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城內,靜塞軍都指揮使畢仲游滿臉凝重。幾日前代州知州受武植軍令前往太原府,因此他暫代知州之職,掌管代州城的治安。值此遼國興兵犯境之際,畢仲游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壓力如山。
他臉色凝重地在軍帳內踱步,輕嘆一聲,突然停下腳步,神色憂慮地對著身邊幾位靜塞軍將校開口說道︰“也不知知州大人何時才能歸來?還有那太原府里的諸位大人,到底有沒有收到遼國犯境的消息?”
“這代州城雖說城牆還算堅固,可城中現有的兵馬也就一萬余人,一旦遭遇遼國大軍進攻,怕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吶。”
說罷,畢仲游又坐回案前,緊盯著桌上的代州城防圖,手指不自覺地在幾個關鍵位置輕輕敲擊著。
正在他暗自沉思時,殿外傳來一名將士驚慌失措的呼喊︰“將軍,不好了!城外出狀況了!”
畢仲游被這突如其來的喊聲打斷了思路,瞬間眉頭緊皺,猛地抬起頭來,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
他身旁的幾個靜塞軍將校也霍然起身,怒目而視,對著那將士聲喝道︰“何事如此驚慌?還不速速道來!”
“知州大人,知州大人他……”那將士面露悲憤,囁嚅著。
“到底怎麼了?快說!”畢仲游瞬間厲聲喝道。
“知州大人被遼軍殺害了,人頭現掛在城門下遼軍大營中。”將士脫口而出,眼眶泛紅,帳內眾人皆驚,一時死寂。
“什麼!”畢仲游听聞將士所言,頓感兩眼一黑,身子晃了幾晃,差點暈倒在地。
代州知州與他同朝為官多年,情誼匪淺,在這代州城相互扶持也已十余載,沒想到如今竟遭遼軍毒手。
他強忍著心中悲痛,對周圍將校喊道︰“速速隨我去城牆!”
不一會兒,畢仲游便帶著靜塞軍將校們登上城牆,望向下方遼軍大營,只見那營帳外,一顆人頭高懸在旗桿之上,正是代州知州。
“好賊子!本將定不饒他們!來人,打開城門,隨我沖出去,搶回知州大人的首級!”畢仲游滿臉悲憤,雙眼通紅,額上青筋暴起,對著周邊將校大聲喝道,聲音因憤怒而微微顫抖,握刀的手也因用力而指節泛白。
周邊的將校聞言,頓時大驚失色,慌忙阻攔道︰“將軍,萬萬不可啊!現今代州城內僅有一萬兵馬,絕非遼軍敵手。堅守城池,尚有等待援兵之機;若打開城門,正中遼賊奸計,一旦城破,代州必將落入敵手!”眾將校心急如焚,紛紛勸解。
畢仲游听著將校們的聲聲勸解,目光再次投向城牆下遼軍大營中那高懸的代州知州首級,只覺怒火攻心,氣血翻涌。
突然,他“噗”地一聲,一口鮮血奪口而出,身體晃了幾晃,眼前一黑,便直直地向後倒去,暈倒在了地上。
周邊將校見畢仲游暈倒,也瞬間慌了神。他們急忙七手八腳地把畢仲游抬下城牆,送往府衙之內,一路上神色慌張,腳步匆忙。
代州城作為軍事要地,四周設有諸多烽火台。畢仲游察覺到遼國軍隊向代州城襲來的瞬間,立即點燃了烽火台。因而遼國軍隊進犯的消息,早在一天前就通過烽火傳遞了出去。
太原城中,武植正在河東路安撫司帥府內處理公務。忽然,太原知府姚佑神色慌張地沖了進來,疾步走到武植跟前,急切說道︰“大帥,不好了!代州城方向的烽火台已被點燃,怕是遼國舉兵來犯了!”
“什麼?烽火台被點燃了?”武植臉色驟變,神色瞬間凝重起來,猛地站起身。
他不及多言,當即帶著親衛快步走出帥府,徑直朝著太原城牆奔去。
登上城牆後,武植抬眼望去,只見代州方向的烽火台一股股濃煙滾滾升騰而起。
這河東路的烽火台主要是為了迅速傳遞北方遼軍入侵的軍情。
在邊境遭遇敵軍進犯時,通過依次點燃烽火,以最快的速度將代州等前沿地區的軍事信息傳至後方的太原府,讓後方軍事指揮部門和軍隊能夠及時做出反應,比如調兵遣將、組織防御、籌集物資等,為應對敵軍入侵爭取時間、做好充分準備,是當時重要的軍事通訊設施。
武植注視著烽火台升騰而起的滾滾濃煙,神色一凜,當即轉頭對身旁親衛下令︰“傳我軍令,即刻讓呼延灼率龍衛右廂一萬二千精銳,林沖率兩萬陝西路將士火速奔赴代州,不得有誤!”親衛領命,迅速離去。
太原城郊外軍營中,林沖、呼延灼等將校正忙著安營扎寨。這時,武植的親衛前來傳令,他們神色一凜,不敢耽擱,立刻前往營帳。
在親衛將武植的軍令傳達給呼延灼與林沖後,兩人相視一笑,眼中滿是興奮與期待,林沖朗聲道︰“哈哈,此次又是我們建功立業之良機!”
