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晉獻公在宮廷內被驪姬迷惑,在朝堂外受 “二五”指梁五和東關五)蠱惑,越發疏遠太子申生,轉而寵愛奚齊。只因申生為人謹慎,對獻公孝順順從,又多次帶兵立下戰功,驪姬一時找不到可乘之機。驪姬于是找來優施,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他︰“如今我想廢掉太子,改立奚齊,有什麼辦法可行呢?” 優施說︰“三位公子都在偏遠之地,誰敢給夫人您制造麻煩呢?” 驪姬說︰“三位公子都已成年,經歷的事情也多,朝中很多人都支持他們,我還不敢輕舉妄動。” 優施說︰“既然如此,那就得按順序除掉他們。” 驪姬問︰“先除掉誰呢?” 優施回答︰“必須先從申生開始。申生為人仁慈且高潔。高潔的人恥于自我玷污,仁慈的人不忍心傷害他人。恥于自我玷污,一旦被激怒就難以忍受;不忍心傷害他人,就容易傷害自己。然而,世子雖然表面上被疏遠,但國君向來了解他的為人,若誣陷他有謀反的異心,國君肯定不會相信。夫人您一定要在半夜哭泣著向國君傾訴,裝作是在稱贊世子,卻趁機加以誣陷,這樣或許能讓國君相信您的話。”
驪姬果然在半夜哭泣起來,獻公驚訝地詢問原因,驪姬再三不肯說。獻公逼問之下,驪姬回答道︰“我就算說了,您也肯定不會相信。我之所以哭泣,是擔心自己不能長久地陪伴您,讓您開心了!” 獻公說︰“怎麼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 驪姬止住眼淚,說道︰“我听說申生這個人,外表仁慈,內心卻很殘忍。他在曲沃時,對百姓施加很多恩惠,百姓都願意為他效命,他肯定是有自己的打算。申生常對人說︰國君被我迷惑,一定會使國家大亂。滿朝的人都知道這件事,唯獨您不知道。他恐怕是為了安定國家,而要對您不利。您為什麼不殺了我,向申生謝罪,這樣或許能阻止他的陰謀。不要因為我一個妾,而使百姓陷入混亂。” 獻公說︰“申生對百姓仁慈,難道會對父親不仁嗎?” 驪姬回答︰“我也對此感到疑惑。但我听外面的人說︰普通人的仁愛和身居高位者的仁愛不同。普通人把愛親當作仁愛,身居高位者把利于國家當作仁愛。如果對國家有利,哪里還顧得上親情呢?” 獻公又問︰“他注重高潔,難道不怕惡名嗎?” 驪姬回答︰“從前幽王沒有殺宜臼,把他放逐到申國,申侯便聯合犬戎,在驪山之下殺死了幽王,擁立宜臼為君,也就是平王,成為東周的始祖。到如今,幽王的惡行越發彰顯,可又有誰把不潔的名聲加在平王身上呢?”
獻公听後,心中一驚,連忙披上衣服坐起來,說︰“夫人說得對!那該怎麼辦呢?” 驪姬說︰“您不如假稱年老,把國家交給申生。他得到國家,滿足了欲望,或許就會放過您。況且,以前曲沃兼並翼城,他們不也是骨肉至親嗎?武公正是因為不顧及親情,才能擁有晉國。申生的志向,大概也是如此。您還是把國家讓給他吧!” 獻公說︰“不行。我憑借武力和威望統治諸侯。如果在我這一代失去國家,就稱不上有武力;有兒子卻無法制服,就稱不上有威望。失去武力和威望,別人就能控制我,這樣我活著還不如死了。你別擔心,我會想辦法的。” 驪姬說︰“如今赤狄皋落氏屢次侵犯我國,您為什麼不派申生帶兵去討伐狄人,看看他能不能統領眾人呢?如果他戰敗,就有理由治他的罪。如果他戰勝,就會獲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他要是憑借功勞產生異心,我們再趁機對付他,國人也必定會信服。戰勝敵人可以安定邊境,又能借此了解世子的能力,您為什麼不派他去呢?” 獻公說︰“好。” 于是傳令讓申生率領曲沃的軍隊,去討伐皋落氏。
