄宗見狀,吩咐內侍去御廚準備三份醒酒的 魚羹。不一會兒,內侍用金盤捧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魚羹。玄宗見羹湯太燙,親自用象牙筷子攪拌了許久,才賜給李白。李白跪地接過,吃完後頓時覺得神清氣爽。
朝堂上百官見皇帝如此厚待李白,既驚訝又欣喜。驚訝的是皇帝破格恩寵,欣喜的是朝廷得此人才。唯有楊國忠和高力士二人,臉色陰沉,滿是不悅。玄宗隨後宣召番使入朝,番使行完叩拜大禮後,李白身著紫衣、頭戴紗帽,身姿飄逸如神仙臨世。他手捧番書,立于左側柱下,聲音清朗地誦讀起來,一字不差,驚得番使瞪大了眼楮。讀完,李白朗聲道︰“貴國失禮,我朝聖上寬宏大量,不予計較。現有詔書批復,你等仔細听好!”番官們戰戰兢兢,紛紛跪于台階之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玄宗命人在御座旁設置七寶床,取來于闐進貢的白玉硯台、象牙筆管兔毫筆、龍腦香墨和五色金花箋,擺放整齊,賜李白在御榻前的錦墩上就座,書寫詔書。李白上奏道︰“臣的靴子不干淨,恐怕弄髒了陛下的坐席,懇請陛下恩準,讓臣脫靴挽襪後再登座書寫。”玄宗應允,命一名小內侍為李白脫靴。李白又道︰“臣還有一事相求,望陛下赦免臣的狂妄,臣才敢啟奏。”玄宗道︰“但說無妨,朕不會怪罪。”李白直言︰“臣先前參加科舉,被楊太師批落試卷,又遭高大尉驅逐。今日見二人在朝堂領班,臣心中氣不順暢。懇請陛下命楊國忠為臣捧硯磨墨,高力士為臣脫靴系襪,如此臣方能意氣風發,代陛下書寫詔書,不辱使命。”
玄宗正需倚重李白應對番邦,不願拂他心意,只好傳旨命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二人心中暗自懊惱,想起前日科舉時嘲諷李白“只配磨墨脫靴”,如今對方得皇帝寵幸,竟來報復。但皇命難違,他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李白見二人听命,神色傲然。他脫下靴子,登上七寶床,坐在錦墩之上。楊國忠磨好濃墨,捧著硯台侍立一旁。按常理,楊國忠官高位顯,不應站著侍奉,但李白此時代天子擬詔,受特殊禮遇;楊國忠奉旨行事,未得賜座,只能站立一旁。李白左手拂須,右手握著兔毫筆,在五花箋上筆走龍蛇,片刻間便寫好了嚇蠻書。字跡工整,無一差錯,呈給玄宗御覽。
玄宗一看,詔書所用文字與番書一模一樣,自己卻一字不識,便傳給百官查看,眾人皆驚嘆不已。玄宗命李白當眾誦讀,李白立于御座前,聲音洪亮地念道︰
“大唐開元皇帝,詔諭渤海可毒︰昔日力量懸殊者難以相抗,強弱不匹者不宜爭斗。我朝順應天命開創盛世,統御四海,將士英勇,兵甲堅固。頡利背棄盟約,終被擒獲;松贊干布鑄立誓碑,俯首稱臣;新羅進獻織錦頌詞,天竺送來能言鸚鵡,波斯獻上捕鼠靈蛇,拂 貢來曳馬神犬;訶陵國進獻白鸚鵡,林邑國呈上夜光珠;骨利干進獻良馬,泥婆羅送來美酒。各國無不是敬畏我朝威嚴,感懷仁德,只求邊境安寧。高麗抗拒王命,朝廷再次出兵征討,其傳承九百年的國運一朝覆滅,這難道不是違背天意的後果、彰顯天道的明證嗎?況且你們海外小國,作為高麗的附屬,與我大唐相比,不過一郡之地,兵力糧草,不及我朝萬分之一。若你們逞匹夫之勇,驕橫無禮,我朝大軍一到,必將血流千里。那時,你們的君主會像頡利一樣成為俘虜,國家也會步高麗的後塵。如今聖上寬宏大量,饒恕你們的狂妄,你們應盡快悔悟,按時進貢,不要自取滅亡,被四方鄰國恥笑。望你等再三思量!特此曉諭。”
