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五十五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平遼王雙美團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五十五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平遼王雙美團圓

    有詩為證︰“金繡雙花福分高,赤繩緣巧配英豪。一朝得受藩王爵,鸞鳳和鳴瑞聖朝。”

    話說程咬金下了轎子,見到柳剛父子,滿臉笑容,呵呵笑道︰“親翁,不必多禮。今日我是來迎接佷媳的,快請令嬡上轎吧。” 柳員外父子連忙連聲答應,將程咬金迎進大廳。父子二人正要下拜,程咬金趕忙扶起。眾人坐下後,寒暄了一番,喝了三盞香茗。柳剛父子在一旁相陪,柳剛說道︰“承蒙老千歲大駕光臨,只怕小女福薄,消受不起。還請老千歲先回,老夫親自送小女到王府,另外還有些薄禮相送。” 程咬金听了,十分高興,說道︰“這就不必麻煩了。本藩先行一步,還望轉告令嬡,舍佷在王府等候與她團圓。” 說完,便起身與柳員外告別,在大門上了轎子,吩咐各位官員與護國夫人一同送柳金花回王府。官員們紛紛跪地應道︰“是。” 隨後,程咬金便先行離開了。

    之後,各位官員與柳剛來到大廳,相互見過禮。這時,金花也已準備妥當,轉身出來。本宅的家人婦女,簇擁著半副鑾駕,前呼後擁,還有兵丁護從。隨著一聲炮響,隊伍啟程。各位官員與柳員外也一同起身,離開柳家莊,朝著絳州城走去。一路上風光無限,暫且按下不表。

    隊伍來到王府轅門,三通奏樂,一聲炮響,兩旁的官員紛紛跪地迎接夫人。金花進入王府,一直來到後殿才下轎。薛仁貴早已在此等候,上前迎接。金花下轎後,先拜見了父親,隨後與薛仁貴夫妻相見。柳員外走上前來,向薛仁貴賠罪,薛仁貴連忙說道︰“岳父,您這是說的哪里話。日後我們少不得一同享受榮華富貴,這都是小婿命中所定。” 柳員外听後,辭別出府,回家去了。

    平遼王薛仁貴與夫人在王府後堂設宴,共同舉杯,傾訴著多年來的離別之情,其中的種種,在此就不詳細敘述了。過了一會兒,薛仁貴傳令出來,讓文武官員各自回衙署,不必在此伺候。外面的官員們齊聲答應,紛紛回衙,暫且不提。

    再說柳員外回到家中,與院君商議,準備了三千兩銀子送給程咬金,給各位官員每人送銀三百兩,兵丁等雜役也都有賞賜。由于時間緊迫,嫁妝來不及準備,便折成了一萬兩銀子。程咬金看到禮單後,對薛仁貴說︰“令岳送我三千銀子,我實在不敢接受。” 薛仁貴說道︰“有勞您親自跑這一趟,這銀子您就收下吧,不必過于謙讓。” 程咬金這才說道︰“又讓令岳破費了,老夫只好收下。”

    再說說王茂生,自從金花出門後,破窯里只剩下一些破舊的家什。他收拾好後,發現顧氏乳娘也跟隨小姐進了王府,窯中頓時冷冷清清。王茂生回到自己家中,對毛氏抱怨道︰“薛禮這小子,做了王位就忘本了,說派人來接我,到現在也沒見個人影。” 他整天在門口走來走去,東張西望。毛氏大娘見他這副模樣,覺得好笑,說道︰“官人,他不來接咱們,咱們就去賀他。” 王茂生覺得有理,可又發愁拿什麼東西去賀喜。想了想,他說︰“也罷,把兩個空酒壇裝上兩壇水,就說是送酒給他。他現在眼楮長到頭頂上去了,肯定不會仔細看,這樣咱們就能進去見他,說不定還能得些好處。” 夫妻二人商量好後,第二天,果然挑著兩壇水,帶著毛氏,前往絳州。