少傅里克在朝堂上勸諫道︰“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所以國君外出時,太子就監國。早晚侍奉您飲食,這是太子的職責,讓他遠離您都不可以,更何況讓他帶兵出征呢?” 獻公說︰“申生已經多次帶兵出征了。” 里克說︰“以前他是跟隨您出征,如今讓他獨自帶兵,實在不可以。” 獻公仰天長嘆道︰“我有九個兒子,還沒確定誰是太子,你不要多言!” 里克沉默著退下,把這件事告訴了狐突。狐突說︰“公子申生危險了!” 于是寫信給申生,勸他不要出戰,因為打了勝仗會更遭人忌恨,不如逃走。申生收到信後,嘆息道︰“國君派我帶兵出征,並不是寵愛我,而是想試探我的心思。違抗國君的命令,我的罪過就大了。如果能在戰斗中幸運地戰死,還能留下好名聲。” 于是,申生在稷桑之地與皋落氏大戰,皋落氏戰敗逃走,申生向獻公獻上捷報。驪姬說︰“世子果然善于統領眾人,這可怎麼辦?” 獻公說︰“他的罪名還不明顯,暫且再等等。” 狐突預料到晉國即將大亂,便以患了重病為由,閉門不出。
當時,虞國和虢國是同姓鄰國,兩國關系緊密,如同嘴唇和牙齒一般,且兩國的土地都與晉國接壤。虢公名叫丑,喜好軍事,為人驕傲,多次侵犯晉國的南部邊境。邊境的百姓前來告急,獻公打算討伐虢國。驪姬請求道︰“為什麼不再派申生去呢?他向來威名遠揚,士兵們都願意為他效力,肯定能成功。” 獻公已經听信了驪姬的話,擔心申生戰勝虢國後,威望更高,難以控制,猶豫不決,便詢問大夫荀息︰“可以討伐虢國嗎?” 荀息回答︰“虞國和虢國關系和睦,我們攻打虢國,虞國必定會救援;如果轉而攻打虞國,虢國又會來救援。以一國之力對抗兩國,我看不出我們有必勝的把握。” 獻公說︰“那麼我就拿虢國沒辦法了嗎?” 荀息回答︰“我听說虢公沉迷女色。您要是能在國內挑選美女,教她們歌舞,給她們華麗的車馬服飾,進獻給虢公,再用謙卑的言辭請求和平,虢公肯定會高興地接受。他沉迷于聲色,就會荒廢政事,疏遠忠良之士。我們再賄賂犬戎,讓他們侵擾虢國邊境,然後趁機圖謀虢國,虢國就可以被滅掉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獻公采用了荀息的計策,把歌女進獻給虢國,虢公打算接受。大夫舟之僑勸諫道︰“這是晉國用來誘惑虢國的手段,您怎麼能吞下他們的誘餌呢?” 虢公不听,竟然答應了晉國的求和。從此,虢公每日沉迷于淫靡的音樂,夜夜與美女相伴,很少上朝理政了。舟之僑再次勸諫,虢公發怒,派他去駐守下陽的關隘。沒過多久,犬戎貪圖晉國的賄賂,果然侵擾虢國邊境。犬戎的軍隊到達渭熘,被虢國的軍隊打敗。犬戎主于是發動全國的軍隊再次進攻。虢公憑借之前的勝利,也率兵抵抗,雙方在桑田之地相持不下。
獻公又詢問荀息︰“如今戎狄和虢國相持,我可以討伐虢國了嗎?” 荀息回答︰“虞國和虢國的交情還沒有破裂。我有一個計策,可以在今天拿下虢國,明天拿下虞國。” 獻公問︰“你的計策是什麼?” 荀息說︰“您用豐厚的財物賄賂虞國,向他們借道去討伐虢國。” 獻公說︰“我剛剛與虢國講和,現在討伐沒有正當理由,虞國會相信我嗎?” 荀息說︰“您秘密派北部邊境的人去挑釁虢國。虢國的邊吏必定會來指責,我們就以此為借口,向虞國借道。” 獻公又采用了這個計策,虢國的邊吏果然前來指責,雙方于是整頓軍隊,相互攻打。虢公正面臨犬戎的禍患,無暇顧及。獻公說︰“現在討伐虢國不怕沒有理由了。但不知道賄賂虞國該用什麼東西?” 荀息回答︰“虞公生性貪婪,然而不是稀世珍寶,難以打動他。