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陽山的高潔事跡如同太陽般閃耀光芒,欲樹立千秋萬代臣子的道德規範。那寥寥數語,垂範于世,簡潔的話語,確立了綱常倫理。追求仁德之人,自然能得仁德之果,義士的精神也會在義士間傳揚。讀完這段歷史文字,仍讓人熱淚盈眶,至今口中仿佛還留存著那段事跡的余香。
話說清虛道德真君,見黃天化前來詢問前程歸宿,真君想要說出其中緣由,又擔心他不服;若不說明,又怕他誤遭陷害。真君實在無奈,只得將黃天化未來會遇到的情況,化作一首偈語,一切就听憑天命了。真君所作的偈語是︰“逢高不可戰,遇能急速回;金頭雞上看,蜂擁便知機。止為功為首,千載姓名題;若不知時務,防身有難危。”
真君作完偈語,黃天化年少氣盛,英勇非凡,並未將此放在心上。這時,土行孫也來向懼留孫詢問自己的命運。懼留孫也知道土行孫此去的遭遇不佳,他雖然能夠進關,但最終會死在張奎之手。懼留孫也只能作一首偈語,讓土行孫日後驗證。偈語是︰“地行道術說能通,莫為貪嗔錯用功;攛出一獐咬一口,崖前猛獸帶長紅。”
懼留孫作完偈語,土行孫向師尊道謝。且說眾仙與姜子牙告別後,各自回到自己的山岳。姜子牙同武王及眾將進入西岐城,武王回宮,姜子牙前往帥府。大小眾將等待三日後,到教軍場听候點兵。
第二天,姜子牙寫了奏本向武王謝恩,並上殿面見武王。姜子牙頭戴金冠,身著大紅袍,系著玉帶,將奏本呈上。只見上大夫散宜生接過奏本,展開放在御案上。姜子牙俯伏在地,奏道︰“姜尚何其有幸,承蒙先王眷顧聘用,還未報答點滴之恩,又蒙大王拜我為將,這份知遇之恩,從古至今都極為罕見。我怎敢不盡犬馬之勞,來報答大王的深厚恩情。如今特來請大王御駕親征,以順應天人和百姓的心願。” 武王說︰“相父此舉,正合天意。” 急忙展開奏本閱讀,大致內容是︰
“大周十三年孟春月,天寶大元帥臣姜尚上奏︰觀察時勢、隨機應變,本就是天地間的氣運流轉;動用武力、征伐無道,也是神聖的功業與教化。如今商王受,不敬重上天,荒淫無德,殘害無辜,肆意殺戮,導致天怒人怨,使我西土十年來不得安寧。仰仗上天的威嚴,終將把這些惡勢力全部消滅。臣想到歷經如此長久的艱難,如今正值紂王惡貫滿盈之時,天下諸侯將在孟津會師。承蒙大王準許我們的請求,答應東征,百姓歡欣鼓舞,將士們也踴躍向前。臣感激不盡,日夜惶恐,自己才疏學淺,擔心無法報答大王的恩情。謹遵大王的指示,手持兵符,實在是深感慚愧。特懇請大王展現出剛強的決斷力,奉行上天的懲罰,親自率領軍隊出征。憑借大王咫尺之間的天威,預先謀劃取得全面勝利。早日進軍五關,迅速與諸侯會合,考察商朝的政治。這樣或許能讓天人和百姓都滿意,讓那獨夫民賊得到應有的懲罰,不僅能宣泄天人和百姓的憤怒,實際上也是為成湯的基業增添光彩。臣滿懷激動與熱切的期望,特此上奏。”
武王看完後問︰“相父,此次出兵何時起程?” 姜子牙說︰“老臣已經籌備妥當,等選好吉日,再來請大王起程。” 武王傳令左右準備宴席,為相父賀喜。君臣一同飲酒,姜子牙謝恩後離開朝堂。
第二天,姜子牙前往教軍場演練軍隊,按照名冊點將。五更時分,姜子牙來到軍教場,登上點將台。軍政司辛甲啟奏︰“元帥,放炮升旗,擂鼓召集眾將。” 姜子牙暗自思忖︰“如今有六十萬兵馬,需要四位先行官,才能更好地協助作戰。” 于是姜子牙命令軍政司︰“傳南宮適、武吉、哪吒、黃天化上台。” 辛甲領命,傳令四位將領上台行禮。姜子牙說︰“我軍有六十萬之眾,任命你們四位為先行官,分別負責左右前後。你們各自抽取一個鬮,自行承擔相應的任務,不得錯亂。” 四位將領齊聲應諾,姜子牙將四個鬮分給他們,讓他們各自拈取。黃天化拈到的是頭隊先行,南宮適是左哨,武吉是右哨,哪吒是後哨。姜子牙身為元帥,命令軍政官為他們簪花掛紅,各自領取印信。四位將領飲過酒,向元帥道謝。