    他們來到王府轅門,只見前來送賀禮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到號房掛號,然後由號房稟知中軍,中軍再將禮物送進王府,收與不收,由里面傳出來消息。王茂生夫妻站在轅門外,那些人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里,睬也不睬。這時,巡官大聲呵斥道︰“這是什麼地方,你們竟敢把這破擔子放在這里,還不快挑開!” 王茂生趕忙說道︰“軍爺,我和千歲爺是結義弟兄,麻煩您通報一聲,就說我王茂生夫妻要見他。” 巡風听了,嘲笑道︰“你這瞎眼的奴才,我們千歲爺怎麼會和你這叫花子結義,別在這兒找打,趕緊挑著擔子走開!” 王茂生無可奈何,這才深切體會到做官的威風。他只好把擔子挑到一旁,讓妻子看守,自己來到簽房。只見簽房里投的帖子很多,負責的人也來不及仔細查看,王茂生便趁機把自己的帖子混在其中。簽房的人將帖子收齊後,送給中軍,中軍又遞到王府里面。

    此時,薛仁貴正與程咬金交談,感謝他幫忙迎接夫人。傳宣官進來稟報道︰“外面各府行台、節度,還有族中的人,都送來了手本、帖子和禮單,請千歲爺過目。” 薛仁貴看了之後,對傳宣官說︰“各府等官員三日後再來相見,族中送來的禮物,將原帖退回。你去告訴他們,千歲爺不是本地人,是東遼國人,在這里沒有什麼族親。讓他們都回去吧。” 程咬金在一旁說道︰“等等,平遼公,這些可都是當地的大族,你不收他們的禮,還說自己是東遼國人,這不明不白的,跟我說說這是怎麼回事。” 薛仁貴便將自己未發跡時的遭遇,向程咬金詳細說了一遍︰“老千歲有所不知,晚佷當年窮困潦倒的時候,去伯父家中借五斗米,他們不僅不肯借,還叫莊客把我打了出來。多虧了王茂生夫妻,救了我的性命,我才在破窯中與他們結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程咬金听後,說道︰“這也怪不得你。老夫年輕時,也曾打死過人,被關進牢里,那時沒有親人來看顧。後來遇赦出獄,結識了結義哥哥尤俊達,才做出了一番事業。對于那些勢利的人,我向來不屑一顧。如今你族中也有這種勢利之人,禮物不收也罷,把他們傳進來,每人罰三碗糞清水,讓他們知道厲害,再打發他們回去。” 薛仁貴連忙說道︰“禮物不收就已經夠了,罰糞清水這種事,實在使不得。” 于是傳令,一概不收族中禮物。程咬金又說︰“你再把帖子拿過來看看,里面的人有好有壞,難道要一概回絕嗎?” 薛仁貴覺得程咬金說得在理,便說道︰“老千歲所言極是。”

    薛仁貴拿起帖子仔細查看,其中有一帖上寫著︰“眷弟王茂生,拜送清香美酒二壇。” 薛仁貴見了帖子,十分高興,對程咬金說︰“方才晚佷提到的恩哥恩嫂,我正打算派人去接他們,沒想到恩哥今日就來了。” 程咬金笑著說︰“我說什麼來著,人和人就是不一樣。” 薛仁貴一面傳令,回絕合族眾人;一面吩咐大開正門,迎接王老爺。這一聲傳話,外面的人都听到了。

    巡風把總等人一听千歲要出來接王老爺,嚇得膽戰心驚,趕忙走上前,見到王茂生後,“撲通” 一聲跪下,說道︰“小人們有眼無珠,多有得罪。求王老爺在千歲面前美言幾句,千萬別提小人們的不是。” 說著,就連連磕頭。王茂生得意地說︰“起來吧,我早就說我和千歲爺是結義弟兄,你們偏不信,現在磕頭也晚了。” 巡風見勢不妙,連忙從袖子里拿出一封銀子,塞給王茂生。王茂生接過銀子,揣進懷里,心想︰“今天可算是開張大吉了。”

