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全傳第三十一回
孟四雄揮刀砍向濟公禪師,羅漢爺翻身坐起,抬手一指,口中念出六字真言︰"�嘛呢叭咪哞敕令赫。"瞬間用定神法將賊人定在原地。濟公一腳踹醒甦祿,一腳推醒馮順,大聲喊道︰"不好了!有賊人要殺人!"甦祿和馮順猛然睜眼,只見孟四雄、李虎二人手持利刃,直挺挺地僵立在床邊,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兩人慌忙跳下床,跌跌撞撞往外跑,邊跑邊在院中大聲呼救︰"抓賊啊!殺人啦!救命啊!"此時,巡夜的官兵正巧經過。本汛千總劉國斌正為前街興隆緞店的搶劫案發愁——此前賊人明火執仗搶劫,砍傷更夫,搶走五十匹緞子和一千兩銀子,案件一直未破。听聞店內有人喊賊,劉國斌立即下令兵丁登梯翻牆入院,打開大門。
劉千總帶人沖進院子,第一眼看到甦祿,便不由分說命人將其鎖住。甦祿急忙辯解︰"大人!我不是賊!賊在屋里呢!我們三人從臨安來尋人,昨晚住在這里,剛才有人持刀要殺我們!"官兵卻道︰"之前綢緞店捉賊時,就因為輕信喊人的是良民,結果讓賊人趁機逃脫。這次說什麼也不能再上當了。"
甦祿無奈,只得懇求︰"那你們先去屋里看看賊人,順便找找我們的同伴,一個是老頭兒馮順,還有一個是和尚濟公。"兵丁們進入上房,見孟四雄、李虎及伙計劉大、李二四人呆立不動,便上前繳了他們的刀具,用鎖鏈一一捆綁。隨後,眾人在店內四處搜尋馮順和濟公。
眾人找了一圈,各處都不見人影,正著急時,忽然听見馬槽底下傳來呻吟聲。走近一看,原來是馮順蜷縮在那里。馮順被扶出後,講述的情況與甦祿一致,官兵這才解開甦祿的鎖鏈。接下來找濟公,眾人搜遍各房都不見蹤跡,最後在廁所里听到鼾聲如雷——只見濟公倚著牆睡得正香,仿佛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驚天動地的一幕。
馮順急忙上前推了推濟公,焦急地說道︰“濟公師父,您怎麼還在睡覺!官兵已經到了,把那些賊人都抓住了!”濟公慢悠悠地睜開雙眼,突然裝作驚慌失措的樣子,大聲喊道︰“不好啦!有賊啊!快來人救命!”甦祿一臉疑惑地看著濟公,忍不住問道︰“師父,明明有賊人要行凶,您怎麼還能睡得著?”濟公撓了撓頭,笑嘻嘻地解釋︰“可能是剛才太鬧騰,鬧著鬧著我反倒睡著了。”眾人無奈,只好催促道︰“先別多說了,快到上房去拿你們的東西吧。”
三人來到北上房,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大吃一驚——原本放著銀子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一堆石頭。甦祿瞪大了眼楮,震驚地問濟公︰“師父,這些銀子怎麼一下子都變成石頭了?”濟公卻只是神秘地笑了笑,並不回答。
隨後,官兵將濟公、甦祿和馮順三人一起帶到了武汛衙門。在衙門里,馮順詳細地向千總劉國斌講述了從臨安出發後,借宿孟家老店遇到賊人,再到官兵抓捕的全部經過。劉國斌仔細詢問了三人的姓名和來歷,整理好相關文書後,決定將濟公等三人連同被抓獲的賊人,一起押解到余杭縣衙門處理。
此時,余杭縣的知縣正為高國泰的案子愁得焦頭爛額,遲遲找不到破案的頭緒。就在這時,殷家渡武汛千總押解著濟公等人來到了縣衙。知縣傳令先帶濟公上堂問話,只見濟公穿著破舊的僧袍,一副瘋瘋癲癲的樣子站在堂下,既不跪拜也不行禮。
知縣見狀,臉色一沉,厲聲問道︰“你是哪里來的和尚?到本縣有什麼事?見了本官為何不跪?”濟公卻毫不在意,哈哈大笑起來,說道︰“老爺,我是西湖靈隱寺的濟顛和尚。西湖邊上有座城隍山,好多人都去那兒拜我。這次我是為了尋找高國泰才來到這里,沒想到卻要在您的公堂上喊冤。”
知縣一听“濟顛和尚”的名號,態度立刻變了,連忙說道︰“原來是聖僧,弟子有眼不識泰山,來人,快給聖僧看座!”濟公大大方方地坐下,把在孟家老店投宿,發現黑店陰謀,再到官兵抓捕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甦祿和馮順也在一旁磕頭行禮,佐證濟公所言屬實。
听完陳述,知縣下令︰“把賊人帶上來!”衙役們很快將孟四雄押到堂前,孟四雄戰戰兢兢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頭。知縣一拍驚堂木,問道︰“孟四雄,那孟家老店是你開的吧?”孟四雄連忙回答︰“回老爺,是小人開的。”知縣緊接著追問︰“你為什麼要開黑店害人?開了多少年了?一共害了多少人?從實招來!”孟四雄卻裝出一副無辜的樣子,狡辯道︰“老爺明鑒,小人一向本分做生意,從來不敢害人。昨天晚上店里進了賊,小人拿著刀去追賊,正巧被巡夜的官兵誤會,把小人當成賊抓了!”
