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這是《紅樓夢》的開篇第一回。作者自己說︰因為曾經經歷過一番如夢似幻的過往,所以把真實的事情隱藏起來,借助 “通靈寶玉” 的故事,創作了《石頭記》這本書。所以書中有 “甄士隱” 這樣的設定,寓意將真事隱去。但書中到底寫了什麼事、什麼人呢?作者又說︰“如今我在塵世中忙忙碌碌,一事無成,忽然想起曾經見過的所有女子,一個一個仔細思量,發現她們的行為舉止和見識,都在我之上。為什麼我堂堂男子漢,竟然不如那些女子呢?實在是羞愧萬分,後悔也沒有用,處于這種無可奈何的境地!在此時,我想把過去依靠天恩祖德,穿著錦衣華服、享受富足生活的日子,以及違背父兄教育、辜負師友教導,導致如今一技無成、半生潦倒的罪過,編寫成一集,告訴天下人︰我的罪過固然難以避免,但閨閣之中確實有許多出眾的女子,千萬不能因為我的不成器,為了掩蓋自己的短處,而讓她們的事跡一並被埋沒。雖然如今我住的是茅草屋、破窗戶,用的是瓦砌的爐灶和繩編的床,但清晨傍晚的風露,台階前的柳樹、庭院中的花朵,都不妨礙我抒發胸懷、提筆寫作。雖然我學問不高,下筆沒有文采,但又何妨用通俗的語言,講述一段故事,既能讓閨閣女子的事跡流傳,又能讓世人悅目,消解愁悶,不是很好嗎?” 所以書中又有 “賈雨村”,寓意用假語村言來展開故事。

    這一回中凡是用 “夢”“幻” 等字,是為了提醒讀者留意,這也是這本書立意的根本宗旨。

    各位讀者,你們知道這本書從何而來嗎?說起它的根源,雖然听起來有些荒誕,但仔細探究卻趣味十足。讓我把它的來歷詳細說明,好讓讀者們清楚明白,沒有疑惑。

    傳說女媧煉石補天的時候,在大荒山無稽崖煉出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巨石,每塊石頭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女媧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石頭,單單剩下一塊沒用,就把它丟棄在這大荒山的青埂峰下。誰知道這塊石頭經過鍛煉之後,有了靈性,它看到其他石頭都能去補天,唯獨自己沒有才能,不能入選,于是自怨自艾,日夜悲傷哀嘆,滿心慚愧。

    有一天,正當它悲嘆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遠遠走來。這兩人骨骼清奇,氣質超凡脫俗,一邊說笑一邊來到峰下,坐在石頭旁邊高談闊論。他們先是談論一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的事情,後來又說到人世間的榮華富貴。這塊石頭听了,不禁動了凡心,也想到人間去享受一下那榮華富貴。可是它又自恨自己粗笨愚蠢,沒辦法,便口吐人言,對那僧人和道士說道︰“大師,我是個蠢笨的東西,無法行禮了。剛剛听到二位談論人世間的榮耀繁華,我心里十分羨慕。我雖然質地粗笨,但也略微通些靈性。況且看二位仙風道骨,必定不是平凡之輩,一定有補天濟世的才能和利物濟人的德行。如果二位能發發慈悲,帶我進入紅塵,在那富貴場、溫柔鄉中享受幾年,我一定會永遠銘記大恩,歷經萬劫也不會忘記。” 兩位仙師听了,一齊憨笑著說︰“善哉,善哉!那紅塵中確實有一些樂事,但是不能永遠依靠。而且還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這八個字緊緊相隨,轉眼間就會樂極生悲,人事變遷,最終不過是一場空夢,一切皆歸虛無,倒不如不去的好。”