    只听里面擊鼓三通,有人報說︰“千歲出來,接王老爺。” 王茂生頓時有些不知所措,稀里糊涂地就被迎了進去。薛仁貴一見王茂生,立刻叫道︰“恩哥,兄弟正打算差人去接您,沒想到哥哥您先到了,恕兄弟有失遠迎之罪。” 王茂生連忙說︰“不敢當,不敢當。” 兩人一同走進銀鑾殿,來到後堂,相互見禮。王茂生說︰“你嫂嫂毛氏,也在外面。” 薛仁貴趕忙吩咐準備轎子,讓毛氏進來。毛氏由幾名婦女陪著,在外面上了轎,來到後堂。那兩壇 “酒” 也被挑了進來。薛仁貴夫妻向哥嫂拜謝,然後請嫂嫂到里面去。金花和毛氏一同走進內室,暫且不表。

    薛仁貴吩咐家將,把王老爺送的酒拿上來。王茂生見了,頓時滿臉通紅,心里暗叫不好︰“這哪是什麼酒,分明是兩壇清水,要是打開可就露餡了。” 他心里正著急,家將已經按照吩咐,打開了泥封的酒壇。家將聞了聞,發現沒有酒氣,仔細一看,原來是水,便稟報道︰“千歲爺,這不是酒,是水。” 薛仁貴听了,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呵呵大笑,說道︰“拿大碗來,本藩要連飲三碗。正所謂‘人生情義重,吃水也清涼’。” 說著,便端起碗,將水一飲而盡。王茂生見此情景,既尷尬又感動,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

    薛仁貴喝完水後,當即封王茂生為轅門都總管,掌管一應大小事務。還下令,以下文武官員,都要先向王茂生呈上手本稟報,然後才能行事。這下,王茂生可算是一步登天,平步青雲,心里別提多高興了。隨後,薛仁貴又請程咬金與王茂生相見。王茂生見到程咬金,正要下跪,程咬金連忙說道︰“如今你是平遼王的恩哥,和我子佷一樣,以後不必行此大禮。” 接著,程咬金吩咐設酒,為王茂生賀喜,這些暫且不表。

    另一邊,傳宣官來到外面,對那些送禮的人說︰“千歲爺不是本地人,是東遼國人,禮物一概不收。請各位回去吧,不必在此等候。” 薛氏族中眾人一听這話,都覺得掃興。他們商議著送三千兩銀子給程咬金,看這件事能否通融。又听到傳宣官說薛仁貴是東遼國人,禮單一概不收,眾人將信將疑。這時,又听到擊鼓開門,說是迎接王茂生,薛雄員外說道︰“那王茂生不過是個賣小菜、背簍子的,他妻子也就是個賣婆,沒想到王府居然大開正門迎接,看來他和王爺的關系不一般。我是王爺的嫡親叔父,他難道還能不認我?” 旁邊有一人姓薛名定,開口說道︰“王小二夫妻都能被接見,叔父和王爺同姓,沒有不見的道理。” 薛雄員外想起之前對薛仁貴的所作所為,懊悔不已,心想只能去央告王茂生了。于是,他趕忙準備了三千銀子,第二天,先花銀子打通衙門的關節,央請傳宣官把銀子送給王茂生,然後再把禮單送進去。傳宣官說︰“這可使不得,王爺出令如山,我可不敢再去稟報。” 巡風卻在一旁說道︰“昨天王老爺得罪了他,差點惹出大事。他可是千歲爺的叔父,通報一下也無妨。況且王老爺收了銀子,還怕什麼。”

