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嘆曰︰
劉豫降金實可羞,邦昌獻璽豈良謀?
欺君賣國無雙士,嚇鬼瞞神第一流。
話說岳飛下令斬殺吉青,吉青大聲喊冤︰“我沒有罪!” 岳飛怒斥道︰“我是怎麼吩咐你的?結果竟中了敵人的金蟬脫殼之計!” 隨即轉頭質問銅先文郎︰“你這點詭計,只能騙得了吉青,豈能瞞得過我?如實招來,你到底是什麼人,竟敢假扮粘罕替死?”
銅先文郎心中暗自驚嘆︰“中原竟有這般人物,我主想要奪取宋朝江山,怕是難了。” 嘴上卻毫不示弱︰“岳南蠻,我家狼主乃天命所歸,豈是你能輕易捉拿的?我不是別人,正是金國大元帥銅先文郎!”
岳飛看向吉青︰“听見了嗎?” 吉青懊惱道︰“我見他那身打扮,以為就是粘罕,哪想到他們會偷梁換柱?大哥要殺我,就和他一起殺了吧!” 眾軍士也紛紛跪地為吉青求情。
岳飛思忖片刻道︰“也罷,今日算是初犯,暫且饒你一次。但日後若再誤事,王法無情,定不輕饒!” 吉青連忙謝恩起身。岳飛接著吩咐︰“你即刻率領二百士兵,將番將連同馬匹、軍器,押送到大營報功。”
吉青領命,押著銅先文郎和繳獲的物資,來到劉豫營前,讓士兵進去通報,準備前往元帥大營。劉豫听聞後,命傳宣官引吉青進見。吉青行禮稟報道︰“岳統制率部殺退十萬金兵,活捉番將一名,繳獲眾多軍器馬匹,現在營門外等候,懇請元帥查驗,好讓小將前往大元帥營中報功。”
劉豫表面不動聲色,內心卻掀起驚濤駭浪︰“金兵向來凶悍,南朝無人敢攖其鋒。岳飛初出茅廬,竟有如此能耐!他僅憑八百兵丁,就殺敗十萬敵軍,還擒獲番邦元帥,要是論功行賞,職位必定在我之上。” 思索良久,他心中生出一計︰“干脆先把這功勞佔了,後面的功勞再說。”
主意打定,劉豫假意關懷道︰“吉將軍,你和岳統制立下如此大功,實在不易!但你去大營報功,路途遙遠,耗時良久。你營中若無人坐鎮,萬一金兵再來,恐生變故。我與岳統制情同手足,不如我派人代你送去。你先帶上豬羊牛酒,回營犒賞三軍吧。” 吉青毫無防備,信以為真,連忙謝過劉豫。劉豫隨即安排家將,備好犒賞之物交給吉青,打發他回營。
這邊劉豫將銅先文郎囚禁在後營,扣下繳獲的物資,寫好報功文書,叫來旗牌官吩咐道︰“你去大營報功,大元帥若問起,就說金兵來犯,被本帥殺退,還擒獲一名番將囚在營中。若大元帥想要,就押解過去;若不要,就在那邊斬了。回答時一定要隨機應變,絕不能走漏風聲!” 旗牌官領命,前往大營。
另一邊,胡中軍回到營中換好衣服,向張所元帥稟報︰“元帥,卑職探得實情。” 他將在青龍山樹上目睹的一切,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張所元帥點頭道︰“辛苦你了,功勞簿上記你一筆。”
次日,張所元帥升帳,召集眾節度、總兵商議軍情。眾人行禮完畢,傳宣官上前稟報︰“二隊先鋒劉節度派旗牌官報功,在營門外等候。” 張所下令︰“讓他進來!” 旗牌官進帳行禮,呈上文書。張所拆開一看,又是劉豫冒領了岳飛的功勞,心中震怒,但還是強壓怒火,吩咐賞賜旗牌官︰“先回營吧,把擒獲的番將活著押解過來,本帥要重新論功,再送往京城請旨。” 旗牌官叩謝後離開。
張所元帥打發走旗牌官,對眾將說道︰“兩次擊敗金兵,都是前隊岳飛的功勞,劉豫卻欺上瞞下、冒功領賞。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怎能容忍這種奸將埋沒人才,擾亂賞罰?本帥想將他抓來斬首示眾,再上奏朝廷。哪位將軍願意前去?”
