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典上的香火氣息似乎還未散盡,武英殿內已彌漫著另一種無形的硝煙,朝會氣氛凝重,康熙皇帝端坐龍椅,雖面色依舊沉肅,眉宇間卻比祭典時少了幾分純粹的悲廸,多了一絲深沉的思慮。
王公大臣分列兩班,莊親王博果鐸位列宗室班首,神情內斂,納蘭明珠站在文官前列,腰背挺直,臉色卻如罩寒霜,目光銳利地掃過殿中那幾位身著素白道袍的身影,祭典結束之後,連五台山的大和尚和黃教的大喇嘛都得等在殿外等待傳召,這些白蓮教徒卻堂而皇之的立在了殿內。
“此番超度江南陣亡將士法會,以白蓮教法師最為盡心戮力,法儀殊勝,于安撫英靈、慰藉人心,頗有功績......”康熙皇帝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回蕩在空曠的大殿,他目光投向白蓮教教主,一位身形微胖、面容和善、身著素白錦緞道袍的中年人,正是白蓮教的教主劉通海︰“劉教主遠道而來,主持法儀,辛苦了,朝廷有功必賞!劉教主,貴教于社稷有功,可有何需求?但講無妨,朕自當斟酌。”
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白蓮教教主身上,劉通海臉上立刻堆起感激涕零的笑容,雙手合十,正要上前一步開口,他身後的一眾白蓮教徒眼中更是燃起熾熱的期待,身體微微前傾,只等教主說出那個醞釀已久、關乎教門無上榮光的請求。
位列首位的博果鐸扭頭掃了一眼,視線卻越過了劉通海,瞥向他身後的張懷恩,張懷恩會意的點了點頭,就在教主嘴唇微啟的剎那,站在他側後方半步的張懷恩,卻不動聲色地搶前半步,深深一揖,聲音洪亮而清晰地蓋過了教主尚未出口的話語︰“啟稟皇上!草民張懷遠,代教主及敝教上下,叩謝皇上天恩浩蕩!能為朝廷分憂,超度忠魂,乃敝教無上功德,亦是本分,豈敢居功奢求?”
張懷恩抬起頭,目光坦蕩地迎視康熙,語氣懇切︰“白蓮教發于鄉野之間,卻時刻不忘為朝廷效力,草民等亦常懷報國報君之心,草民等日夜所思,唯願信眾能得安身立命之所,教門能為朝廷、為地方略盡綿薄之力,故此,草民斗膽,代教主陳情,懇請皇上開恩!”
張懷恩話語一頓,整個大殿靜得落針可聞,劉通海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眼中閃過一絲錯愕與惱怒,隨即被強行壓抑下去,努力維持著表面的平靜,只是那合十的雙手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身後的一眾白蓮教徒面面相覷,那老法師皺了皺眉,也大膽的向前邁了幾步,立在劉通海身邊,低聲向跪在地上的張懷恩提醒著︰“張香主,立國教......”
張懷恩卻理都沒有理會他,仿佛對身後教內的驚濤駭浪毫無所覺,聲音沉穩地繼續道︰“皇上,天下之人對敝教多有誤解,常以邪教稱呼敝教,然則草民心中知曉,敝教百萬教眾,拳拳報國之心、天地可鑒!只是朝廷對敝教傳習多有禁限,信眾如飄萍,惶惶不可終日,縱有上報國恩君恩之心,亦無處施展,草民懇請皇上開恩,解除對敝教傳習之禁!”
“其次,草民請皇上準許敝教擇清淨之地設立道場法壇,公開舉行法會,傳習導善經文,教化信眾安分守己,和睦鄉里,如此,既可安數十萬信眾之心,使其沐浴皇恩,亦可使敝教名正言順,更好地為朝廷分憂,為地方靖安效力!此乃敝教上下唯一所願,懇請皇上聖裁!”
劉通海臉上的肌肉微微抽動,努力保持著謙恭的姿態,但眼底深處那抹被強行壓下的不滿和一絲不易察覺的驚惶卻泄露出來,他身旁的老法師更是急得額頭冒汗,幾次不顧禮儀低聲提醒著“國教”之請,甚至想要出班自己補充,都被身旁一位趕上來的白蓮教徒死死拽住衣角攔住。
其他的白蓮教徒同樣臉色蒼白,眼中充滿了震驚、不解和巨大的失落,看向張懷恩的眼神充滿了無聲的質問︰為何?!為何不提國教?計劃呢?可張懷恩卻理都不理會他們,話說完便五體投地的跪倒在地,再沒有其他言語。
“解除禁令?設壇傳教?皇上,臣以為此事斷斷不可行!”一個冰冷而帶著強烈怒意的聲音如同炸雷般響起,納蘭明珠一步跨出班列,他臉色鐵青,目光如電,直刺張懷恩︰“荒謬!此乃禍亂之源!白蓮教源流復雜,聚眾滋事,前朝舊禁,正是為防微杜漸!今若解禁設壇,任其蔓延,無異于縱虎歸山,遺禍無窮!其教義詭秘,聚眾成勢,一旦失控,動搖國本,誰人擔待?”
“臣附議!”梁清標也邁步出班︰“皇上,白蓮邪教起自唐代,歷朝歷代皆對其嚴厲打擊,到了我大清,反倒要解除禁令、任由其設壇傳教?那我大清成了什麼了?皇上,此等無理之請求,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臣請皇上將這些禍國殃民的邪徒盡數收押,明正典刑!”
幾名革新派重臣也紛紛出言附和,痛陳白蓮教之“弊”,言辭激烈,反對之聲一時甚囂塵上,朝堂之上,氣氛驟然緊張起來。
康熙皇帝端坐龍椅,面上卻無喜無怒,他听著納蘭明珠等人激烈的反對,目光卻平靜地掃過張懷恩,又掠過那位欲言又止、強作鎮定的白蓮教教主,最後落在張懷恩身後的騷動上,當看到那位老法師幾乎要沖出來時,康熙的眼底掠過一絲極淡的了然,瞥了一眼博果鐸,博果鐸似乎感應到了康熙皇帝的視線,朝著張懷恩的位置使了個眼色。
“好了!”康熙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瞬間壓下了所有的爭論,他看向張懷恩,語氣平淡卻帶著決定性的意味︰“張香主所求,無非信眾安身立命,教門導人向善,情理之中,白蓮教此番法會,亦見誠心。”
“著即解除前朝對其傳習之禁。允其于官府登記、嚴加管束後,在各省擇地設立道場法壇,公開舉行法會,傳習導善經文,務須恪守朝廷法度,約束信眾,安分守己,不得滋事生非。若有違逆,嚴懲不貸,此事,由莊親王會同禮部、理藩院及地方督撫,詳議章程,即日辦理。”
“皇上!三思啊!”納蘭明珠臉色煞白,急切地還想再諫,康熙皇帝卻抬了抬手︰“朕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就這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