玄宗听罷大喜,命李白再向番官當面宣讀一遍,然後加蓋國璽,封入信函。李白又讓高力士為自己穿上靴子,這才走下朝堂,宣召番官听詔。他再次高聲朗讀詔書,聲韻鏗鏘有力,番使大氣都不敢出,臉色煞白,只能行叩拜大禮後辭朝。賀知章將番使送到城門外,番使私下問道︰“剛才宣讀詔書的是什麼人?”賀知章答︰“姓李名白,官拜翰林學士。”番使驚訝道︰“多大的官,竟能讓太師捧硯、太尉脫靴?”賀知章解釋道︰“太師是朝中重臣,太尉是皇帝親信,已是人間極貴。但李學士乃天上神仙下凡,輔佐我朝,世間無人能及!”番使點頭離去,回到本國後,將此事稟告國王。國王看了唐朝詔書,大為震驚,與群臣商議後,認為有“神仙”相助的唐朝難以抗衡,于是寫下降表,表示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再說玄宗因賞識李白,想為他加官進爵。李白卻上奏︰“臣不願接受實職,只願自由自在地侍奉陛下左右,效仿漢代東方朔。”玄宗道︰“你若不願任職,朕宮中黃金美玉、奇珍異寶,你喜歡什麼盡管說。”李白又道︰“臣也不要金銀財寶,只願能隨陛下巡游,每日暢飲美酒,便心滿意足了。”玄宗深知李白生性清高,不願勉強,此後時常賜宴,還留他在金鑾殿住宿,與他談論政事,恩寵日益深厚。
一日,李白騎馬在長安街頭閑逛,忽聞鑼鼓喧天,只見一隊刀斧手簇擁著囚車走來。他攔住詢問,得知是並州押解來的失職將官,即將押往東市斬首。囚車中,一位儀表堂堂的男子格外引人注目,李白詢問姓名,那人聲音洪亮地答道︰“我叫郭子儀。”李白見他相貌不凡,料定日後必成國家棟梁,當即喝止刀斧手︰“且慢,我要去御前為他求情!”眾人一听是皇帝寵信的李謫仙,哪敢不從。李白立刻回馬,直奔宮門求見玄宗,討得一道赦免詔書,親自前往東市宣讀,打開囚車放走郭子儀,命他戴罪立功。郭子儀感激涕零,拜謝李白救命之恩,發誓日後定當重重報答。
當時,宮中最珍視的是揚州進貢的木芍藥,也就是如今的牡丹花。宮中種了四株,開出大紅、深紫、淺紅、通白四種顏色的花朵。玄宗將它們移栽到沉香亭前,邀楊貴妃一同觀賞,並下詔讓梨園子弟奏樂助興。玄宗道︰“面對愛妃與名花,怎能用舊曲?”隨即命梨園長李龜年去召李白入宮。有內侍稟報︰“李學士去長安酒肆喝酒了。”李龜年一路尋去,在一家大酒樓上,听到有人高聲唱道︰“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是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李龜年一听︰“這不是李學士在唱嗎?”他大步上樓,只見李白獨自坐在角落,桌上花瓶插著一枝碧桃花,正對著花自斟自飲,早已醉意朦朧,手中還握著大酒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李龜年上前道︰“聖上在沉香亭宣召學士,趕快隨我去!”周圍酒客一听有聖旨,紛紛起身圍觀。李白卻毫不理會,醉眼惺忪地念了句陶淵明的詩︰“我醉欲眠君且去。”念完便昏昏欲睡。李龜年無奈,朝樓窗外一招手,七八個隨從涌上樓,不由分說地將李白架到樓下,扶上玉花驄馬。眾人左右攙扶,李龜年騎馬在後跟隨,一路快馬加鞭趕到五鳳樓前。此時玄宗又派內侍來催促,並特賜“走馬入宮”。李龜年來不及扶李白下馬,與內侍一起架著他直奔後宮,過了興慶池,來到沉香亭。