必須用兩件東西前去,只是恐怕您舍不得。” 獻公問︰“你說說要用什麼東西?” 荀息說︰“虞公最喜愛美玉和良馬。您不是有垂棘之璧和屈產之乘嗎?請用這兩件寶物向虞國借道。虞公貪圖璧玉和良馬,就會落入我們的圈套。” 獻公說︰“這兩件東西,是我的至寶,怎麼忍心送給別人呢?” 荀息說︰“我本來就知道您舍不得!不過,借虞國的道路去討伐虢國,虢國沒有虞國的救援必定會滅亡。虢國滅亡了,虞國也不能獨自存在,璧玉和良馬還能跑到哪里去呢?把璧玉暫時存放在外府,把良馬暫時養在外廄,只是暫時的事情罷了。” 大夫里克說︰“虞國有兩位賢臣,宮之奇和百里奚,他們善于預料事情,恐怕會勸諫阻止,怎麼辦?” 荀息說︰“虞公貪婪又愚蠢,即使有人勸諫,他也肯定不會听從。” 獻公于是把璧玉和良馬交給荀息,讓他去虞國借道。
虞公起初听說晉國來借道討伐虢國,十分惱怒。等看到璧玉和良馬,頓時轉怒為喜,手里把玩著璧玉,眼楮盯著良馬,問荀息︰“這是你們國家的至寶,天下罕見,為什麼要送給我呢?” 荀息說︰“我們國君仰慕您的賢能,畏懼您的強大,所以不敢獨佔這些寶物,希望能與大國交好。” 虞公說︰“話雖如此,你們肯定還有別的事情要跟我說。” 荀息說︰“虢國人屢次侵犯我國南部邊境,我們國君為了國家社稷,委屈自己請求講和。如今和約的墨跡未干,他們的指責卻不斷傳來,我們國君想借道去責問他們。倘若有幸戰勝虢國,所有的戰利品都歸您。我們國君希望能與您世代保持友好關系。” 虞公听了,非常高興。
宮之奇勸諫道︰“您不要答應!俗話說‘唇亡齒寒’。晉國吞並同姓國家,不止一個了,唯獨不敢對虞國和虢國下手,就是因為兩國相互依存,猶如嘴唇和牙齒。虢國如果今天滅亡,那麼明天災禍必定會降臨到虞國!” 虞公說︰“晉君不吝惜珍貴的寶物,來與我交好,我難道要吝嗇這小小的道路嗎?況且晉國比虢國強大十倍,失去虢國,得到晉國,有什麼不利的呢?你退下,不要干涉我的事情!” 宮之奇還想再勸諫,百里奚拉了拉他的衣襟,他便不再說話。宮之奇退下後,對百里奚說︰“你不幫我說句話,反而阻止我,這是為什麼?” 百里奚說︰“我听說在愚人面前進獻忠言,就如同把珠玉丟在道路上。桀殺關龍逢,紂殺比干,就是因為他們極力勸諫。你這樣做很危險啊!” 宮之奇說︰“既然如此,那麼虞國必定會滅亡,我和你為什麼不離開呢?” 百里奚說︰“你離開就可以了。要是再帶一個人,不是加重你的罪過嗎?我還是慢慢再做打算吧。” 宮之奇于是帶領全族的人離開了,沒有說要去哪里。
荀息回去報告晉侯,說︰“虞公已經接受了璧玉和良馬,答應借道。” 獻公便想親自帶兵討伐虢國。里克進見說︰“虢國容易對付,不必勞煩您親自前往。” 獻公問︰“消滅虢國的計策是什麼?” 里克說︰“虢國的都城是上陽,它的門戶是下陽。下陽一旦被攻破,虢國就難以保全了。我雖然不才,願意為此效微薄之力,如果沒有功勞,甘願受罰。” 獻公于是任命里克為大將,荀息為副將,率領四百輛戰車討伐虢國,先派人把出兵的日期告訴虞公。虞公說︰“我承蒙您贈送珍貴的寶物,無以為報,願意派兵跟隨。” 荀息說︰“您派兵跟隨,不如獻出下陽的關隘。” 虞公說︰“下陽是虢國防守的地方,我怎麼能獻出來呢?” 荀息說︰“我听說虢君正在與犬戎在桑田大戰,勝負未分。您假稱去助戰,把戰車獻給他們,暗中讓晉軍混入,這樣就能得到關隘了。我有一百輛鐵皮包裹的戰車,任憑您使用。” 虞公听從了這個計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下陽的守將舟之僑信以為真,打開城門接納戰車。戰車里藏著晉國的士兵,進入關隘後一起發動攻擊,想要關閉城門已經來不及了。里克帶兵長驅直入,舟之僑失去下陽後,擔心虢公怪罪,于是帶兵投降了晉國。里克讓他做向導,朝著上陽進發。
