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冤

    有詞說道︰“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邱;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斗。”

    話說周朝,自武王伐紂,登上天子之位,成王、康王相繼即位,他們都是守護基業的賢明君主。又有周公、召公、畢公、史佚等一眾賢臣輔佐朝政,真正實現了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從武王開始,歷經八代傳到夷王,諸侯朝拜天子的禮儀不再嚴明,諸侯勢力逐漸強大。到了第九代厲王,他暴虐無道,最終被國人殺死,這便是千百年來百姓反抗的開端。後來又多虧周召二公齊心協力,擁立太子靖為王,也就是宣王。宣王這位天子英明有道,任用賢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人,重新恢復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時期的政治清明,周室赫然中興。有詩為證︰“夷厲相仍政不綱,任賢圖治賴宣王。共和若沒中興主,周歷安能八百長!”

    雖說宣王勤勉政務,但還比不上武王接受丹書的告誡,在門窗上銘刻箴言;雖說實現了中興,卻也比不上成康時期教化盛行,遠方國家紛紛來獻雉雞。到了宣王三十九年,姜戎違抗王命,宣王御駕親征,卻在千畝之戰中大敗,軍隊損失慘重。宣王想要再次出征,又擔心兵力不足,于是親自到太原清查人口。太原,就是如今的固原州,與戎狄之地相鄰。清查人口,就是按照戶籍查閱本地戶口,了解人數多少、車馬糧草的儲備情況,以便做好準備,征調出征。)太宰仲山甫進諫勸阻,宣王卻不听從。後人有詩寫道︰“犬彘何須辱劍?隋珠彈雀總堪傷!皇威褻盡無能報,枉自將民料一場。”

    再說宣王在太原料民歸來,距離鎬京不遠時,催促車輦連夜進城。忽然看到街市上有數十個小孩成群結隊,拍手唱歌,聲音整齊劃一。宣王便停下輦車傾听,孩子們唱道︰“月將升,日將沒;�弧箕,幾亡周國。” 宣王非常厭惡這些話語,派御者傳令,將所有小孩都抓來詢問。孩子們頓時驚慌四散,只抓到一老一少兩個,讓他們跪在輦車之下。宣王問道︰“這些話是誰編造的?” 年幼的孩子嚇得戰戰兢兢,不敢說話;年長的孩子回答道︰“不是我們編造的。三天前,有個穿紅衣服的小孩來到集市中,教我們念這四句,不知道為什麼,一時間傳遍開來,整個京城的小孩都不約而同地唱,不止這一處是這樣。” 宣王又問︰“現在那個紅衣小孩在哪里?” 孩子回答︰“教完歌之後,就不知道去向了。” 宣王沉默了許久,呵斥兩個孩子離開。隨即召見司市官,吩咐他傳諭禁止︰“如果再有小孩唱這首歌,連同他們的父兄一同治罪。” 當夜,宣王回宮,無話可說。