話音未落,胡中軍上前諫言︰“元帥,直接捉拿恐生變故。不如派官員以議事為由,將他請來,當眾查明真相再處置,這樣既能讓眾人信服,也讓他死而無怨。” 張所點頭︰“此計甚好!就派你去請他到大營商議軍機,不得有誤。” 胡中軍領命,騎馬前往劉豫營寨。
不料,張所元帥帳下的兩淮節度使曹榮,與劉豫是兒女親家。他見元帥派中軍去 “請” 劉豫,心中大急︰“劉豫的長子劉麟是我的女婿,他們父子性命難保,我女兒可怎麼辦?” 于是悄悄離帳,派心腹快馬加鞭前往劉豫營中報信。
此時劉豫正在營中焦急等待旗牌官回報,忽听傳宣官稟報︰“兩淮節度使曹爺派人有急事求見。” 劉豫立即傳令來人進營。來人慌慌張張跪下磕頭︰“我家老爺來不及寫信,讓小人轉告︰大元帥已查明老爺冒領岳先鋒功勞,派中軍官請您去大營議事,恐怕有性命之憂,請老爺趕緊拿個主意!”
劉豫大驚失色,急忙取出五十兩白銀賞給來人︰“替我多謝你家老爺救命之恩,日後必有重謝!” 來人叩謝離去。
劉豫沉思片刻,來到後營釋放銅先文郎,坐下說道︰“久聞元帥是金邦名將,卻不慎中了岳飛的算計。依我看,宋朝氣數已盡,金國崛起是大勢所趨。我打算放了元帥,一同投奔金國,不知元帥意下如何?” 銅先文郎大喜︰“我本以為必死無疑,若蒙元帥救命,定當涌泉相報。我家狼主愛才如命,元帥若肯前往,我一定全力保舉,讓您得到重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豫當即吩咐準備酒飯,同時傳令收拾人馬糧草。正要出發時,旗牌官回來復命︰“大元帥命將所擒番將押解大營,請旨定奪。” 劉豫冷笑一聲,擊鼓召集將士。眾人行禮後,劉豫高聲說道︰“新君年幼,難以治國;張所賞罰不明,難服眾心。如今大金狼主重賢愛才,我已決定投奔金國,與這位金國元帥共圖富貴。你們也速速收拾,一同前往!”
話剛說完,階下一片反對聲︰“我們的父母妻兒都在這里,不願降金!” 眾人一哄而散。劉豫頓時傻眼,轉眼間,身邊只剩下幾名親隨。無奈之下,他只好和銅先文郎帶著這幾人上馬,又擔心前路遭遇岳飛的軍隊,便選擇小路繞道而行。
正走著,忽見一騎飛馳而來,大喊︰“劉老爺要去哪里?” 劉豫回頭一看,竟是中軍,便問︰“你來干什麼?” 中軍出示令箭︰“大老爺有令,特請元帥速回大營議事。” 劉豫冷笑道︰“我早就料到了!本想殺了你滅口,但留著你回去傳話更好。告訴張所那老賊,我劉豫豈是屈居人下之輩?我如今投奔金國,暫且留他狗頭幾日,不日就取他項上首級!” 中軍嚇得不敢吱聲,掉轉馬頭,飛奔回營向張所稟報。
張所得知消息,立刻寫好奏章。正要派人進京奏明此事,忽聞聖旨到。張所接旨宣讀,原來是命他防守黃河,加封岳飛為都統制。張所謝恩後,將劉豫降金、岳飛立功的奏章交給欽差帶回京城,隨後命岳飛領軍前行,一同駐守黃河。
且說粘罕在青龍山被岳飛打得大敗,領著殘兵敗將,一路逃回河間府,來見兀術。兀術見他灰頭土臉的模樣,忍不住質問道︰“王兄,你手握十萬大軍,怎麼反倒敗在宋軍手里?” 粘罕心有余悸地說道︰“有個叫岳飛的南朝將領,實在是厲害!” 接著,他便把岳飛單槍匹馬踹營,以及宋軍設下的火攻、水攻埋伏等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兀術皺著眉頭,滿臉懷疑︰“我從未听說過中原冒出這麼號人物,難不成真有這麼神?” 粘罕急得直跺腳︰“若不是銅先文郎替我,我這條命早就丟在夾山道上了!” 兀術听了,怒不可遏,一拍桌子吼道︰“王兄莫急!待我親自領兵出征,渡過黃河,生擒岳飛,為你報仇!我還要直搗金陵,踏平宋朝,出這口惡氣!”