    這塊石頭凡心已起,哪里听得進這些話,于是再三苦苦哀求。兩位仙人知道無法強行阻攔,便嘆息道︰“這也是靜極思動,無中生有的定數。既然如此,我們就帶你去享受享受,只是到時候不如意了,可千萬別後悔。” 石頭連忙說︰“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和尚又說︰“要說你有靈性,可又這般質地粗蠢,也沒有什麼特別奇異珍貴的地方。這樣的話,也只能勉強在塵世中湊個數罷了。也罷,我如今施展佛法幫助你,等到劫難結束的時候,你再恢復本來面目,了結這段因果。你覺得怎麼樣?” 石頭听了,感激不已。和尚便念起咒語,書寫符文,施展神奇的法術,轉眼間就把一塊大石頭變成了一塊晶瑩剔透的美玉,而且還縮小成扇墜大小,方便佩戴和拿取。和尚把美玉托在掌心,笑著說︰“這形體倒是個寶物了!只是還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得再刻上幾個字,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個奇物才好。然後帶你到那繁榮昌盛的國度,詩書禮儀的名門望族,繁華熱鬧的地方,溫柔富貴的鄉里去安身立命。” 石頭听了,高興得不得了,問道︰“不知道大師賜給我哪幾樣奇妙之處,又要帶我到什麼地方去呢?希望大師明示,讓我不再疑惑。” 和尚笑著說︰“你先別問,日後自然會明白。” 說著,就把這塊石頭藏進袖子里,和那道士飄飄然離去,竟然不知道他們去了什麼地方。

    後來,又不知道過了多少個世代,有個空空道人去訪道求仙,偶然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然看見一塊大石頭上字跡清晰,詳細地記述著一段經歷。空空道人便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原來這石頭本無才補天,幻化成人形進入塵世,承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帶入紅塵,歷經了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故事。後面還有一首偈語寫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詩的後面就是這塊石頭墜落的地方,投胎的所在,以及它親身經歷的一段真實故事。其中家庭閨閣中的瑣事,還有一些閑情詩詞都很完備,或許可以讓人解悶消遣。然而,故事發生的朝代年紀、地理邦國卻都沒有記載。

    空空道人于是對石頭說︰“石兄,你這段故事,據你自己說很有意思,所以編寫在這里,想要流傳于世成為傳奇。但在我看來,第一,沒有明確的朝代年紀可考證;第二,里面並沒有大賢大忠治理朝廷、端正風俗的善政,只不過是幾個與眾不同的女子,有的多情,有的痴傻,有的有點小才華、小善舉,也沒有班昭、蔡文姬那樣的德才。我就算抄了去,恐怕世人不愛看。” 石頭笑著回答︰“師父您怎麼這麼糊涂呢!要說沒有朝代可考,如今師父您完全可以假借漢唐等朝代來添補,這又有什麼難的呢?但我覺得,歷來的野史都千篇一律,不如我這本不套用舊套路的,反倒新奇獨特,不過是選取事情的情理罷了,又何必拘泥于朝代年紀呢!再者說,市井中的普通人喜歡看治理國家之類書籍的很少,喜歡有趣閑文的特別多。歷來的野史,有的詆毀君王宰相,有的貶損他人妻女,充斥著奸淫凶惡的內容,數不勝數。還有一種描寫風月之事的文字,淫穢污臭,毒害筆墨,毒害年輕人,更是多得數不清。至于那些佳人才子的書,更是千篇一律,而且其中終究免不了涉及淫濫內容,以至于滿紙都是潘安、曹植、西施、卓文君之類的人物,不過是作者想借此寫出自己的情詩艷賦,所以假想出男女二人的名字,還必定要安排一個小人在中間挑撥是非,就像劇中的小丑一樣。而且丫鬟開口就是‘之乎者也’,不是文縐縐的,就是大道理。所以一一讀下去,全都是自相矛盾、極不合乎情理的話。倒不如我這半輩子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幾個女子,雖然不敢說比前代書中的人物強,但她們的事跡原委,也足以讓人消愁解悶;也有幾首通俗的詩詞,可以讓人開懷大笑,佐酒娛樂。至于那些離合悲歡、興衰際遇的情節,都是按照真實情況記錄,不敢隨意虛構,以免為了迎合讀者的眼球,反而失去了事情的真相。如今的人,貧窮的每天為衣食奔波勞累,富有的人又總是貪心不足,即使偶爾有空閑時間,又會有貪淫好色、追逐錢財、自尋煩惱的事情,哪里有工夫去看那些治理國家的書呢?所以我這段故事,也不指望世人覺得新奇絕妙,也不一定非要世人喜歡閱讀,只希望他們在酒醉飯飽、慵懶閑臥的時候,或者躲避世事、排解憂愁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豈不是節省了些精力?比起那些追求虛幻、妄逐不實之事,也省去了口舌是非的麻煩,腿腳奔波的勞苦。再者,也能讓世人換換眼界,不像那些胡亂編造、情節忽離忽合,滿紙都是才子佳人、曹植卓文君紅娘小玉之類俗套的舊稿。師父您覺得怎麼樣?”