    第二天早朝,三公六卿齊聚殿下,行禮請安完畢。宣王將昨晚听到的小孩歌謠講述給眾臣,問道︰“這些話該如何解釋?” 大宗伯召虎回答說︰“�,是山桑木的名稱,可以用來制作弓箭,所以叫�弧。箕,是一種草名,可以編織成箭袋,所以叫箕。依臣愚見,國家恐怕會有弓箭引發的變故。” 太宰仲山甫上奏道︰“弓箭,是國家用于戰爭的武器。大王如今在太原料民,想要報犬戎之仇,如果戰爭不斷,必然會有亡國的隱患!” 宣王雖然沒有說話,但點頭表示認同。又問︰“這些話是由紅衣小孩傳播的。那個紅衣小孩,究竟是什麼人?” 太史伯陽父上奏說︰“凡是街市上毫無根據的話語,叫做謠言。這是上天對君主的告誡,讓熒惑星化作小孩,編造謠言,讓孩子們傳唱,這叫做童謠。小的童謠能預示一個人的吉凶,大的童謠則關系到國家的興衰。熒惑星,所以顏色是紅的。如今這首亡國的童謠,是上天對大王的警示。” 宣王說︰“我現在赦免姜戎的罪過,停止在太原的軍事行動,將武庫中收藏的弓箭全部焚毀,再下令國內不許制造和買賣。這樣災禍能平息嗎?” 伯陽父回答說︰“臣觀察天象,災禍的征兆已經形成,似乎在王宮之內,並非是關外弓箭之事,必然預示著後世會有女主亂國的災禍。況且童謠說‘月將升,日將沒’,日是君主的象征,月屬于陰類,日沒月升,意味著陰進陽衰,這顯然是女主干預朝政的預兆。” 宣王又說︰“我依靠姜後主管六宮事務,她非常賢德,所選用的宮嬪都是經過挑選的,女禍從何而來呢?” 伯陽父回答說︰“童謠中的‘將升’‘將沒’,原本就不是眼前的事情。況且‘將’這個字,是表示可能但不一定的意思。大王如今修養德行來消除災禍,自然能化凶為吉。弓箭不需要焚毀。” 宣王听了奏報,半信半疑,心中不快,于是退朝,起駕回宮。

    姜後迎接宣王,坐定之後,宣王將群臣的話詳細地告訴了姜後。姜後說︰“宮中發生了一件奇異的事情,正想向大王啟奏。” 宣王問︰“有什麼奇異的事情?” 姜後上奏說︰“現在有先王時期的一位老宮人,五十多歲了,從先朝就懷孕,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昨晚才生下一個女兒。” 宣王大為震驚,問道︰“這個女兒在哪里?” 姜後說︰“我覺得這是不祥之物,已經讓人用草席包裹,拋棄在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了。” 宣王立即宣老宮人進宮,詢問她懷孕的原因。老宮人跪地回答說︰“婢子听說夏桀王末年,褒城有神人化作兩條龍,降臨在王庭,口中流著涎沫,忽然說起人話,對桀王說︰‘我們是褒城的兩位君主。’桀王十分恐懼,想要殺死兩條龍,命令太史佔卜,結果不吉利。想要趕走它們,再次佔卜,仍然不吉利。太史上奏說︰‘神人降臨,必定預示著吉祥,大王為何不請求收取它們的涎沫並收藏起來呢?涎沫是龍的精氣,收藏起來必定能獲得福澤。’桀王讓太史再次佔卜,得到了大吉的征兆。于是在龍前鋪上布帛,設置祭品,用金盤收取它們的涎沫,放在朱紅色的木匣子里,忽然風雨大作,兩條龍飛走了。)桀王命令將匣子收藏在內庫。從殷朝歷經六百四十四年,傳了二十八位君主,到了我們周朝,又過了將近三百年,匣子一直沒有打開看過。到先王末年,匣子里放出毫光,掌庫官奏知先王。先王問︰‘匣子里裝的是什麼?’掌庫官取出簿籍獻上,詳細記載了收藏涎沫的原因。先王命令打開觀看。侍臣打開金匣子,手捧金盤呈上。先王伸手去接金盤,一時失手掉在地上,匣子里收藏的涎沫橫流在庭院中。忽然化作一只小小的黑色蜥蜴,在庭院中盤旋,內侍追趕它,它徑直進入王宮,忽然就不見了。那時婢子才十二歲,偶然踩到蜥蜴的腳印,心中仿佛有所感應,從此肚子漸漸變大,如同懷孕一般。先王責怪婢子未婚而孕,將我囚禁在幽室,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昨晚肚子疼痛,忽然生下一個女兒。守宮的侍者不敢隱瞞,只好奏知娘娘。娘娘說這是怪物,不能留著,隨即命令侍者將其帶走,拋棄在水溝里。婢子罪該萬死!” 宣王說︰“這是先朝的事情,與你無關。” 于是將老宮人喝退,隨即喚來守宮侍者,前往清水河查看女嬰的下落。不一會兒,侍者回報說︰“已經被流水沖走了。” 宣王這才不再懷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二天早朝,宣王召見太史伯陽父,將龍涎的事情告訴他,並且說︰“這個女嬰已經死在水溝里了,你試著佔卜一下,看看妖氣是否已經消滅。” 伯陽父佔卜完畢,獻上繇詞。繇詞寫道︰“哭又笑,笑又哭。羊被鬼吞,馬逢犬逐。慎之慎之,�弧箕!” 宣王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伯陽父上奏說︰“按照十二地支所屬來推斷︰羊是未,馬是午。哭笑,是悲喜的象征。這件事應該發生在午未之年。據臣推斷,妖氣雖然離開了王宮,但並沒有消除。” 宣王听了奏報,心中悶悶不樂。于是下令︰“在城內城外,挨家挨戶查問女嬰的情況。不管是死是活,有人撈取並獻上的,賞賜布帛各三百匹;有收養卻不報告的,鄰里舉報,舉報人得到同樣的賞賜,犯罪者全家斬首。” 命令上大夫杜伯專門負責這件事。因為繇詞中又有 “�弧箕” 的話,又命令下大夫左儒,督促司市官在集市中巡查,不許制造和買賣山桑木弓、箕草箭袋,違反的人處死。司市官不敢懈怠,帶領一班胥役,一邊曉諭百姓,一邊巡查。那時城中的百姓,無不遵照執行,只有鄉下人還不知道。巡查到第二天,有一個婦人抱著幾個箭袋,正是用箕草編織而成的,一個男子背著十來把山桑木弓,跟在後面。他們夫妻二人住在偏遠的鄉下,趁著中午集市,進城來做買賣。還沒進城門,就被司市官迎面撞見,司市官大喝一聲︰“拿下!” 手下的胥役先將婦人抓住。那男子見情況不妙,扔下桑弓,撒腿就跑。司市官將婦人鎖押起來,連同桑弓和箕袋,一起押解到下大夫左儒那里。左儒心想︰所繳獲的這兩件東西,正好符合謠言所說;況且太史說女人會帶來災禍,現在已經抓到了婦人,也可以回復王旨了。于是隱瞞了男子的事情,只上奏說婦人違禁制造和買賣,依法應當處死。宣王命令將這個婦人斬首,將桑弓和箕袋在集市上焚毀,以此作為對制造和買賣者的懲戒。這是後話,暫且不提。後人有詩寫道︰“不將美政消天變,卻泥謠言害婦人!漫道中興多補闕,此番直諫是何臣?”

