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拜將的場景,仿佛仙人下凡般壯觀,斗大的黃金懸掛在肘後,盡顯榮耀。姜尚如同夢中得見熊羆,終于踏上了堅實的征程,在年事已高時才得以朝天拜命。他延續了周室的先業,樹立了齊國的封國,開啟了後世賢能之路。他福壽雙全,世間罕有,作為帝王師相,其事跡將古今傳頌。
話說姜子牙見龍吉公主成功捉了洪錦,便讓人把洪錦押到丹墀之下。不一會兒,龍吉公主走進相府,姜子牙欠身致謝道︰“今日公主立下大功,這實在是社稷和百姓的福氣。” 公主說︰“自從下了高山,我還沒為丞相立下什麼功勞。今天捉了洪錦,一切任憑丞相處置。” 龍吉公主說完,便回到自己的淨室去了。
姜子牙吩咐左右,把洪錦推到面前,問道︰“像你這樣逆天行事的人,什麼時候能全身而退過?” 接著下令︰“推出去,斬首示眾。” 南宮適被任命為監斬官,正等著行刑命令下達。這時,只見一個道人匆匆跑來,氣喘吁吁地大喊︰“刀下留人。” 南宮適見狀,不敢動手,急忙跑進相府稟報︰“啟稟丞相,末將正要斬洪錦,有一個道人,大喊‘刀下留人’。末將不敢擅自做主,請丞相定奪。” 姜子牙傳令請道人進來。
不一會兒,道人來到殿前,和姜子牙行了稽首之禮。姜子牙問︰“道兄從何處來?” 道人說︰“貧道是月合老人。符元仙翁曾說龍吉公主與洪錦有一段俗世姻緣,早就有紅線相牽,所以貧道特意前來通報。二來,這也能助力姜子牙你兵度五關,添上一臂之力,子牙公可不能違背了這件大事。” 姜子牙心想︰“龍吉公主是蕊宮仙子,我怎麼好跟她講凡間姻緣之事呢?” 于是讓鄧嬋玉先去見龍吉公主,把月合仙翁的話,先稟報給公主,然後再商議。
鄧嬋玉徑直走進內庭,邀請公主出淨室議事。公主趕忙出來見鄧嬋玉,問道︰“有什麼事找我?” 鄧嬋玉說︰“現在月合仙翁說,公主與洪錦有俗世姻緣,早就有紅線之約,該有一世夫妻。他此刻正在殿前和丞相商議此事,所以丞相先讓我來,向娘娘稟報,之後才能當面商議。” 公主說︰“我因為在瑤池犯了清規,才被貶下凡間,不能再回瑤池,和母親重逢。如今下山,怎麼又多了這一番俗事?” 鄧嬋玉不敢吭聲。
過了一會兒,月合仙翁和姜子牙來到後廳,龍吉公主見到仙翁,行了稽首之禮。仙翁說︰“今日公主已經回歸正道。被貶下凡間,就是要了卻這段俗緣,這樣自然能返本歸元。況且姜子牙拜將的日子也快到了,到時候兵度五關,公主應該和洪錦建立不世功勛,名垂青史。等功成之日,瑤池自會有旌旗來迎接公主回宮。這是天數,公主就算想推辭,也推辭不了。所以貧道受符元仙翁之命,不辭辛勞,親自前來,專門為公主做媒。不然,洪錦剛才就要被推上法場行刑了,貧道此時趕來,不遲不早,恰逢其時,這顯然是定數。公主應當听從貧道的話,不要誤了佳期,否則罪孽更深,到時候後悔就晚了,公主請三思。”
龍吉公主听了月合仙翁這番話,不禁長嘆一聲︰“沒想到還有這孽緣牽扯。既然仙翁掌管人間婚姻之事,我也無法推辭,就任憑二位安排了。” 姜子牙和仙翁十分高興,于是放了洪錦,還用藥為他敷好劍傷。洪錦出營後,召回季康的人馬,選了個吉日,和龍吉公主成了親。正是︰天緣月合非容易,自有紅絲牽系來。
話說洪錦和龍吉公主成了親,這一天是紂王三十五年三月初三日。西岐城的眾將開始籌備東征之事,一應錢糧都準備妥當,就等姜子牙呈上出師表。第二天,武王早朝,說道︰“有奏章的出班奏事,無事就退朝。” 話還沒說完,姜丞相捧著出師表上殿。武王讓呈上來,奉御官把表文放在御案上。武王從頭開始看︰
“進表丞相臣姜尚︰臣听聞天地是萬物的父母,人是萬物中最具靈性的。上天保佑百姓,為他們立君、立師,只有君師能共同輔佐上帝,安撫四方,成為百姓的父母。謹具表上奏。”
武王看完,沉思了半晌,說道︰“相父這表,雖說紂王無道,被天下人唾棄,理應征伐。但昔日先王曾有遺言,切不可以下犯上,以臣伐君。今日之事,恐怕會被天下後世詬病。況且我違背先王遺言,這是不孝;縱然紂王無道,他也是君,我若征伐,就是不忠。我和相父,還是共守臣節,等紂王改過遷善,不是更好嗎?”
