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紅蕖對于分院這邊,相對來說比對女子書院花費的心思要多一些。
    分院的女學生,有些是家里面願意讓她來學一門手藝,更多的則是家里面一點也不重視女子,連一口飯也不肯給女兒,知道分院這里管三餐,所以直接就把人給送來。
    這里不僅能混上飯吃,還能學點東西,說不定往後嫁人也能嫁一個好一點的人家呢!
    其實這還算是好的,至少女兒還有一條命在,原紅蕖听說過太多重男輕女的事情,什麼生下女子就溺死,再不然就扔進山里面去,自生自滅......
    世世代代,被放棄的幾乎都是女孩兒。
    那麼如果女子的作用,和家里面的男子不相上下的時候,會不會就不會被輕易放棄了呢?
    原紅蕖想試一試,所以分院她一直親自管理規劃。
    就連課程,原紅蕖每個月總會過來專門給她們授課。
    而女子書院里面的事情,有宓齡還有一整個的教務班子在處理,日常她不過是起個粘合劑的作用,當然宓齡說她是主心骨,她總覺得宓齡是不是在哄她,想騙她為書院“當牛做馬”。
    其實原紅蕖真是冤枉宓齡了,原來在揚州女子書院的時候,原紅蕖事事親為,說得上一句“當牛做馬”也不算過分,可是如今宓齡她們都有著補償原紅蕖的心態,還把她當作主心骨、書院老師們的凝聚力,所以她說的話在書院很有分量,但實際分給她的工作,真的不多。
    非要找一個詞來形容原紅蕖如今在女子書院的地位,只能說是“吉祥物”吧。
    原紅蕖也挺樂意的,她如今只要看到小黛玉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長大就行,至于其他的東西都是捎帶腳兒的。
    只除了分院這邊,她對待分院的學生真是比女子書院那邊要好太多。
    原紅蕖可以帶著分院的學生一起做點心,一起認識草藥,做藥膳等。但是女子書院這邊她一節課也不安排,平常在學生跟前,一直都是維持著高冷院長風範。
    黛玉為什麼出門去同學家里,不願意讓原紅蕖一起。
    就因為原紅蕖在女子書院里面,可不是個和藹可親的。
    原紅蕖那一股高冷範,院長大人的架子,在女子書院里面擺得可是足足的。
    書院里面的學生對院長,又是崇拜又是尊敬。
    黛玉一開始還覺得不解,為什麼學生們都有些怕原嬤嬤,自己和原嬤嬤一起去同學家里做客,同學都是畢恭畢敬,全然不像往常她們單獨相處時候的模樣,倒像是在課堂上忽然被提起來回答問題。
    直到後來黛玉才知道,原來她的原嬤嬤只有對著她的時候,才沒有原則沒有底線,對著其他人那完全就是另一張面孔。
    所以她才不讓原嬤嬤和自己一起去同學家里做客,原紅蕖一開始覺得擔心,怕黛玉受欺負,怕黛玉被同學孤立......一直到剛才從柳家離開之後,她忽然就想通了。
    黛玉如今是郡主之尊,誰敢欺負她,誰能孤立的了她?身邊還有著藍素這個大殺器在,若是有連藍素都對付不了的情況發生,那估計自己已經死了。
    原紅蕖想到這些,心里也就放下了,想著往後也要學著慢慢放手。
    畢竟自己是個不確定因素,這記憶都還能忽然消失了幾十年的。要是往後再忽然有什麼變故,自己沒了記憶,或者干脆人沒了,剩下黛玉一個,不能面對這些問題,是不是還會回到原著里面的情況。
    黛玉長大了,要慢慢讓她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建立出獨立完善郡主風範......萬一真的有那麼一天,黛玉即便是獨自面對這些,也不會膽怯,也不會進入“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困境。
    在分院里,和學生一起吃了午飯之後,原紅蕖又騎馬去了鵝兒村。
    鵝兒村的變化,簡直可以說是翻天覆地。
    如今就連土地廟跟前那一家七個兒子,窮到兄弟七人只有兩條褲子穿的人家,也翻蓋了房舍,一家子再也不用擠在一間破茅草房里面。
    春天的時候他們家還嚼著混合草根樹皮的野菜團子,現在想吃都沒有了。
    當初貴人給了銀子買他們家的野菜團子,後來莊子上的伍掌櫃又給他們家送了不少東西,他們家確信不會輕易再餓肚子。
    這才狠狠心蓋了三間房子︰一間做飯吃飯放東西,一間是夫妻倆帶著三個小點的孩子住,另一間是四個大些的孩子居住。
    雖然還有剩余的銀錢,不過他們也不敢亂花,財不露白這個道理他們還是懂得的,他們家這麼多的兒子,往後長大要娶妻生子,哪一樣不用錢,還是要以儉省為主。
    不過好歹一人也有兩件舊衣服,買新衣服那多敗家,舊衣服就是看著破一些,好歹也不會露肉,比以往強多了。
    至于買地什麼的,他們想也不敢想。
    不過他們想著,就算做不了原東家的佃戶,那原東家莊子上忙的時候,他們跟著去做零工,也能掙下不少口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家人戶口也盡夠了。
    這是鵝兒村里面改變最大的一家,其他人家也因為鵝兒村原家莊子上出了祥瑞,或多或少都有所受益。
    秋日的午後,天氣依舊炎熱,但是莊戶人家也沒幾個歇著的,這是豐收的季節,誰家也不舍得浪費時間。
    勤能致富,儉能養家。
    不管是山上還是地頭,到處都是彎著腰的人。
    都是從土里刨食的人,你動作快一些,糧食進了你的籃子就是你的,動作慢看見也被別人拿去了。
    黃豆田里面,收得晚一些的地方,豆莢炸開,多少會落下幾粒豆子,誰撿回家就是誰的。
    玉米桿上,有那小的幾乎沒有玉米粒子,掰下來連那還不算老的玉米芯都能一起煮了吃......
    這就是拾秋,俗話說“秋後彎彎腰,勝過春天走一遭”,這些拾到的,都是踏踏實實的糧食,比春天山上的那些野菜更能填飽肚子。
    至于現在的山上,那也是收獲的時候,什麼板栗、刺梨、拐棗這些是能直接吃的,還有山藥、葛根、茱萸、枸杞等野生的藥材,這些能吃也能換錢。
    原紅蕖騎馬過來,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她一路行至莊子上。
    莊子前面的晾曬場上,玉米、小米,高粱、大豆、綠豆、花豆,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原紅蕖還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場景。
    她只知道莊子上今年種了不少糧食作物,不過,有這麼多嗎?
    “東家來了!我猜著書院休沐,你這兩天可能就要過來。”
    喜歡穿越成紅樓嬤嬤,我把黛玉養胖了請大家收藏︰()穿越成紅樓嬤嬤,我把黛玉養胖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