就在兀術怒火沖天,發誓要找岳飛算賬時,有金兵前來稟報︰“銅先文郎求見,等候軍令。” 兀術一愣,轉頭問粘罕︰“王兄不是說他被南朝人抓走了,怎麼又回來了?” 隨即下令讓銅先文郎進帳。
原來,銅先文郎和劉豫抄小路輾轉回到了金營。進營前,銅先文郎對劉豫說︰“元帥且在營門外稍等,我先進去稟報,再請您進來。” 劉豫連忙拱手︰“一切仰仗將軍!” 銅先文郎進了大營,直奔兀術的營帳,“撲通” 一聲跪下磕頭。
兀術滿臉疑惑︰“你是怎麼從南朝人手里逃回來的?” 銅先文郎便把劉豫投降的事詳細說了一遍。兀術听了,滿臉不屑︰“這種奸臣留著有什麼用,拉出去砍了!” 一旁的哈迷蚩趕忙勸阻︰“狼主且慢!不如先宣他進來,封個王位,把他安置在此,日後定有用處。” 兀術覺得有理,便命平章傳劉豫進帳,封他為魯王,讓他鎮守山東一帶。劉豫美滋滋地謝恩,暫且按下不表。
另一邊,張所元帥率領大軍抵達黃河,立即分派各路節度使堅守各處要地。岳飛和吉青則在黃河北岸扎下營寨,嚴防死守。張所自己則親率主力,準備攻打汴京。
張邦昌得知張所大軍壓境,眼珠子一轉,跑到分宮樓前拜見太後,假惺惺地啟奏道︰“啟稟娘娘,兀術的金兵馬上就要打到汴京了。如今康王九殿下在金陵即位,臣想護送娘娘前往金陵。還請娘娘把玉璽交給臣,臣好獻給康王,以保大宋江山。” 太後一听,淚流滿面︰“如今皇上生死未卜,留著玉璽又有何用,就交給你吧。” 就這樣,張邦昌騙到玉璽,回家收拾金銀財寶,帶著家眷一溜煙兒往金陵去了。
張所元帥兵臨汴梁城下,守城的軍士開城投降。張所進城後,先向太後請安。太後便把張邦昌騙走玉璽、不知去向的事說了。張所趕忙奏道︰“娘娘放心,臣已派兵嚴守四方,量他插翅難飛。臣這就派人去追查,一有消息立刻稟報。” 隨後,張所告辭出宮,調兵遣將,嚴守汴梁。
張邦昌到了金陵,安置好家眷後,便來到午門,對黃門官說︰“我張邦昌前來獻玉璽,請代為稟報皇上。” 黃門官將此事奏明高宗。高宗問眾大臣︰“這張邦昌來了,眾卿有何看法?” 李太師進奏道︰“張邦昌獻玉璽有功,可封他為右丞相。但此人居心叵測,皇上只需疏遠他,便能讓他無法專權。” 高宗點頭稱是︰“宣他上殿。”
張邦昌上殿後,趴在地上磕頭。高宗說道︰“既往不咎,今念你獻玉璽有功,封你為右丞相。” 張邦昌謝恩退下。第二天,他又上殿奏道︰“臣听聞兀術再次進犯中原,岳飛在青龍山一戰,殺得金兵丟盔棄甲。若沒有岳飛,中原恐怕難保,此人真是國家棟梁!如今他只任都統,實在屈才。依臣之見,應召他回京,拜為元帥,起兵掃北,迎回二帝,如此天下幸甚!” 高宗心里犯嘀咕︰“你說的倒好听,我偏不听你的。” 嘴上只道︰“卿家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張。” 張邦昌踫了一鼻子灰,怏怏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回到家中,張邦昌越想越氣︰“我這丞相當得毫無實權,這樣下去可不行。” 正發愁時,侍女荷香端茶進來。張邦昌見她容貌清秀,頓時計上心來︰“不如認她做女兒,送進宮去。若她能得皇上寵愛,我再設法讓皇上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到時候大宋江山不就唾手可得了?” 他跟荷香一說,荷香竟也答應了。