姜子牙又讓楊戩、土行孫、鄭倫,各自抽取一個鬮,擔任三軍的督糧官。楊戩是頭運督糧官,土行孫是二運,鄭倫是三運。姜子牙命令軍政官取來督糧印,交給三位將領,同樣為他們簪花掛紅,各飲三杯喜酒。三位將領下台。姜子牙命令軍政官取來點兵簿,開始點將︰
黃飛虎、黃虎彪、黃飛豹、黃明、周紀、龍環、吳謙、黃天爵、黃天祥、辛免、太顛、閎夭、祁公、尹公。
四賢八俊︰周公旦、召公𠺖、畢公高、毛公遂、伯達、伯適、叔夜、叔夏、仲突、仲忽、季隨、季 、姬叔度、姬叔坤、姬叔康、姬叔正、姬叔啟、姬叔但、姬叔元、姬叔忠、姬叔廉、姬叔德、姬叔美、姬叔奇、姬叔順、姬叔平、姬叔廣、姬叔智、姬叔勇、姬叔敬、姬叔崇、姬叔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文王有九十九子,雷震子是在燕山所得,總共一百個兒子。文王有四個夫人,二十四個妃子,生下九十九個兒子,其中有三十六個殿下習武。因為紂王屢次征伐西岐,有十六位陣亡,又有歸降的將佐。
鄧九公、太鸞、鄧秀、趙升、孫焰紅、晁田、晁雷、洪錦、季康、甦護、甦全忠、趙丙、孫子羽。
女將二員︰龍吉公主、鄧嬋玉。
話說姜子牙點將完畢,傳令黃飛虎上台。姜子牙說︰“紂王雖然氣數已盡,但五關之內,必定有精通奇術的能人,不可不防備。該戰斗時就戰斗,該進攻時就進攻,其間軍士必須演習陣圖,知曉進退的方法,這樣才能攻破敵人。” 隨即命令軍政官︰“把十陣牌抬到台上。”
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山月兒陣,四門斗底陣,五虎巴山陣,六甲迷魂陣,七縱七擒陣,八卦陰陽子母陣,九宮八卦陣,十代明王陣,天地三才陣,包羅萬象陣。
姜子牙說︰“這些陣法都依照六韜的內容,精心演練妥當,軍士們知曉進退之法後,黃將軍、鄧將軍、洪將軍,你們三位演練一字長蛇陣。听到炮響,就變換成以下各種陣法,不得錯亂。” 三位將領領命下台,開始演練此陣。正演練的時候,姜子牙傳令變換陣法,演練六甲迷魂陣,結果卻無法整齊變換。姜子牙見狀,把三位將領叫上台,教導他們說︰“今日東征,絕非小事,而是面對強大的敵人。如果士卒演練不精熟,這是主將的恥辱,還怎麼去征伐?三位必須日夜操練,不得懈怠玩樂,以免違背軍政紀律!” 三位將領領命下台,用心教習。姜子牙傳令解散演練,眾將開始籌備東征事宜。
第二天,姜子牙朝賀武王完畢,上奏說︰“人馬、軍糧都已準備齊全,請大王起程東征。” 武王問︰“相父把國內的事務托付給誰?” 姜子牙說︰“上大夫散宜生,可以擔當國事,似乎可以托付。” 武王又問︰“那對外的事務托付給誰?” 姜子牙說︰“老將軍黃滾,經驗豐富,沉穩老練,可以擔當國家的重要事務。” 武王十分高興︰“相父安排得恰當,讓我很欣慰。”
武王退朝進入內宮,拜見太姬說︰“啟稟母後,如今相父姜尚要與諸侯在孟津會師,孩兒一進入五關,考察商朝的政治後,就會馬上回來,不敢違背父親的教誨。” 太姬說︰“姜丞相此次出征,必定不會出差錯。孩兒一切都要听從相父的指揮。” 太姬吩咐宮中準備酒宴,為武王餞行。
