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寫道︰“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台奏管弦。天下太平元事日,鴦花無限日高眠。”宋朝自陳橋兵變後,眾將擁立太祖為君主,實現江山一統。皇位相傳至太宗,再到真宗時,四海呈現太平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當真是風調雨順,君主賢明、臣子忠良。
一日早朝,文武百官整齊列隊。西台御史兼欽天監文彥博走出隊列上奏︰“臣昨夜觀測天象,發現天狗星沖犯帝座,恐怕對儲君不利。臣已恭敬繪制星象圖形一張,呈請陛下御覽。”承奉官接過圖形,放置在皇帝的御案之上。天子看完後,笑著說︰“朕看此圖,雖說是上天顯示征兆,但朕目前並無儲君,能有什麼不利之處?愛卿先歸回班次,朕自有主張。”早朝結束,眾臣紛紛散去。
回到宮內,真宗心中煩悶。他暗自思索︰“自從皇後去世,正宮之位一直空缺。所幸李、劉二位妃子如今都懷有身孕,難道上天顯示的征兆,會應在她二人身上?”正想宣召二妃前來,沒想到二妃竟不請自來。她們行完參見禮後,跪地奏道︰“今日是中秋佳節,臣妾已在御花園備好酒宴,特請陛下今晚前去賞月,共度歡樂良宵。”天子听了十分高興,當即與二妃一同前往花園。但見園中秋色蕭瑟,花香濃郁,金風陣陣,令人心情舒暢。真宗一邊欣賞景色,一邊走進寶殿,在御座上就坐,李、劉二妃在旁陪伴。宮娥獻上茶水後,真宗說道︰“今日文彥博上奏,說天狗星沖犯帝座,對儲君不利。朕雖尚無子嗣,但欣慰二位愛妃都有身孕,只是不知將來誰先分娩,生下的是男是女。既然上天已經顯示征兆,朕賜你們二人玉璽龍袱各一個,用以鎮壓天狗星的沖犯;朕還有金丸一對,里面各藏有一顆九曲珠,這是先帝所賜的無價之寶,朕自幼隨身佩戴,如今每人賜一枚,並將你們的姓名和宮名刻在上面,你們可隨身佩帶。”李、劉二妃听後,連忙向上謝恩。天子隨即將金丸解下,命太監陳林拿到尚寶監,立刻刻字。
這邊二位妃子吩咐擺酒,安排宴席、進獻美酒。一時間,鼓樂聲接連響起,各種歌舞雜技紛紛呈現,皇家的富貴氣派展露無遺。到了晚上,明月高懸,皎潔的月光將滿園照得如同白晝,皇帝與妃子們快樂地共同欣賞明月,星斗閃爍,眾人舉杯暢飲。天子喝到半醉時,只見陳林手捧金丸,跪地呈到御前。天子接過來仔細查看,見金丸上面,一個刻著“玉宸宮李妃”,一個刻著“金華宮劉妃”,鐫刻得十分精巧細致。天子心中大喜,當即把金丸賞賜給二妃。二妃跪地領受,遵旨佩戴在身,隨後又各自向天子敬了兩杯酒,天子沒有推辭,一連飲下,不覺酩酊大醉,大笑著說︰“二位妃子誰若生下太子,就立為正宮娘娘。”二妃又再次謝恩。
天子酒後隨口說出的這句話,卻沒想到引發了無數風波。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是劉妃本就心地不善,心中長久以來嫉妒心作祟。如今一听這話,生怕李妃先生下太子,被立為正宮。從那日回宮後,她便與總管都堂郭槐暗中謀劃,想要陷害李妃。當時,劉妃身邊有個宮女名叫寇珠,雖是劉妃的心腹,但為人正直,心懷忠義。她見劉妃與郭槐商議陰謀,心中十分不滿。從那以後,她便處處留意,暗中觀察二人的舉動。