話說虢公在桑田,听聞晉軍攻破了下陽關,急忙撤兵回援。途中,被犬戎的軍隊突然襲擊,一陣掩殺,虢公大敗而逃,身邊只剩下幾十輛戰車,狼狽地逃到上陽進行防守,此時的他,心中一片茫然,毫無應對之策。晉軍趕到後,築起長長的包圍圈,將上陽城團團圍住。從八月一直圍到十二月,城中連砍柴的路都被斷絕了。虢軍連戰連敗,士兵疲憊不堪,百姓們日夜痛哭。里克讓舟之僑寫了一封信,用箭射進城中,勸虢公投降。虢公說︰“我的先君曾是周王的卿士,我不能成為投降的諸侯!” 于是,他趁著夜色打開城門,帶著家眷逃往京師。里克等人也沒有去追趕。城中的百姓手持香花燈燭,迎接里克等人進城。里克安撫百姓,軍隊秋毫無犯,還留下部分士兵駐守。隨後,他將虢國府庫中的寶藏全部裝載上車,把其中的十分之三,連同歌女一起獻給了虞公。虞公見此,越發高興。
里克一方面派人快馬加鞭向晉侯報告戰果,另一方面假稱自己生病,在城外休兵,說等病好了再出發。虞公時常派人送藥,問候不斷。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月。忽然,有諜報傳來︰“晉侯的軍隊在郊外。” 虞公詢問來意,諜報人員說︰“晉侯擔心討伐虢國無功,親自前來接應。” 虞公說︰“我正想與晉君當面交好。如今晉君自己來了,正合我意。” 于是,他急忙前往郊外迎接,並送上禮物。兩國國君相見,彼此相互稱謝,這是自然之事。
獻公約虞公到箕山打獵。虞公想在晉國人面前炫耀一番,便把城中所有的鎧甲以及堅固的戰車、優良的馬匹都帶了出來,與晉侯一同馳騁追逐,比試勝負。這一天,從辰時一直打到申時,包圍圈還沒有撤去。忽然有人來報︰“城中起火了!” 獻公說︰“這肯定是民間不小心失火,很快就會撲滅的。” 堅持要再打一圍。大夫百里奚悄悄上奏說︰“听說城中有變故,您不能再留在這里了。” 虞公這才辭別晉侯,先行返回。半路上,只見百姓紛紛逃竄,說︰“城池已經被晉軍乘虛攻破了。” 虞公大怒,喝令︰“趕快駕車前進!” 來到城邊,只見城樓上一位大將,倚靠著欄桿站立,他盔甲鮮明,威風凜凜,對著虞公說︰“之前承蒙您借道給我們,如今再把國家借給我們,感謝您的恩賜!” 虞公怒火中燒,便想攻城。城頭上一聲梆子響,箭如雨下。虞公命令車輛迅速後退,派人催促後面的車馬。士兵來報︰“後面行軍遲緩的,都被晉軍截住了。有的投降,有的被殺,車馬都被晉軍佔有。晉侯的大軍馬上就到了。” 虞公進退兩難,嘆息道︰“我真後悔沒听宮之奇的勸諫啊!” 他看著身旁的百里奚,問道︰“當時你為什麼不說話呢?” 百里奚說︰“您都不听宮之奇的,又怎麼會听我的呢?我不說話,正是為了能在今天跟隨您。”
虞公正處于危急之時,看見後面有一輛單車疾馳而來,一看,原來是虢國的降將舟之僑。虞公不禁面露慚色。舟之僑說︰“您誤听他人之言,拋棄虢國,錯誤已經鑄成。如今之計,與其逃亡他國,不如歸附晉國。晉君德量寬宏,肯定不會加害于您,而且憐惜您,必定會厚待您,您不要猶豫了。” 虞公猶豫不決。晉獻公隨後趕到,派人請虞公相見。虞公無奈,只得前往。獻公笑著說︰“我這次來,是為了取回璧玉和良馬的價值。” 說完,讓虞公乘坐後面的車子,留宿在軍中。百里奚緊緊跟隨,有人勸他離開,他說︰“我吃了虞公的俸祿很久了,這是我應該報答他的。” 獻公進城安撫百姓。荀息左手托著璧玉,右手牽著馬走上前說︰“我的計謀已經成功,現在請讓我把璧玉歸還到府庫,把馬歸還到馬廄。” 獻公非常高興。髯翁寫詩道︰“璧馬區區雖至寶,請將社稷較何如?不夸荀息多奇計,還笑虞公真是愚。”