第二天,姜子牙率領六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出西岐。武王親自乘坐披甲的戰馬,率領御林軍,來到十里亭。只見眾位御弟排下九龍席,為武王和姜元帥餞行,眾御弟紛紛敬酒。武王與姜子牙飲完酒後,在吉日良辰起兵。這一天正是紂王三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大軍點起號炮,兵威極其雄壯。這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有詩為證︰“征雲蔽日隱旌旄,戰士橫戈縱鐵騎;飛劍有光來紫電,流星斜落掛金藜。將軍猛烈堪圖畫,天子威儀異所施;漫道吊民來伐罪,方知天地果無私。”
話說大隊雄兵離開了西岐,朝著燕山方向一路前進。三軍士氣高昂,精神百倍。經過燕山後,正朝著首陽山行進。大隊人馬正在前行時,只見伯夷、叔齊二人,身著寬衫博袖,腳穿麻履,腰系絲絛,站在路中,攔住了大軍,大聲呼喊︰“你們這是要去哪里的人馬?我想見你們的主將說話。” 有哨探的士兵跑到中軍稟報︰“啟稟元帥,有兩位道者,想見千歲和元帥答話。” 姜子牙听聞,急忙請武王一起騎馬向前。只見伯夷、叔齊向前拱手行禮說︰“賢侯與子牙公,有禮了。” 武王與姜子牙欠身回應︰“身上穿著甲冑,不能下馬行禮。二位攔住道路,有什麼事要告知我們?”
伯夷、叔齊問︰“今日賢侯與子牙公起兵,要前往何處?” 姜子牙說︰“紂王無道,逆天而行,殘害百姓,囚禁正直之士,焚燒忠良,荒淫無道,無辜殺害百姓,他的穢德昭彰于世。我先王在西土聲名遠揚,皇天命我先王整肅天威,只是大業尚未完成。如今我輔佐嗣君,奉行上天的懲罰。現在天子和諸侯將在孟津大會,所以我不得不起兵前往,與諸侯會合,考察商朝的政治,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伯夷、叔齊說︰“我們听說‘兒子不談論父親的過錯,臣子不宣揚君主的惡行’。所以父親有敢于勸諫的兒子,君主有敢于進諫的臣子。只听說過用德行來感化君主,沒听說過以下犯上進行征伐的。如今紂王是君主,雖然他有失德之處,你們為何不盡心盡力勸諫,以盡臣子的本分,這樣也不失為忠誠。況且西伯一直臣服于殷商,沒听說對商有什麼不滿。我們又听說‘最高的德行沒有不能感通的,最仁愛的人沒有不被賓服的’。如果我們擁有至德至仁,那紂王的凶殘為何不能化為淳良呢?依我們愚見,應當退守臣子的本分,秉持先王侍奉殷商的誠意,堅守千古以來的君臣名分,這不是很好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王听完,停下坐騎,沒有說話。姜子牙說︰“二位的話雖然有道理,但這只是一種片面的見解。如今天下陷入困境,百姓如同身處水火之中,三綱已絕,四維已折,上天發怒,百姓怨恨,正處于天翻地覆、四海鼎沸的時刻。只有上天憐憫百姓,百姓的願望,上天必定會依從。況且如今上天已經下達了命令。我周如果不順從天意,同樣有罪。而且上天所看到的,就是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就是百姓所听到的,所以我們斷不能不起兵前往。如果不起兵,就是違背天意,豈不是辜負了百姓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姜子牙左右的將士想要繼續前行,伯夷、叔齊二人知道他們必定要前往,于是走到馬前,拉住韁繩勸諫道︰“父親去世卻不埋葬,就發動戰爭,這能算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討伐君主,這能算是忠嗎?我們擔心天下後世會以此為借口來指責你們。” 左右眾將看到伯夷、叔齊拉住馬頭勸諫,導致軍士無法前進,心中大怒,想要舉兵殺了他們。姜子牙急忙制止說︰“不可,這是天下的義士。” 急忙命令左右將他們扶起,帶離道路,眾兵這才得以繼續前進。
