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內外的喧囂和壓抑,都比不上紫禁城的核心,武英殿中正在上演的更為極致也更為扭曲的狂喜,紅營從山東退兵的消息傳回京師,康熙皇帝親自提筆將圖海題本中“賊兵自山東退去”中的“退”字改成“潰”字,又將姚啟聖的題本中“由是山東得保”改為“由是山東大捷”,又下令各級官衙日夜宣傳,掀起天大的風潮。
鎏金獸爐里焚燒著昂貴的龍涎香,卻似乎壓不住另一種更微妙、更令人心神不寧的甜膩氣息,那氣息若有若無,源自御座之上那位身著明黃朝服的大清皇帝,康熙皇帝端坐在九龍金漆寶座之上,背脊挺得異常筆直,甚至微微前傾。
他的臉色是一種不自然的潮紅,眼窩深處因長期焦慮失眠而留下的烏青尚未褪去,卻被一種灼熱的光芒所覆蓋,那光芒亮得驚人,仿佛兩簇在風中劇烈搖曳、隨時可能爆裂的火焰,他的嘴唇有些干裂,卻時不時地向上扯動,形成一個固定化的、近乎僵硬的“喜悅”表情。
立在御座一旁的三德子卻看得清楚,康熙皇帝的手指,在不易察覺地微微顫抖,那是一種過度興奮帶來的神經質顫動,三德子貼身服侍康熙皇帝多年,清楚這段時間這位曾經的少年英主是何等的壓抑和焦慮,整日泡在佛堂之中,脾氣也越來越古怪,曾經待人也算寬和的康熙皇帝,這段時間卻動不動就發火,入夜更是不得不服用了白蓮教教主精心進獻的那所謂“安神定魄仙丹”,才勉強昏沉入睡。
而在昨夜,真正的“捷報”便如同為這藥力精心準備的催化劑,轟然注入,大悲與大喜的極致轉換,在那秘藥殘留的藥性基礎上,徹底點燃了這位年輕皇帝緊繃已久的神經。
朝堂之上,索額圖正捧著康熙皇帝御筆修改後的題本奏折念誦著,聲音莊重而洪亮,語氣中帶著一絲激動之情,仿佛是在和龍椅上的康熙皇帝同悲同喜,但背對著康熙皇帝的面龐,卻冒出一絲不可察覺的輕蔑表情,轉瞬又消失不見,仿佛從未出現過。
奏折和題本的內容都被精心修改過,奏報中,自然將紅營的主動的戰略撤退,描繪成了在清軍“固若金湯”的德州防線前“踫得頭破血流”,紅營那支千里轉戰後依舊成建制逃離的後衛部隊,則被圖海“神兵天降”般的追擊“殺得潰不成軍”,最終“狼狽南竄”,“遺尸遍野”,“糧械丟棄無數”。
每一個“勝利”的字眼,都像一記重錘,敲打在殿內所有王公大臣的心上,也敲打在康熙那被藥物和情緒灼燒的神經上,即便這些內容都是康熙皇帝自己修改的,但他听著卻依舊是十分的激動,仿佛奏折里描述的那一切,都是真實發生的一般。
“好!好!好一個姚啟聖!好一個圖海!”康熙猛地從龍椅上站起,打斷了索額圖的念誦,動作快得甚至有些踉蹌,旁邊的三德子下意識地想攙扶,卻被他一把推開,他揮舞著手臂,臉上那不正常的紅暈愈發鮮艷,眼中的火焰燃燒到極致︰“實乃國之干城,真乃朕之衛青、霍去病!”
康熙皇帝的聲音因為過度激動而顯得有些尖利,在大殿的金磚玉柱間回蕩︰“紅營賊寇,一伙山賊頑寇,猖獗一時,僥幸竊據江南,便妄圖窺伺神器!殊不知我大清天命所歸,忠臣良將輩出!豈是區區跳梁小丑所能撼動?”
康熙皇帝走下丹陛,腳步略顯虛浮,卻異常急促地在御案前踱來踱去,仿佛有無限的精力需要發泄︰“賞!必須重賞!天大的功勞,便要配天大的恩賞!姚啟聖,盡除其過,加太子太保,賜雙眼花翎,賞穿四團龍補服,其子賜恩騎尉世職!”
“撫遠大將軍圖海,晉封一等忠達公,加賜寶石頂、三眼花翎,世襲罔替,與國同休!所有山東有功將士,著有司從優從速議敘賞賜,陣亡者加倍撫恤!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為大清效力者,朕絕不吝惜爵祿!”
康熙似乎覺得還不夠,他猛地停下腳步,目光掃視群臣,突然提高了音調,用一種近乎宣講布道般的狂熱語氣說道︰“還有!白蓮教!往日朕視其為民間癬疥,然此次山東之戰,其眾襲擾逆賊糧道,助官軍守城,頗顯忠義,此番山東之役,白蓮教勞苦功高,此等大功不能不賞,否則,豈不是令天下忠勇義民寒心?擬旨!敕封白蓮教教主為‘輔國宣化弘道普濟真人’,賜黃金印,御書匾額,著內閣與各部商議,重賞此番參戰的白蓮義民!”
百官一陣騷動,梁清標宋德宜等革新派的骨干咬著牙望向納蘭明珠,納蘭明珠也是猛然皺了皺眉,猛地抬起頭來,卻見康熙皇帝不知何時停在他身前,仿佛猜到他想要做些什麼一般,面上依舊是一副激動狂喜的神色,看著納蘭明珠的雙眼,卻冰冷如寒風。
與此同時,位于最前列的岳樂旁若無人的咳嗽了幾聲,立在丹陛下捧著那幾封奏疏題本的索額圖也輕輕搖了搖頭,納蘭明珠知道他們都是在給自己暗示,猶豫了一瞬,終于還是低下頭去,班列之中的梁清標和宋德宜等人見狀,互相對視一眼,滿眼都是深深的失望。
康熙皇帝卻似乎是松了口氣,重新蹬上丹陛,轉過身,張開雙臂,仿佛要擁抱整個大殿,整個天下,他的臉上洋溢著一種極致亢奮下的虛幻光輝,聲音洪亮得近乎嘶喊,在養心殿內隆隆回響︰“諸位臣工!今日之大捷,非惟將帥用命,士卒效死,實乃上天庇佑,佛祖顯靈,仙真護持!可見我大清得國之正,守土之誠,上干天和,下順民心!”
“區區紅營賊寇,不過跳梁小丑,縱能逞凶一時,終難逃天譴神誅!我大清億萬年江山,必當如磐石之安,如山川之永固!”
武英殿內外,所有的百官臣工、宗室權貴,一齊跪倒在地,不管他們各自懷著怎樣的心思,如今在激動的康熙皇帝面前,只能一齊山呼海嘯般的喊出同一句話︰“大清江山永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