    再說王茂生,他本是個窮人,從未見過這麼多銀子。如今見了這三千兩銀子,心里犯起了嘀咕︰“我可沒這麼大的膽子拿這注財喜,得和程千歲商議商議。況且他是前輩,和仁貴交情又好。” 主意已定,王茂生來到程咬金面前,說道︰“程老千歲,我有件事想跟您商量。” 程咬金問道︰“茂生,你有什麼事,直說便是。” 王茂生便把薛雄員外想認佷兒、送禮慶賀卻被拒收,如今又請他幫忙,還送了三千兩銀子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程咬金听後,說道︰“老王,你可別哄我。這銀子咱倆得對分,你可別私下藏起來,我可會查的。” 王茂生連忙說道︰“我要是想獨吞,就不會來跟老千歲說了。” 于是,兩人一同來見薛仁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薛仁貴正在大發雷霆,說道︰“這些狗官,昨天已經把禮單退回去了,今天又送來,簡直混賬,該斬該打!” 傳宣官嚇得跪在地上磕頭求饒。程咬金問道︰“平遼王為何發這麼大的火?” 薛仁貴說︰“老柱國有所不知,昨天寒族的人來送禮,想認我這個王爺。我已經把禮單退回去了,不想認他們這些勢利小人。今天他們又來糾纏,您說可惱不可惱。” 程咬金勸道︰“世態炎涼,這也是常有的事。如今你做了王位,要是不認族中之人,難免讓人覺得你氣量小。” 薛仁貴說︰“他們都是無情無義之輩,王恩哥送來兩壇水,我都喝了三碗,這些人實在可惡,一定要嚴懲。” 王茂生連忙跪下說道︰“使不得,這樣會讓人說兄弟你不近人情,做了藩王就欺負親族。這禮還是收下吧。” 薛仁貴趕忙扶起王茂生,說道︰“既然老千歲和哥哥都這麼說,那就吩咐把禮物全收了,替我多多拜謝各位老爺,改日我再親自道謝。” 傳宣官領命,傳出話去。薛氏合族眾人見禮物被收下,都歡歡喜喜地回家了。其實,薛仁貴心里明白,這是程咬金和王茂生在中間周旋,他也就順水推舟,做個人情,這些事暫且不表。

    王茂生做了轅門都總管後,身著冠帶,榮耀無比。那些大小文武官員,哪個敢不奉承他,個個都尊稱他為王老爺。薛仁貴對他也是言听計從,文武官員要見薛仁貴,都得先打通王茂生的關節,才能進見。王茂生借此機會,足足撈了幾萬兩銀子。後來,程咬金督造王府的工程完工,準備回朝復命。薛仁貴送給他三千兩程儀,還設酒為他送行。次日清晨,薛仁貴送出十里長亭,文武百官也都送出境外。程咬金滿載而歸,一路上風光無限,朝著長安而去,這其中的種種,暫且不表。

    且說風火山樊家莊的樊洪海員外,一日對夫人潘氏說道︰“咱們倆年紀都大了,膝下沒有兒子,只生了個女兒叫繡花。十三年前,女兒被風火山的強盜強行擄去,多虧薛仁貴出手,擒住了三個強盜,救了女兒。當時我就把繡花許配給了他,因他急著投軍,便以五色鸞帶作為定情信物。可他這一去,許久都沒有音信。我本想給女兒另尋一門親事,好讓她日後有個依靠。但女兒發誓絕不改嫁,一心守著薛禮,我們也強求不得。若不是薛仁貴相救,女兒恐怕早已失身于強盜,沒有好下場,所以她才忍耐至今。只是咱們老了,以後無人養老送終。這幾天,我听周圍的人三三兩兩地傳言,說薛仁貴跨海征東,在海灘救了皇上,立下大功,平定了東遼,如今班師回朝,被封為山西全省的平遼王。他上管軍,下管民,文武官員都受他節制,擁有先斬後奏之權。手下還統領著十萬雄兵,鎮守絳州。前一程千歲到他家中,接走了護國夫人,難道他就把我女兒給忘了不成?”

    潘氏夫人听了,十分驚喜,問道︰“這話是真的嗎?” 員外說︰“我一開始也不信,就派人到絳州去打听,結果句句屬實。本指望他能來接女兒去上任,可都過了半個多月了,也沒見他派人來,這是為何呢?” 夫人說︰“員外,你可別犯傻了。前年薛禮就說過他有妻子,你當時跟他說,女兒願做偏房,所以才用鸞帶定下了親事。咱們就女兒這一個嫡親血脈,咱倆這兩把老骨頭,日後還得靠她埋葬。女兒做了王府的偏房,也不算辱沒了咱們。你別固執己見,非得等他來接。絳州路途又不遠,咱們備好嫁妝,親自把女兒送到王府,他見了那五色鸞帶,難道還能不收留?”