且說郭槐奉了劉妃的命令,派了自己的心腹親信,找到了一個接生婆尤氏。這接生婆一听有差事,頓時受寵若驚,還把自己的丈夫也托付給郭槐,讓他也做了負責接生相關事務的添喜郎。
一天,郭槐與尤氏秘密商議,將劉妃要陷害李妃的事情,詳細地告訴了她。這奸惡的婆子听了,一開始還覺得為難。郭槐說︰“若能把這事辦成,你就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婆子听了,心中不禁大喜,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便對郭槐說︰“我們可以如此這般……”郭槐听後,連說︰“妙!妙!若真能辦成,將來劉妃生下太子,你可就有了舉世無雙的功勞。”他又囑咐尤氏到時候不要誤事,還給了她許多財物。婆子滿心歡喜地離去。郭槐進宮,將此事回稟劉妃,劉妃高興得不得了,就等著李妃分娩時實施計劃。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三個月過去了。這天,皇帝到玉宸宮看望李妃,李妃行參拜之禮,天子說︰“免禮。”兩人正閑聊時,天子忽然想起明日是南清宮八千歲的壽辰,于是特派陳林前往御園準備壽禮果品,來日好為八千歲祝壽。陳林領旨離開後,只見李妃雙眉緊鎖,突然腹痛難忍。天子吃了一驚,知道她是要分娩了,立刻起駕離開,急忙宣召劉妃帶領接生婆前來照料。劉妃接到旨意,先一步前往玉宸宮。郭槐則急忙把消息告訴尤氏。尤氏早已準備妥當,雙手捧著一個大盒子,交給郭槐,兩人一同前往玉宸宮。
你可知這盒子里裝的是什麼東西?原來這就是二人定下的毒計︰將一只狸貓剝去皮毛,此時的狸貓血淋淋、油光光的,讓人根本認不出是什麼東西,模樣十分可怖。兩人來到玉宸宮,其他人都以為盒子里裝的是食物,哪里知道其中的陰謀。恰巧這時李妃臨產,剛剛分娩完,便因一時血暈,昏迷過去,不省人事。劉妃、郭槐和尤氏趁機設下圈套,在混亂之中,用狸貓換出了太子,然後仍用大盒子將太子用龍袍包好裝進去,抱出玉宸宮,直奔金華宮而去。劉妃隨即喚來寇珠,讓她提著藤籃,里面暗藏太子,到銷金亭用裙帶勒死太子,再丟到金水橋下。寇珠不敢不答應,她擔心若是換了別人去,這件事會變得更糟,只好提著藤籃,出了鳳右門,來到昭德門外,直奔銷金亭。她急忙打開藤籃,抱出太子。幸好有龍袱包裹,太子安然無恙。寇珠將太子抱在懷中,心中暗想︰“聖上半輩子都沒有子嗣,好不容易李妃生下太子,偏偏遇到奸妃設計陷害。我若將太子謀害,良心何安?罷了!不如我抱著太子一起投河,也算是盡了我一點忠心。”她剛走出銷金亭,就看見遠處來了一個人,連忙轉身,隔著窗戶仔細查看。只見那人一身公公打扮,跨過引仙橋,手中抱著一個宮盒,身穿紫羅袍,上面繡著立蟒圖案,腳蹬粉底烏靴,胸前掛著一串念珠,脖子左側斜插著一個拂塵,生得面皮白淨,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寇珠一見此人,心中大喜,暗暗念佛︰“好了!有此人到來,太子有救了!”原來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向來心懷忠義的首領太監陳林。他因為奉了聖旨到御園采辦果品,此時正手捧著金絲制成的龍妝盒,迎面走來。陳林一見寇珠抱著小孩,便詳細詢問緣由。寇珠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陳林听後,大吃一驚,又見有龍袱作為憑證。