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剛踏入皇宮,便見一名宦官早已在旁等候。
那宦官瞧見武植和童貫,急忙迎上前來,恭敬說道︰“武大人、童公公,官家已在御書房等候二位許久了。”
武植和童貫向韓忠彥、趙挺之以及甦轍拱手作別後,便隨著那名宦官的引領,向著宋徽宗趙佶的御書房快步走去。
隨著宦官尖細的一聲“官家,武大人與童公公到了”,御書房的門緩緩打開。
武植穩步在前,童貫緊跟其後,二人先後踏入室內。
“微臣武植參見官家。”
“奴才童貫叩見主子。”
兩人恭敬行禮。
趙佶滿臉笑意,擺了擺手,溫和地說道︰“武愛卿、童內侍,不必多禮。”
言罷,趙佶抬眸望向武植,神色鄭重地開口說道︰“武愛卿,此次召你回朝,實是有要事需愛卿幫忙參詳參詳。此番遼國派出使節前來我大宋,除了就之前那遼國南院大王出兵犯我代州之事做出解釋之外,還欲與我朝重新簽訂條約,條約的內容讓朕頗為心動。”
隨後他輕嘆一聲,接著繼續說道︰“不過這條約的前提就是要我大宋從遼國撤兵,所以朕才不得不發出急令,命愛卿撤兵,希望愛卿不要責怪朕才好。”
“官家言重了,微臣能忝居如此高位,全憑官家的賞識與提攜,既蒙官家下了旨意,微臣定當竭盡心力去執行,又怎敢有半分怨言呢?”武植回應道。
“如此甚好。”趙佶微微點頭。
“不知愛卿可否知曉那遼國使節所提的內容?”
“稟官家,在來皇宮的路上,韓大人、趙大人已同微臣講過了。”
“那愛卿對于遼國所提條約內容有何建議?”
趙佶發問後,武植凝神沉思片刻,開口道︰“官家,經此番微臣率領我大宋將士攻入遼國境內,發現如今的遼國將士戰力已大不如其開國時期那般勇猛,往昔的雄威如今已大打折扣。”
“且微臣听聞,遼國現今深陷內憂外患之境,其北面女真等部落紛紛反抗遼國的統治,致使遼國焦頭爛額,根本無暇全力應對南方之事。”
“依微臣之見,此正是我大宋的良機,對于遼國所提條約,當慎之又慎,切不可輕易應許,以免錯失對我大宋更為有利的局面。”
听到武植之言,趙佶恍然大悟,微微點頭說道︰“哦,原來如此,朕此前還納悶,這遼國怎會突然轉變了態度。竟不僅免除了澶淵之盟所定下我朝需上供的經費,而且還反過來每年給我大宋十萬兩貢銀。這般變化,著實蹊蹺,如今听愛卿這麼一說,倒是豁然開朗了。”
這時,趙佶像是突然想起此事,轉頭向武植詢問道︰“對了,還不知愛卿率領大軍打到了遼國何地呢?”
只因武植此前率軍攻入遼國之時,那遼國兵馬的戰斗力實在太差,故而大軍一路勢如破竹,行軍速度極快,短短十幾天的工夫,便接連攻克了遼國西京道的眾多州府,徑直抵達了西京大同府。
就在武植剛要將戰報傳回朝廷之際,卻先迎來了朝廷下達的撤軍令。無奈之下,武植便沒有把戰報發回朝廷,也正因如此,朝中的趙佶以及眾多大臣們,都對前方的戰況不甚了解。
此時的童貫終于尋著說話的機會,趕忙湊上前去,接過話茬,滿臉不甘地開口說道︰“官家,此前武大人已然率領我大宋將士接連攻克了遼國的武州、朔州、應州等地,而且大軍一路猛進,都已經揮師抵達大同府了,眼瞅著馬上就能攻克遼國的西京了呢。”
“什麼?馬上就能攻克遼國的西京大同府了?”趙佶听聞童貫這話,頓時瞪大了雙眼,臉上滿是震驚之色,嘴巴微張。
“哎呀,虧了虧了呀!”趙佶一邊來回踱步,一邊懊惱地捶著手,滿臉悔意地說道,
“若早知曉是這般情形,朕就不該下達讓愛卿撤兵的命令啊。那可是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絕佳機會,如今卻就這樣眼睜睜地白白錯失了!”
