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唐三傳
前文說到薛仁貴闔家團圓,盡享榮華,此處便不再詳述。且說程咬金進京復命,君臣相見,朝見儀式結束後,程咬金退出朝門,返回府中。裴氏夫人迎上前去,關切地說道︰“老相公,您辛苦了。” 程咬金滿臉笑容,說道︰“這次差事可真是辦對了,果然是個好欽差,我賺了三萬多兩銀子呢!要是再有這樣的差事,那可就太好了。” 裴氏夫人勸道︰“常言道,有利不可再往。您如今年紀大了,也該知足些了。” 說罷,便吩咐下人準備酒菜,為程咬金接風洗塵。
這時,程鐵牛過來拜見父親,孫子程千忠也來拜見祖父。程千忠年僅十三歲,卻已展現出不凡的氣質。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共進晚餐,盡享天倫之樂,這其中的溫馨場景,自是不必細表。
第二天,各位公爺紛紛前來探望程咬金,像秦懷玉、羅通、段林等都來了。徐茂公前往河南賑濟災民,尉遲恭在真定府鑄造銅佛,二人都不在京城。朝中唯有魏丞相,不過他身為文官,與程咬金等人往來並不頻繁。程咬金作為長輩,眾人紛紛上前與他相見,程咬金也一一回禮。程鐵牛出來作陪,向大家詳細講述了平遼王薛仁貴的近況。眾公爺听後,便告辭離去,各自返回府中。
緊接著,周青等八位總兵官一同前來向程咬金問安。他們向程咬金打听薛仁貴的消息,程咬金說道︰“他如今可有兩個老婆,還有女兒,風光得很,你們不必掛念。” 周青听後,便對姜興霸、李慶紅、薛賢徒、王心鶴、王心溪、周文、周武說︰“咱們如今在長安伴駕,沒什麼大的作為。薛大哥在山西鎮守,咱們請老柱國在皇上面前奏明,保舉我們前往山西,和他一同把守。這樣一來,弟兄們既能時常相聚,又能一起操演武藝,豈不比在京城受拘束快活得多?” 程咬金爽快地應道︰“這事就包在老夫身上。” 周青等人听了,連忙叩謝,然後告辭離開。
次日五更,程咬金上朝。天子端坐在金鑾殿上,文武百官朝見完畢,天子傳旨︰“有事啟奏,無事退班。” 程咬金上殿,俯伏在地。天子一見,龍顏大悅,問道︰“程王兄,有何事要奏?” 程咬金奏道︰“老臣並無其他奏請,只是奏明周青等總兵,願意與薛仁貴一同鎮守山西全省,另外,樊氏夫人以及王茂生等人,也應得到相應的封贈。” 天子傳旨︰“就依王兄所奏。” 隨後,卷簾退班,天子駕退回宮。文武百官紛紛散去,程咬金也退出朝門。
周青等人得知消息後,欣喜不已,趕忙到衙門收拾行裝,領取憑照。八位總兵官辭別天子,踏上行程,文武官員為他們送行。他們離開長安,徑直前往絳州,到王府與薛仁貴相聚。王茂生被正式任命為轅門都總管,柳氏依舊是護國夫人,樊氏則被封為定國夫人。王府擺下酒席,弟兄們開懷暢飲,互訴衷腸,其中的種種言語,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了。
第二天,薛仁貴傳令,安排八位總兵官前往各地鎮守,副總、參將、都司等官員,皆由總兵掌管。薛仁貴到任之後,山西境內四方盜賊平息,一片太平景象,年成豐收,百姓安居樂業,他也得以安穩地治理一方,這些情況,暫且按下不表。
且說在長安城中,皇叔李道宗,也就是成清王,在朝中任職。他得知薛仁貴鎮守山西,朝廷時常賞賜他袍帶、盔甲、名馬等物,對這些事,他自是有所耳聞。這一天,李道宗回到銀鑾殿,心中想起薛仁貴,朝廷對他如此看重,讓他執掌兵權,鎮守山西,手下還有八位總兵相助。李道宗只有一個女兒,名叫鸞鳳,年方十七,乃是元妃所生,才貌雙全。李道宗心中盤算,想要招薛仁貴為婿,讓他休掉前妻,他難道還敢不從?只是張美人與薛仁貴有仇,因為薛仁貴曾將張士貴的五個女婿斬首,張美人常常在他面前哭哭啼啼,請求他為父兄報仇。李道宗心想,薛仁貴行事謹慎,一時之間還真難以找到他的過失來算計他。不如先回宮中,與張美人商量此事。主意已定,他便退回宮中,來到安樂宮。
張妃見王爺到來,連忙上前朝見。宮娥們準備好筵席,李道宗朝南而坐,張美人在一旁相陪,彩女們依次敬酒。酒過數巡,已是二更時分,二人退回內宮安寢。成清王在朝中地位尊崇,與天子只差一等,身邊有內監、宮娥彩女伺候,還有東西兩宮,殿前設有指揮,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些情況,暫且不表。