二人商議後,決定將太子放入盒中,好在盒子大小剛好能容納下。偏偏這時太子啼哭起來,二人又暗暗祈禱。祈禱完畢,太子的哭聲竟然立刻停止了。二人暗暗慶幸,心中念誦佛號,只盼著太子能夠平安無事。隨後,二人又朝著天空叩拜,寇珠急忙回宮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陳林手捧妝盒,心中懷著一腔忠義,將生死置之度外,徑直朝著禁門走去。剛轉過橋,走到禁門處,就被郭槐攔住,問道︰“你要去哪里?劉娘娘宣你,有話要當面問你。”陳林听了,只得跟隨郭槐進宮。到了宮中,郭槐說︰“等我先去啟奏娘娘。”沒過多久,郭槐出來說︰“娘娘宣你進去。”陳林進宮後,把妝盒放在一旁,朝上跪倒,說道︰“娘娘,奴婢陳林參見,不知娘娘有何吩咐?”劉妃一言不發,手托著茶杯,慢悠悠地喝茶,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問道︰“陳林,你提著這個盒子要去哪里?上面有皇封,這是怎麼回事?”陳林回奏道︰“奴婢奉旨前往御園采選果品,為南清宮八大王祝壽,所以有皇封封著,並非是奴婢擅自做主。”劉妃听了,看了看妝盒,又看了看陳林,接著說道︰“里面有沒有夾帶其他東西?從實說來!要是有半句假話,你可吃罪不起。”陳林在這種生死關頭,將生死拋到腦後,心一橫,不但不害怕,反而從容地回答︰“沒有夾帶任何東西。娘娘若是不信,可以去掉皇封,當面查看。”說著,就要去揭皇封。劉妃見狀,連忙攔住說︰“既然是皇封封著的,誰敢私自打開查看!難道你不懂規矩嗎?”陳林叩頭道︰“不敢,不敢!”劉妃沉思了許久,想到明日確實是八千歲的壽辰,便說︰“既然這樣,你去吧!”陳林起身,手提盒子,剛要轉身,忽听劉妃喊道︰“回來!”陳林只好再次轉身。劉妃又將陳林上下打量了一番,見他臉上神色沒有絲毫異常,這才緩緩說道︰“去吧。”陳林這才出了宮。正是他這一片赤誠忠心,得到上天感應,最終瞞過了劉妃,擺脫了這場大難。
陳林出了禁門,直奔南清宮,大聲傳報︰“聖旨到。”八千歲接旨後,將陳林迎入內殿,把裝有太子的盒子供奉在上面,行禮完畢。因為陳林是奉旨前來的欽差,八千歲正要賜座,卻見陳林淚流滿面,雙膝跪倒,放聲大哭。八千歲見狀,驚訝不已,忙問道︰“伴伴,這是怎麼了?有話起來說。”陳林看了看四周,八千歲心領神會,便吩咐左右侍從退下。等身邊沒人後,陳林便將事情的詳細經過講述了一遍。八千歲問︰“你怎麼就確定這一定是太子?”陳林說︰“有龍袱包裹著作為憑證。”八千歲听後,急忙打開妝盒,抱出太子一看,果然有龍袱。這時,太子突然“哇”的一聲大哭起來,仿佛是在訴說自己的遭遇一般。八千歲趕忙將太子抱入內室,並讓陳林也跟進來。見到狄娘娘後,八千歲又把事情的緣由說了一遍。大家商議後,決定將太子暫時寄養在南清宮,等朝廷局勢穩定後,再做進一步打算。陳林告別八千歲,回朝復命。
劉妃搶先向皇帝奏報,稱李妃生下了妖孽。天子听聞後勃然大怒,當即下旨將李妃貶入冷宮,同時加封劉妃為玉宸宮貴妃。可憐的李妃遭此不白之冤,卻無處申訴。好在冷宮總管秦鳳為人忠誠正直,平素與郭槐不和,早已料到此事背後必有陰謀。看到李妃這般淒慘模樣,他心中不忍,上前百般安慰,還叮囑小太監余忠︰“一定要好好照顧娘娘,不可有絲毫怠慢。”余忠這人頗為特別,他的容貌與李妃極為相似,且生性豪爽俠義,常常為了他人奮不顧身,因此秦鳳對他疼愛有加,雖說是師徒關系,卻情同父子。余忠見娘娘受此苦楚,恨不得能替她承受,多次想辦法要救出李妃,卻始終無計可施,只能作罷。