    話分兩頭。再說那個賣桑木弓的男子,急忙逃走,心中疑惑︰“官府捉拿我們夫婦,到底是什麼緣故?” 他還想打听妻子的消息。當晚,他在十里之外住宿。第二天早上,有人傳言︰“昨天在北門,有個婦人違禁制造和買賣桑弓箕袋,被抓到後立即處決了。” 男子這才知道妻子已經死去。他走到曠野無人的地方,落下幾滴傷心的眼淚。慶幸自己逃脫了災禍,便快步前行。大約走了十里左右,來到清水河邊。遠遠望見許多鳥兒在鳴叫。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草席包裹,漂浮在水面上,眾鳥用嘴餃著,一邊餃一邊叫,快要將它拖到岸邊。男子驚訝地叫道︰“奇怪!” 他趕開眾鳥,帶著水將席包取起,來到草坡上解開查看。只听到一聲啼哭,原來是一個女嬰。男子心想︰“這個女嬰不知道是誰拋棄的,有眾鳥將她從水中餃出,一定是大貴之人。我現在將她帶回去撫養,如果能長大成人,也算是有個指望。” 于是解下布衫,將女嬰包裹起來,抱在懷中。他想著要找個避難的地方,便朝著褒城,投奔相識的人去了。髯翁有詩,專門講述這個女嬰出生的奇異︰“懷孕遲遲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生成妖物殃家國,王法如何勝得天!”