    空空道人听了這番話,沉思了好一會兒,又把《石頭記》重新翻看了一遍。他發現上面雖然有指責奸佞、貶斥邪惡的話語,但並非是為了譏諷當世、咒罵社會。書中所寫的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是涉及倫理綱常的地方,都是在歌頌功德,充滿了眷念之情,實在不是其他書籍可以相比的。雖然這本書主要是講述情感之事,但也不過是如實記錄,並非虛假編造,和那些一味描寫男女私情、私下約會、偷訂終身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語。因為它毫不涉及對時事的影射,于是空空道人便從頭到尾抄錄下來,讓它流傳于世成為傳奇。從此,空空道人因為看到世間萬物皆空,進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由這些人事生出情感,再將情感融入世事,最後從世事中領悟到萬物皆空的道理,于是改名為情僧,把《石頭記》改名為《情僧錄》。東魯的孔梅溪給它取名為《風月寶鑒》。後來,曹雪芹在悼紅軒中花費十年時間閱讀批注,增刪修改了五次,編纂出目錄,分出章回,將其命名為《金陵十二釵》。並且題寫了一首絕句︰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來歷已經說明白了,且看石頭上寫的是什麼故事。按照石頭上所寫︰

    當時大地塌陷,東南地勢較低。在這東南一角,有個地方叫姑甦,有座城叫閶門,那可是人世間一等一的富貴風流之地。閶門外有一條十里街,街里有個仁清巷,巷子里有一座古廟。因為地方狹窄,人們都叫它葫蘆廟。廟旁邊住著一位鄉宦,姓甄,名費,字士隱。他的嫡妻封氏,性情賢淑,深明禮義。他家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但在當地也算得上是名門望族。因為甄士隱生性淡泊,不把功名利祿放在心上,每天只是以賞花、種竹、飲酒、吟詩為樂,頗具神仙般的氣質。只是有一件遺憾的事︰如今他已經年過半百,膝下卻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乳名叫英蓮,剛剛三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有一天,正值炎熱的夏日,白晝漫長。甄士隱在書房中閑坐,因為看書看得困倦,便放下書本,趴在桌上小憩一會兒,不知不覺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他夢見自己來到一個地方,卻分辨不出這是什麼地方。忽然看見那邊走來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一邊走一邊交談。

    只听道士問道︰“你帶著這個蠢東西,打算去哪里?” 和尚笑著說︰“你放心,如今正好有一段風流公案該了結了,這一群風流冤家還沒有投胎轉世。趁著這個機會,就把這個蠢東西夾雜在其中,讓它去經歷一番。” 道士說︰“原來最近又有風流冤孽要下凡造劫歷世了?但不知道會落到什麼地方?” 和尚笑著說︰“這件事說起來好笑,真是千古未聞的稀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絳珠草。當時赤瑕宮的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澆灌它,這絳珠草才得以存活多年。後來,它既吸收了天地精華,又得到雨露滋養,終于脫去草胎木質,變幻成人形,只修煉成了一個女體,整天在離恨天之外游蕩,餓了就吃蜜青果,渴了就喝灌愁海的水。只因還沒有報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所以她的內心深處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的情意。恰好最近神瑛侍者凡心萌動,趁著這太平盛世,想要下凡去經歷一段虛幻的緣分,已經在警幻仙子那里登記掛號了。警幻仙子也曾經問過,這灌溉之情還未償還,趁此機會倒可以了結。那絳珠仙子說︰‘他給我的是甘露之恩,我沒有水可以還他。他既然下凡為人,我也下凡為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給他,也算是報答他了。’因為這件事,引出了許多風流冤家,陪他們去了結這段因果。”