周圍陝西路的將士和將校們听了這話,也紛紛點頭,臉上露出振奮的神情。
隨即,兩人邁出營帳,迅速傳達了大軍開拔的指令。呼延灼所率領的龍衛右廂作為騎兵部隊,行動要比其余兩萬禁軍更為敏捷迅速。短短盞茶工夫,一萬二千名將士便已集結整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剩下的 2 萬陝西路禁軍,是由陝西永興軍路的清平軍、定邊軍、慶成軍以這三支部隊的將士組成,如今由林沖統領,但由于各軍分散駐守,所以集結起來耗時較長。
鑒于此次肩負著武植救援代州的軍令,林沖與呼延灼一番商議後決定,由呼延灼率領龍衛右廂先行出發,利用其騎兵的機動性快速奔赴代州。林沖則在兩萬陝西路將士集合完畢後,立即率隊緊隨其後。
太原府衙大堂內,氣氛凝重。武植神色嚴肅地召集了唐重、韓世忠、王進、劉光世以及姚佑等將領緊急議事。
武植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諸位,想必都已看到代州方向烽火台燃起的烽火。烽火既起,必是敵寇犯境。本帥已派遣呼延灼、林沖二人,率我陝西路三萬二千余將士緊急開拔,火速馳援代州。”
“然據烽火所示,敵寇兵力至少五萬之眾。為保萬全,本帥決定,由王進統領河東路三萬禁軍,隨本帥一同奔赴代州城,以御外敵。”
武植語畢,目光徐徐掃過台下一眾河東路將校,繼而神色嚴厲地再次開口︰“本帥既為河東、陝西兩路宣撫大使,爾等身為河東路將領,縱此前未在本帥麾下,然河東、陝西兩路諸事皆在本帥職責之內,望爾等謹遵本帥號令。如有違逆,邢恕之事便是前車之鑒!”言罷,眼神冷峻地注視眾人。
河東路將校們心下一凜,在姚佑的帶領下拱手抱拳道︰“我等必遵大帥軍令!”
河東路作為北宋與遼國、西夏接壤的邊界地區,向來是軍事要沖。此前,共有 8 萬大宋將士在此駐守︰府州麟州之地屯扎著 2 萬折家軍;代州有 1 萬靜塞軍,嚴陣以待,時刻防範外敵入侵;太原府部署著 3 萬禁軍,穩固著核心區域的防御;另外 2 萬兵力則分散在忻州、汾州等各處,協同拱衛。
此次,武植任命王進所統帥的,正是屯駐于太原府內的 3 萬禁軍。
王進接到武植軍令,立刻奔赴三萬禁軍的軍中大營。因有邢恕之事為前車之鑒,這三萬禁軍中的各路將校都不敢懈怠,謹遵王進的號令,迅速著手收整營帳,準備開赴代州。
隨後,武植下令讓姚佑鎮守太原府,自己則親率王進、韓世忠、劉光世等將領及一眾將校,向著代州浩浩蕩蕩地進發。
代州城內,畢仲游醒來,見自己躺在床上,想起城牆下代州知府的首級,悲上心來,嘆了口氣後強打精神。
他緩緩走下床榻,高聲喊道︰“來人。”
屋外的將士听到畢仲游的喝聲,趕忙跑進來,滿臉喜悅地說︰“畢將軍,你醒了。”
畢仲游微微點頭,隨即問道︰“如今城外情況如何?”
將士聞言,神色變得緊張起來,連忙回道︰“將軍,在您昏迷之後,遼國對我代州城發起了一輪攻擊,所幸被其他將領率軍奮力抵御住了。”
畢仲游聞此,神色陡然一緊,當即迅速穿衣披甲,在將士的引領下,疾步走出房門,徑直朝著代州城牆而去。
畢仲游登上城牆,靜塞軍的將士和校尉們望見他的身影,頓時面露欣喜之色,紛紛高聲呼喊︰“將軍,您終于醒了!”
此前他們一直憂心忡忡,如今找到了主心骨,神色逐漸由緊繃變得松弛。
畢仲游微微點頭示意,繼而將目光投向城牆下方的遼國大軍。只見遼國大軍營帳外,此前代州知州的首級已然不見蹤跡,想必已被其收走,且敵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第二輪進攻,營帳間人來人往、甲冑鮮明,透著一股肅殺之氣,大戰一觸即發。
畢仲游神色堅毅,目光如炬地掃視一圈身旁的校尉,大聲喝道︰“諸位靜塞軍將士,眼下遼國賊寇即將發起進攻,眾人務必隨我嚴陣以待,全力守城!”
“謹遵將軍之令!”聞听畢仲游的指令,靜塞軍的校尉、將校及眾將士們高聲響應,同時攥緊手中的武器,目光堅毅地看向下方的遼國大軍,嚴陣以待。
喜歡大郎別怕,我有掛請大家收藏︰()大郎別怕,我有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