獻公把虞公帶回去後,本想殺了他。荀息說︰“他不過是個愚蠢的人,能有什麼作為!” 于是,獻公以對待寓公的禮節對待虞公,另外拿出其他的璧玉和馬匹贈送給他,說︰“我不會忘記您借道的恩惠。” 舟之僑到了晉國,被拜為大夫。舟之僑推薦百里奚的賢能。獻公想用百里奚,讓舟之僑去傳達心意。百里奚說︰“要等舊君去世後才行。” 舟之僑離開後,百里奚嘆息道︰“君子離開本國,不會去敵對的國家,更何況是去那里做官呢?我就算要做官,也不會在晉國。” 舟之僑听到這話,覺得百里奚故意貶低自己,心里很不高興。
當時,秦穆公任好即位已經六年,還沒有立王後,便派大夫公子縶到晉國求婚,想娶晉侯的長女伯姬為夫人。獻公讓太史甦用蓍草佔卜,得到《雷澤歸妹》卦的第六爻,卦辭是︰“士�l羊,亦無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太史甦研究卦辭,認為秦國在西方,而且有責備之言,這不是和睦的征兆。況且《歸妹》是關于嫁娶的卦象,而《震》卦變為《離》卦,這個卦是《睽》卦,《睽》和《離》都不是吉利的卦名,所以這門親事不能答應。獻公又讓太卜郭偃用龜甲佔卜。郭偃獻上龜甲的兆象,顯示大吉。斷詞說︰“松柏為鄰,世作舅甥,三定我君。利于婚媾,不利寇。” 史甦仍然依據筮辭爭辯。獻公說︰“之前就說過︰‘听從筮辭不如听從卜辭。’卜辭既然吉利,又怎麼能違背呢?我听說秦國接受了天帝的使命,以後將會強大,不能拒絕。” 于是答應了這門親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公子縶回去復命,在路上遇到一個人,此人面色如噴血般通紅,高鼻梁,滿臉虯須,雙手各握一把鋤頭在耕地,鋤頭入土有一尺多深。公子縶讓人把鋤頭拿過來看看,左右的人都舉不起來。公子縶詢問他的姓名,那人回答︰“我姓公孫,名枝,字子桑,是晉君的遠房宗族。” 公子縶說︰“憑你的才能,為什麼屈就在田間呢?” 公孫枝回答︰“沒有人推薦罷了。” 公子縶說︰“你願意跟我到秦國去嗎?” 公孫枝說︰“‘士為知己者死’。如果能得到您的提攜,這正是我的心願。” 公子縶便和他一同乘車回到秦國,把他推薦給穆公,穆公任命他為大夫。穆公听說晉國已經答應了婚事,又派公子縶到晉國送聘禮,接著迎接伯姬。晉侯向群臣詢問陪嫁的人選。舟之僑進言說︰“百里奚不願意在晉國做官,他的心思難以捉摸,不如把他遠遠地打發走。” 于是,晉侯就用百里奚作為陪嫁的奴僕。
卻說百里奚是虞國人,字井伯,三十多歲時,娶了妻子杜氏,生了一個兒子。百里奚家境貧寒,一直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想要外出游歷,謀求發展,但又擔心妻子和孩子無人依靠,心中十分不舍。杜氏說︰“我听說‘男子志在四方’。你正值壯年,卻不出去謀求仕途,難道要一直守著妻子兒女,困窘一生嗎?我能自己養活自己,你不要掛念我!” 家里只有一只母雞,杜氏殺了它為百里奚踐行。廚房里沒有柴禾,就拆下門閂當柴燒。舂了些黃齏,煮了些糙米。百里奚飽餐了一頓。臨別的時候,妻子抱著兒子,拉著他的衣袖哭泣著說︰“你要是富貴了,可不要忘記我們!” 百里奚于是離開了家。他到齊國游歷,想侍奉襄公,卻沒有人推薦他。時間久了,他窮困潦倒,在?地乞討,這時百里奚已經四十歲了。?地有個叫蹇叔的人,對他的相貌感到驚奇,說︰“你不像是個乞討的人。” 便詢問他的姓名,然後留他吃飯,和他談論時事,百里奚對答如流,分析事情條理清晰。蹇叔感嘆道︰“以你的才能,卻如此窮困,這難道不是命運嗎?” 于是把百里奚留在家里,兩人結為兄弟。蹇叔比百里奚大一歲,百里奚稱呼蹇叔為兄長。蹇叔家里也很窮,百里奚就為村里養牛,來補貼生活費用。