知縣冷哼一聲,說道︰“先把他帶下去!”然後傳訊抓捕的官兵,詳細詢問捉賊的經過。官兵們把如何听到呼救聲、翻牆進院、誤鎖甦祿,以及發現孟四雄等人持刀僵立的情形,都一一稟報。知縣听完,再次下令︰“把李虎帶上來!”並特意叮囑,不準讓孟四雄和李虎私下串通口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虎被押上堂後,知縣上下打量著他。只見李虎三十多歲,滿臉橫肉,眉毛粗短,眼楮又圓又凶,一看就不是善茬。知縣嚴肅地說道︰“李虎,剛才孟四雄已經全招了,你還不老實交代?”李虎心想孟四雄都招了,自己也瞞不住了,便說道︰“老爺,既然他說了,我也如實招了吧。我和孟四雄都是殷家渡本地人,從小就結拜成兄弟。這座店是我們一起開的,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只要遇到獨自住店、行李又多的客商,我們就下蒙汗藥把人迷倒,謀財害命,前前後後一共害了三四十個人……上個月二十六號,店里來了三個從山東蓬萊島來的人,都是綠林道上混的……”
為首的名叫周殿明,江湖人稱淨江太歲,還有他的兩個徒弟,分別是翻浪鬼王廉和破浪鬼胡方。這三人因購買緞子與興隆緞店發生口角,爭執之下動起手來。當晚,他們邀約孟四雄等人一同搶劫興隆緞店,搶走緞子五十匹、銀子一千兩,還用刀威脅並砍倒了更夫。孟四雄等四人參與搶劫後,因分贓不均,周殿明賭氣離開。此次見濟公帶著兩人住店,他們見其攜帶銀兩較多,便派伙計暗中加害,不料被官兵抓獲。李虎坦言︰“這些都是實情,小人不敢撒謊。”
知縣審問清楚後,又傳訊伙計劉大、李二,二人也如實招認。隨後將孟四雄帶上堂對質,確認了全部案情。接著,知縣命人帶高國泰、李四明、冷二上堂,讓招房書班宣讀供詞,證實搶劫興隆緞店一事與高國泰、李四明無關,當即下令釋放二人。
馮順見到高國泰,連忙說道︰“先生許久未見,我們都是為尋你而來。”高國泰退到堂下,見馮順上前施禮,便將此前經歷從頭至尾講述了一遍。此時,堂上判冷二打四十大板,戴枷示眾;孟四雄打四十大板,連同李虎和兩名伙計一同戴上鐐銬,押入大牢。
濟公見案件了結,起身謝過知縣,下堂與高國泰等人相見。李四明提議︰“先請高兄和濟公師父及兩位管家到我家歇息,明日再啟程。”濟公應允。眾人行至西門外,濟公問高國泰︰“王成壁接濟你的銀兩,被何人偷去?”高國泰答道︰“弟子不知,聖僧莫非知曉?”濟公大笑,手指前方。
只見從李四明院中走出一名二十多歲的男子,面色青白,眉小眼短,兩腮無肉,頭戴牛心發髻,身穿青布夾襖和中衣,腳穿白襪青鞋,眼神如籬雞般東張西望。李四明認出此人是冷二的妻弟夏一跳,平日專在街市偷摸行竊,是個白日賊。當日高國泰在錢鋪換銀子時被他撞見,他便假意進城,故意撞翻高國泰,偷走銀子,兩夜之間在賭場揮霍殆盡。此次他來找冷二借錢,得知冷二因官司入獄,剛一出門就遇見濟公等人。濟公手指夏一跳,夏一跳見狀驚呼︰“眾位看我,今日報應臨頭!”隨即自打耳光,狂奔至河邊投水自盡,浮上水面後很快氣絕身亡。地方官得知後,上報無名男子溺亡,經當地官員驗尸後就地安葬。
李四明請眾人到家,置辦酒席款待濟公。高國泰對李四明說︰“賢弟,你明日到南門外找王成壁,將我的事如實相告,替我謝過他的救命之恩。”李四明應道︰“明日我便前往。”當夜,濟公留宿李四明家中。
次日清晨,濟公帶著高國泰、甦祿、馮順從余杭縣出發,沿大道前往臨安。一日,行至一座名為雲蘭鎮的集鎮,只見街市上人煙稠密,商鋪林立。行至十字街時,見東邊路北有一戶人家,大門內搭起一座三丈六尺高的法台,台上擺放法桌法椅,懸掛五色彩綢,分東西兩側布置。濟公見狀,掐指連擊三掌,嘆道︰“善哉善哉,我和尚既遇此事,豈有袖手旁觀之理?且慢,需如此這般行事。”
據書中交代,這戶人家主人姓梁名萬蒼,家財萬貫,膝下僅有一子梁士元。梁員外為人樂善好施,常修橋鋪路、齋僧布道、修建寺院、刻印經文。此前有個老道來此化緣一百兩銀子,稱要修繕佛殿,不料梁員外去西街拜客時,竟見該老道從煙花場所走出。員外回家後對家人說︰“我施舍的錢財,竟被這老道用于尋花問柳,今後再也不能輕易施舍了。”家人梁修德提議︰“員外一向行善,如今本地連年歉收,米價高昂,何不設立粥廠,賑濟鄉鄰,也是一件善事。”梁萬蒼聞言大喜,當即稟明當地官府,擇日開設粥廠,每日清晨施粥,領粥者除可食用一份粥外,另給一百文錢,以便其購買種子耕種。梁員外每日在門口照料施粥事務。