    宣王自從誅殺了那個售賣山桑木弓和箕草箭袋的婦人後,便以為童謠所預言的事情已經應驗,心中頓時安穩下來,也不再提及前往太原發兵的事。此後一連數年,都相安無事。

    時光荏苒,到了宣王四十三年,這一年恰逢盛大祭祀。宣王在齋宮齋戒留宿。夜漏報時到了二鼓,四周一片寂靜。忽然,宣王看見一位容貌美麗的女子,從西方緩緩走來,徑直進入宮廷。宣王對她冒犯齋宮禁令的行為感到十分詫異,大聲呵斥,急忙呼喊左右侍從去捉拿她,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回應。那女子毫無懼色,徑直走進太廟之中,先是大笑三聲,接著又大哭三聲,隨後不慌不忙地將七廟的神主牌位,捆成一捆,朝著東方走去。宣王趕忙起身親自追趕,卻突然驚醒,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夢。此時的宣王只覺心神恍惚,但還是強打精神進入太廟行禮。九次獻酒的儀式結束後,宣王回到齋宮更換衣服,暗中派遣左右侍從召來太史伯陽父,將自己夢中所見之事告訴了他。

    伯陽父上奏說︰“三年前童謠里的話,大王難道忘記了嗎?臣曾經說過‘會有女禍降臨,妖氣並未消除’。繇詞里有哭笑的說法,大王如今又做了這樣的夢,正好與之前的預言相吻合。” 宣王問道︰“之前所誅殺的婦人,難道不足以消除‘�弧箕’的預言嗎?” 伯陽父又上奏道︰“天道神秘深遠,要等到時機成熟才會應驗。一個村婦又怎能關系到國家的氣數呢!” 宣王听後,陷入沉思,默默不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突然,宣王想起三年前,曾命令上大夫杜伯率領司市官,查訪妖女的下落,可到現在都沒有回音。祭祀結束,宣王回到朝堂,百官前來答謝賞賜。宣王質問杜伯︰“妖女的消息,為何這麼久都不向朕回話?” 杜伯上奏說︰“臣四處查訪這個女子,卻毫無蹤跡。臣認為那個違禁的婦人已經伏法,童謠的預言也已應驗,實在擔心繼續無休止地搜查,必然會驚擾百姓,所以才停止了行動。” 宣王听後大怒,說道︰“既然如此,為何不明白上奏?分明是懈怠、放棄朕的命令,行事隨心所欲。如此不忠的臣子,留著他有何用!” 隨即喝令武士︰“將他押出朝門,斬首示眾!”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百官臉色如土。

    這時,文班中突然走出一位官員,急忙拉住杜伯,連聲說道︰“不可,不可!” 宣王一看,原來是下大夫左儒他是杜伯的好友,也是他舉薦左儒入朝為官的)。左儒叩頭奏道︰“臣听聞堯帝時期遭遇九年洪水,卻依然不失為一代帝王;商湯時期歷經七年大旱,也不妨礙他成為一代君王。天災尚且不會影響國運,人妖之類的傳言又怎能完全相信?大王若是殺了杜伯,臣擔心百姓會傳播這些妖言,周邊的外族听聞,也會產生輕視之心。懇請大王饒恕他!” 宣王說︰“你為了朋友而違抗朕的命令,這是重視朋友而輕視君主。” 左儒說︰“如果君主正確而朋友錯誤,臣應當違背朋友而順從君主;如果朋友正確而君主錯誤,臣就應當違抗君主而順從朋友。杜伯沒有該殺的罪過,大王若殺了他,天下人必定會認為大王不明智。臣若不能勸阻大王,天下人必定會認為臣不忠誠。大王若一定要殺杜伯,臣請求與杜伯一同赴死。” 宣王的怒氣仍未消散,說道︰“朕殺杜伯,就如同除掉一根枯草,何須你多費口舌?” 喝令︰“快斬!” 武士隨即將杜伯推出朝門,斬殺了他。左儒回到家中,自刎而死。髯翁為此稱贊道︰“賢哉左儒,直諫批鱗。是則順友,非則違君。彈冠誼重,刎頸交真。名高千古,用式彝倫。” 杜伯的兒子隰叔,逃到晉國,後來在晉國擔任士師之職。他的子孫便以士為氏,在範地有食邑,又以範為氏。後人同情杜伯的忠誠,在杜陵為他立祠,稱為杜主,也叫右將軍廟,一直留存至今。這都是後話了。