第二天,李道宗起身梳洗,用過早膳。張妃流著淚說道︰“父兄慘遭殺害,請千歲為賤妾報仇,只有殺了薛仁貴,方能解我心頭之恨。” 李道宗說道︰“孤家又何嘗不知此事,但薛仁貴深受朝廷器重,朝廷中的大小爵王大多都是他的心腹。左丞相魏征、魯國公程咬金在朝中,聖上對他們的話最為听信。薛仁貴行事嚴謹,沒有過失,實在難以抓住他的把柄。倘若他有反叛之心,孤家便能在聖上面前參他一本。可如今,他毫無動靜,實在難以動手。不過,孤家如今有一事,我家郡主鸞鳳尚未招得佳婿,我想招薛仁貴為婿,讓他休掉前妻。他若答應,那便罷了;若不答應,就說他欺騙親王,強逼郡主,私自進長安。有了這個由頭,便能好好擺布他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妃听了,心中一驚,暗自思忖︰“這豈不是讓他因禍得福了?” 但她嘴上只能含糊答應,心想,待我與張仁商議,他足智多謀,又是我的陪嫁之人,一直對薛仁貴心懷怨恨,想要為老爺報仇。于是,張妃勉強對王爺說道︰“千歲所言極是,不過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王爺點頭道︰“美人說得在理。” 隨後傳旨,帶著兵丁出城打獵去了。
張妃趕忙宣張仁進宮。這張仁,生得一張黑黝黝的糙臉,脖子短粗,臉頰瘦削,眼楮如犬,鼻子似鷹,頷下留著六撮胡須,為人刁鑽奸惡,詭計多端。他跟隨張妃來到王府,成清王見他辦事得力,凡事都與他商議,對他言听計從。張仁听得娘娘傳宣,頭戴圓頂大帽,身穿紫絹直身袍,腳蹬粉底烏靴,來到宮中,口稱︰“娘娘,奴才叩見,不知娘娘喚奴才有何事吩咐?”
張妃說道︰“張仁,你也知道,老爺、公子、姑爺都被薛賊陷害,功勞被他奪走。昏君听信他的話,不念我家的功勞,竟將我家滿門冤殺,反倒封薛賊做了王位,對他十分看重。我每想到此事,心中的仇恨便難以平息。如今千歲要將郡主招給薛仁貴為婿,你覺得此事該如何是好?所以特地喚你前來,與我定下一計,一定要好好擺布他。” 張仁低頭沉思片刻,說道︰“有了。郡主又不是娘娘親生的,咱們可以……” 他如此這般,向張妃詳細說出了自己的計策。張妃听後,大喜過望,命張仁退下,等候大王回來听宣伺候。
再說王爺回到府中,張妃迎上前去,又提及此事,並說︰“千歲,此事還需與張仁商議,他極有見識。” 王爺听了,連忙喚張仁進宮。張仁听到傳喚,來到宮中,叩頭行禮完畢,站起身來,說道︰“大王呼喚奴才,有何吩咐?” 王爺說道︰“孤家有一事與你商議,不知你有何主見?” 張仁說道︰“千歲但說無妨,奴才洗耳恭听。” 王爺便將想要招薛仁貴為婿,卻又擔心他不肯答應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張仁听後,說道︰“這有何難,千歲要招仁貴為婿,可他已有兩位夫人,定然不會輕易答應。不如假傳一道聖旨,將他騙進長安。待奴才將他邀到王府,他若順從,那便罷了;若不順從,王爺就用酒將他灌醉,五更時分上本,說他私自進長安,闖入王府,有謀反之心,如今已將他擒拿,等候萬歲發落。憑他如何辯解,難道萬歲還會偏袒他而不顧及叔父的面子?此計如何?”
王爺听了,大喜道︰“張仁,此計甚妙,公私兩便。若事情不成,王府和宮中之事,外邊也不會知曉。倘若薛仁貴不答應,也能報了張美人的殺父之仇。” 當下,便擺下宴席,飲酒作樂。張妃在一旁也對張仁的計策贊不絕口。這李道宗也是糊涂,怎能為了一己私利,拿女兒的終身大事做這種勾當?當晚,李道宗便在張妃宮中歇息。第二天,他與張仁偽造好旨意,派差官前往山西,此事暫且不表。
再說薛仁貴在山西,治理有方,境內太平無事,與二位夫人過著安穩的日子,不知不覺已過一年,四方皆寧靜祥和。這一天,薛仁貴正坐在銀鑾殿中,忽然探子來報︰“聖旨到!” 薛仁貴趕忙吩咐大開中門,連忙擺好香案,迎接天使。天使當殿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念卿救駕之功,思念甚深。朕忽染小恙,召卿來京,欲與卿君臣相見一面,卿需即刻前來。欽此。” 薛仁貴謝恩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他一面將聖旨供在香案上,一面款待天使,問道︰“聖恙如何?” 天使答道︰“前日龍駕病重,如今天子已經好轉,故此召平遼王進京,朝廷還有聖諭。”
薛仁貴听後,吩咐總管王茂生︰“武官們各自堅守汛地,文官不必相送。本藩需連夜進京,二位夫人不必掛念。君命召喚,片刻不得耽擱。” 說罷,便同天使騎上賽風駒,離開絳州,一路星夜兼程,朝著長安奔去。這一去,究竟是吉是凶,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