    員外听了,點頭說道︰“你這話在理。” 于是吩咐莊客們準備好嫁妝,雇了大船,又把這事告知了女兒。繡花听聞,心中大喜,連忙精心打扮起來。這一打扮,更顯得她天姿國色,猶如月宮中的嫦娥下凡。打扮妥當後,員外取出那五色鸞帶,帶著夫人和女兒上了船,一路朝著絳州而去。到了絳州,船停泊在碼頭,他們在館驛安頓下來,並扯起一面旗,上面寫著 “王府家眷” 四個字。

    府縣的官員得知後,趕忙前來迎接。員外跟他們說起事情的緣由,府縣官們听了,對員外極為奉承。隨後,眾人一同來到王府轅門。只見轅門處弓上弦、刀出鞘,兩面大黃旗高高飄揚,上面寫著 “平遼王” 三個大字,還有許多官員在來來往往。員外見此陣仗,心中不禁害怕起來,不敢貿然上前。府縣官見狀,說道︰“您先到奏事房中坐坐,我們去稟報都總管王老爺,之後再來請您去見王爺。您把那五色鸞帶交給我們,我們拿去給王老爺看。” 員外便把鸞帶交給了府縣官。

    府縣官拿著鸞帶,急忙來到總管房,向王茂生稟明情況︰“樊家莊的樊洪海員外,多年前有個女兒叫繡花,曾與千歲爺有過婚姻之約,現有五色鸞帶為證。如今他親自把女兒送來了,不知此事是否屬實。我們不敢擅自做主,特來請總管老爺轉達千歲爺。” 王茂生听後,說道︰“二位請回,我這就去見千歲爺。” 府縣官拱手告辭,回去回復員外,暫且按下不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單說王茂生拿著鸞帶,徑直來到王府內堂,見到薛仁貴,說道︰“千歲爺,恭喜啊!如今樊家莊的樊洪海員外夫妻,親自送小姐來與您成親。” 薛仁貴一時竟想不起來此事,听了王茂生的話,便問道︰“恩哥,哪個樊員外送小姐來?這是怎麼回事?” 王茂生說︰“當年您在樊家莊降伏了三個大盜,員外就把女兒繡花許配給了您,還以五色鸞帶作為定情信物。方才府縣官這麼說,到底有沒有這回事?”

    薛仁貴低頭沉思片刻,恍然大悟道︰“啊,確實有這麼回事。我出去十多年了,把這事都給忘了。現在員外在哪里?” 王茂生說︰“他們的大船停在碼頭,員外正在奏事廳等候,兄弟您趕緊派人去接吧。” 薛仁貴說︰“我還以為時間久了,她另嫁他人了呢。我到任之後,有了原配夫人,所以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如今員外親自送小姐過來,我怎能不去迎接呢?不過,此事還得與夫人商議一下。夫人若肯收留,我就派差官前去迎接;若不肯,也只好打發他們回去了。” 說完,對王茂生說道︰“哥哥,等我見過夫人,再跟您說。”

    薛仁貴來到後堂,對夫人說道︰“夫人,我有件事想和您商議。” 夫人問道︰“相公,有什麼事要和妾身商議?” 薛仁貴便把當年出門投軍,路過樊家莊,員外留他吃飯,說起風火山強盜姜興霸等人要強逼員外女兒成親,他路見不平,降伏了三個強盜,那三人還與他結拜為兄弟,員外便要把女兒許配給他,他當時表明家中已有妻室,員外說女兒願做偏房,他便以鸞帶為定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跟夫人講了一遍。最後說道︰“夫人,您說這事是不是挺巧的?我現在想打發他們回去,您意下如何?”

    夫人听了,說道︰“相公,你這說的是什麼話。既然與樊小姐有婚約,員外夫妻又親自送她過來,哪有不接的道理。以後我就把她當作姊妹相稱,要是相公不派差官去迎接,妾身就親自去接。” 說完,便吩咐侍女們準備轎子,要去接樊小姐。左右侍女齊聲答應。薛仁貴見狀,說道︰“有勞夫人了,還是煩請恩哥同府縣官前去迎接吧。”