    道士說道︰“這可真是聞所未聞。我實在從未听說過有還淚這樣的說法。想來這一段故事,比以往的風月之事更加瑣碎細致了。” 和尚說︰“歷來那幾個風流人物的故事,不過是傳個大概,以及留下些詩詞篇章罷了;至于家庭閨閣中的一飲一食這些生活細節,從來都沒有記述過。再者,大半的風月故事,不過是偷香竊玉、暗中相約私奔之類,根本沒有將兒女之間的真情實感表露出來。想來這一群人下凡,無論是情痴色鬼,還是賢能愚笨、品行優劣之人,都與前人所傳述的大不相同。” 道士說︰“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何不下凡去度化幾個人,這豈不是一件功德?” 和尚說︰“正合我意。你且跟我到警幻仙子宮中,把那蠢物交割清楚,等這一群風流孽鬼都下凡完畢,我們再去。如今雖然已經有一半人落入塵世,但還沒有全部到齊。” 道士說︰“既然如此,那就隨你去吧。”

    話說甄士隱把他們的對話听得清清楚楚,只是不明白他們所說的 “蠢物” 是什麼東西。于是忍不住上前施禮,笑著問道︰“二位仙師,你們好。” 和尚和道士也連忙回禮。甄士隱接著說︰“剛剛听聞仙師們談論的因果之事,實在是世間罕聞。只是我愚笨糊涂,不能完全明白,如果仙師能為我解惑,詳細說一說,我一定洗耳恭听,若能稍有警醒,也可免去沉淪之苦。” 兩位仙人笑著說︰“這是天機,不可預先泄露。到時候只要你不忘了我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了。” 甄士隱听了,便不好再問。又笑著說︰“天機不可泄露,只是剛剛提到的‘蠢物’,不知是什麼,能不能讓我見識一下?” 和尚說︰“若說這東西,你我倒有一面之緣。” 說著,便拿出來遞給甄士隱。

    甄士隱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塊晶瑩剔透的美玉,上面字跡清晰,刻著 “通靈寶玉” 四個字,後面還有幾行小字。他正想仔細看看,和尚卻說已經到了幻境,便強行從他手中把美玉奪了回去,和道士一起走過一座大石牌坊,牌坊上寫著四個大字 ——“太虛幻境”。兩邊還有一副對聯,寫的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甄士隱想要跟過去,剛一抬腳,忽然听到一聲霹靂,如同山崩地陷一般。甄士隱大叫一聲,定楮一看,只見烈日炎炎,芭蕉隨風輕輕擺動,剛才夢中的事已經忘了大半。這時又看見奶母正抱著英蓮走來。甄士隱見女兒越發長得粉雕玉琢,乖巧可愛,便伸手把她抱過來,放在懷里逗她玩耍了一會兒,又帶著她來到街前,觀看廟會的熱鬧景象。

    正準備回家時,只見從那邊走來一個和尚和一個道士。那和尚禿頭赤腳,道士跛著腳,頭發蓬亂,兩人瘋瘋癲癲,說說笑笑地走過來。等走到甄士隱家門口,看見他抱著英蓮,那和尚突然大哭起來,又對甄士隱說︰“施主,你把這個有命無運、連累爹娘的東西抱在懷里做什麼?” 甄士隱听了,知道這是瘋話,也不去理會他。那和尚還在說︰“把她給我吧,給我吧!” 甄士隱不耐煩了,便抱著女兒轉身要進門,那和尚卻指著他大笑,口中念了四句詩︰

    慣養嬌生笑你痴,菱花空對雪澌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甄士隱听得真切,心里有些猶豫,想要問問他們的來歷。只听道士說︰“你我不必一起走了,就此分手,各自去忙自己的事吧。三劫之後,我在北邙山等你,到時候我們會合,一起去太虛幻境銷號。” 和尚說︰“妙極了,妙極了!” 說完,兩人就離開了,再也不見蹤影。甄士隱心中暗自思忖︰這兩個人一定大有來歷,應該試探著問一問,如今後悔已經晚了。