半月後的一天晌午,梁士元在門口閑立,忽見一名老道從西邊走來。此人年約五旬開外,頭戴青布道冠,身穿青布道袍,腳穿白襪青鞋,背負斜插寶劍,手持蠅拂,面色黑如烏金紙,黑中透亮,濃眉大眼,滿臉連鬢落腮胡。老道一見梁士元,眼中閃過一絲惡念。正所謂︰妖人暗生害人計,羅漢長懷惻隱心。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濟公全傳第三十二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梁士元正在門外站立,忽見一位道士從西邊走來。道士開口道︰“無量佛,善哉善哉。貧道雲游三山五岳,訪道尋仙,擅長相面之術,能斷吉凶。觀公子相貌堂堂,五官端正,日後必成大器,定是翰林院這般文職官員的料子。”梁士元連忙拱手施禮,問道︰“道爺貴姓?在何處名山洞府修行?還請您賜教。”道士答道︰“貧道在正北五里的五仙山祥雲觀出家,姓張名妙興,平生喜好相面。”梁士元說︰“道爺既然精通相面,勞煩為我看相。”
張妙興一听,正中下懷。原來他雲游回廟時,見道觀圍牆倒塌、大殿失修,便責怪師弟劉妙通不知化緣修廟,只知在家閑坐。劉妙通無奈道︰“並非我不去化緣,雲蘭鎮的梁善人如今不再施舍,他家中開設粥廠賑濟窮人。此前有個道門中人在梁善人處化得一百兩紋銀,稱要修佛殿,卻拿去煙花場所揮霍,被梁員外撞見,從此便不再施舍僧道,我又能去哪里化緣?”張妙興不服道︰“好,若我化不來梁善人的施舍,便給你磕頭,明日我就去試試。”因此,他今日來到此處,見梁士元在門口站立,便心生一計,上前以相面為由,打算施展五鬼針頭法和七箭鎖陽喉的邪術。
張妙興拉過梁士元的手,假意端詳道︰“公子生得眉清目秀,出身詩書世家,祖上根基深厚,如石中美玉、花中丹桂般出眾。如今雖暫未顯達,卻如沖雲之鳥暫落荊棘,吞舟之魚困于淺灘,待得機遇,必能化龍騰飛。請公子告知生辰八字,我為你細細推算。”梁士元不疑有他,如實告知了自己的生辰八字。張妙興暗暗記下,暗中掐訣念咒,趁梁士元不備,猛然發力,勾走了他三魂中的一魂、七魄中的二魄。梁士元猛然一驚,隨即倒地昏迷。
張妙興回到廟中,吩咐師弟劉妙通用干草扎一個草人,用朱筆寫上梁士元的生辰八字,又用七枚新針釘住草人心髒。劉妙通為人忠厚,見狀忙問所害何人,張妙興卻道︰“你別多嘴,我這不是害人,是要讓梁員外回心轉意施舍錢財。”此後,他每日都到雲蘭鎮附近窺探。
再說梁士元倒地後,家人見狀連忙將他抬到內院上房。梁員外年逾六十,僅有這一個兒子,听聞消息嚇得心驚膽戰,急忙派人請來名醫診治。然而,大夫們都說梁士元是失了魂魄,吃藥難以奏效。梁員外急得求神拜佛,許下大願,可一連兩天,梁士元依舊昏迷不醒。
這天早晨,梁員外站在門口查看粥廠施粥情況,見一位婦人帶著幾個孩子前來。婦人前頭跑著三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後面跟著兩個七八歲的小子,背上還背著一個三四歲的男孩,懷中還抱著一個一兩歲的幼兒。梁員外見狀,感慨道︰“這婦人竟帶了這麼多孩子來。”忙讓家人將婦人請過來。婦人趕忙放下孩子,跪地叩頭︰“願員外多福多壽,子孫滿堂。”梁員外問道︰“這些孩子都是你家的?”婦人答道︰“民婦姓趙,丈夫外出經商未歸,家中孩子眾多,又逢荒年,實在難以糊口,只好帶他們來討些粥食活命。”梁員外听了心生憐憫,吩咐家人取來十吊錢賞賜給孩子們。婦人千恩萬謝,拿錢離去。
望著婦人離去的背影,梁員外不禁感慨︰“這婦人雖然貧苦,卻有七個孩子,日後孩子們長大,或許能有一番造化。我雖家財萬貫,卻只有一個兒子,如今還病成這樣。看來人生在世,子嗣多少都是命中注定,苦求神佛也未必有用。”
正感慨間,忽見一位老道從西邊走來。這老道身穿青色道袍,面色黝黑如鐵,滿臉連鬢落腮胡,背後斜插一把寶劍,口中念叨︰“無量佛,善哉善哉。貧道游方至此,見府上犯了五鬼飛廉煞,家中恐有不祥,尤其是小輩,會遭惡病纏身。”梁員外一听,連忙上前施禮︰“仙長請留步,我家確實有此憂患,還請仙長幫忙破解。”老道說︰“員外需帶我到宅內仔細查看。”