等到周兵進入朝歌,紂王自焚之後,天下歸周。伯夷、叔齊以吃周的糧食為恥,進入首陽山采薇而食,並作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兮?吁嗟徂兮,命之衰兮!” 最終餓死在首陽山,至今人們都對他們稱贊不已,千古以來都流傳著他們的美名,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且說姜子牙的大隊雄師,離開了首陽山,繼續向前進發。真是︰騰騰殺氣沖霄漢,簇簇征雲蓋地來。
姜子牙率領的大軍行進到金雞嶺時,只見嶺上駐扎著一支軍隊,他們打著兩面大紅幡旗,擋住了大軍的去路。哨探的士兵急忙跑到軍前報告︰“啟稟元帥!金雞嶺有一支人馬阻攔,大軍無法前進,請元帥下令定奪。” 姜子牙傳令安營扎寨,自己則升帳坐下,接著派探事軍前去打探,看看這是哪支人馬,為何在此阻攔大軍。
話還沒說完,左右士兵前來報告︰“有一員敵將前來挑戰。” 姜子牙不清楚對方的情況,趕忙傳令詢問︰“誰願意出陣迎戰?” 左哨先行南宮適走上帳來,應聲說道︰“末將願意前往。” 姜子牙叮囑道︰“這是首次出陣,務必小心行事。”
南宮適領命,翻身上馬,一聲炮響,他騎著馬來到營前。只見對面一員敵將,頭戴鐵盔,烏亮的戰馬配著長槍,威風凜凜。這員敵將是什麼模樣呢?有詩為證︰“將軍如猛虎,戰陣可騰雲︰鐵甲生光艷,皂服襲龍文。赤膽扶真主,忠肝保聖君;西岐來報效,趕馬立功勛。子牙逢此將,門徒是魏賁。”
南宮適大聲問道︰“你是哪路無名之兵,竟敢阻攔西岐大軍?” 那員敵將名叫魏賁,他反問道︰“你又是何人,要往哪里去?” 南宮適回答︰“我家元帥奉天征討,討伐那無道的獨夫。你怎敢如此大膽,阻攔我大軍前行?” 說罷,大喝一聲,揮舞著大刀直取魏賁。魏賁手中長槍迎面抵擋,兩匹馬交錯,刀光劍影,兩人大戰了三十回合。
南宮適被魏賁殺得汗流浹背,心中暗自思忖︰剛剛出兵到此,就遇到這麼一員厲害的大將。若是敗回大營,元帥必定會責怪。南宮適一分神,沒提防魏賁大喝一聲,一把抓住他的袍帶,將他生擒過馬。魏賁說︰“我不傷害你的性命,快去請姜元帥出來相見。” 隨後,又把南宮適放回了周營。
軍政官趕忙跑到中軍報告︰“南宮適听令。” 姜子牙傳令讓他進來。南宮適上帳,把自己被擒又放回的經過,向元帥詳細說了一遍。姜子牙听後大怒,說道︰“我有六十萬大軍,你身為左哨首領官,如今一上陣就先挫了我軍的銳氣,還有臉來見我。” 喝令左右︰“把他綁出轅門,斬首示眾!” 左右士兵立刻將南宮適推出轅門。
魏賁在陣前看到周營要斬南宮適,在馬上大聲呼喊︰“刀下留人!只請姜元帥出來相見,我自有機密之事相告。” 軍政官又跑到帳中報告︰“啟稟元帥!那人在轅門外喊‘刀下留人,請元帥答話,自有機密相商’。” 姜子牙大罵︰“匹夫!擒了我的將領卻不殺,反倒放回來。如今又在轅門討饒,速傳令擺好隊伍,出營相見。”
一聲炮響,大紅寶旗飄動。只見轅門下一對對士兵,都是紅袍金甲,顯得格外英勇威猛。先行官騎著玉麒麟,渾身散發著騰騰殺氣;哪吒腳踏風火輪,眉宇間透著不凡;雷震子藍面紅發,手中拿著黃金棍;韋護手捧降魔杵,周身閃耀著片片雲光。正是︰盔山甲海真威武,一派天神滾出來。