    甄士隱正在痴痴地想著,忽然看見隔壁葫蘆廟里寄居的一個窮書生走了出來。這個書生姓賈名化,表字時飛,別號雨村,他原本是湖州人氏,出身于詩書仕宦之家。但因為生在末世,父母祖宗留下的根基已經敗落,人口也逐漸凋零,如今只剩下他孤身一人,在家鄉沒有什麼發展,于是進京求取功名,想要重振家業。從前年來到這里,一直滯留在此,暫時住在廟里安身,每天靠賣字作文維持生計,所以甄士隱經常和他來往。

    當時,賈雨村看見甄士隱,連忙施禮賠笑道︰“老先生站在門口張望,莫不是街市上有什麼新聞?” 甄士隱笑著說︰“不是。剛才因為小女兒哭鬧,帶她出來玩耍,正覺得無聊,兄台來得正好,請進我的書房,咱們一起聊聊,也好打發這漫長的白天。” 說著,便讓人把女兒抱進去,自己和賈雨村手挽手來到書房。小童獻上茶。他們剛說了三五句話,忽然家人飛奔來報︰“嚴老爺來拜訪。” 甄士隱急忙起身賠罪說︰“請原諒我失陪之罪,兄台稍坐,我馬上就來陪你。” 賈雨村也連忙起身謙讓說︰“老先生請便。我是常客,稍微等候無妨。” 說著,甄士隱已經走出前廳去迎接客人了。

    這邊賈雨村便翻看書籍解悶。忽然听到窗外有女子咳嗽的聲音,賈雨村便起身往窗外看去,原來是一個丫鬟在那里摘花。這丫鬟容貌不俗,眉目清秀,雖然稱不上十分美麗,卻也有動人之處。賈雨村不知不覺看得呆了。

    甄家的丫鬟摘完花,正準備走,猛地抬頭看見窗內有人,那人戴著破舊的頭巾,穿著舊衣服,雖然看起來窮困潦倒,但生得腰圓背厚,臉寬口方,劍眉星目,直鼻方腮。丫鬟連忙轉身回避,心里想著︰“這個人長得如此雄壯,卻又這般衣衫襤褸,想必他就是我家主人常說的賈雨村了。主人每次都有意幫助周濟他,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我家並沒有這樣窮困的親友,想來一定是他沒錯了。怪不得主人又說他必定不是長久困窘之人。” 這樣想著,丫鬟忍不住又回頭看了兩次。

    賈雨村見她回頭,便以為這女子對自己有意,頓時欣喜若狂,認為這女子一定是個有眼力的英雄,是自己在這風塵中的知己。不一會兒,小童進來,賈雨村打听到前面留客人吃飯,自己不便久留,于是從旁邊的小道獨自出門離開了。甄士隱招待完客人,知道賈雨村已經自行離去,也就沒有再去邀請他。

    一天,又到了中秋佳節。甄士隱家中的家宴結束後,他又在書房另外擺了一桌酒席,然後自己踏著月色來到廟里邀請賈雨村。原來,賈雨村自從那天見了甄家丫鬟回頭看了他兩次,便認為那丫鬟是自己的知己,時刻放在心上。如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對著月亮心懷感慨,于是隨口吟了一首五言律詩︰

    未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賈雨村吟完,又想到自己平生的抱負,苦于沒有遇到時機,于是又撓著頭對天長嘆,接著高聲吟誦了一副對聯︰

    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

    正好甄士隱走來听到了,笑著說︰“雨村兄真是抱負不凡啊!” 賈雨村連忙笑著說︰“不過是偶然吟誦前人的詩句,怎敢如此狂妄。” 接著問︰“老先生怎麼有興致到這里來?” 甄士隱笑著說︰“今夜是中秋,民間稱作‘團圓之節’,我想兄台客居僧房,一定有些寂寞之感,所以特地備了薄酒,邀請兄台到我家書房小酌,不知兄台能否賞臉?” 賈雨村听了,並沒有推辭,笑著說︰“既然承蒙厚愛,我怎敢辜負這份盛情。” 說著,便和甄士隱一起回到這邊的書院。