玄宗見李白在馬上雙眼緊閉,還未醒酒,命內侍在亭邊鋪上紫色毛毯,將他扶下馬休息,自己親自上前查看。見李白嘴角流涎,玄宗竟用衣袖為他擦拭。楊貴妃奏道︰“臣妾听說用冷水洗臉可解酒。”玄宗便命內侍從興慶池汲水,讓宮女含在口中噴在李白臉上。李白從夢中驚醒,見到皇帝,大驚失色,連忙伏地請罪︰“臣罪該萬死!臣乃酒中仙人,懇請陛下恕罪!”玄宗伸手將他扶起︰“今日朕與愛妃賞名花,需有新詞助興,所以召你來,你且作《清平調》三章。”李龜年遞上金花箋,李白醉意中揮筆疾書,片刻間便寫成三首︰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
玄宗讀完,贊嘆不已︰“如此才華,翰林院眾學士無人能及!”當即命李龜年按曲調演唱,梨園子弟伴奏,自己還親自吹起玉笛和樂。一曲唱罷,楊貴妃整理繡帕,向玄宗拜謝。玄宗笑道︰“別謝朕,該謝李學士!”楊貴妃手持玻璃七寶杯,親自斟滿西涼葡萄酒,命宮女賜給李白。此後,玄宗還敕令李白可隨意游覽內苑,派內侍帶著美酒隨行,任他暢飲。從此,宮中設宴,李白常被召去,連楊貴妃也對他另眼相看,十分敬重。
高力士對當初被迫為李白脫靴一事懷恨在心,卻又無可奈何。一天,楊貴妃再次吟誦李白所作的三首《清平調》,倚靠著欄桿,滿臉傾慕。高力士見四周無人,趁機進言道︰“奴婢原以為娘娘听了李白這些詞,會對他恨之入骨,怎麼反而如此欣賞?”楊貴妃疑惑道︰“我為何要恨他?”高力士解釋說︰“‘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句,趙飛燕是西漢成帝的皇後。如今的圖畫里,畫著一個武士手托金盤,盤中有個女子舉袖起舞,那就是趙飛燕。她身姿輕盈,走路時如同花枝顫動。但趙飛燕與燕赤鳳私通,藏在夾壁牆中。成帝進宮,听到牆里有咳嗽聲,搜出赤鳳後將其殺死,還想廢掉趙後,多虧她妹妹合德全力相救才作罷,此後成帝終身不再踏入正宮。李白用趙飛燕來比喻娘娘,這分明是在詆毀您,娘娘怎麼不多加思量?”
其實,當時楊貴妃認胡人安祿山為養子,二人在宮中有不正當往來,此事宮中眾人皆知,唯獨瞞著唐玄宗。高力士提及趙飛燕之事,正好戳中了楊貴妃的痛處。從此,楊貴妃心中對李白懷恨,常在玄宗面前說李白恃才傲物、酒後無禮,沒有做臣子的規矩。唐玄宗見楊貴妃不喜歡李白,便不再召他參加宮中宴會,也不讓他在宮中留宿。李白察覺到是高力士在背後中傷自己,導致皇帝對他日漸疏遠,多次向玄宗辭官,玄宗卻始終沒有答應。無奈之下,李白更加放縱自己,整日飲酒作樂,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 、崔宗之、甦晉、張旭、焦遂等人成為酒友,被當時的人們稱為“酒中八仙”。