另一邊,劉妃陰謀得逞,滿心歡喜,不僅暗中重賞了郭槐和尤氏,還讓尤氏負責照料自己分娩之事。十月懷胎期滿,劉妃也生下一位太子,並將此事奏明皇帝。天子大喜過望,立即將劉妃立為正宮皇後,並昭告天下。從此,人人皆知國母是劉皇後。郭槐也因此備受寵信,地位如同開國元勛,尤氏被任命為掌院,寇珠則成為主宮承御,眾人一時風光無限,宮中表面上風平浪靜。
然而,樂極生悲,六年後,劉後所生的太子不幸患病夭折。皇帝悲痛萬分,感嘆自己半生無子,好容易有了太子,卻又早夭,心中的傷痛難以平復,以至于連續多日無法上朝理政。這一天,八千歲進宮探望天子。天子召見八千歲,兩人奏對之後,天子賜座,閑聊中詢問八千歲家中世子的情況,包括人數和年齡。八千歲一一如實奏報,說到三世子的時候,天子得知其年齡恰好與劉後所生太子相仿。天子听後龍顏大悅,立刻召見三世子進宮。一見到三世子,天子心中大喜,更覺得驚奇的是,這孩子的容貌神態與自己極為相似。天子一高興,病竟然也好了。隨即傳下旨意,將三世子過繼為子,封為東宮守缺太子,並命陳林帶太子前往東宮,拜見劉後,同時到各宮請安。
陳林領旨,帶著太子先來到昭陽正院拜見劉後,並啟奏道︰“聖上已將八千歲的三世子封為東宮太子,命奴婢帶他前來朝見皇後娘娘。”太子行完禮後,劉後見太子容貌酷似天子,心中暗自詫異。陳林又奏請帶太子前往各宮請安,劉後說︰“既然如此,你就帶他去吧,看完後速速回來見我,我還有話要說。”陳林答應著,便帶著太子前往各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路過冷宮時,陳林對太子說︰“這里是冷宮,李娘娘因為生下妖物,被聖上貶到此處。要說這位娘娘,可是最賢德不過的。”太子听了李妃生下妖物的說法,心中本就有些懷疑。太子生來聰慧,哪里會輕易相信這種怪異之事?但他也萬萬沒想到,此事竟與自己有關,于是堅持要進去看望李妃。正巧這時秦鳳從宮里出來陳林平日與秦鳳關系極好,早已將換太子的事情悄悄告訴了他︰“如今八千歲的世子,就是當年被換走的太子。”秦鳳听後大喜)。秦鳳先向太子行參拜之禮,隨後轉身進宮,將太子要來探望的事情奏明李妃。不一會兒,秦鳳出來說︰“請太子進宮。”陳林便帶著太子進了冷宮,太子見到李妃,不禁淚流滿面。這正是母子之間的天性使然。陳林見狀,心中著急,急忙將太子帶出冷宮,返回正宮。
劉後正在宮中獨坐沉思,忽見太子滿臉淚痕地進來,便追問他為何哭泣。太子不敢隱瞞,如實說道︰“兒臣剛才路過冷宮,見李娘娘形容憔悴,心中實在不忍。特向母後奏明此事,還望母後找機會在父王面前為李娘娘美言幾句,讓她能脫離苦海,也好慰藉兒臣的一番心意。”說著,便跪了下去。劉後听了,心中一驚,卻假意連忙將太子攙起,口中夸贊道︰“好一個仁德的殿下!你只管放心,我找機會就說。”太子隨後仍跟著陳林回到東宮。
