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工學院的演唱會落幕,作為巡回演唱會的總策劃凌晨又回歸到了中山大學校園學習生活。
晨霧裹挾著木棉花的甜香,白色t恤牛仔褲的凌晨,將泛著歲月包漿的《昭明文選》護在懷中,踏著康樂園石板路上跳躍的光斑疾行。露水沾濕的青草在鞋底輕響,與遠處鐘樓傳來的報時聲應和。推開中文系79級教室雕花木門的瞬間,七八十年代的氣息撲面而來——褪色的木質桌椅在晨光里泛著溫潤的光澤,牆面上“尊師重教”的老標語與新裝的智能投影儀形成奇妙踫撞。
他在前排靠窗的他專屬旁听生位置落座,翻開泛黃封面的筆記本,他專心听課認真做好筆記。教授正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解讀《世說新語》中嵇康的風骨,粉筆灰簌簌落在講台,而凌晨指尖殘留的熒光粉,在翻動書頁時若隱若現——那是昨夜華南工學院演唱會舞台上,為制造夢幻效果撒下的特殊裝飾。窗外的白玉蘭突然被風拂落,雪白花瓣打著旋兒飄進教室,正巧落在黑板上工整的蠅頭板書間,像是時光特意留下的注腳,將文藝晚會的絢爛與千年典籍的厚重,悄然編織成獨屬于他的生命經緯。
正午的陽光穿透康樂園百年榕樹枝椏,在凌晨修長的身影上烙下銅錢大小的斑駁光影。他捧著搪瓷餐盤在人聲鼎沸的飯堂匆匆扒完三絲炒面,書包側袋里的保溫杯隨著步伐輕晃,溢出的茉莉茶香混著飯堂飄來的糖醋排骨氣息。濱江路的風裹挾著珠江特有的咸澀水汽撲面而來,將他夾在《昭明文選》里的課堂筆記掀起一角,未干的墨跡在江風中暈染出淺淺的灰痕。
暮色漫過珠江水面時,深秋的斜陽將江水染成流動的蜜色。大元帥府飛檐上的鴟吻在夕照中化作遒勁的剪影,檐角銅鈴在江風里輕顫,叮咚聲混著渡輪的汽笛遠遠傳來。凌晨踩著布滿青苔的青石板路,拐進爬滿炮仗花的拱形門廊,黃牆紅瓦的院落里,三角梅開得正艷,將藤蔓纏繞的小洋樓裝點成一幅油畫。斑駁的木樓梯在腳下發出細微的吱呀聲,推開二樓那扇雕花窗,對岸大元帥府的朱漆回廊與江面往來的渡輪盡收眼底,暮色中的珠江泛起粼粼碎金,恍惚間竟與他昨夜策劃的演唱會舞台燈光重疊。
暮色將小洋樓的玻璃窗浸染成琥珀色,凌晨拂去藤編椅上的三角梅殘瓣,將《雲海玉弓緣》精裝本平攤在做舊的胡桃木書案。台燈暖黃的光暈里,鋼筆尖懸停在方格稿紙上方,窗外大元帥府的琉璃瓦檐與珠江上搖曳的燈火,在他瞳孔里折射出奇幻的光影。
他翻開泛黃的武俠筆記,將梁羽生筆下的江湖圖景與腦海中的動漫分鏡重疊比對——厲勝男的軟蝟甲在稿紙上泛起幽藍的暗紋,如同夜幕下流動的星河;金世遺踏浪而行的身姿,則融入了粵劇武生騰躍的瀟灑韻律。當筆尖落下,武俠世界的恩怨情仇與嶺南風物悄然交融,稿紙上漸漸浮現出帶著水墨韻味的武林場景︰天山腳下的冰崖被描繪成氤氳著晨霧的水墨屏風,主角對決時迸發的劍氣化作毛筆飛白的筆觸,連梁羽生筆下的詩詞注解,都被設計成豎排的書法體文字,與人物對話形成虛實相生的意境。
夜風穿堂而過,掀起《雲海玉弓緣》中夾著的木棉花標本,干枯的花瓣與嶄新的稿紙在月光下輕輕顫動,古典的武俠魂與新銳的動漫構想,在此刻達成了奇妙的共鳴。
鋼筆尖懸在"金世遺夜探蛇島"的段落上方,凌晨的指節無意識摩挲著泛黃的稿紙邊緣,正將嶺南鑊耳屋飛檐的弧線化作筆下俠客凌空虛踏的軌跡。突然,樓下傳來鐵門轉動的輕響,三角梅叢中簌簌抖落幾片嫣紅,如同未及寫下的伏筆。
暮色像浸透江水的綢緞,裹著穿灰色干部裝的身影踏入院落。王書記抱著的牛皮紙袋邊角微微卷起,肩頭零星綴著木棉花瓣,不知是路上沾染,還是特意留存的見面禮。他抬手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光映著小洋樓二樓透出的暖光,喉結動了動,終究將準備好的寒暄壓回心底。