當時,公子無知殺了襄公,新立為君,張貼榜文招攬賢才。百里奚想去應招。蹇叔說︰“先君還有兒子在外面,無知是非法竊取君位,最終肯定不會有好結果。” 百里奚于是打消了這個念頭。後來,他听說周王子頹喜歡牛,那些養牛的人都能得到豐厚的報酬,便辭別蹇叔前往周國。蹇叔告誡他說︰“大丈夫不能輕易把自己托付給別人。做了官又拋棄,那是不忠;和他同患難,那是不智。弟弟你這次去一定要謹慎!我料理好家里的事情,會到周國來看你。”
百里奚到了周國,拜見王子頹,向他進獻養牛的技術。王子頹非常高興,想任用他為家臣。蹇叔從?地趕來,百里奚和他一起去見王子頹。回來後,蹇叔對百里奚說︰“王子頹志向遠大但才能疏淺,和他在一起的都是阿諛奉承的人,他肯定有非分之想,我很快就能看到他失敗。我們不如離開這里。” 百里奚因為長久沒有見到妻子兒女,想要回到虞國。蹇叔說︰“虞國有個賢臣叫宮之奇,是我的老朋友,我們已經分別很久了,我也想去拜訪他。弟弟你如果回虞國,我和你一起走。” 于是,兩人一同來到虞國。
當時,百里奚的妻子杜氏,貧困至極,無法養活自己,已經流落他鄉,不知去向。百里奚十分感傷。蹇叔和宮之奇見面後,說起百里奚的賢能。宮之奇便把百里奚推薦給虞公,虞公任命百里奚為中大夫。蹇叔說︰“我看虞公目光短淺又剛愎自用,也不是能一起有所作為的君主。” 百里奚說︰“我長久貧困,就像魚在陸地上,急需一勺水來滋潤自己!” 蹇叔說︰“弟弟你為了生計去做官,我很難阻攔你。以後如果你來找我,就到宋國的鳴鹿村。那里環境幽雅,我打算在那里定居。” 蹇叔辭別而去。百里奚就留在虞國侍奉虞公。等到虞國滅亡,百里奚一直跟隨在虞公身邊,不離不棄,他說︰“我既然已經不明智了,怎麼敢不忠呢?”
到了這時,晉國把百里奚作為陪嫁的奴僕送到秦國。百里奚嘆息道︰“我懷有濟世之才,卻沒有遇到明主,無法施展自己的大志,又在年老的時候成為陪嫁的奴僕,這和奴僕、妾室有什麼區別,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 于是,他在半路上逃走了。本打算去宋國,卻因為道路受阻,只好前往楚國。到了宛城,宛城的村民出去打獵,懷疑他是奸細,把他抓住綁了起來。百里奚說︰“我是虞國人,因為國家滅亡,逃難到這里。” 村民問︰“你有什麼本事?” 百里奚說︰“我擅長養牛。” 村民解開他的綁繩,讓他去喂牛,牛一天天變得肥壯。村民非常高興,把這件事報告給楚王。楚王召見百里奚,問︰“養牛有什麼方法嗎?” 百里奚回答︰“按時給它喂食,愛惜它的力氣,把自己的心和牛融為一體。” 楚王說︰“說得好啊,你的話!不只是養牛,養馬也可以用這個道理。” 于是,讓他做養馬的圉人,在南海放牧馬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說秦穆公看到晉國陪嫁的名單上有百里奚的名字,卻沒有見到這個人,感到很奇怪。公子縶說︰“他原本是虞國的臣子,現在逃走了。” 穆公對公孫枝說︰“子桑你在晉國,一定知道百里奚的才略,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公孫枝回答︰“他是個賢人。知道虞公不可勸諫卻不勸諫,這是他的智慧。跟隨虞公到了晉國,卻堅守道義,不做晉國的臣子,這是他的忠誠。而且這個人有經世之才,只是沒有遇到好時機罷了!” 穆公說︰“我怎樣才能得到百里奚,任用他呢?” 公孫枝說︰“我听說百里奚的妻子兒女在楚國,他逃走後肯定在楚國,為什麼不派人到楚國去找他呢?”