姜子牙說︰“老臣怎敢辜負先王?但天下諸侯,已經向中外宣告紂王的罪狀,認為他不配為君。他們糾合諸侯,在孟津大會,彰顯天威,興起吊民伐罪之師,要考察商朝的政治。之前東伯侯姜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都送來文書知會。要是有哪個諸侯不到,就先問他違抗之罪,再征伐無道之人。老臣擔心誤國,所以上表,請大王定奪,希望大王裁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武王說︰“既然他們三路諸侯想討伐成湯,就讓他們自己去,我和相父坐守本土,盡好臣節。這樣上不失為臣之禮,下能守住先王的命令,不是很好嗎?”
姜子牙說︰“上天是萬物的父母,人是萬物之靈,聰明的人成為君主,君主成為百姓的父母。如今商王受荼毒百姓,讓百姓如陷水火,他罪惡滔天,皇天震怒,命我先王興起,但先王大業未竟。如今大王興吊民伐罪之師,正是代天行事,彰顯天威,解救百姓于水火。要是不順從上天,同樣有罪。”
這時,上大夫散宜生上前奏道︰“丞相之言,是為國的忠謀,大王不可不听。如今天下諸侯在孟津大會,大王要是不出兵響應,就無法取信眾人,眾人不服,必然會怪罪我國,說我們助紂為虐。倘若他們移兵攻打,那時豈不是自找麻煩?況且紂王听信讒言,屢次征伐西土,百姓飽受驚慌之苦,文武官員也有汗馬功勞。如今剛得安寧,又要發動天下之兵,那災禍就沒完沒了。依臣愚見,不如依丞相之言,統兵大會孟津,和天下諸侯在商郊陳兵,考察商朝政治,等它自行改正。這樣天下百姓都能受益,又不失信于諸侯,不給西土帶來災禍。上可以對君主盡忠,下可以對先王盡孝,堪稱萬全之策,懇請大王三思。”
武王听了散宜生這番話,心中歡喜,說道︰“大夫所言極是。不知要動用多少人馬?” 散宜生說︰“大王兵進五關,必須拜丞相為大將軍,賜予黃鉞白旄,讓他總攬大權,擁有在外的專斷之權,這樣才能便宜行事。” 武王說︰“一切就憑大夫安排,那就拜相父為大將軍,負責征伐之事。” 散宜生說︰“黃帝當年拜風後為將,必須築台,祭拜皇天後土、山川河瀆之神,還要捧轂推輪,才算完成拜將之禮。” 武王說︰“所有事宜,都由大夫操辦。” 武王朝會結束,散宜生又到相府恭賀,百官都很高興,眾門人也個個歡喜。
散宜生第二天到相府,對姜子牙說︰“讓南宮適、辛甲去岐山監造將台。” 當時,二人到岐山,挑選木植磚石等物,馬上開工。過了些日子,將台完工。二人回來向姜子牙匯報,散宜生進宮回復武王︰“臣奉旨監造將台已完工,謹選良辰,在三月十五日,請大王到金台,親拜相父為帥。” 武王準奏,等吉日行禮。
且說姜子牙在三月十三日,任命辛甲為軍政司,先把斬法紀律牌掛在帥府,讓眾將都知曉。辛甲領命,把牌子掛在帥府,上面寫著︰“大元帥姜條約示諭,大小眾將一體知悉。” 只見各條款羅列如下︰
“听到鼓聲不前進,听到鑼聲不後退,舉旗不行動,擂鼓不沖鋒,這是慢軍,犯者斬。點名不應答,點視不起來,逾期不到,違反紀律,這是欺軍,犯者斬。夜間傳刁斗,懈怠不報,更籌違反規定,聲號不明確,這是懈軍,犯者斬。經常抱怨,毀謗主將,不听約束,蠻橫難治,這是橫軍,犯者斬。高聲談笑,藐視禁令,辱罵軍門,這是輕軍,犯者斬。克扣兵器錢糧,導致弓弩斷弦,箭無羽鏃,劍戟不鋒利,旗幟破舊,這是貪軍,犯者斬。造謠生事,假托鬼神,編造夢境,大肆宣揚邪說,蠱惑將士,這是妖軍,犯者斬。搬弄是非,挑撥士卒爭斗,擾亂行伍,這是刁軍,犯者斬。所到之地,欺凌百姓,逼迫婦女,這是奸軍,犯者斬。在軍中聚眾議事,靠近營帳,私自探听消息,這是探軍,犯者斬。听到計謀或號令,泄露給外人,讓敵人知曉,這是背軍,犯者斬。調用時,結舌不應,低頭聳肩,面露難色,這是怯軍,犯者斬。出隊時,爭搶位置,言語喧嘩,不遵禁令,這是亂軍,犯者斬。假托傷病,逃避出征,編造借口假死逃脫,這是奸軍,犯者斬。掌管錢糧,發放賞賜時,偏袒親友,讓士卒結怨,這是弊軍,犯者斬。觀察敵情不仔細,偵察不詳實,到了說沒到,多的說少,少的說多,這是誤軍,犯者斬。”