太子離開後,劉後心中一直惦記著這件事,暗自思忖︰“剛才太子進宮時,我第一眼就覺得他有些像李妃;怎麼見過李妃之後,就來我面前求情?此事必有蹊蹺。難道六年前我讓寇珠抱出宮去的太子,根本就沒有被勒死,也沒有丟進金水橋下?”她又想起︰“記得那年陳林從御園提著妝盒回來,難不成寇珠擅自把太子交給了陳林帶走?若想弄清真相,必須拷問寇珠這個賤人。”劉後越想越覺得可疑,立即命人將寇珠喚來,剝去她的衣服,嚴刑拷問。寇珠的供詞與六年前的情況一字不差。劉後見狀,更加惱怒,又召來陳林當面對質,結果兩人的說法一致。劉後心中焦急,心想︰“我不如以毒攻毒,讓陳林負責拷問,看他們還能如何抵賴。”卻不知寇珠早已橫下一條心,視死如歸。可憐她一個柔弱女子,被打得遍體鱗傷,卻始終不肯吐露半個字。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聖旨突然傳來,宣召陳林入宮。劉後擔心拖延下去會露出馬腳,只好先打發陳林離開。寇珠見陳林走了,心想︰“劉後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與其這樣受盡折磨,不如一死了之。”于是,她一頭撞在門檻上,自盡而亡。劉後吩咐人將寇珠的尸體抬出,寇珠的心腹小宮女偷偷將她埋在了玉宸宮後面。劉後因無故打死宮人,擔心事情敗露,既不敢向皇帝奏明,也不再追究此事。劉後沒有得到真相,心中的嫉妒之火更旺,對李妃的怨恨也愈發難以釋懷,她暗中與郭槐商議,要尋找李妃的把柄,務必將她置于死地。
再說李妃,自從見過太子之後,每日都沉浸在悲傷與思念之中。多虧秦鳳在一旁不斷安慰,並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奏明。李妃听後,如夢初醒,心中歡喜不已。此後,她每夜都會燒香祈禱,祈求太子平安。不料,此事被奸人得知,暗中向皇帝奏報,說︰“李妃心中怨恨,每夜焚香詛咒,心懷不軌,實在不可饒恕。”天子听聞後大怒,當即賜下七尺白綾,命李妃自盡。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冷宮。秦鳳得知後,驚恐萬分,急忙將此事奏知李妃。李妃听後,頓時昏厥過去。就在眾人慌亂之時,余忠趕到,說道︰“事情緊急!娘娘快把衣服脫下,給我穿上。我願意替娘娘赴死。”李妃甦醒過來,听到這番話,哭得泣不成聲,一時說不出話來。余忠不容分說,摘下自己的花帽,扯去網巾,散開頭發,挽了個發髻,又脫下自己的衣服放在一旁,急切地請求李妃把衣服賜給他。秦鳳見余忠如此忠義,既心疼又敬佩,只好狠下心來在一旁催促李妃更衣。李妃無奈,只得脫下衣服與余忠交換,哭著說︰“你們二人是我的大恩人啊!”說完,又昏死過去。秦鳳不敢耽擱,急忙將李妃轉移到下房,讓她裝作余忠臥病在床的樣子。剛收拾妥當,聖旨就到了,皇帝欽派孟彩嬪前來驗看。秦鳳連忙迎出去,將孟彩嬪讓到偏殿稍作休息,說道︰“等娘娘歸天後,再請貴人驗看。”孟彩嬪一來年輕,經驗不足,不敢仔細查看;二來感念李妃平日的恩德,如今見她遭此不幸,心中悲痛萬分,哪里會想到是有人替死。沒過多久,有人來報︰“娘娘已經歸天了,請貴人驗看。”孟彩嬪听後,早已淚流滿面,哪里還忍心上前細看,只說了句︰“我這就回去回復聖旨。”若不是余忠與李妃容貌相似,這件事又怎能輕易蒙混過關。隨後,眾人按照禮儀將“李妃”埋葬。
