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一片荒地,種上兩年,等糧食產量不行了,就再開一片新地,把原來的地荒著,讓它長兩年草。
之後再犁出來,把地里的雜草和周邊收集的枯枝腐葉堆在里面,一把火燒掉,借著那點草木灰的肥力,又種上一年。
而這些產量極低的土地,同樣在分配範圍內。
村里人大都清楚這種情況,寧願要肥沃的土地,哪怕人均只能分到一畝多,也不願要那種人均能有三四畝的地塊。
因為這種地種起來費力不討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收成卻遠不及肥沃的土地。
這也是為啥村里人看到宋陽家分到一大片旱地,不但不眼紅,反而覺得宋陽運氣不好。
但宋陽並不在意,他看得長遠。
家里養著牛羊和豬,這些農家肥到時候施到地里,再費些力氣從山上多弄些腐殖土下來,即便沒有化肥,養個三年,土地就會肥沃起來,產量自然會提高,到那時就是大豐收。
而且,他家地塊上還有一片草坡,宋陽盤算著等補種完莊稼,就把這片草坡開墾成地,估計能多出四五畝。
這地方向陽,面積也大,除了種糧食,還能搞其他種養殖,利用價值很高,宋陽還嫌它不夠大呢。
至于家人吃的糧食,盤龍灣下游拐彎處有一片以前河流沖積出來的地方,後來河流改道下切,成了高地。
以前沒啥利用價值,現在可不一樣了。
只要稍加整理,挖條溝從上游引來河水,就能變成三畝多的水田,單是這水田產出的大米,就足夠一家人的口糧。
宋軍在茶廠上班,他家沒買牛,指望宋陽買的水牛幫忙耕作。
李嘉怡便領著兩個孩子,先來幫宋陽家補種。
王靜雅則留在家里照顧馮曉萱,順便看管牲口。
就這樣,宋陽家早出晚歸,忙活了整整七天,地塊的補種工作終于完成。
李嘉怡家分到的都是好田好地,一家四口人,大概五畝地,幾個人一起動手,三天就完成了補種。其他人家也大多如此。
有些人家,除了豬和雞,沒有其他牲畜,那些稻草和青玉米草對他們來說沒啥用處,砍掉後就扔在地外邊。
但這些對宋陽家而言,可都是喂牛羊的好飼料。
宋陽父子跟那些不要的人家打了招呼,白天忙著補種,晚上就打著手電筒,趕著牛車,把那些稻草、玉米草拉回來,沿著盤龍灣的路攤開晾曬。
到了冬天,牲口沒草料的時候,把這些晾干的草料堆成草垛儲存起來,就能解決問題。
爺倆拉了不少回來,累得夠嗆。
稍微休息一天後,父子倆一商量,覺得抓緊時間開荒,再種些作物也不錯,于是又忙活起來,這主要是宋陽催促的。
上輩子,宋陽記得自己現在分到的這兩塊瘦地,是村里另外兩戶人家的。
那兩戶人家沒有牲口,補種進度慢,結果上邊的荒地被第三家先忙完的給開墾了。
開荒的事兒,宋陽早就跟李嘉怡說過。
李嘉怡在青溝,雨一停,就開始在青溝選那些平坦又方便進出的地方開地。
接下來的日子,宋建國每天早上跟著宋陽,先把盤龍灣那片準備改成水田的地方沿著河埂用河里挑選的石頭配合打樁,加固地埂。
然後用水牛一遍遍地淺犁,清理掉雜草後,撒上油菜籽。
之後,接著開墾瘦地上方的那片坡地。
父子倆趕著牛,架好犁頭,先沿著周邊犁一圈,劃定範圍。
水牛雖然速度慢,但力氣大,有了它,省去不少揮動鋤頭挖掘開荒的辛苦,而且比起人力,速度快了許多。提前動手,就是為了防止大家爭搶。
這片坡地,從下面大路看得清清楚楚。
盤龍灣位置偏僻,打理那片準備種杜仲、金銀花的石頭山地,或者開墾水田,也就王岳家知道,大村子里知道的人不多,也沒太在意。
但現在開墾這片荒草地可不同,只要有人看到,就知道是怎麼回事。
果然,第二天就有幾戶人家,有的提著鋤頭,有的趕著耕牛,去找能開荒的地方動手開墾。
大家都不傻,一開始只有三五家,後來越來越多,都積極地想辦法開地。
沒一會兒,那些好位置就被佔得差不多了。
甚至有人為了爭一片荒地大打出手,還進了醫院,可見競爭之激烈。
好的地方被搶佔後,零零散散的開荒還會持續好幾年,就連那些只能種幾十棵玉米的小地方都不放過。
宋陽簡單把那片荒地開出來後,抖掉荒草,一把火燒掉雜草和灌木叢,也種上了一片油菜。
不光他家種油菜,不少人家都種了。
油菜籽能榨油,比糧食還金貴,還能用來頂替公糧。
在這個季節,新開出的荒地也就只能種油菜,明年能有個收成。
相信明年開春,沿著進石河子村的大路兩旁,會開滿金黃色的油菜花,這對越冬後的蜜蜂也有好處,說不定還能收獲一波油菜花蜜。
連續高強度忙活了這麼多天,事情總算告一段落,宋建國和宋陽難得地休息了兩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兩天,他們啥也沒干,就把家里的十只羊和水牛趕到山溝里放養。
周六傍晚,宋軍挑回來兩大捆大葉茶的枝條。
宋陽之前交代過,他選的都是那種半木質化、有著棕紅色皮質的枝條。
羊群在山溝里很安穩,特別是那兩只野羊,已經習慣混在羊群里,不再逃跑,宋陽便放心地把羊群交給宋建國照看。
他去青溝找來剪刀,帶著宋軍和李嘉怡,把那些茶葉枝條按兩個芽點剪一段,下部剪成斜口,剪掉多余葉片,只留頂上兩片剪掉一半的葉片。
宋軍之前已經平整出一片地,專門用來扦插大葉茶。
他們把平整好的地塊澆透水,以大約五乘五的間距,密密麻麻地扦插了兩壟地,估計得有四五千棵。
然後又從竹林砍來竹子,劈成長短一樣的篾條,插在地壟上做成拱架。
那時候可沒有農資店,農民也弄不到薄膜,于是就用從化肥袋子里掏出的內膜,用篾條卷著接口,蒙在地壟上,用來保溫保濕。
這樣的操作,對活了一輩子的宋陽來說再熟悉不過,但對宋軍和李嘉怡來說,卻十分新奇。
這些化肥袋子內膜,也是宋陽叮囑宋軍在茶園上班時零散收集的,茶園用得多,收集起來容易,這會兒正好派上用場。
這件事整整忙活了兩天才完成。接下來,就等著這些扦插的枝條生根發芽,以及明年移栽了。
喜歡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