梁員外帶老道到內院各處查看,最後來到書房。老道煞有介事地說︰“員外,明日需在大門內搭建一座三丈二尺高的法台,台上擺一張八仙桌、一把太師椅,再備長壽香一封、五供一堂、黃毛邊紙一張、硯台一方、毛筆一枝、白文一塊、朱砂一包、香菜根無根水一碗、五谷糧食一盤。法台前要懸掛青、黃、赤、白、黑五色綢子,對應金木水火土五行。此外,需準備五百兩銀子用于散福,如此便可化解宅中劫數,之後我再為令郎治病。”
梁員外聞言大喜,連忙吩咐家人倒茶,又問道︰“還未請教道爺法號,在何處修行?”老道答道︰“員外貴人多忘事,我常來府上,姓張名妙興,就在村北五里的五仙山祥雲觀出家。”梁員外這才想起︰“原來是街坊,失敬失敬。”隨即吩咐擺齋款待。張妙興擺手道︰“員外不必麻煩,改日再擾,我需回廟準備法事用品,明日準時來除煞。”說罷告辭,梁員外親自送到門外。
待老道離去,梁員外趕忙吩咐家人按要求搭建法台、準備物品。眾人忙碌到日落,總算一切就緒。次日巳時左右,老道尚未到來,濟公卻帶著高國泰、甦祿、馮順經過此地。濟公一眼望見大門內的法台,心中已然明了︰“好個妖孽,竟敢在此興風作浪!”他吩咐三人在門外等候,自己則邁步走向大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門口的家人見狀,紛紛阻攔︰“和尚,你來晚了,門上貼著‘概不書緣’呢。我家員外原本喜好施舍,但如今無論僧道,一概不接待。你若早來,還能在粥廠討碗粥,現在只能明天再來了。”濟公卻道︰“我從早上到現在沒吃飯,眾位行行好,施舍些吃的吧。”旁邊一位老管家心地善良,見濟公可憐,便說︰“我今早身體不適,有碗白米飯和菜沒動,拿來給你吧。”說罷進屋端出飯菜,不料遞給濟公時,兩人手一錯,碗碟落地摔碎。
老管家埋怨道︰“我好心給你飯,你怎麼弄掉了?”濟公笑道︰“你讓我吃剩飯?我要吃的可是干鮮果子、冷葷熱炒、蜜餞糕點、雞魚鴨肉,整桌酒席伺候,還要請你家員外陪我上座,我才肯吃。”家人們一听,紛紛怒道︰“你這窮和尚太能胡說,我家員外怎會陪你吃飯?簡直白日做夢!”濟公反問︰“此話當真?我若能化來這等齋飯,你們待如何?”家人不屑道︰“你若能做到,算你本事!”
濟公不再多言,抬手往嘴里一抓,朝大門內扔去,口中喊道︰“化緣嘍!”家人見狀掩口偷笑。濟公連喊三聲,只听院內有人喝問︰“外面何人喧嘩?”只見一位員外從內走出。濟公打量此人︰身長八尺,頭戴雙葉逍遙員外巾,身著寶藍緞子逍遙員外袍,腳穿篆底官靴,面容慈祥,留著花白胡須。梁員外一見濟公,仿佛看到救星,正欲請他為兒子治病。一場正邪較量,即將展開。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濟公全傳第三十三回
濟公在門口大聲嚷嚷著化緣,梁員外听到動靜,從內院走出來問道︰“是誰在我家門口吵鬧?”濟公趕忙上前行禮,說道︰“員外,是我和尚路過此地。久聞員外樂善好施,我一看府上宅院,似有五鬼飛廉煞作祟,家中必有病人。我本想為府上淨宅除煞、退鬼治病,誰知門口的家人一上來就問我要門包,我說我不是來求員外施舍的,哪有門包給他們,因此才爭執起來。”
梁員外一听,斥責家人︰“你們這些奴才,不知在門口搞了多少歪門邪道!”家人連忙分辨︰“員外您誤會了,這和尚一來就說要化緣……”于是把之前的事情原原本本說了一遍。梁員外也不深究,轉而問濟公︰“和尚,您的寶剎在哪里?”濟公回答︰“我來自杭州西湖靈隱寺,法名道濟,世人訛傳的濟顛僧就是我。”梁員外看著濟公一身邋遢模樣,半信半疑,但還是說︰“既然聖僧慈悲,就隨我來。”
濟公跟著梁員外來到內院上房的東里間,只見炕上躺著昏迷不醒的梁士元,旁邊有許多婆子和家人伺候。梁員外連忙呼喚︰“兒啊,士元,快醒醒!”喊了好幾聲,梁士元依舊昏昏沉沉,毫無反應。濟公見狀說道︰“員外不必著急,我讓他說兩句話、吃點東西,馬上就能見效。”老員外大喜︰“若真能如此,全靠聖僧慈悲救我兒性命。”
濟公摘下自己的帽子,讓家人扶起梁士元,輕輕把帽子戴在他頭上,口中念誦六字真言︰“�嘛呢叭咪哞�敕令赫。”不一會兒,梁士元慢慢睜開眼楮,長出一口氣,說道︰“來人,給我點水喝。”老員外見狀喜出望外,連聲稱好。濟公笑道︰“就沖這一手,值你一頓飯不?”梁員外忙說︰“聖僧這是什麼話?別說一頓飯,就是我常年供奉您老人家也是應該的。”濟公說︰“那倒不必。”梁員外又問︰“聖僧想吃什麼?讓他們趕緊預備。”濟公說︰“把你們管廚的叫來,我跟他說。”