    王茂生帶著千百戶把總等執事人員,先來到奏事廳,問道︰“府縣官在嗎?” 絳州府龍門縣的官員連忙起身答道︰“卑職在。” 王茂生說︰“千歲爺有令,讓你們二位同我去接樊小姐。” 府縣官應道︰“是。” 樊員外抬頭一看,認出王茂生就是當年那個肩挑背簍做小買賣的王小二,如今卻身著圓翅烏紗、圓領紅袍,帶著數十名家丁,一副威風凜凜的模樣。員外叫道︰“王茂生,你還認得我嗎?” 王茂生轉過頭一看,說道︰“是員外啊,小官有眼不識泰山,多有得罪。” 王茂生以前做買賣時,常到樊家莊,所以認得員外。

    閑話少敘,且說王府派出許多衙役,準備了兩乘大轎,還有數不清的丫環婦女。王茂生帶著兵丁、千百戶以及府縣官,浩浩蕩蕩,員外也坐上了轎子,一行人熱熱鬧鬧地朝著碼頭走去。到了碼頭,府縣官侍立兩旁,接著樊夫人上了轎,隨後樊小姐也上了轎。三聲炮響過後,隊伍啟程返回王府,一路上前呼後擁,百姓們紛紛前來圍觀,熱鬧非凡。

    隊伍來到王府轅門,又是一聲炮響,正門大開,鼓樂齊鳴。轎子一直抬到銀鑾殿,樊小姐下轎後,與薛仁貴的原配夫人相見。樊小姐再三推辭,堅持要行拜見之禮,說道︰“夫人在上,賤妾樊氏拜見。” 夫人見樊小姐容貌如花,心中十分歡喜,說道︰“賢妹,何必如此客氣。” 于是,二人便以姊妹相稱,相互拜見。

    當下,眾人選定吉日,查看歷本,發現今日正是黃道吉日,天喜星高照。薛仁貴趕忙喚來賓相,就在後殿為自己和樊小姐舉辦了成親儀式。薛仁貴心中大喜,慶幸自己有這樣一位賢德的原配夫人,成全了這樁好事。此後,薛仁貴將妻妾分為東西兩房,並修表進京,向皇上奏明此事。皇上降下旨意,封樊氏為定國夫人,薛仁貴等人謝恩,此事暫且不表。

    次日清晨,薛仁貴帶著妻妾拜見恩哥王茂生和恩嫂,又請樊員外夫妻相見,尊他們為岳父、岳母,留他們在王府養老,共享榮華富貴。隨後,薛仁貴又派人接來了柳員外夫妻,他帶著兩位夫人一同拜見柳員外夫婦,並吩咐設宴慶賀。外面的文武官員得知此事,也都紛紛前來賀喜,暫且按下不表。

    再說柳員外夫妻在王府住了三天,便要告辭回家。薛仁貴夫妻再三挽留,卻留不住,只好送出轅門。你道柳員外夫妻為何不肯住在王府?原來,他們家中有萬貫家財,又有兒媳侍奉,在家中安享清福,日子過得也很不錯,所以執意要回去。而樊老夫妻只有繡花這一個女兒,沒有兒子兒媳,所以只能依靠女婿、女兒養老。薛雄員外同合族的人也來王府賀喜,薛仁貴這次把他們請進私衙,設下筵席款待,眾人盡醉方休,然後告辭離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第二天,薛仁貴發布關防告示,禁止親族隨意往來,以免滋生嫌疑和人情困擾。禁令一出,誰敢前來騷擾?即便是欽差察院衙門,見到王府的關防禁約,也不敢隨意出入,更何況這是王府,事關重大。王府下轄有五百多員文武官員,自然要謹慎嚴密。

    暫且不提薛仁貴在山西安享太平之事,再說程咬金進京復命。君臣相見,程咬金朝見天子完畢,朝廷上自然有一番問答,在此也不必詳述。單說程咬金退朝回到府中,裴氏夫人出來迎接,夫妻二人相互見禮後,分賓主坐下。夫人說道︰“相公,朝廷事務繁忙,您辛苦了。” 程咬金笑著說︰“夫人有所不知,若不辛苦,怎能賺到世間的財富。這次的差事可真是做對了,果然是個好欽差,賺了三萬多兩銀子。要是再有這樣的差事,那就更好了。” 夫人也笑著說︰“相公,常言道‘有利不可再往’。你如今年紀大了,也該知足了。” 說完,便吩咐準備酒菜,為程咬金接風洗塵。