盡管唐玄宗內心十分欣賞李白,但因楊貴妃與李白不和,也只能漸漸疏遠他。看到李白多次請求回鄉,毫無留戀朝堂之意,玄宗便對他說︰“你志向高遠,我準許你暫時回鄉,不久後再召你回來。但你對朕有大功,怎能空手而歸?你有什麼需求,盡管說,朕一定滿足你。”李白回答道︰“我別無所求,只要手頭有錢,每天能喝上酒就滿足了。”于是,玄宗賜給李白一面金牌,上面御筆書寫︰“敕賜李白為天下無憂學士,逍遙落拓秀才,逢坊吃酒,遇庫支錢,府給千貫,縣給五百貫。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失敬者,以違詔論。”此外,還賜給他黃金千兩、錦袍玉帶、金鞍龍馬,以及二十名隨從。李白叩首謝恩,玄宗又賜給他兩朵金花、三杯御酒,看著他在駕前上馬出發。朝中百官都請假,帶著酒為他送行,從長安街一直送到十里長亭,一路酒筵不斷。只有楊國忠和高力士二人心中記恨,沒有前來送別。而賀知章等七位酒友,一直將李白送到百里之外,又相聚了三日後才依依惜別。李白在詩集中寫下《還山別金門知己詩》,其中寫道︰“恭承丹鳳詔,數起煙蘿中。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閑來東武吟,曲盡情未終。書此謝知己,扁舟尋釣翁。”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白身著錦衣、頭戴紗帽,騎馬上路,一路上人們都稱他為“錦衣公子”。果然如御賜金牌所言,他所到之處,酒肆供酒,府庫給錢。不久後,李白回到錦州,與許氏夫人相見。當地官府得知李學士回鄉,紛紛前來拜賀,他每日都沉浸在酒宴之中。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過去了半年。一天,李白告訴許氏,自己想去游歷山水。他打扮成秀才模樣,將御賜金牌藏在身邊,帶著一個小僕,騎著一頭健壯的驢子,隨意而行。所到之處,府縣按照金牌上的旨意,為他提供酒資。
有一天,李白來到華陰縣境內,听說這里的知縣貪財害民,便心生一計,想要治治他。李白來到縣衙前,讓小僕退下,自己倒騎著驢子,在縣衙門口來回走了三趟。此時,知縣正在廳堂上審理案件,看到這一幕,大怒道︰“可惡!竟敢戲弄本官!”立即命令衙役將李白帶到廳前審問。李白裝作微微醉酒的樣子,無論怎麼問都不回答。知縣只好讓獄卒將他關進牢房,打算等他酒醒後,讓他好好寫供狀,第二天再進行判決。
獄卒把李白帶進牢房,見到獄官後,李白捋著胡須哈哈大笑。獄官心想︰“這人怕是瘋了吧?”李白說道︰“我沒瘋。”獄官說︰“既然沒瘋,就好好寫供狀。你是什麼人?為什麼倒騎驢子,冒犯縣令?”李白說︰“要我寫供狀,拿紙筆來。”獄卒將紙筆放在案上,李白把獄官拉到一邊說︰“你站開些,我寫。”獄官笑道︰“我倒要看看這個瘋子能寫出什麼來!”只見李白寫道︰“供狀錦州人,姓李單名白。弱冠廣文章,揮毫神鬼駭。長安列八仙,竹溪稱六逸,曾草嚇蠻書,聲名播絕域,玉輦每趨陪,金鑾為寢室。吸羹御手調,流涎御袍拭,高太尉脫靴,楊太師磨墨。天子殿前尚容乘馬行,華陰縣里不許我騎驢入?請驗金牌,便知來歷。”
寫完後,李白將供狀遞給獄官。獄官看後嚇得魂飛魄散,連忙低頭下拜道︰“學士老爺,小人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還望您大人有大量,饒恕小人!”李白說︰“這不關你的事,你去告訴知縣,我是奉金牌聖旨而來,他憑什麼把我關在這里?”獄官拜謝後,急忙將供狀呈給知縣,並說明了李白持有金牌聖旨一事。知縣听後,如同五雷轟頂,只好和獄官一起到牢房中拜見李白,磕頭哀求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犯,還請您可憐可憐我!”
