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下午要去君山游玩,所以午餐也沒有過多地折騰。夏沫領著兩女在汴河街隨便找了家游人看起來比較多的餐館,點了幾個家常的小炒就解決了。即便是這樣一頓家常便飯,也讓林孝媛和李恩貞連呼“太奢侈了!”讓夏沫徹底無語。
君山古稱湘山,也叫洞庭山,鎖湘、資、沅、澧四水之咽喉,吞巫山雲雨,集衡岳霓裳。覽岳陽樓之華麗,沐洞庭湖之輝光。傳說古時虞舜南巡時崩于湘省九嶷山的蒼梧之野,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英千里尋夫,船被大風阻于君山不得前行,忽聞噩耗,悲痛欲絕,攀竹痛哭,血淚染竹成斑,便有了後世著名的湘妃竹。二妃最終投水殉情,並葬于君山東麓,死後成為湘水之神,屈原在《九歌》里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又把這座山稱為“君山”。
李白詩雲︰“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君山,是最大的島嶼,浮于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中,與岳陽樓遙遙相望,如同瓖嵌在洞庭湖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島上有四台、五井、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七十二峰。“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這里山水相依,峰巒盤結,溝壑回環,風光旖旎,春賞奇花異草,夏觀浩瀚洞庭,秋賞漁歌秋月,冬觀濕地候鳥,既有如詩如畫的洞庭風光,更有悠久的歷史人文和豐富的文化遺產。
豐水期的時候君山是個全島,但現在是枯水期,君山就變成了半島,往來非常便利︰可以在岳陽樓門口乘坐免費大巴往返,也可以搭乘15路公交,舍得花錢的話走水路過去也沒問題。
夏沫的選擇是帶著兩女從汴河街公交站西面的巴陵廣場下台階,在旅游碼頭泛舟前往,一路波涌浪搖,別有一番風韻。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休憩之所,到如今都已成為華夏綿繡河山之勝境。而君山正是《道書》所載那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一福地。
半小時後,夏沫三人棄舟登山,四周翠竹環繞、茶樹蔥綠。一層層的茶樹便如一條條碧綠的玉帶圍繞在君山的大小山頭,華夏十大名茶之一的針形黃茶“君山銀針”就產自這里,自唐末至清一直被當作貢茶。
蔥郁的植被覆蓋著起伏的山巒,仿佛給大地披上了一層翠綠的絨毯。漫步其間,清新的空氣沁人心脾,讓人心曠神怡。
三人先去拜謁了舜帝二妃之墓,畢竟她們是這君山之名的由來。君山的每一處古跡都有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悠遠的記憶。
二妃墓為石砌,中豎一碑,乃清光緒七年彭玉麟所立,上鐫“虞帝二妃之墓”,墓前十余米處有一對石引柱,上有一副石刻楷書對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把這幅對聯的上下聯第一字合起來即為“君山”。
這座華夏第一妃陵的周圍,遍植著神奇而多情的湘妃竹。湘妃竹高約五到十米,直徑通常在三到五公分,翠綠的竹竿上點綴著大大小小黑紫色的斑點,宛如淚痕,令人心生憐惜。讓人稱奇的是,如果將湘妃竹移栽至別處,斑點就會逐漸褪去,而一旦移回君山島,斑點又會重新出現。
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梁,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
柳毅井位于君山龍口內的龍舌根部,相傳以前井旁生長著一棵巨大的古桔樹,直徑可達五六圍,所以又名“桔井”。井口寬丈許,由片石作底,鑿數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測,傳說是洞庭龍宮的入口。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林孝媛最喜听這些民間傳說,夏沫便為她娓娓道來,她也听得津津有味。