話說姜子牙把斬法牌掛在帥府,眾將看了,無不嚴格遵守。且說散宜生在十四日進宮見武王,說︰“請大王明天清晨,到相府請丞相登壇。” 武王問︰“拜將該如何行禮?” 散宜生說︰“大王要像黃帝拜風後那樣,才行得拜將之禮。” 武王說︰“卿所言正合我意。”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五日吉辰,武王帶領滿朝文武,一同來到相府前。只听里面樂聲響了三番,軍政司令門官放炮開門。三聲炮響後,相府門開,散宜生引著武王隨後進入銀安殿。軍政司趕忙說︰“請元帥升殿,有千歲親自來拜請元帥登輦。” 姜子牙穿著道服,急忙從里面出來,武王欠身說道︰“請元帥登輦。” 姜子牙慌忙謝過,和武王分左右,並肩走到大門。武王欠身行了一禮,兩邊人扶著姜子牙上輦。散宜生請武王親自扶著鳳尾,連推三步。後人有詩稱贊姜子牙晚年得此榮寵︰周主今朝列將台,風虎龍雲四門開;香生滿道衣冠引,紫氣當天御仗來。統領貔貅添瑞彩,安排上馬盡崔嵬; 溪今日人龍出,八百開基說異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話說姜子牙排列儀仗出城,只見前面七十里,都是大紅帷幕,一直擺到西岐城。西岐百姓扶老攜幼,都來觀看。姜子牙到岐山,快到將台時,有一座牌坊,上面有一幅對聯。此處原文未提及對聯內容,暫無法完整呈現)
話說眾將分道前進。武王來到將台邊一看,只見將台高聳,十分巍峨壯觀。這將台正預示著︰三千社稷歸周主,一派華夷屬武王。
將台高三丈,象征著天地人三才。它寬闊達二十四丈,對應著二十四節氣。此台共有三層,在第一層台中,站著二十五人,他們皆身著黃衣,手持黃旗,這是依照中央戊己土的方位來安排的。東邊同樣有二十五人,身著青衣,手持青旗,對應東方甲乙木。西邊二十五人,身著白衣,手持白旗,代表西方庚辛金。南邊二十五人,身著紅衣,手持紅旗,象征南方丙丁火。北邊二十五人,身著黑衣,手持黑旗,契合北方壬癸水。
第二層台上,有三百六十五人,每個人手中都執著大紅幡,共計三百六十五面,這是按照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來設置的。第三層台上,則立著七十二員牙將,他們各自手持劍戟、瓜錘等兵器,對應七十二候。在三層之中,分別擺放著祭祀的器具和祝文。從第一層往下,兩邊的儀仗像大雁展翅般整齊排列,眾人衣冠整齊嚴肅,劍戟寒光閃爍,場面威嚴莊重,可謂從古至今都極為罕見。
只見散宜生走到武王的鑾輿前,恭請武王下車。武王趕忙下了輿,散宜生說道︰“大王可前往元帥的輦車旁,恭請元帥下輦。” 武王走到輦車前,欠身說道︰“請元帥下輦。” 姜子牙急忙從輦車上下來。散宜生引領著姜子牙來到將台邊,接著開始主持贊禮儀式,高聲說道︰“請元帥面南背北而立。” 隨後,散宜生開始宣讀祝文︰
“在十有三年孟春丁卯朔丙子這一天,西伯派遣上大夫散宜生,恭敬地向五岳四瀆、名山大川之神昭告︰嗚呼!上天愛護百姓,君主秉承天意,安撫眾多百姓,使之能走上正道。如今商王受,不敬重上天,給百姓降下災禍,流毒于邦國。他殘害賢良,迫害諫臣,輕慢五常,荒廢政務,沉迷酒色,以族論罪,世襲為官,只知道建造宮室、樓台、池塘,穿著奢侈服飾,殘害百姓。他拋棄祖先,不祭祀宗廟,放逐老人,親近罪人,只听阿諛奉承之言。他焚燒忠良,剖腹取胎,崇信奸邪,放逐師保,摒棄法典,囚禁正直之士,殺妻戮子,只圖淫亂酗酒。他制作奇技淫巧之物,取悅婦人,不祭祀天地,不供奉宗廟。如今我日夜憂心,若不順從天意,同樣有罪。今日特地拜姜尚為大將軍,奉行上天的懲罰,討伐有罪之人,拯救百姓,使四海永遠安寧。仰賴神靈庇佑,幫助我們眾多將士,成就偉大功勛,敬請神靈享用祭品!”