    不一會兒,喝完茶,酒菜已經擺好,美酒佳肴自不必說。兩人入席,一開始慢慢地斟酒,慢慢地喝,接著漸漸談得興致高昂,不知不覺便開始暢快地喝酒。當時,街坊上家家戶戶都傳出簫管和弦歌的聲音,當頭一輪明月,灑下璀璨的光輝,兩人更加興致勃勃,酒一倒滿就一飲而盡。賈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醉意,按捺不住心中的豪情,于是對著月亮抒發胸懷,隨口吟了一首絕句︰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甄士隱听了,大聲叫好︰“妙啊!我一直說兄台必定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如今你所吟誦的詩句,已經顯現出飛黃騰達的征兆,不久之後便可平步青雲了。可喜可賀!” 于是親自斟了一斗酒為他祝賀。賈雨村喝完,嘆了口氣說︰“不是我酒後狂言,若論當今流行的學問,我也或許可以去湊個數,謀個虛名,只是如今我路費行囊一概沒有,京城路途遙遠,不是靠賣字撰文就能到達的。” 甄士隱沒等他說完,便說︰“兄台怎麼不早說。我一直有幫助你的想法,但每次遇到兄台,你都沒有提及,所以我也不敢貿然開口。如今既然說到這里,我雖然沒什麼本事,但‘義利’二字還是分得清的。況且明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兄台應該趕緊進京,參加春闈考試,才不辜負你的才學。至于盤纏等事,我自會替你安排,也不枉你我相識一場!” 當下就命令小童進去,迅速封了五十兩白銀,還準備了兩套冬衣。又說︰“十九日是黃道吉日,兄台可以馬上雇船西行,等你飛黃騰達之後,明年冬天我們再見面,這豈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賈雨村收下銀子和衣服,只是略微道謝,並沒有表現出特別在意,仍然繼續喝酒談笑。這時已經到了三更天,兩人才散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甄士隱送賈雨村走後,回到房間睡了一覺,一直到紅日高照才醒來。他想起昨夜的事,打算再寫兩封推薦信給賈雨村,讓他帶到京城,找個仕宦之家投靠安身。于是派人過去請賈雨村,家人去了回來說︰“和尚說,賈爺今天五更天就進京去了,還讓和尚轉告老爺,說‘讀書人不在乎黃道黑道,只以事理為重,來不及當面告辭了。’” 甄士隱听了,也只好作罷。

    日子悠閑,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又到了元宵佳節。甄士隱吩咐家人霍啟抱著英蓮去看社火花燈。到了半夜,霍啟突然想上廁所,就把英蓮放在一戶人家的門檻上坐著。等他上完廁所回來抱英蓮時,哪里還有英蓮的影子?霍啟急得找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也沒找到。他不敢回去見主人,只好逃到他鄉去了。甄士隱夫婦見女兒一夜未歸,就知道事情不妙,又派了幾個人出去尋找,可回來都說一點消息都沒有。夫妻二人半輩子就生了這麼一個女兒,如今突然失蹤,怎能不牽腸掛肚,因此日夜啼哭,幾乎尋死覓活。就這樣過了一個月,甄士隱先病倒了;當時封氏夫人也因為思念女兒,憂思成疾,每天都請醫生來醫治。

    沒想到在三月十五這一天,葫蘆廟里和尚炸供品時不小心,導致油鍋起火,引燃了窗紙。這一帶的人家大多用竹籬木壁,或許也是劫數難逃,火勢迅速蔓延,一條街被燒得如同火焰山一般。當時雖然有軍民趕來救火,但火勢已經無法控制,怎麼救得下來呢?大火燒了一整夜才漸漸熄滅,也不知道燒毀了多少人家。可憐甄家就在隔壁,早已燒成一片廢墟。好在他們夫婦和幾個家人的性命沒有受到傷害。甄士隱急得直跺腳,只能長嘆不已。他只好和妻子商量,暫且到田莊上去安身。偏偏近年來水旱災害不斷,盜賊蜂擁而起,到處搶田奪地,百姓不得安寧,官兵四處剿捕,田莊也難以安身。甄士隱只得把田莊變賣了,帶著妻子和兩個丫鬟投奔他的岳父家。