此事過後,秦鳳回稟說余忠臥病不起。郭槐本就與秦鳳不和,如今听說余忠生病,又覺得除掉了秦鳳的得力助手,正中下懷,便沒有給他調養的機會,立即將他逐出皇宮,遣返回鄉。秦鳳無奈,只得將假余忠抬出,派心腹之人將他送到陳州老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此,秦鳳形單影只,孤苦伶仃,常常思念死去的徒弟,既覺得他可憐又敬佩他的忠義,同時也惦記著李妃在家中是否會受委屈。一天晚上,秦鳳正在傷心,突然發現冷宮四面燃起大火。他心中明白,這是郭槐的陰謀,一來是想斬草除根,二來也是公報私仇。秦鳳心想︰“我就算能逃出性命,也難免要背負失火的罪名;不如就此自焚,也省得再與他爭斗。”于是,秦鳳葬身于火海之中。這場大火確實是郭槐派人所放,此後,劉後和郭槐以為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安心了下來。太子也不知道其中的詳細內情,宮中也無人敢泄露半點消息。皇帝又下旨,欽派陳林督管東宮,總理一切事務,並嚴禁閑雜人等擅自進入。陳林是八千歲在皇帝面前保舉的,至此,宮中表面上又恢復了平靜。仁宗早年的這些事情已經敘述清楚,暫且放下,後面還會有相關情節的交代。
且說包公出生的經歷充滿艱辛,從離開娘胎起就飽受磨難,比起仁宗皇帝,他的人生坎坷更勝百倍,這也印證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說法。閑話不多說,單講在江南廬州府合肥縣,有個包家村,村里住著一位包員外,名叫包懷。他家財豐厚,田產眾多,騾馬成群,為人樂善好施,安分守己,因此大家都稱他為“包善人”,也有人叫他“包百萬”。
包懷本就是個處事謹慎的人,听到“百萬”這樣的稱呼,總覺得自己擔不起。他又沒辦法阻止大家這麼叫,于是便把包家村改名為包村。一來是表達自己的謙遜,二來也是想避免過于招搖的財主名頭。包員外的夫人姓周,夫妻二人都已年過四十。他們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包山,娶了王氏為妻,剛生下一個兒子,還沒出滿月;小兒子叫包海,娶了李氏,但還沒有孩子。
這兄弟二人雖是一母所生,性格卻截然不同。大爺包山為人忠厚老實、正直無私,恰巧娶的王氏也是個善良本分的人;二爺包海則尖酸刻薄、奸險陰毒,偏偏他娶的李氏,也是個心思不正的人。好在老員外治家有方,家規嚴格,再加上包山性格寬厚,凡事都謙讓著弟弟,讓包海挑不出什麼毛病。妯娌之間,王氏也是從容和善,從不與李氏計較,即便李氏性情刁蠻凶悍,也找不到發作的機會。因此,一家人倒也相處和睦,每天其樂融融。父子兄弟幾人春種秋收,以務農為生,雖說不是書香世家,但也是勤勞節儉的人家。
沒想到,周夫人年過四十,竟然意外懷孕了。包員外得知這個消息後,不僅沒有感到喜悅,反而整日愁眉不展。這是為什麼呢?按理說,老來得子本該是件喜事,包員外為何不高興呢?原來,夫妻二人都快五十歲了,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並且都娶了媳婦,還抱上了孫子,如今夫人又要生孩子。而且周夫人年紀這麼大,生孩子難免會傷身體,更何況孩子出生後還需要三年的哺乳照料,如此辛勞,她怎麼受得了?想到這些,包員外每日憂心忡忡,心情煩悶,這件事始終在他心里揮之不去。真是應了那句話,家里遇到看似吉祥的事,卻反而讓人快樂不起來;踫上喜事,卻憑空添了許多憂愁。
至于後面會發生什麼事,咱們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