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部落生存記

第580章 梳麻機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只想鏟屎 本章︰第580章 梳麻機

    這些麻紗由于被梳的非常細,相當于原先紗線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需要多根捻成一道。

    並且在被梳麻機“吐”出來之後,還會經過小木輥的擠壓,故而這些縴維之間,已經可以看成是連續到了一起,在紡紗的時候,就不用再去花費時間人工捻線了。

    這就省去了之前需要人工績線的麻煩。

    “你們看,出來的麻線,每一根幾乎都比頭發絲還要細,比我們用手撕出來的要細很多,連續性更好,也不用我們去加捻,到時候直接把這些麻紗給送到腳踏紡紗機上,直接就能纏繞成紗錠。”

    “這些麻紗會經過兩個硬木或者石頭壓輥,咱們踩踏板的時候,壓輥也會轉,把麻紗壓得緊緊的,這樣麻紗就不容易散。最後,麻紗會纏到旁邊的木筒上,木筒轉一圈,麻紗就纏一圈,等木筒上纏滿了,咱們就把它取下來,這就是能夠用來紡織的麻紗了!”

    木菲拿著剛纏好的一小段麻紗,摸了摸感慨地說道︰“這麻紗真光滑!比我們用手捻的還均勻,以後紡線之前,就不用再把麻紗一根根捋順了!”

    “不錯,咱們用手搓或者是紡車紡出來的麻紗,就是因為績線的時候粗細不一致,搓出來的有的粗有的細,織出來的布也不平整;用這機器出的麻紗,從頭到尾都一樣粗,織出來的布肯定又平整又結實,做衣服穿肯定舒服。”

    黑羽笑著招呼著大家,給大家分配好各自的職責。

    “這器械對熊部落有多重要,你們是知道的。之前我們處理麻,一個族人,一天頂多能梳出兩小捆麻,搓出小半斤麻絲;現在有了這器械,一個人喂麻、一個人踩踏板、兩個人看器械、一個人收集出絲。一天能處理出來五十多斤麻紗!而且還省去了績線的工作。”

    因為這個器械將麻絲給分的特別細,在小木輥旋轉的過程中,將這些分散開來的細絲,變成了一張張“薄網”,然後通過出口,形成了連續的麻紗。

    “族長說了,熊部落今年種的麻比去年多了一倍,其實並不是只能提升一倍,就是因為我們績線的速度太慢,這才讓部落不敢種更多的麻田。”

    正如黑羽所說,熊洪對熊部落紡織坊這個重要的麻布生產工坊非常重視,無論是原料還是技術,無論是場地還是物資支持,包括人員,幾乎都是有求必應。

    只不過在今年之前,紡織坊的生產能力的確有限,雖然經過多次技術和器械上的革新,但限制的因素依舊比較多,尤其是紡織前的準備工作上。

    但現在梳麻機的成功發明,讓部落紡織坊的最後一塊短板也被補齊,連黑羽都能看出來,部落從來年開春開始,肯定會加大麻田的種植,用來滿足部落越來越旺盛的麻布、麻繩等各種麻制品的需求。

    “有了這器械,明年族長就能放心種更多的麻田,到時候我們部落的麻布、衣服,就能去更多部落,換更多的物資回來。”

    “今天下午我們就嘗試著用這器械先處理一捆麻,每個人都熟悉一下自己負責的工序,有不懂的就問我或者熊木他們,咱們爭取早日把今年的麻都變成麻紗,搞完之後,大家就能休息休息了。”

    因為紡織坊新器械的緣故,熊洪特批這幾個族人不用參與考核——事實上他們的水平差不多就在三四年級左右,就算去考,也差不多還是這個水平。

    而梳麻機的重要性,顯然比部落多一兩個更高年級的族人重要的多,故而熊洪沒有絲毫猶豫,就同意了黑羽他們的申請。

    有了新的器械,自然也要有會使用這些器械的族人,到時候多培訓一點族人出來,明年麻田收獲後,就不愁缺熟練使用器械的族人了。

    “族長,有了這個器械,再加上明年就能改造成功的水力紡紗車,還有斜織機,部落紡織坊的整個工序,幾乎都是器械工作了。”

    熊木十分高興,興奮的滿臉通紅,“這樣一來,每個月,紡織坊這邊至少能出一千匹細布。”

    一台梳麻機,按照現在一天五十斤來算,一個月就能處理掉一千五百斤晾干的麻皮;

    一台腳踏式三錠紡紗機,每天至少可以紡出來50個紗錠,按照目前一錠麻紗一兩的標準,差不多有5斤左右。也就是說,一台梳麻機的處理量,就可以供應十台多錠紡紗機。

    不過這只是現在的器械,熊木在成功制造出梳麻機之後,又把目光瞄準上了紡紗機。

    以水力驅動的紡紗機,事實上已經制作出來了,不過現在天寒地凍的,外面也沒有水流可以驅動,故而只能用畜力來拉動,一天也就處理五斤左右。

    要是明年改造之後,至少可以達到一台紡紗機一天處理十斤。

    而斜織機一天能夠紡織多少布,在紗錠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其實現在比較固定,一台織機,一天就能織出優質的衣服布料一匹多一點,也就是熊部落所謂的細布。