廚子很快被叫來,濟公吩咐︰“你去準備糖拌蜜餞、干鮮果品、冷葷熱炒,擺一桌上等的海味席,就在外間屋吃。”廚子答應著去了。梁府本就是富貴人家,食材應有盡有,不一會兒,家人就擺好桌凳,廚子也把菜備齊了。梁員外請濟公上座喝酒,自己在旁邊陪著,兩人開懷暢飲。
梁員外看著兒子在里屋能說話、要糖水喝,心里高興,心想︰“和尚這帽子真是神了,比什麼靈丹妙藥都管用。我問問他多少錢,把帽子留下給我兒戴。”于是說道︰“聖僧的妙法果然手到病除。”濟公趁機問︰“員外看我這帽子好不好?”梁員外說︰“好。”濟公接著說︰“好是好,我正想找個買主把它賣了。”梁員外心中暗喜,忙問︰“和尚打算賣多少錢?我買了。”濟公說︰“員外要買也好,把你這分家業、買賣、房產、地業都給我,我就把帽子給你。”老員外一听,連連搖頭︰“這我可買不起。”
說話間,家人把菜上齊了,濟公邊吃邊說︰“員外,把你門口看門的管家叫來,我有話跟他說。”梁員外吩咐家人去叫,管家很快來到屋里,濟公說︰“我剛才說要吃上等高擺海味席,讓你們員外陪著我,沒說錯吧?沒辜負你吧?”管家連忙說︰“是是是。”濟公又對梁員外說︰“員外您再行行好,我還帶了三個跟班的在外面等著,他們還沒吃飯呢。”梁員外吩咐把三人請進來,預備酒席。家人心想︰“這和尚穿得破破爛爛的,他的跟班能好到哪去?”沒想到出去一看,高國泰一身儒雅書生打扮,氣宇軒昂;甦祿和馮順也衣著整齊,派頭十足。家人連忙把三人讓到門房,擺上酒席招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里屋中,梁員外陪著濟公喝酒閑聊,正談得興起,一個家人湊到員外耳邊小聲說︰“員外,道爺來了。”這一下,梁員外犯了難︰一邊是正在喝酒的濟公,一邊是來做法事的老道,兩邊都得罪不起。他心里琢磨︰不管是和尚還是老道,誰能治好我兒子的病,我都得好好感謝。
濟公見梁員外神色有異,說道︰“員外想必是有親戚來了,不用管我,去應酬吧。”梁員外借機說︰“正是。”濟公又調侃︰“估計不是外人,說不定是你小姨子來了?”梁員外笑著起身,吩咐家人給濟公斟酒,“我去看看,一會兒就回來陪聖僧喝酒。”說完便往外書房走去。
外書房在西配房,梁員外進去一看,老道張妙興已經坐在里面,家人正在一旁奉茶。梁員外趕忙行禮︰“仙長駕到,沒能遠迎,還請恕罪。”老道說︰“員外客氣了,咱們知己之間不用客套。”梁員外吩咐擺酒,問老道︰“仙長吃素還是吃葷?”張妙興說︰“葷素都行。”家人很快擺好一桌酒菜,梁員外親自給老道斟酒,坐在一旁相陪,閑聊起來。
梁員外忽然問道︰“仙長,我跟你打听個人,你可知道西湖靈隱寺的濟公?”老道一听,心想︰“要是說濟公有本事,那不是顯得我沒本事?”于是說道︰“員外說的就是那個西湖靈隱寺里喝酒發瘋的濟顛僧吧?他就是個無知之輩,不值一提。”
這話剛說完,就听院子里有人大聲說道︰“好你個雜毛老道,居然在背後說人壞話!”只見門簾一掀,濟公走了進來。梁員外心里暗叫不好︰“這些家人怎麼回事,我讓他們陪著和尚喝酒,怎麼讓他跑出來了?這老道和和尚要是吵起來,可就麻煩了。”
原來,濟公在里屋喝酒時,趁家人不注意,走到里間屋把梁士元頭上的帽子摘了下來。剛才還坐著說話的梁士元,帽子一被摘掉,立刻又昏迷過去,倒在炕上。家人急了︰“和尚,你怎麼把帽子摘了?”濟公說︰“一頓酒能吃多長時間?我先摘了,等餓了再拿帽子換酒吃。”說完就往外走,家人問他去哪,他說去上廁所,還不讓人跟著,家人只好由他去了。
濟公走到西跨院,正好听見老道貶低自己,于是掀簾進屋,故意說︰“喲,這屋里還有個老道,你可別多心,我沒罵你,我罵的是那個老道。”梁員外趕緊起身說︰“聖僧請坐,仙長請坐,我給二位引見一下。”濟公卻說︰“員外不用引見,我認識他。”說著便坐下了。家人又添了一副杯筷,濟公自斟自飲。
老道見濟公衣著破爛,坐下就吃,心中不悅,問道︰“和尚,你是哪個廟里的?”濟公喝了一杯酒,翻著眼楮說︰“你要問我,就是那西湖靈隱寺里喝酒發瘋、無知無輩、不值一提的濟顛僧。”老道一听,氣得夠嗆。濟公又問︰“張道爺貴姓啊?”老道沒好氣地說︰“和尚你成心是吧?你明知我姓張,還問!”濟公接著說︰“我跟你打听個人,你認識嗎?我有個徒孫叫華清風,你可認識?”