    這時,程鐵牛過來拜見父親,孫子程立本也來拜見祖父。程立本年僅十三歲,卻勇力非凡。當天,老夫妻和兒孫們一起舉行家宴,一家人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暫且按下不表。次日,各位公爺前來探望程咬金,像秦懷玉、羅通、段林等一班人都來了。徐茂公前往河南賑濟饑荒,不在京城;尉遲恭在真定府鑄造銅佛,也不在京城。只有魏丞相在朝,但他是文官,與程咬金等人並無往來。程咬金是長輩,眾人坐滿了一殿,紛紛上前與他相見。程咬金一一還禮,程鐵牛也出來相陪,並把平遼王薛仁貴的事情詳細地說了一遍。眾小公爺听後,便告辭起身,各自回府。

    接著,周青等八個總兵官一同前來向程咬金問安。他們詢問薛仁貴的消息,程咬金說︰“那平遼公如今可是風光得很吶!他有兩個老婆,兩個丈人都有萬貫家財,發跡得不同尋常,你們不必掛念。” 周青听了,便對姜興霸、李慶紅、薛賢徒、王新溪、王新鶴、周文、周武說︰“如今我們在長安伴駕,沒什麼大的作為。薛大哥在山西鎮守,咱們請老柱國到皇上面前奏明,保舉我們前往山西,和他一同把守。這樣,弟兄們就能時常相聚,敘敘手足之情,豈不快活?” 程咬金說︰“好弟兄聚在一起,確實是件高興的事。我老千歲也是過來人,當初秦大哥在世的時候,我們三十六家弟兄在一起猜拳喝酒,那場面好不熱鬧。如今他們都已去世,只剩下我這個老不死的,時常覺得孤孤單單,心里不暢快。你們的事,我肯定會成人之美,幫你們在皇上面前說說。” 眾人听了,十分高興,起身叩謝後告辭離去。

    次日五更三點,程咬金上朝。天子駕坐金鑾殿,文武百官朝見完畢,天子傳旨,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程咬金上殿,俯伏在地。天子一見,龍顏大悅,問道︰“程王兄,有何事要奏?” 程咬金說︰“老臣並無其他奏請,只是奏明周青等八總兵,願意與薛仁貴一同鎮守山西等地;還有薛仁貴請求冊封柳、樊二位夫人,她們貞靜、幽嫻、淑德,王茂生夫妻義薄雲天。” 天子說︰“就依程王兄所奏。” 說完,卷簾退班,天子駕退還宮,文武百官也各自散去。

    程咬金出朝後,周青等人得知消息,都十分歡喜。他們到衙門收拾行裝,領取憑照。八個總兵官辭別天子,啟程前往山西。文武官員為他們送行,他們離開了長安,直奔絳州王府,與薛仁貴相會。王茂生奉旨正式擔任轅門都總管,他的妻子毛氏被封為總管夫人;柳、樊二位夫人,依舊被封為護定一品貞靜夫人。薛仁貴率領眾人謝恩,在王府擺下酒席,弟兄們開懷暢飲,暢敘離別之情,其中的詳情,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次日,薛仁貴傳令,讓八個總兵分別前往各自的衙門和鎮守之地。各地的副總、參將、都司、千把總等官員紛紛前來迎接他們上任,場面十分威武。薛仁貴到任之後,山西境內果然盜賊平息,全省太平,年成豐收,百姓們都感恩戴德。正所謂︰“聖天子百靈相助,大將軍八面威風。”

    此回書主要講述了羅通定北立下奇功,薛仁貴跨海征東,平定大唐天下,四海升平,滿門榮貴團圓的故事。後續還有《薛丁山征西傳》,唐書將繼續講述。有詩為證︰“鳳舞麟生慶太平,唐王福澤最為深。每邦歲歲奇珍獻,宇內時時祥瑞生。治國魏征賢宰相,靖邊薛禮小將軍。英豪屢見功勛業,天賜忠良輔聖君。”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五十五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平遼王雙美團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五十五回 王敖祖救活世子 平遼王雙美團圓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