第二天,張邦昌精心打扮荷香,用車子將她送到午門,自己進朝奏道︰“臣有小女荷香,願獻給皇上,侍奉聖駕,現在午門等候聖旨。” 年輕的高宗一听,立刻傳旨宣召。荷香進殿後,拜伏在地,嬌聲喚著 “萬歲”。高宗見她模樣可人,十分歡喜,命太監將她送進宮去。李綱出班奏道︰“請皇上將她安置在西宮。” 張邦昌又趁機奏請︰“請皇上降旨,召岳飛回朝,拜為元帥,掃平北方金兵。” 高宗無奈,只好命張邦昌下詔召岳飛。隨後,高宗回宮與荷香廝守,暫且不提。
張邦昌把聖旨往家里一放,根本不派人去召岳飛。他掐著黃河往返的日子,到了時間才去復旨︰“啟稟皇上,岳飛說金兵犯界,黃河防線至關重要,‘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所以不肯奉詔回京。” 高宗听了,也沒太在意︰“不來就不來吧。”
且說李太師在家中,和夫人說起張邦昌獻女一事。夫人一語道破︰“他就是想爭權,才出此下策。” 李太師點頭︰“夫人所言極是,我往後定要多加留心。” 正說著,忽見屋檐下站著一個人。李太師喝問道︰“你是何人?” 那人趕忙過來跪下,說道︰“小人張保。” 李太師一拍腦袋︰“差點把你忘了!只是國事繁忙,一直沒顧上。罷了,你去拿紙筆來。”
張保取來文房四寶,李太師寫了一封信,封好後說︰“我推薦你去岳統制那里做家丁,你可要好好伺候岳將軍!” 張保一听,直搖頭︰“我不去!都說‘宰相家人七品官’,我干嘛要去投岳統制?” 李太師語重心長道︰“岳將軍乃人中豪杰,文武雙全,跟著他才有出息,你還想跟誰?” 張保想了想︰“那我自己去試試,要是不好,我還回來。” 于是,他叩別李太師,回家辭別妻子,背上行李,提著混鐵棍,踏上了前往岳飛軍營的路。
這一日,張保來到黃河口岳飛營前,對軍士說︰“勞煩通報,京中李太師派我來下書。” 軍士進營稟報,岳飛下令︰“讓他進來。” 張保進營磕頭,呈上書信。岳飛拆開一看,說道︰“張管家,你在太師身邊前途無量,我這里條件艱苦,怕你受不了。這樣,先去小營吃頓飯,我寫封回信給太師。”
張保跟著岳飛的家人來到小營,只見營中只有簡陋的柏木桌子,用的器具也都是粗笨之物。不一會兒,酒飯端上來,不過是一碗魚、一碗肉、一碗豆腐、一碗牛肉,配著水白酒和糙米飯。家人招呼道︰“張爺請用飯。” 張保皺著眉頭︰“就拿這種菜招待我?” 家人苦笑道︰“今天還是特地為您準備的!我家老爺平日里頓頓吃素,還常常不開心。每次吃飯,老爺都面朝北方站著,眼含淚水說︰‘我在這里吃飽喝足,不知二位聖上在金國過得如何!’哪頓飯不是邊吃邊哭啊!” 張保听了,心中一顫︰“好了好了,別說了,我吃飯。” 他一口氣吃了十幾碗,吃完出來見岳飛。岳飛說︰“回信寫好了。” 張保卻道︰“我不走了,太師的吩咐,我不敢違抗。” 岳飛無奈︰“既然如此,先在營里住幾天再說吧。” 隨後,他讓張保進營,與吉青見了面。吉青一見,稱贊道︰“好一條漢子!” 張保就此留在了軍營。
再說張邦昌之前獻玉璽時,偷偷印了許多假聖旨。這天,他拿著一道假聖旨,來到黃河口召岳飛回京。岳飛出來接旨,打開讀完後,說道︰“欽差請先行一步,岳飛隨後就到。” 欽差告辭而去。岳飛把吉青叫來,鄭重說道︰“兄弟,為兄奉旨回京,但金兵隨時可能渡河,這可不是小事。我有幾句要緊話,不知賢弟能否照辦?”
岳飛這幾句話,究竟說了什麼?又會引發怎樣的風波?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