老道一听,怒火中燒︰“這和尚太囂張了,居然說我師父是他徒孫,我得好好教訓教訓他!”于是口中念咒,手上結印,打算和濟公斗法。這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一場僧道斗法即將展開。不知兩人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濟公全傳第三十四回
濟公與妖道正爭執不下,老道開口挑釁︰“和尚,我連叫你三聲,你敢答應嗎?”濟公挑眉回應︰“別說三聲,六聲也敢答應,你只管叫!”老道連喚三聲“濟顛”,口中念念有詞,猛地將酒杯拍在桌上,喝聲“敕令”!只見濟公正舉杯飲酒,突然渾身一軟,翻身栽倒在地。梁員外見狀大吃一驚,急忙問道︰“仙長,這是怎麼回事?”老道捋須解釋︰“小道略施法術,鎖住了他的魂魄。這酒杯扣在桌上一日,他便昏迷一日;唯有我親自拿開酒杯或施藥,他才能甦醒。”
不料話音剛落,濟公竟慢悠悠地坐了起來,揉著眼楮說道︰“老道,你這法術倒是靈驗,只是藥效太短了些。”老道臉色一沉,又問︰“和尚,你敢把生辰八字告訴我嗎?”濟公坦然一笑,將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如實相告。老道听罷,指尖掐訣,猛然朝濟公頭頂拍去,口中喝令︰“疾!”隨後甩袖起身,對梁員外說︰“員外听好了,我走後速速將這和尚放走,否則等到雞鳴時分,他必魂飛魄散,屆時員外恐怕要擔上人命官司。”說罷拂袖離去。梁員外望著昏迷不醒的濟公,急得不知所措,只能在後面緊緊跟隨,連聲說道︰“仙長留步,還請寬恕和尚一回。”老道卻不予理會,徑直回到五仙山祥雲觀,喝令師弟劉妙通︰“快去用干草扎一個草人來!”劉妙通心驚問道︰“師兄又要加害何人?”老道咬牙切齒道︰“並非我無故害人,實在是那濟顛僧屢屢戲耍于我,今日定要借妖法取他性命,報仇雪恨!”劉妙通不敢違抗,立刻用干草扎了一個草人,放在一旁。老道又讓劉妙通準備法事用品,吃完晚飯後,他先將八仙桌擺到大殿門前,然後把香爐、蠟扦等五供及應用物件一一排好,將兩個草人分別放在兩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等到星斗滿天,老道走到外面,摘下道冠,解開發繩和包頭條,散開頭發,拔出寶劍,點燃香火,口中禱告︰“過往神靈、三清教主在上,保佑弟子除去濟顛!待我化得梁員外銀兩,定當燒香上供、掛袍還願。”禱告完畢,他用無根水擦拭寶劍,撒上五谷糧食,研磨朱砂,撕出黃毛邊紙條,畫了三道靈符,將靈符粘在劍上,口中急促念道︰“快!”隨後揮舞寶劍,隨著劍勢,符上的火光越來越大,他口中喊道︰“頭道靈符,令他狂風大作!二道靈符,拘來濟公魂魄!三道靈符,叫他人死為鬼、鬼死為灰!”
