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又開始爭論誰先誰後。
接連幾天,把隊上幾個領頭的人折騰得疲憊不堪,無論怎麼商量,總有人挑出各種問題。
最後只能少數服從多數,勉強拿出了一個方案。
最後決定按照地塊的產量分等級進行分配,比如說,一丈地能產多少斤糧食,對應相應的等級,這樣就解決了肥瘦地的問題。
先分田,再分地,至于地塊遠近,通過抓鬮的方式決定,全憑運氣。
宋建國等人帶著村民,又忙活了三天,重新測量了石河子村所有的田地,統計了全村人口,算出平均每人應得多少產量的土地後,再次在場子上進行抓鬮。
抓鬮一共分三次。
第一次抓的是順序鬮,目的是確定分田的先後順序。
為此,宋建國按照戶數制作了相應標有數字的鬮,為了防止有人多拿,還專門讓人拿來兩個搪瓷碗,把這些數字鬮放進碗里,像搖骰子一樣充分打亂,然後又拿來筷子,讓一個個戶主排隊,用筷子去夾鬮。
這個辦法,連宋陽都不禁對宋建國豎起大拇指,順序打亂後,誰先誰後全靠運氣,也就沒人再爭搶了。
“老漢,你咋想到用大碗裝鬮,用筷子抓鬮這個辦法的呀?”宋陽半開玩笑地問。
宋建國深吸一口氣,說道︰“田地、筷子、碗,這些可都是咱們吃飯的家伙啊!”
這句話,讓宋陽感觸頗深。
宋陽家的鬮是宋陽去抓的,運氣還不錯,打開數字鬮一看,他排在第八位。
等確定了順序,接下來就是抓田的鬮。
村子地處深山,水田數量有限,旱地居多。
但誰不想能多吃上幾頓香噴噴的大米飯呢,又怕分得不平均,于是決定水田和旱地分開來分。
遠近依舊是抓鬮決定,抓到遠的就去遠處挑地,抓到近的就在近處選地。
反正按照產量分配,那時候肥料稀缺,分到地多的肯定是瘦地,產量自然就少;地少的則是相對肥沃的,產量較高。
但宋陽心里明白,好土地都是靠人養出來的,只要舍得下功夫,多弄些農家肥和山上的腐殖土,三五年時間,瘦地也能變成好地。
他反倒希望自己能分到瘦地,這樣面積會大很多。
沒錯,他要的就是土地面積。
宋陽第八個開始抽田,運氣不太好,抽到的是最遠的田,一家人也就十丈那麼一小塊。
不過,輪到抽旱地的時候,宋陽運氣倒是不錯,地就在盤龍灣對面,出村大路的上邊,是瘦地。
家里加上孩子一共五口人,宋陽挑了兩塊相連的瘦地,面積大概有十二畝左右,牛車能直接開進地里,十分方便。
不過,按照之前和宋軍商量好的,老兩口的地,其中一人的要分給宋軍,所以宋陽實際到手的,只有九畝左右。
和其他一心想著挑好地的人家相比,宋陽的土地面積居然是村里最大的,別的人家也就四五畝,人口少的只有兩三畝。
不少人都在說宋陽運氣差,分了最遠的田和最瘦的地,宋陽只是笑笑,他心里清楚,要不了幾年,那片旱地就會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他尋思著,要是自己能想辦法弄點化肥,到了明年,產量肯定能讓人眼紅。
花了兩天時間,田地總算分完了。
接下來,就輪到村里養的牛和羊了。
這事兒倒簡單,直接估個價格,有能力的人家就單獨買,沒能力的,通常是兩三家人湊錢合買一頭耕牛,輪流放養,輪流使用。
宋陽自然是自己買了一頭對犁耙和拉車都很熟練,且剛剛換牙的水牛。
至于羊,價格相對便宜,宋陽挑了七只品相好的母羊,他心里盤算著,只要有公羊,要不了幾年,就能發展成一大群。
雖說現在靠養羊賺不了多少錢,但羊糞可是養地的好東西。
過上三四年,羊的數量多起來,如果賣不出去,完全可以考慮殺羊賣肉。
宋陽記得很清楚,到了八五年,就已經允許農民進城辦廠開店了,反正到時候自己要開餐飲店,處理這些羊肉有的是辦法。
甄凌峰和王宏遠看到宋陽買羊,也跟著一人買了五六只。
剩下的羊被村里其他人家買走了,主要也是沖著羊糞去的。
這件事又折騰了一天。
至此,所有的事情總算都解決了。
宋建國把情況匯報上去,沒想到,他們這套模式,竟成了其他還在為分田到戶爭吵不休、遲遲沒有結果的生產隊的參考樣本。
田地分配完畢,緊接著還有件事兒得處理,那就是地里原有的莊稼。
只要還能收獲的,都得按之前的規矩,依據工分進行分配。
這接連三個月的雨水,讓那些平日里在外跑江湖討生活的人都早早回了家,畢竟這時候想找活計做工賺錢實在太難,不過倒也正好方便進行工分結算。
地里能收成的,也就剩下那點紅薯了。
于是,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整整花了三天時間,先是割掉紅薯藤,再把紅薯從土里刨出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紅薯能當糧食,紅薯藤既可以用來喂豬,補種的時候還能用來扦插,這兩樣東西都得合理分配。
宋陽和馮曉萱沒有工分,所以他們分到的,僅僅是宋建國和王靜雅那份,數量並不多。
再看水田里的稻谷,幾乎全是癟谷,徒有稻草,沒啥收成。
旱地里的玉米,要麼被大風刮斷,要麼因水土稀爛,根基不穩,沒幾株還能挺直生長。
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忙著補種。
紅薯還能趕上秋栽,霜降前能收獲一波。
此外,還能種蘿卜、小麥、南瓜、油菜之類的作物。
宋陽家里,先把稻田里的水放干,準備割掉稻子,晾曬幾天,再用牛把地翻好,種上油菜。
而坡上那兩塊瘦地里稀稀拉拉、蔫黃的玉米也全部砍掉,拿去喂圈里的牛羊。
之後,打算把地翻出來,一塊種紅薯,一塊撒上麥子。
雖說他家有十多畝旱地,可產量著實不盡人意。
這些地是前兩年新開墾的荒地,頭一年還有些肥力,情況稍好。
但那點肥力被一茬莊稼吸收後,接下來兩年就一年不如一年。
去年收獲的糧食,用牛車拉了五車,就把掰下來的玉米全拉完了。
十多畝地就這點產量,乍一听讓人難以置信。
但只要看看那些玉米,很多睫稈最粗也就大拇指粗細,結的玉米棒子,不少比拳頭還小,就覺得這產量也算正常。
剝開玉米外殼,里面玉米粒稀稀拉拉,有的甚至就是光桿,一顆玉米粒都沒有。
前幾年,黑老鴰楊華德那伙人就是這麼種地的,沒有足夠的農家肥,就采用廣種薄收的法子。
喜歡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