召公讀完祝文,姜子牙站在台中。軍政司上台啟奏︰“請元帥擊鼓豎旗。” 頓時,兩邊鼓聲響起,大旗被高高豎起。軍政司請元帥戴上護頂之寶。軍政官用紅漆端盤,捧上一頂金盔,這金盔是何等模樣呢?只見它黃澄澄的,閃耀著光芒,樣式玲瓏精巧,上面豎著三人叉,攢著四鳳,是六瓣六楞的紫金盔。盔上的纓絡隨風飄動,朱砂般的色澤奪目,周圍環繞著珊瑚、碧玉,前面還釘著瑪瑙、珍珠。
軍政司又傳令取袍甲上台。軍政官高高捧著袍鎧,呈獻在台上。這袍鎧又是怎樣的呢?它龍舌口,獸吞肩,顏色紅似火,赤如焰。據說是在老君爐中經過千錘萬打煉制而成,用綠絨扣、紫絨穿系,上面還綴著銅錘、鐵鞭。鎖子甲上的紋路清晰可見,這一領袍甲是按照南方丙丁火的方位來制作的,用茜草染成紅色,再用胭脂涂抹,五彩裝飾,花朵遍布。外面披著一件用金線織就的大紅袍,系著一條四指寬的腰帶,上面瓖嵌著羊脂玉、瑪瑙、琥珀,由紫金雀舌八寶攢就,是白玉帶。
話說姜元帥全身披掛整齊,站立在台上。軍政司傳命取印劍上台。軍政官捧著印劍上台,同時還捧著一架,架上放著三樣能令天子、協諸侯的寶物,其中有令天子旗、令天子印、令天子劍。只見印劍被捧上台來,有詩為證︰“黃金斗大掌貔貅,殺伐從來神鬼愁;呂望今朝登台後,乾坤一統屬西周。”
話說軍政司將印劍捧到姜子牙面前,姜子牙將印劍接在手中,高高舉過眉梢。散宜生請武王拜將,武王在台下拜了兩拜。武王拜完後,姜子牙命令辛甲拿著令天子旗,去請武王上台。不一會兒,辛甲舉著旗大聲呼喊︰“奉元帥將令,請我王上台。” 武王隨著令旗走上台來。千牙傳令,請打開印劍,又請武王面南端坐。姜子牙拜謝完畢,跪著奏道︰“老臣听聞國家不能由外部來治理,軍隊不能由朝廷內部來指揮。懷有二心不能侍奉君主,猶豫不決不能應對敵人。臣既然接受了專掌軍事大權的任命,怎敢不盡全力,來報答君主的知遇之恩呢。” 武王說︰“相父如今身為大將,東征伐紂,但願能早日在孟津與諸侯會師,盡快凱旋,這就是我的萬幸了。” 姜子牙謝恩,武王下台,眾將等候指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姜子牙傳令給軍政官,讓眾將知曉︰“都在三日後,到教軍場听候點兵。今日有三山五岳的眾位道兄,前來為我餞行。” 辛甲領命,將此消息傳達給眾將。武王同文武百官,都留在金台。姜子牙離開將台,朝著西岐山正南方向走去。哪吒帶領著諸多門人前來迎接姜子牙。只見甲冑鮮明,隊伍威嚴壯觀,來到蘆篷邊,只見玉虛門下的十二弟子,拍手走來,笑著對姜子牙說︰“將相的威嚴自然能增添出征的氣勢,子牙真是人中之龍啊。” 姜子牙欠身行禮,說道︰“多謝各位師兄抬舉,今日能掌握兵權,全靠各位師兄的幫助。姜尚我有何德何能呢?” 眾仙說︰“只等掌教聖人到來,我們才好敬酒。”
話還沒說完,只听到空中傳來一派笙簧仙樂,演奏得十分悅耳。這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有詩為證︰“紫氣空中繞帝都,笙簧嘹亮白雲浮;青鸞丹鳳隨鑾駕,羽扇幡幢傍轆轤。對對金龍雲里現,雙雙玉女佩聲殊;祥光瑞彩多靈異,周室當興應赤符。”