說罷,他仍不住地搖頭嘆氣,臉上盡是懊惱之色,為這錯過的良機痛心不已。
望著趙佶捶胸頓足的模樣,武植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官家實不必如此懊惱。那遼國雖說如今軍備有所廢弛,將士戰斗力也不比往昔,然其畢竟底蘊猶存,仍稱得上是一方強國。此次微臣能率軍連戰連捷,不過是因他們的精銳將士皆被調集往北方鎮壓反叛,致使我軍有機可乘罷了。況且往後,我大宋若能善加籌備、整軍經武,日後未必就沒有更好的時機收復失地。”
听到武植的這番話,趙佶的神情才稍稍緩和了些,不再那般懊惱,可心底仍隱隱覺得遺憾。
他微微嘆了口氣,說道︰“沒想到啊,愛卿竟如此神勇!都怪朕行事倉促,致使愛卿錯失這般大好良機。如今思及那西夏所提的條約,朕越想越覺得是吃了大虧。”
此時的趙佶滿心懊悔,猶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就在武植歸來的前一日,他與遼國早已簽訂了條約,其中一條寫著雙方不得無故侵犯對方領土的條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如今他對這簽訂的條約追悔莫及,然而木已成舟,加之他極為看重帝王顏面,無論如何也做不出出爾反爾之事,便只能將這懊惱默默藏在心底,暗自悔恨不已。
他極力克制內心的懊惱,與武植、童貫二人仔細研討了諸多事務。
過了好一會兒,他的目光轉向武植,不緊不慢地說道︰“武愛卿,如今天下戰事漸息,局勢趨于平穩。朕斟酌再三,有意將愛卿調回朝中任職,愛卿意下如何?”
武植听了趙佶這番話,便明白此刻趙佶是想收回邊疆的軍政大權了,可他心中毫無波瀾,鎮定自若。
畢竟西北的軍隊,在他這幾年的精心經營下,早已對他忠心耿耿。即便他離開了西北,派其他人去接手,沒有他的許可,也根本無法調動一兵一卒。
于是,他面帶微笑,拱手抱拳,神色從容地說道︰“官家既有此安排,微臣自當遵從聖意,一切但憑官家做主。”
听到武植的回答,趙佶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微微點頭說道,“愛卿常年離京遠赴西北為朕分憂,實在辛苦,如今愛卿家中妻兒皆在京師,想來也是極為掛念。況且朝廷諸事繁多,需愛卿這樣的能臣來出謀劃策,愛卿能夠回朝任職,實乃朕之幸事。”
言罷,趙佶看向武植,稍作思忖後說道︰“愛卿,此番你回朝甚急,想來陝、河兩路諸多事務尚未了結。朕便給你一月之期,待諸事完備,愛卿即刻回朝任職,愛卿意下如何?”
武植神色一喜,抱拳行禮,朗聲道︰“多謝官家體恤!微臣與童公公接旨後,即刻從河東疾馳回京,河東、陝西兩路確有不少事務尚未了結,幸得官家給予一月之限,微臣定會妥善處置。”
趙佶面帶微笑,微微點頭,抬手示意武植退下。武植行禮後,便在宦官的引領下轉身離開皇宮,帶著親衛往自家宅邸走去。
皇宮內,此刻靜謐無聲,唯有趙佶和童貫二人的身影。趙佶輕輕靠在龍椅之上,目光望向童貫,緩緩開口道︰“童公公,你身居監軍一職,與武愛卿一同經歷了討伐西夏及抗擊遼國等諸多事務。你且說說,武愛卿此人究竟如何,其心可忠,是否能全心全意為我大宋效力?”
童貫听聞後,心中陡然一緊,對于武植,他心情甚是復雜。
一方面,武植的軍事才能和其在西北軍中的威望使他深深折服,並且在自己擅殺朝臣的關鍵時候,武植沒有落井下石,而是予以支持,這讓他心懷感恩。
另一方面,武植如今在西北軍中的威望如日中天,陝西河東那近五十萬大軍早已變為武家軍了,若不加以遏制,將來恐成大患。
不過,在與武植相處的這段時日里,童貫並未察覺武植對大宋有絲毫不忠或逆反之意,況且一月後武植便會到朝任職。
他暗自松了口氣,對趙佶回應道︰“稟官家,在下與武大人共事期間,武大人兢兢業業,對朝廷指令皆全力執行。比如這次,武大人率領大軍已然快要攻克遼國西京,可接到官家撤軍指令,武大人未有分毫遲疑,即刻率軍撤回河東。由此可見,武大人對我大宋實乃忠心耿耿。”
趙佶听聞童貫這一番話語,心中好似吃下一顆定心丸。作為帝王,在朝堂之中,臣子的才能並非首要考慮,關鍵是其是否忠誠于自己,像武植這樣長期戍邊,且重兵在握的統兵大臣更是如此。
他微微點頭,隨後看向童貫,笑容滿面地說道︰“童公公此次隨武愛卿攻伐西夏,功勞頗大,武愛卿朕已對他厚賞,童公公也不能落空。童公公,你今後就在京師任職吧,朕授予你正三品的懷化將軍,並擔任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一職。”
童貫听到宋徽宗的話語,面露喜色,拱手抱拳說道︰“臣多謝官家賞賜!今後定當殫精竭慮,為大宋之昌盛肝腦涂地。”
趙佶授予童貫正三品的懷化將軍雖然是武散官職階,可讓其擔任的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這一實職,職權頗為重大,故而童貫內心極為滿足,滿臉喜色。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