    要是粗布或者用于麻袋上使用的布匹,那這個速度還會更快。

    而整個部落,斜織機現在有三十多台,一個月至少也能生產出來一千多匹。

    部落現在的一匹布,按照現在的紗錠重量,差不多需要150錠左右,也就是一匹細布現在差不多有個15斤左右。

    “不過我今天看了一下梳麻機,這梳麻梳的太細了,自然到時候紗錠也細,對斜織機來說,織布的速度反而會降一些。”

    熊杰端起黍米酒,喝了一口,在今天,熊洪終于承認了他成年的事實,允許他喝一杯,“要我說,還要再增加斜織機,或者把織機給改進一下,讓它們互相可以配合起來。”

    “不錯,這也是我準備給你們布置的任務。”

    熊洪點點頭,將面前燙熟的羊肉片夾到碗里,“正常的搭配是這樣,一台梳麻機,一天產50斤麻線,可以供應十台紡紗機的需求量,大概生產500個紗錠,約等于三四匹布的重量,也就是兩台斜織機一天的需求。”

    眾人聞言點了點頭,現在雖然在吃飯,氛圍也很不錯,不過跟族長一起吃飯,總會談論到一些部落的事情上。

    熊木放下筷子,用桌子上的碗筷杯子來打比方︰“那其實這樣一算,固定的生產器械就已經能夠開始制作,各個工序也能準確安排族人,就不像以前那樣,什麼材料缺了,再去臨時準備什麼材料。”

    “不錯,正是這樣,”熊洪看著熊木面前的碗筷和杯盞,“一台梳麻機只要五個族人,十台紡紗機十人,兩台斜織機四人,每日就可以生產麻布四匹,再安排一個隊長,負責處理突發事件。”

    “梳麻機的速度應該可以更快,五十斤,只是現在還沒有最終確定的數字。”

    熊杰臉上紅紅的,眼神卻特別明亮,這個黍米酒口感真不錯,怪不得深受部落族人喜愛,他開口說道,“要是各個部件最終改造好,操作的族人熟練,我估計至少可以提升一倍的產量。”

    熊洪不禁點點頭,同意了他的觀點,而熊杰也說道,“腳踏式三錠紡紗機的產量是不高,不過等到春季冰雪融化,一台水力紡車,差不多就頂四五台腳踏紡紗機,一天至少能處理20斤紗線,也就是能提供200個紗錠。”

    “而水力紡車,也只要三個人就能配合完成。”

    “如此一來,紡織坊的人員配置就要改變一下,5個人梳麻,那就要15人紡紗錠,需要4台斜織機也就是8人,每天就能生產8匹布。”

    熊木冷靜地說道,

    “整個紡紗坊,現在就有族人200來人,按照這樣的分配法,一天的產量,就能達到50多匹布,甚至能達到60匹,一個月,至少在1500匹左右。”

    1500匹!

    一個月!

    熊洪此時沒有像周圍的匠人一樣激動,這個產量對部落來說,著實不算低,不過熊洪可是見過“大世面”的,對部落的產量沒什麼驚訝的地方。要知道,熊木他們所說,可都是非常精細的紗線,布匹的柔軟性、延伸性甚至穿在身上的舒適性,都要比現在的布料要好。

    而且產量,也要比之前提升了近五成。

    想到這里,熊洪內心不得不感慨,還真是見識到了機械的威力啊。

    一個月生產這麼多布匹,听起來很是產量很高,但對于部落內部的需求,外加周圍部落的需求,其實還存在很大的缺口。

    更何況,這些布匹可不僅僅是用于制作衣服。部落的床單、旗幟、帳篷、防曬遮擋以及正在研制的油布,都需要這些最基本的麻布。

    “不管怎麼說,整個麻布紡織的過程,已經都有合適的器械了,這總歸是一件好事,至于後面是不是需要進行調整,或者再有改進,那得等到以後再說。”

    熊洪放下黍米酒的酒杯,臉上的笑意不減,“諸位也不用想太多,這兩天把你們各自負責的工坊、院內,今年做了哪些事情給總結好,想一想明年該怎麼去做。”

    雖然眾人普遍不太喜歡準備這種總結或者規劃性的文字性材料,但也沒人敢反對,畢竟熊洪這幾年,每年都在要求他們做這件事,而且還不允許拒絕,就連熊洪自己,以及大巫師,都要按照這個要求來,更別說他們自己了。

    況且,搞技術的本身就需要對全年的工作進行總結和計劃,他們雖然有些不樂意,不過好處還是很明顯的。至少他們清楚這一年做了哪些事情,接下來又要做哪些事情,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甚至還促使他們養成了記錄相關筆記的習慣。

    很多重要的技術,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積累經驗,減少重復試驗,故而節省了部落資源,也提升了生產效率。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史前部落生存記》,方便以後閱讀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80章 梳麻機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第580章 梳麻機並對史前部落生存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