話說元始天尊降臨,眾弟子都伏在道路左邊迎接。姜子牙俯伏在地,口稱︰“弟子願老爺聖壽無疆!” 眾門人引領著元始天尊,酌水焚香,迎鑾接駕。元始天尊走上蘆篷,坐下後,姜子牙再次下拜。元始天尊說︰“姜尚,你四十年來積累功德,如今成為帝王之師,享受人間福祿,不可輕視這份使命。你此次東征,滅掉紂王,建功立業,將會被分封土地,子孫綿延,國祚長久。貧道今日特地前來為你餞行。” 說完,命白鶴童子取來酒,斟了半杯,姜子牙跪著接過,一飲而盡。元始天尊說︰“這一杯酒,願你成功輔佐聖主。再飲一杯,願你治國無憂。又飲一杯,願你速速與諸侯會師。” 姜子牙連飲三杯,再次跪下。元始天尊問︰“你又跪下,有什麼要說的?” 姜子牙說︰“承蒙老爺天恩教誨,讓我能拜將東征,弟子此行,不知吉凶如何,懇請老爺指示。” 元始天尊說︰“你此去並無其他憂患,你謹記一偈,自然會有應驗。偈曰︰‘界牌開過誅仙陣,穿雲關下受瘟 ;謹防達、兆、光、先、德,過了萬仙身體康。’”
姜子牙听完偈語,拜謝道︰“弟子一定牢記此偈。” 元始天尊說︰“我要返駕回宮了,你的眾弟子再為你餞別吧。” 群仙將元始天尊送出蘆篷,只見一陣仙風拂過,元始天尊的鑾駕離去。
且說眾仙來為姜子牙敬酒,每人敬了三杯。南極仙翁也為姜子牙敬了三杯餞別酒,之後眾人都準備起身告辭。眾門人見姜子牙向師尊詢問前去的吉凶,金吒趕忙向文殊廣法天尊問道︰“弟子前去,吉凶如何?” 文殊廣法天尊說︰“你修身養性,已起仙體,何必擔心沒有謀略進入五關。”
哪吒也來問太乙真人︰“弟子此行,吉凶如何?” 太乙真人說︰“你在汜水關前施展道術,方能彰顯蓮花化身的威力。”
木吒也來問普賢真人︰“弟子領法旨下山,不知最終的吉凶如何?” 普賢真人說︰“你進關全靠吳鉤劍,不要辜負了九宮山所學的仙傳。”
韋護也問道行天尊︰“弟子輔佐姜師叔到孟津,可有妨礙?” 道行天尊說︰“你與眾人不同,難道不知你歷代以來,眾多修行之人中,獨你是全真第一人。”
雷震子來問雲中子︰“弟子此去,吉凶如何?” 雲中子說︰“你憑借兩枚仙杏,可安天下,能保周家八百年國運。”
楊戩也問玉鼎真人︰“弟子此去,情況如何?” 玉鼎真人說︰“你與別人不同,修成八九玄中妙法,任憑你在世間縱橫馳騁。”
李靖來問燃燈道人︰“弟子此去,吉凶如何?” 燃燈道人說︰“你也與別人不同,將肉身成聖,超脫天界,日後在靈山護法。”
黃天化問清虛道德真君︰“弟子此行,吉凶如何?” 道德真君一見黃天化,察覺他命運不長,面帶絕氣,便低頭不語。然而心中實在不忍,頗為可憐。道德真君又對黃天化說︰“徒弟,你問前程之事,我有一偈,你要時刻牢記在心,依照偈語行事,或許能平安無事。” 于是,道人念起偈語。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