姜子牙騎著四不象,上前問道︰“你是何人,為何請我相見?” 魏賁見姜子牙軍容整齊,士兵裝備精良,一副興旺發達的景象,于是翻身下馬,拜倒在路旁,說道︰“末將听聞元帥率領天兵討伐紂王,特地前來投靠,希望能在麾下效力,為國家建功立業,留名青史。只是之前未曾見到元帥的真實風采,不敢貿然進營。如今見元帥的士兵精銳,軍威威嚴,禮儀周全,深知元帥不僅靠軍威,更靠仁德服人。末將願追隨元帥,一同討伐那無道的獨夫,以泄人神之憤。”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姜子牙听後,便傳令讓魏賁進營。魏賁上帳後,再次跪地拜謝,說道︰“末將自幼學習槍馬之術,卻一直沒有遇到明主。如今遇到明君和元帥,魏賁定不辜負生平所學。” 姜子牙十分高興。魏賁又跪下說道︰“啟稟元帥,雖然南宮將軍一時失利,但還望元帥寬恕他。” 姜子牙說︰“南宮適雖遭失敗,然而得到魏將軍,反倒是個吉兆。” 于是傳令放了南宮適。
左右士兵將南宮適帶上帳來,南宮適向姜子牙謝恩。姜子牙說︰“你本是周室的元勛,身為左哨首領,初次上陣就失利,按道理應當斬首。但因魏賁歸順我軍,先有凶險,後有吉祥。盡管如此,你還是把先鋒印交給魏賁,你就留在營中听候調遣。” 當下,南宮適就把先鋒印交給了魏賁。姜子牙傳令繼續起兵,這暫且不表。
且說張山陣亡的消息,飛速傳到了汜水關,守將韓榮得知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將,便寫好奏本送往朝歌。那天,微子看到奏本,知道張山陣亡,洪錦歸降了周軍,急忙抱著奏本進入內廷,向紂王詳細奏明。紂王听聞張山為國捐軀,十分震驚,沒想到姬發如此猖獗。他趕忙傳下旨意,敲響鐘鼓,登上大殿,百官前來朝賀。
紂王說︰“如今姬發十分猖獗,各位愛卿有什麼好的計謀,可以消除西土的大患?” 話還沒說完,班中走出大夫飛廉,他俯伏在地,上奏道︰“姜尚是昆侖山上會左道法術的人,不是普通的軍隊能夠擒獲剿滅的。陛下應當下詔,啟用孔宣為將。他精通五行道術,或許可以擒獲反叛之人,剿滅西土的亂軍。” 紂王批準了這個建議,派遣使者前往三山關,一路上無話。正是︰使命馬到傳飛檄,九重丹詔鳳餃來。
話說使者來到三山關,傳達旨意,孔宣將使者接到殿上。欽差官宣讀詔旨,孔宣跪地聆听。詔旨寫道︰“天子擁有征伐的權力,將帥在外肩負重任。如今西岐的姬發大肆猖獗,屢次挫敗王師,罪不可赦。孔宣你智謀與法術雙全,古今少有,堪稱大將之才。特派遣使者賜予你斧鉞旌旗,讓你專門負責征伐之事。務必擒獲首惡,剿滅妖人,使西土永遠安寧。你的功勞將記在社稷之上,朕也會感到榮耀。朕絕不吝嗇封土之賞,以獎勵有功之人。你要恭敬地執行,特此下詔!”
孔宣拜謝完旨意,打發天使回朝歌。他連夜扎營,整頓人馬,總共聚集了十萬大軍。當天,他祭拜寶旗,離開了三山關。一路上,他們白天趕路,夜晚休息,餓了就吃飯,渴了就喝水。在途中,也並非一日行程。探馬跑到中營報告︰“汜水關的韓榮前來迎接元帥。” 孔宣傳令讓韓榮進來。韓榮來到中軍,打躬說道︰“元帥此行來遲了。” 孔宣問︰“為何來遲了?” 韓榮說︰“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將,人馬已經開出西岐了。” 孔宣說︰“料想姜尚也沒什麼能耐,我此行必定擒獲姬發君臣,押解到朝歌。” 他吩咐速速打開關卡,催動人馬,朝著西岐大道進發。
沒過兩天,就到了金雞嶺。哨探的士兵前來報告︰“金雞嶺下,周兵已經到了,請元帥下令定奪。” 孔宣傳令,將大營駐扎在嶺上,阻擋周兵前進。不知雙方交戰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