使者到楚國後,回來報告︰“百里奚在海濱,為楚王牧馬。” 穆公說︰“我用豐厚的財物去請求楚國,他們會答應把百里奚給我嗎?” 公孫枝說︰“百里奚不會來了!” 穆公問︰“為什麼?” 公孫枝說︰“楚國讓百里奚牧馬,是因為不知道他的賢能。您用豐厚的財物去求他,這是告訴楚國他很賢能。楚國知道他賢能,肯定會自己任用他,怎麼會給我們呢?您不如以逃奴的罪名,用低價把他贖回來,當年管仲就是這樣從魯國脫身的。” 穆公說︰“好。” 于是派人帶著五張黑色的羊皮,進獻給楚王說︰“我們國家有個卑賤的臣子百里奚,逃到了貴國。我們國君想把他抓回來治罪,以警示其他逃亡的人,請允許我們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去。” 楚王擔心失去秦國的歡心,便讓東海的人把百里奚囚禁起來,交給了秦國人。
百里奚將要上路時,東海的人以為他要被處死,拉著他哭泣。百里奚笑著說︰“我听說秦君有稱霸的志向,他怎麼會在乎一個陪嫁的奴僕呢?他在楚國找我,是要用我。這次去我就要富貴了,你們哭什麼呢!” 于是,他登上囚車離開了。快要到秦國邊境的時候,秦穆公使公孫枝到郊外迎接。公孫枝先解開他的囚禁,然後召見他。穆公問︰“你多大年紀了?” 百里奚回答︰“才七十歲。” 穆公嘆息道︰“可惜啊,年紀太大了!” 百里奚說︰“如果讓我去追逐飛鳥,與猛獸搏斗,那我確實老了。但如果讓我坐下來謀劃國家大事,我還年輕呢。當年呂尚八十歲在渭水邊釣魚,文王用車把他載回去,拜他為尚父,最終奠定了周朝的基業。我今天遇到您,比呂尚遇到文王不是還早了十年嗎?”
穆公覺得他的話很有氣勢,便端正神色,問道︰“我們秦國地處戎狄之間,不參與中原諸侯的會盟,先生有什麼辦法教導我,讓秦國不落後于諸侯,那就太幸運了!” 百里奚回答︰“您不把我當作亡國的俘虜、衰老的人,虛心向我請教,我怎麼敢不竭盡全力呢?雍岐這塊地方,是文王、武王興起的地方,山巒起伏如犬牙交錯,原野綿延似長蛇蜿蜒,周朝守不住,才把它給了秦國,這是上天在為秦國開闢道路。而且地處戎狄之間,軍隊就會強大;不參與會盟,力量就能凝聚。如今西戎之中,國家不下幾十個,兼並他們的土地可以耕種,征用他們的百姓可以作戰,這是中原諸侯無法與您競爭的。您用仁德安撫,用武力征討,完全佔有了西陲之後,再憑借山川的險要地勢,面對中原,等待時機進取,那麼恩威就都在您的掌握之中,霸業也就成功了。”
穆公听了,不禁站起身來說︰“我得到井伯,就像齊國得到管仲一樣啊。” 兩人一連交談了三天,彼此的觀點都很契合。于是,穆公封百里奚為上卿,把國家政事交給他處理。因此,秦國人都稱百里奚為 “五 大夫”。又有一種說法,認為穆公是在牛口之下提拔了百里奚,因為百里奚曾經在楚國養過牛,秦國用五張羊皮把他贖回來的緣故。髯翁寫詩道︰“脫囚拜相事真奇,仲後重聞百里奚。從此西秦名顯赫,不虧身價五羊皮。”
百里奚推辭上卿的職位,舉薦了一個人來代替自己。不知道他舉薦的是誰,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