正當老道揚揚得意之時,忽然感覺背後一股冷風襲來,有人持刀砍來。老道慌忙閃身避開,抬頭一看,只見一名綠林好漢手持利刃襲來。借燈光細看,來人頭戴透風馬尾巾,鬢邊斜插一枝花,身穿皂緞軟褂,腰系密排寸扣,下著皂緞褲、花裹腿,腳穿藍緞襪和倒納千層底緞鞋,生得面如白玉、目若明星、眉似漆刷、鼻梁高聳、唇若丹霞,五官俊美異常。老道張妙興往旁邊一閃,用手點指,口中念念有詞,喝聲“敕令”,來人頓時翻身栽倒在地。老道正要上前奪劍砍殺,只听屋內有人喊道︰“師兄切勿動手,那是我小弟的朋友!”隨即有人出來將倒地之人扶起。
書中交代,來者乃是鎮江府丹陽縣人,姓陳名亮,家住陳家堡。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嬸母撫養長大,還有一個胞妹名叫玉梅,叔父陳廣泰以開白布店為生。陳亮自幼喜愛練習拳腳棍棒,曾跟隨保鏢學習過一趟進步連環腿的功夫,後來結交了本地一個名叫雷鳴、綽號“風里雲煙”的人,二人情同手足,雷鳴將陳亮引入綠林。在江西玉山縣,有一位保鏢頭名叫楊明,綽號“威鎮八方夜游神”,是行俠仗義之人,專愛管天下不平之事,斬殺貪官惡霸,平生喜好結交天下英雄。陳亮自入綠林後,便與這些俠義之士為伍,人稱“玉山縣三十六俠”,其中各色人物都有。
有一日,正值楊明之母壽誕,眾人都來祝壽並送上壽禮,唯有陳亮空手而來。雷鳴見狀說道︰“賢弟,今日理應置辦些禮物,以表孝敬之心,也好讓老伯母生辰面上好看。”陳亮說︰“我有禮物,稍後便取來,必定與眾不同。”當時正值四月初,三更過後,他偷來一盤北方鮮果,竟是十個大桃,眾人見了個個稱奇。要知道此時新桃尚未成熟,陳桃也已下市,他能尋來十個大桃實屬不易,眾人便給他賀了個“聖手白猿”的名號,從此大家都以此稱呼他。
這一年,陳亮回家探望叔父,到家後,妹妹陳玉梅和叔父便對他說︰“陳亮,你不該身入綠林。咱們陳氏門中,世代雖無做官之人,但也都是詩禮人家。你這一入江湖成為綠林中人,上對不起祖先,下愧對鄉鄰。一日為賊,終身為寇,若犯了事被官府拿住,難免要在法場受刑,屆時上至父母、下至子孫都會被人恥笑。依我們相勸,你早早回頭,改邪歸正,家中的買賣也無人照應,正好可以接手。”陳亮听了這些話,一言不發。這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次日,他未與家人告辭,便獨自離家,心中另有打算︰“我此番離去,到京師尋訪高僧高道,出家為僧,了卻一身孽緣,上無父母牽掛,下無妻子拖累。”
這日,陳亮到了雲蘭鎮,想找點銀錢作為路費。夜間換上夜行衣,到大戶人家盜了幾十兩銀子。因天色已晚,想去祥雲觀看望兄長劉妙通,來到廟前並未敲門,而是從東邊的偏房翻牆進入。只見大殿前擺著一張桌子,後面站著一位老道,披頭散發,臉色黝黑煞氣十足,手持寶劍正在作法。陳亮並未認出此人,心中暗想︰“這廝必定是害了劉妙通兄長,在此興妖作怪,實在可惱,不如我殺了他,出心中這口惡氣。”想罷,便跳下去舉刀砍向老道,卻未砍中。老道一抖衣袖,陳亮頓時被法術制住,栽倒在地,閉目等死。
這時,劉妙通跳出來喊道︰“師兄,這是我的朋友,看在我的份上,莫要殺他!”張妙興怒道︰“好啊,原來你勾結外人要害我,想獨佔這座道觀!”陳亮連忙解釋︰“並非如此,是我一時魯莽,以為你害了劉妙通兄長,想獨佔道觀,卻不知你們是師兄弟。”劉妙通為二人引見,陳亮承認了自己的過錯,隨後到屋內問道︰“張道爺在此作何法術?”劉妙通說︰“賢弟,你早不來晚不來,偏在今日來,他這是要加害靈隱寺的濟公長老,妄圖拘來人家的三魂七魄。我也听人說過,濟公是得道高僧,恐怕未必能被他拘來魂魄。”陳亮一听,心中暗想︰“我正要尋訪高僧高道出家,不想今日在此相遇,且看這二人誰更有能耐。”
正想著,只听外面老道又開始作法,口中喊道︰“濟顛的魂魄為何還不來?”又將第二道符掄起,火光大作,向外一甩,只見西北方向刮起一陣狂風,這風來得凶猛︰揚起的狂風倒樹毀林,江聲變得昏慘慘,枯樹一片暗沉沉,海浪如山般翻涌,渾波萬重侵來,萬鬼怒嚎似有煙氣彌漫,走石飛沙傷人性命。這陣風過後,只听見草鞋踩踏的聲音隨風傳來,不多時,只見桌案前站定一個窮顛和尚。張妙興驚道︰“好大膽的妖僧!我拘你的魂魄,為何你真身前來?”濟公哈哈大笑道︰“孽障!你好大膽!難道不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是來早與來遲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欲知這僧道斗法究竟誰勝誰負,且看下回分解。
濟公全傳第三十五回
張妙興正在大殿中施展法術,試圖拘拿濟公的魂魄,卻沒想到濟公本人竟隨著風聲來到了法壇前。老道一見,頓時勃然大怒,喝道︰"好你個瘋和尚!我拘你的魂魄,你怎麼敢真身前來?"