傳聞古時候有一書生喚作柳毅,京試落第還鄉,途徑陝西涇陽。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牧羊女。女子衣裳破舊、神情淒楚。柳毅便詢問那女子為何這般。女子說她本是洞庭龍王的愛女,嫁與涇河龍王之子,夫婿為婢女所惑,經常打罵侮辱她。公婆知道後非但不幫她,反而責怪她,並罰她做苦工。涇陽與洞庭相去數千里,所以她想請柳毅為她捎帶一封家書。柳毅非常同情牧羊女的處境,問清了聯絡的方法,便帶著牧羊女交托的家書返回了南方。
回鄉以後,柳毅立即來到洞庭湖,按照龍女教他的方法進入龍宮,把龍女的信親自交給了洞庭龍王。龍王熱情地款待柳毅,感謝他仗義傳書。龍王的弟弟錢塘君性子剛烈,知道此事後怒不可遏,化作一條赤色巨龍飛去陝西,把龍女接回了洞庭湖,龍女最終和柳毅結成了連理。
前有二妃殉情,後有柳毅傳書。千百年來,島上演繹著一喜一悲的兩個經典愛情故事,君山也被譽為華夏的“愛情島”。君山島上像這樣的傳說還有很多,它們千古流傳,為君山島增添了奇幻浪漫的色彩,成為了君山島獨特的文化符號。這口井是一段愛情佳話的見證,吸引了眾多的情侶前來打卡,他們都在期許自己的愛情也能有一個如此美好的大團圓結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君山夏沫來的次數亦不多,听說君山島的南部,有一處陡峭的懸崖喚作“斷壁崖”,登臨後可以俯瞰整個君山島及周圍的湖景。那里視野開闊,可以遠眺湖面上來往的船只以及周邊的山巒,景色絕美。
李恩貞看著興致勃勃的林孝媛,表情痛苦︰“這里山勢險峻陡峭,好危險哩,我們還是不爬了吧?”
林孝媛鼓勵她道︰“不登君山,枉來巴陵。一會我們還要去看‘東方天書’上記載的‘星雲圖’呢……來,我扶著你,一起慢點走就是了。”
三人頗有點狼狽地上到了“斷壁崖”,這里確實有著“一覽眾山小”的雄奇瑰偉,只是因為道路崎嶇險峻,來的人並不多,算是一處比較小眾的景點。
下山後,三人又一起去了君山西部的山麓,在湖灘上找到了那塊長方形的石英砂岩,見到了號稱“東方天書”的君山岩畫,這也是湘省發現的首例岩畫。
說是岩畫,其實就是古人數千年前在石頭上刻下的一組同心圓,同心圓的中心是一個點。這里有雙圈同心圓,也有三圈同心圓,歷經數千年風霜雨雪的侵蝕,岩畫風化剝落非常嚴重,但殘存鑿痕的最深處仍有1公分多的深度。夏沫撫摸著這些古人的遺跡,仿佛在和古人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交流,這種感覺非常玄妙。
李恩貞覺得這“岩畫”也實在太簡單太敷衍了,很有點看不上眼。
夏沫指著其中一個同心圓說︰“這和甦省連雲港將軍崖的岩畫在形狀和構圖上有著驚人的一致,在巴陵君山區墳山堡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器蓋上,刻畫的太陽雖說有著八角或十二角的“︿”形用來表示光芒,但內核卻依舊是以三個同心圓中心加點來進行表現的,這與君山岩畫中唯一的一個三圈同心圓中心加點的圖案如出一轍。如果把這個看作太陽,你會有什麼聯想?你覺得古人之所以在岩石上留下這些符號,是為了記錄什麼?”
林孝媛也被夏沫的話引起了興趣︰“假如這些同心圓確實是代表了太陽的話,那麼岩畫記錄的可能是一場發生在數千年前的奇特天象,比如‘九星連珠’,也就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加上冥王星與太陽大致處在相等的軌道上,這時候人類能在白天看見天空上有九個與太陽相似的光點,時間會持續上兩到三個月……這也說明華夏古書記載的‘後羿射日’的神話傳說可能並非是空穴來風。”
“對的,這幅岩畫的價值就在這里。”夏沫肯定地補充道,“也有可能這里記錄的是遠古時期發生的一次超新星爆炸,形成了光天化日下肉眼可見的群星璀璨的奇特天象,這比‘九星連珠’更加罕見,需要我們花很多的時間去觀察、研究和破譯!”
喜歡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請大家收藏︰()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