    他的岳父名叫封肅,是大如州人,雖然務農,但家里還算殷實。如今見女婿這般狼狽地前來投奔,心里就有些不高興。幸好甄士隱變賣田地的銀子還沒用完,拿出來托岳父幫忙,隨便買些房產土地,作為日後的衣食保障。封肅卻半哄半騙,只給了他一些薄田和破舊的房子。甄士隱是個讀書人,不懂得經營生計、耕種莊稼這些事,勉強支撐了一兩年,日子越發窮困。封肅每次見面,都會說些風涼話,還在人前人後抱怨他們不會過日子,只會好吃懶做。甄士隱知道自己投錯了人,心中不免悔恨,再加上去年受到驚嚇,又急又氣,心中積郁,他本就年事已高,如今貧病交加,漸漸顯出一副時日無多的樣子。

    恰巧有一天,甄士隱拄著拐杖掙扎著來到街前散心,忽然看見那邊走來一個跛腳的道士,模樣瘋癲,穿著麻鞋和破舊的衣服,嘴里念著幾句詞︰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甄士隱听了,迎上前去問道︰“你滿口說的什麼?只听見‘好’‘了’‘好’‘了’的。” 道士笑著說︰“你要是真听懂了‘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要知道這世上萬般事物,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首歌,就叫《好了歌》。” 甄士隱本就有慧根,一听這話,心中頓時豁然開朗。他笑著說︰“等等!我來給你的《好了歌》做個注解怎麼樣?” 道士笑道︰“你解,你解。” 甄士隱于是說道︰

    簡陋的屋子、空曠的廳堂,當年曾是高官顯貴聚集之處;如今衰草枯楊的地方,曾經是歌舞升平的場所。蛛絲布滿了雕花的房梁,如今綠紗又糊在了破舊的窗戶上。說什麼胭脂正濃、香粉正香,為何轉眼間兩鬢已如霜?昨天在黃土墳頭送白骨,今晚卻在紅燈帳下與新歡共眠。曾經金滿箱、銀滿箱,轉眼間就淪為遭人唾棄的乞丐。正在感嘆他人命短,卻不知自己也將面臨死亡。教導有方,也難保孩子日後不做強盜。本想攀附富貴人家,誰能料到女兒會流落煙花巷。因為嫌官小,結果戴上了枷鎖;昨天還嫌破襖寒冷,今天卻嫌紫蟒長袍太長。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倒把他鄉當成了故鄉。真是荒唐,到頭來都是在為別人做嫁衣!

    那瘋癲的跛腳道士听了,拍手笑道︰“解得妙,解得妙!” 甄士隱說了一聲 “走罷!” 就把道士肩上的褡褳搶過來背在自己身上,也不回家,跟著瘋道士飄飄然離去了。這一幕驚動了街坊,大家都把這件事當作新聞傳揚開來。封氏听到這個消息,哭得死去活來,只好和父親商量,派人四處尋找,但哪里能找到一點音信呢?沒辦法,她只能依靠父母生活。幸好身邊還有兩個從前的丫鬟服侍,主僕三人日夜做些針線活拿去賣,幫襯著父親維持家用。封肅雖然每天抱怨,但也無可奈何。

    有一天,甄家的大丫鬟在門前買線,忽然听到街上有人喝道,眾人都說新太爺到任了。丫鬟便躲在門內觀看,只見一隊隊軍牢衙役走過,不一會兒,大轎抬著一個頭戴烏帽、身穿紅袍的官員經過。丫鬟愣住了,心想這個官員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見過。她回到房中,也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到了晚上,正準備休息的時候,忽然听到一陣猛烈的敲門聲,許多人在外面亂喊︰“本府太爺派人來傳人問話。” 封肅听了,嚇得目瞪口呆,不知道出了什麼禍事,欲知後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一回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