    再說宣王第二天,听說左儒自刎,心中也有些後悔殺了杜伯,心情郁悶地回到宮中。當晚,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竟患上了恍惚之癥,說話語無倫次,還常常忘事,因此時常不上朝。姜後知道他生病了,也就不再進諫。

    到了宣王四十六年秋七月,宣王的身體稍有好轉,心中想要外出郊游打獵,以此來愉悅心神。左右侍從傳達命令︰司空負責準備天子車駕,司馬整飭軍隊,太史佔卜一個吉日。到了約定的日子,宣王乘坐玉輅,駕馭六匹駿馬,右邊是尹吉甫,左邊是召虎,旌旗飄揚,甲冑鮮明,一行人浩浩蕩蕩向東郊進發。東郊一帶,是一片廣闊的平原曠野,向來是打獵的好去處。宣王已經許久沒有到此游玩,來到這里,頓時感覺精神爽朗,便傳命扎營。他還吩咐軍士︰“一不許踐踏莊稼;二不許焚燒樹木;三不許侵擾百姓。捕獲獵物的多少,都要全部上繳,按照順序給予賞賜;如有私自藏匿的,一經查出,嚴懲不貸!” 號令一出,眾人都鼓足勇氣,個個爭先。駕車的人展示出高超的駕車技巧,進退自如;射箭的人則盡顯射箭的本領,左右開弓。鷹犬借著主人的威勢肆意追捕,狐兔因懼怕而四處逃竄。一時間,弓響處血肉飛濺,箭到處羽毛紛飛。這場打獵活動,十分熱鬧,宣王心中十分歡喜。

    太陽漸漸西斜,宣王傳令收圍。眾軍士將捕獲的飛禽走獸捆綁好,奏著凱歌返回。走了不到三四里路,宣王在玉輦上打了個盹,忽然看見遠處有一輛小車迎面沖來。車上站著兩個人,手臂上掛著朱紅色的弓,手中拿著紅色的箭,朝著宣王行禮說道︰“大王別來無恙?” 宣王定楮一看,竟是上大夫杜伯和下大夫左儒。宣王大吃一驚,眨了眨眼,人和車卻都不見了。他詢問左右侍從,大家都說︰“什麼都沒看見。” 宣王心中正疑惑,杜伯和左儒又駕著小車,在玉輦前往來穿梭。宣王大怒,喝道︰“罪鬼,竟敢來冒犯朕的車駕!” 他拔出太阿寶劍,朝著空中揮舞。只見杜伯和左儒齊聲罵道︰“無道昏君!你不施行德政,胡亂殺戮無辜之人,如今你的大限已到,我們特來報仇。還我們命來!” 話還沒說完,便挽起朱弓,搭上赤箭,朝著宣王的心窩射來。宣王大叫一聲,昏倒在玉輦之上。尹吉甫嚇得腳麻,召虎驚得眼跳,與一班侍從趕忙用姜湯將宣王救醒,可宣王仍不停地喊著心痛。當下,眾人急忙駕車回城,扶著宣王回宮。眾軍士還沒來得及領賞,便匆匆散去。這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髯翁有詩寫道︰“赤矢朱弓貌似神,千軍隊里騁飛輪。君王枉殺還須報,何況區區平等人。”

    不知宣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 杜大夫化厲鳴冤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