當地的官員們听說此事後,都前來拜見李白。李白坐在大廳正座上,眾官員行完參拜之禮後,他拿出金牌給大家看,上面寫著︰“學士所到,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不敬者,以違詔論。”李白問道︰“你們覺得自己該當何罪?”眾官員看完聖旨,紛紛低頭下拜︰“我們都罪該萬死。”李白見眾人苦苦哀求,便笑著說︰“你們受國家俸祿,為何還要貪財害民?如果能改過自新,我就免了你們的罪。”眾官員听後,紛紛表示一定改正,不敢再犯。隨後,他們在廳堂上大擺筵席,招待李白,一連喝了三天酒才散去。從此,這位知縣洗心革面,成為了一位廉潔奉公的好官。這件事傳到其他郡縣,大家都猜測是朝廷派李學士微服私訪,考察地方吏治。各地官員紛紛改正,貪污腐敗的現象大大減少,官員們變得廉潔起來,對待百姓也更加和善。
李白游歷了趙、魏、燕、晉、齊、梁、吳、楚等地,每到一處都盡情欣賞山水風光,享受詩酒帶來的樂趣。後來,安祿山發動叛亂,唐玄宗逃往蜀中,楊國忠在軍中被誅殺,楊貴妃在佛寺中被賜縊死。李白為躲避戰亂,隱居在廬山。當時永王李 擔任東南節度使,暗中有自立為王的野心。他听聞李白才華出眾,強行將李白請下山,想讓他擔任偽職,李白堅決不從,被留在幕府中。不久後,唐肅宗在靈武即位,任命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率軍收復長安和洛陽。有人告發永王李 謀反,肅宗便派郭子儀帶兵討伐。永王兵敗後,李白才得以脫身。他逃到潯陽江口時,被守江的將領抓獲,當作叛黨押送到郭子儀的軍營前。
郭子儀一見是李白,立即喝退軍士,親自為他解開繩索,請他坐在上位,然後跪地拜謝道︰“當年在長安東市,若不是恩公相救,我哪有今天!”隨即命人置辦酒席為李白壓驚,並連夜寫好奏章,上奏皇帝,為李白辯解冤屈,還提及他當年撰寫嚇蠻書的功勞,推薦他的才能,認為可以委以重任。這正是施恩得報的體現,正所謂“兩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此時,楊國忠已死,高力士也被貶到遠方。唐玄宗從蜀中回到長安,成為太上皇,他也向唐肅宗稱贊李白的才華。于是,肅宗征召李白為左拾遺。但李白早已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覺得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便推辭不接受官職。他告別郭子儀後,乘船游覽洞庭湖、岳陽,又經過金陵,將船停泊在采石江邊。
當晚,月光皎潔,如同白晝。李白在江邊暢飲,忽然听到天空中傳來悅耳的音樂聲,聲音越來越近,靠近船邊。奇怪的是,船上其他人都沒听見,只有李白能听到。緊接著,江中風浪大作,數丈長的鯨魚躍出水面,還有兩位仙童手持符節,來到李白面前,說道︰“上帝奉迎星主歸位。”船上的人都被嚇得暈倒,過了一會兒才甦醒過來。眾人只見李白坐在鯨背上,在音樂的引導下,騰空而去。
第二天,船夫將此事告訴了當涂縣令李陽冰,李陽冰將此事上奏朝廷。皇帝下令在采石山上修建李謫仙祠,每年春秋兩季進行祭祀。到了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有個書生在月夜乘船渡過采石江,看見一艘掛著錦帆的船從西邊駛來,船頭上掛著一面白牌,上面寫著“詩伯”二字。書生于是高聲吟誦道︰“誰人江上稱詩伯?錦繡文章借一觀!”船中有人回應道︰“夜靜不堪題絕句,恐驚星斗落江寒。”書生大吃一驚,正想靠近船只拜訪,那船卻停泊在采石山下。只見船上有個人身著紫衣、頭戴紗帽,飄飄然如同仙人,徑直走進了李謫仙祠。書生隨後追進祠中,卻不見人影。這時他才明白,和他對詩的人正是李白。直到現在,人們提到“酒仙”“詩伯”,都公認李白是第一人。後人有詩贊嘆︰“嚇蠻書草見天才,天子調羹親賜來。一自騎鯨天上去,江流采石有余哀。”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