"叨擾了。"聲音混著珠江對岸若有若無的船笛聲,帶著新官上任特有的拘謹與熱切。牛皮紙袋里露出半截《嶺南了望》的燙金封面,封面上凌晨繪制的《亮劍》動漫插畫赫然在目。此刻現實與虛構的鑊耳屋檐在空氣中悄然重疊,驚得稿紙上未落的墨跡微微暈染。
王書記從牛皮紙袋抽出暗紅綢面的《嶺南了望》特輯,封面上《亮劍》動漫小說的插圖在夕陽下泛著啞光質感——硝煙彌漫的戰場背景前,八路軍戰士持槍沖鋒的剪影被勾勒得稜角分明,腰間纏著的綁腿布條上,隱約可見凌晨用嶺南醒獅鬃毛紋理設計的裝飾線條。這本創造十萬銷量奇跡的刊物,此刻在兩人手中流轉,紙頁間油墨的清香,混著江風送來的咸澀氣息。
凌晨放下鋼筆起身時,金屬筆帽磕在胡桃木桌面的輕響,與遠處渡輪的汽笛恰好重疊。王書記特意翻開夾著銀杏書簽的扉頁,前任鄭書記升任前的題字力透紙背︰“感謝凌晨為《嶺南了望》作出的卓越貢獻”。墨跡下方,正是《亮劍》連載時首次采用的跨頁分鏡設計——戰士們發起沖鋒的動態線條,與珠江兩岸騎樓的輪廓意外契合,仿佛歷史的吶喊與現代的光影在此刻達成隱秘共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書記合上雜志,指腹輕輕摩挲過素白布紋封面,指尖在燙金書名處叩出輕響︰"鄭書記臨走前反復叮囑,《嶺南了望》能從校內刊物蛻變為省級重點,全靠你的金點子。"他從公文包取出淡藍色企劃書時,沾著雨水的封皮洇開淺淺水痕,樸素的封面上僅用燙黑字體印著"星火燎原——中大紅色動漫展",邊角還別著枚褪色的紅星徽章。"團省委希望您能繼續為雜志創作紅色題材動漫小說,最好能把東江縱隊、廣州起義這些本土故事改編成年輕人愛看的作品。"
暮色漫過珠江,對岸大元帥府的輪廓在雨霧中氤氳成青灰色剪影。王書記翻開被雨水浸潤的企劃書,內頁手繪的簡筆紅船旁工整寫著布展思路,泛黃的廣州起義老照片與現代動漫分鏡草圖交疊擺放。"我們想用最質樸的光影技術,還原歷史場景的厚重感。"他指著照片中起義軍戰士緊握的步槍,"就像您在《亮劍》里用嶺南醒獅紋理設計綁腿,這次能不能把粵劇的武生身段、騎樓的雕花窗欞,都化作紅色故事里躍動的文化基因?"台燈暖光下,他眼鏡片後的目光帶著懇切,"听說您正在寫武俠動漫小說,或許紅色歷史里的英雄群像,也能成為您筆下更壯闊的江湖。"
暮色在窗欞上洇開深灰的墨跡,凌晨接過企劃書,指尖觸到封皮邊緣微微翹起的毛邊。他垂眸掃過"星火燎原"四字,耳畔還回響著王書記講述東江縱隊故事時激動的語調,書案上未完成的武俠稿紙被江風掀起一角,與企劃書內頁泛黃的老照片輕輕相觸。
"這個提議很有意思。"他摩挲著封皮上暈染的水痕,喉結微動,"不過紅色故事的改編需要時間沉澱,讓我先琢磨琢磨。"話音未落,遠處渡輪的汽笛聲穿透雨幕,驚起棲息在大元帥府飛檐上的白鴿。
王書記望著凌晨指尖反復摩挲燙黑標題的動作,突然讀懂了對方欲言又止的深意。他抬手推了推滑落的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帶著了然的笑意︰"是我心急了,理解創作需要沉澱。"他利落地合上公文包並告辭離開了。
凌晨折回工作室,台燈暖光下,《嶺南了望》特輯與泛潮的企劃書靜靜相疊。當指尖撫過《亮劍》中八路軍戰士持槍的剪影,忽然想起王書記提到的廣州起義舊址——那些青磚牆上的彈痕,是否也能化作動漫分鏡里震撼的視覺符號?嶺南騎樓的雕花窗欞、粵劇武生的騰躍身姿,這些曾為武俠世界注入靈魂的元素,此刻在腦海中與紅色歷史碎片劇烈踫撞。
江風卷著雨絲撲進窗,吹得武俠稿紙嘩嘩作響。凌晨重新握起鋼筆,墨尖懸在空白處遲遲未落。遠處傳來的汽笛聲里,他仿佛听見無數年輕戰士的吶喊穿透時空,與自己筆下虛構的江湖俠氣,在珠江潮濕的夜色里悄然交織,醞釀著新的故事胎動。
喜歡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請大家收藏︰()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