原來,自從老道從雲蘭鎮梁家離開時,梁員外沒能追上他,本以為濟公已死。誰知梁員外回到書房,竟看見濟公坐在房里喝酒,心中大喜,忙問︰"聖僧,您老人家沒被拘魂嗎?老道說已經把您的魂魄拘走了。"濟公答道︰"他不僅拘了我的魂魄,你兒子的魂魄肯定也被他拘了去。我今晚就去找他!"老員外連忙勸阻︰"不必了,他一個出家人如此作惡,早晚必會遭天譴,聖僧不必和他一般見識,隨他去吧。"濟公也不答話,就在這里喝酒,直到天黑。濟公說︰"我到外面方便一下,一會兒就回來。"老員外信以為真。和尚離開梁府後,徑直往五仙山而來,到了祥雲觀,看見老道正在作法。陳亮出現時,濟公也看得清清楚楚,見老道第二次畫符念咒,濟公這才隨著風來到了桌案前。
按說老道此時應當醒悟︰拘魂卻把人真身拘來,說明濟公的道行極深。可老道反而更加憤怒,用寶劍一指濟公,罵道︰"顛僧!我化緣梁萬蒼,與你何干?你竟敢無故壞我的大事,好大的膽子!你今天要是識時務,就跪到我法台前面,磕三個頭,叫我三聲祖師爺,山人念你有幾分悟性,便饒你不死;不然的話,我立刻用寶劍結果你的性命!"濟公說︰"好你個妖道!在這里興妖作怪,無故坑害梁萬蒼,還敢對我如此無禮,我和尚越說越有氣!"冷不防抬手打了老道一個耳光。這一巴掌打得老道臉上火燙,他氣得猛揮寶劍,朝濟公的頭頂劈剁下來。
二人在大殿前各自施展本領,激烈纏斗。老道恨不得一劍把和尚砍死,濟公卻靈活地來回閃避,時而推搡一把,時而擰他一下,直把老道氣得哇哇亂叫,渾身顫抖。老道身子往旁邊一閃,從兜囊里掏出一件法寶,口中念念有詞,喊了聲︰"敕令!"一道白亮亮的物件便朝濟公飛打過來。濟公抬頭一看,只見半空中刷啦啦作響,一個白茫茫的物件朝自己頂門飛來。濟公認得這宗法寶,名叫混元如意石。這石頭能大能小,大的時候有數丈之大,小的時候如雞蛋一般,可以放在兜囊里。這石頭要是打人,準能把人打得頭破血流。濟公禪師用手一指,口念六字真言︰"�嘛呢叭咪哞�敕令赫。"這石頭滴溜溜一轉,現出原形,落在了濟公的袖口之內。老道見濟公破了他的法術,氣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又伸手掏出一件物件。
老道站在正北方向,將寶劍一揮,口中念咒,手上掐訣,只見地上突然卷起一陣怪風,刮得人毛骨悚然。濟公再睜眼一看,竟是一只斑斕猛虎,搖頭擺尾地朝自己撲來。羅漢一看,這老虎好生厲害,真是︰頭大耳圓尾小,渾身錦繡難描;牧童一見膽落,樵夫聞聲魂消;常在深山抖雄威,萬獸叢中稱霸主。濟公見狀哈哈大笑,說︰"好你個孽障!竟敢用這等法術在我跟前賣弄,真是班門弄斧!"說著話用手一指,那老虎頓時變成了一個紙老虎,現出了原形。老道見連破了兩宗法寶,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咬牙切齒地說︰"好啊,和尚!真是大膽!今天就讓你知道我山人的厲害!"說著伸手從兜囊里掏出一根捆仙繩,托在手中。
老道惡狠狠地說︰"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我本來不想害你,可這是你自找的,屢次找死,就別怪山人我不客氣了!我今天可要開開殺戒了!"他這根捆仙繩厲害無比,無論是什麼妖精,只要被捆住,就必定會現出原形。和尚一看,連聲喊︰"不好!"老道口中念咒,把繩子扔了起來,只見金光繚繞,朝濟公飛撲過去。濟公連聲大喊︰"救人啊!不得了啦!要捆和尚啦!"轉眼間,這根繩子就把和尚捆了三道,和尚翻身栽倒在地。
張妙興哈哈大笑,說︰"顛僧!我還以為你有多大的神通,原來不過是個無知之輩!待我結果了你的性命!"老道說著,舉劍就朝和尚的脖頸砍去。只見寶劍砍在和尚身上,劃出一道白印,和尚睜著眼看著老道,卻不說話,也沒被砍動。老道心里納悶︰"奇怪!我的寶劍怎麼砍不動這和尚?"一連又砍了幾劍,仍然沒能砍動。老道猛然醒悟,心中一動︰"莫非這是假的?"低頭再一看,捆仙繩捆住的竟是一個石香爐,再找和尚,早已沒了蹤影。老道正在四處尋找,和尚突然從後面拽了老道一把。
老道一回頭,氣得大聲叫嚷︰"好你個顛僧!氣死我了!我今天跟你誓不兩立!"他伸手從香爐里拿起那根點著的香,大殿旁邊堆著一堆柴草,老道口中念了句火咒,就把柴草點著了,一團大火朝濟公撲來。老道今天下了毒手,打算用真火將和尚燒死。他用咒語一催,這團火便猛地向濟公燒去。濟公用手一指,口念︰"�嘛呢叭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